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李世民私秘生活全記錄

文 / 司馬路人

    四

    李世民卻深思遠慮,反駁道:

    「與其在這與屈突通耗著,不如揮兵西進。兵貴神速,我軍恃累勝之威,安撫歸順之眾。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逕直入關。長安隋軍,必望風驚駭,智不及謀,勇不及取,且代王侑乃無能之人,攻取之如振動槁葉。如果留在這堅城之下,久攻不克,坐廢時日,一旦情勢有變,眾心離散,則大勢去矣。況且關中義兵蜂起,未有歸屬,不可不及早去招安。」

    「我軍西進,若屈突通從背後襲來,如何是好?」李建成問道。

    李世民輕蔑地說:「河東四面楚歌,屈突通龜縮城內,僅能自保,何足為慮,早晚會被我擒獲。」

    李淵權衡雙方意見,決定採納李世民的建議,西進長安,同時為防不測,留下一部分人馬,由李建成統率,監視屈突通。九月十六日,李淵率主力部隊進入朝邑,統帥部駐紮在長春宮。關中士民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

    李淵的妻侄竇軌,也率兵千餘人,迎謁於長春宮。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等關中起義軍,皆向李淵請降,李淵一一接見,親自撫慰,任命官職,讓他們各居其所,統歸李世民指揮。

    在軍事安排上,除李建成、劉文靜率王長諧等各軍數萬人屯駐永豐倉,守潼關,防備屈突通等東方隋軍外,派李世民率劉弘基等數萬人進攻渭北地區,徹底掃清長安外圍隋兵。李淵則親率大軍,形成對長安的初步包圍。

    李世民已擁兵十萬,他年紀雖輕,但為人豪爽,賞罰分明,作戰時身先士卒,吏民和義軍歸附如流。進攻渭北隋軍,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司竹。

    李世民率軍進阿房宮城稍事休整。軍帳內,李世民排開盛宴,招待新入伙的一班關中遊俠。這些人俱為勇悍死士,一見面,就被李世民拜為親軍校尉。

    交趾太守丘和之子丘行恭,身長九尺,虎背狼腰,擅長近戰肉搏,李世民委之為步軍先鋒;侯君集使一把快刀,身輕如猿,最喜偷襲偵察,為探軍頭領,其他如公孫武達、鄭仁泰、李孟嘗皆身懷絕技,手段不同一般。

    李世民平生最喜和豪俠們交往,如今一班意氣相投的朋友圍坐一桌,自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慷慨激昂。酒至二八盅,天下英雄沒有入他們眼裡去的。

    酒喝得差不多了,丘行恭欺侯君集身材矮小,面皮焦黃,一副病懨懨的樣子,走到他跟前嘲笑道:

    「常聽人說你人雖瘦小,不值一提,但卻如夜鼠一般,穿門入戶,將鋼刀置於人枕上,訛人錢財,可有其事?」

    侯君集在座位上欠了一下身子,瞇著眼不理他。丘行恭更為得意,嘲笑道:

    「雞鳴狗盜之徒,欲隨李公平定天下,賺得封將入相之位嗎?」

    侯君集抬起頭,冷冷地說:「我知道你出身於太守之家,也算一個貴門。今幸同為李公門下,不然,憑你剛才幾句話,我早叫你腦袋搬家了。」

    「你窟窿不大,口氣不小!」丘行恭伸出鐵爪般的大手,探過身子欲來抓侯君集。

    侯君集人影一閃,已藏於李世民身後,他衝著丘行恭笑道:「丘八將軍,摸摸你的後脖頸吧!」眾人一聽這話,方注意到丘行恭的後脖領上不知什麼時候已插上一把雪亮的匕首。眾人哈哈大笑。丘行恭急忙伸手向脖子後一摸,從衣領上拔下一把匕首來。匕首一-多長,一道血槽,兩排鋸齒,閃著藍光,上鑲「侯記」兩個小字。丘行恭頓覺腦後發涼,嘴也結巴了:

    「侯……侯校尉,你啥時候把它插在我衣領上的?」

    侯君集大笑道:「你已經死過一回了,還問這事幹啥!以後記住,尊敬我侯君集就行了。」

    一個小插曲,大大活躍了酒場的氣氛,李世民提議大伙連幹了幾觥,並帶著酒意,躇躊滿志地說:「天下是武功換來的,眾兄弟絕技在身,只要團結一心勇猛向前,何愁天下不平!」

    「平了天下,我等都跟著李公當王爺做將軍!」眾武夫叫嚷起來,大腦興奮,又吆五喝六地開始猜拳行令。不長時間,七、八甕美酒,已喝得底朝天,李世民也醉醺醺地舌頭僵直,說話咬不清字眼。這時,軍帳外闊步走進一個人,見滿目狼籍,人員東倒西歪,皺了皺眉頭。李世民見狀,忙走過來,拉住來人的胳膊——「舅兄,你如何現在才來?」

    「借一個清靜的地方說話。」——來人是長孫無忌,晉陽起兵之初,他自告奮勇,四處雲遊,為李世民招納關內才俊。兩個人手拉手到了偏帳,長孫無忌興奮地說:

    「這下好了,關內二個最有才學的文士讓我給請來了。」

    「是誰?趕快領我去見!」

    長孫無忌道:「乃臨淄房玄齡,杜陵杜如晦。此二人有經天緯地之才。玄齡善於謀略,如晦能當機立斷,得此二人,天下就得了一半了。」李世民大喜,扯著長孫無忌向帳外跑——「快領我去見!」

    帳外不遠的大樹下,但見有二人立在那兒。其一人年約三十以外,身著藍絲綢大褂,白襪雲履,策杖而立。另一個年約四十,身體微胖,面如紫蟹,手拿團扇,正站在那裡左顧右盼,軍營之中,好似山中看景,顯得悠哉悠哉。

    李世民帶著酒意,滿面笑容迎過來。軍帳裡飲酒的丘行恭等人聽說來了兩個高明賢士,都跑來看新鮮。李世民老遠就伸出手來,嘴裡叫著:

    「久仰,久仰,久聞二位大名,今日方有緣得以相見。」

    策杖而立的房玄齡見李世民醉意醺醺,腳步不穩,和旁邊的杜如晦對了一下眼,並不理李世民,卻對李世民身後的長孫無忌說:「亂世之中,身為主帥,酒醉不堪,若有急變,將如何應付?請無忌兄不要見怪,就此別過!」

    說著,房玄齡、杜如晦轉身就走,一句話也不招呼,把李世民閃到了身後。丘行恭、鄭仁泰等人見狀大怒,趁著酒勁,「嗆啷」一聲拔出腰刀,對李世民叫道:

    「且讓我等先斬殺這二個無禮之輩!」

    「退下!」李世民怒吼一聲。他喊退丘、鄭二人。拿眼色催長孫無忌趕快留住二位名士。而後李世民又衝著房、杜二人的背影一抱拳,叫道:

    「二位賢士暫在別館安歇,李世民多有得罪,酒去後當親自登門賠罪!」

    長孫無忌攆著房、杜二人漸漸遠去。李世民佇立不動,呆呆地望著他們的背影,他思量著剛才房玄齡的那句為帥不能醉酒的話,心中後悔不迭。

    丘行恭、鄭仁泰等人站在李世民身後,不服氣地說:

    「兩個酸秀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到處賣賣嘴,有什麼了不得的。」

    李世民不說話,回頭看了幾人一眼,一字一頓地說:

    「以後但凡領兵在外打仗,誰也不准過量飲酒,違者斬首,也包括我李世民!」

    酒醒後,李世民親往別館拜會房玄齡和杜如晦。在長孫無忌的周旋下,三人談今論古,相聚甚洽。李世民當即拜房玄齡為行軍記室、杜如晦為兵曹參軍,長孫無忌為行軍典簽,讓三人時刻隨侍左右,以備顧問。

    話說當初柴紹居於長安,任隋太子千牛備身。接到岳父李淵將要起兵的信後,柴紹準備去太原。臨行前,夫妻話別,柴紹擔憂地對妻子李昭兒說:

    「尊公將要起兵,讓我前去,我本想與你同行,但又怕路上多有不便,若留你一個人在家裡,又怕遇到災禍,此事如何是好?」

    李昭兒從容道:

    「長安是不能呆了,我馬上回-縣老宅子去。我一個婦人,容易避禍。夫君但請放心,速去太原!」

    李昭兒從小隨父兄弟一起習練武功,從小膽識過人,頗有主見。丈夫柴紹去太原後,她也秘密離開長安,到了老家-縣。昭兒知父親兄弟起兵,勢不可擋,不久將會兵進長安。與其在山中躲避等待,不如先拉起一支人馬,以為響應。主意定下,李昭兒廣散家中財物,招聚逃亡在山中的百姓,一時間,竟得上千人。

    當時有胡商何潘仁,也聚兵上萬,自稱總管,盤踞於司竹園一帶,並劫來前尚書右丞李綱,使為長史。李昭兒聞訊後,當即修書一封,派家將馬三寶前去說降。馬三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明利害,曉以大義,最終說服了何潘仁,歸於李昭兒名下。李昭兒兵馬迅速擴大,勢力範圍覆蓋了-縣南部的大部地區。當是時,李淵從弟李神通,本居住於長安,聞哥哥在太原起兵後,為逃避朝廷的追捕,跑到了-縣北部山中,他聯絡京師大俠史萬寶,河東的裴寂、柳崇禮,聚義起兵。

    時李淵兵渡黃河,李昭兒覺得時機已到,即聯合叔叔李神通,兩下夾攻,拿下了-縣。

    佔據-縣後,李神通擁兵萬人,即自稱中道行軍總管,以史萬寶為副總管,裴寂為長史,柳崇禮為司馬,令狐德-為記室,在-縣成立了一整套軍事機構。李昭兒則率領大軍,繼續向——方向進軍,行軍途中又聯繫絡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克——、武功、始平等地。

    昭兒指揮有方,賞罰分明,軍紀嚴整,一時間威震關中,軍隊發展至七萬多人。關中人呼之為「娘子軍」。

    李世民率幾路兵馬屯軍阿營,連同原右三統軍,總控制兵力達十三萬人。李世民即派專使去見父親,言渭北一帶隋軍已掃清,請選定時日,進軍長安,定期會戰。

    李淵回信說:屈突通已在潼關被阻,不能西去,余不足慮。已命李建成率永豐倉上精兵,自新豐趨長樂宮待命。命你部回兵至長安故城待命。等全部兵馬到達指定位置,即可攻取長安。渭水之陽,在通往長安的官道上,李世民騎著名駿颯露紫,在眾將佐的簇擁下,帶領十萬人馬,迤邐向長安故城進發。

    秋日中午,遠處的群山都披上了金甲,陽光在奔騰不息的渭水上跳躍。李世民舉目眺望,心中充滿了對未來必勝的信心。攻佔長安,即可號令天下,黃袍加身,我李氏也終於有這麼一天可以坐江山了。

    正想之間,但見一個偵騎正飛馬跑來,滾鞍下馬,向李世民報道:

    「前面山口發現大隊人馬,打的是咱李氏的旗號,請令定奪!」

    「這是哪只部隊?」李世民想了一下,對身後的眾將佐道:「隨我前去查看!」

    說著,李世民便催馬前行,百餘騎將佐親兵緊隨其後,越過正在行軍的步兵,趕往前面的山口。

    走不多遠,但見前面的山腳下有大隊人馬。旗分五色,兵撥八方,盔甲鮮明,甚是齊整。幡旗上都寫著斗大的金黃色的「李」字。李世民心裡疑惑,催馬向前,想看個究竟。這時對方,也跑來一隊騎兵,到了跟前,繡旗開處,一員女將英姿颯爽,赫然而出。但見女將頭戴雉尾,身披胄甲,腰佩七星寶劍,腳穿戰靴,騎在馬上,甚是威風。李世民目瞪口呆,那女將立在馬上笑道:「二郎不認識姐姐了?」

    李世民定睛一看,才認出是姐姐李昭兒,驚喜交加,忙滾鞍下馬,向姐姐拱手道:

    「阿姊巾幗英姿,令人欽佩!」李昭兒笑道:「特來幫助阿弟。」

    姐弟倆談了一會別後的話,李世民從阿姊口中又得知妹夫右親衛段綸,也在藍田起義,有軍萬人,皆奉李淵將令,向長安附近靠擾。李世民高興地說:「我李氏親屬,皆在各地起兵。一呼百應,甘為人先,此天興我李氏也。」

    李昭兒指著身後的兵馬說:「我軍隊已近七萬餘人,可歸阿弟節制。」

    李世民拱手推辭道:「阿姊巾幗英雄,膽識不在我等兄弟之下。弟當奏明父帥,為阿姊別設軍府。」

    李昭兒也不多言,即與李世民合兵一處,率軍向長安外圍進發。諸軍到達指定位置後,李淵分頭接見新歸順的將佐,一一撫慰。任命李神通為光祿大夫,段綸為金紫光祿大夫。以下各授官職,所部編歸李世民調遣。

    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四日,李軍至長安,屯於春陽門。諸路軍馬,足有二十萬,將長安團團圍住。

    因為李淵起兵是打的「尊隋」的名義,所謂「請尊天子為太上皇,立代王為帝,以安隋室。」這時長安的最高統帥正是代王楊侑。李淵不便立即命令攻城,便三番五次派使者前去申明尊隋之意。代王楊侑年僅十三歲,長安的主要事務還需留守衛文升、陰世師等人承擔。衛、陰二人見義軍兵多馬壯,其勢逼人。不敢大意,封住所有城門信使不通。李淵的使者也只能站在城下,冒著箭矢射中的危險,一遍遍喊話,弄得口乾舌燥,不見一點效果。見勸告十餘日無效,李世民率諸將來到中軍大帳,請求出戰。李世民對父帥說:

    「京城不啟,此是隋運其亡。既滅亡之,非人能復。違天棄日,勞師費糧,坐守愚夫,恐非長策,請進圍之,以觀其意。」李淵卻搖搖頭說:

    「文皇帝英明仁慈,功德行世,為淵一生所欽佩之人,今貿然起兵,心已不安。豈可再以刀兵加於皇都?」

    不以刀兵加於皇都,弄二十萬兵馬來幹什麼?李世民見父帥說得冠冕堂皇,知其仍在做表面文章,於是率諸將進一步勸道:「無成王之主,不得行周公之事,又恐巨猾之徒,知必兵已定關中,來爭形勝,請更思之。」

    李淵不聽,喝退眾將,仍派使者到城下苦口婆心地勸說。李世民見父親仍不肯撕下假面皮,心下憂慮,回到自己的大營,前思後想,覺得不能再拖延攻城了,一者怠諸將求戰之心;二者幾十萬大軍停滯不前,枉費糧草不說,還貽誤戰機;三者,李密瓦崗軍兵強馬壯,正發動第三次攻洛陽之戰,屢敗隋大將王世充。且李密一心想做義軍盟主,今見李氏軍圍住皇都,恐心生嫉妒,別生歧義。

    想到這些,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了,找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一齊商討此事。房玄齡點頭認可李世民的擔憂,心生一計道:「可聯絡左軍大都督隴西公李建成,暗使幾路軍馬作勢欲攻城,然後飛報大將軍,言將領爭欲攻城,不能制止,以此脅迫大將軍早下攻城命令也。」

    聽房玄齡這樣一說,李世民覺得此計可行,於是看了看杜如晦,杜如晦堅定地說:

    「時不我待,請馬上依計而行。」

    房謀杜斷,李世民馬上修書一封,派長孫無忌前往長安城東南面、李建成的防區。

    下午,在李世民、李建成的授意下,李世民的部將丘行恭,李建成的部將雷永吉等人,不等將令,擅自帶領本部兵馬,提著雲梯,氣勢洶洶,在左右兩個大營門口吵吵嚷嚷,欲強行沖卡,前去攻城。

    李世民、李建成飛馬趕到各自的營門口,自然是勸說不下,於是使人報與李淵,言諸軍請求攻城,不能制止。

    李淵聞之,從春明門外,急忙趕到安興坊右軍大營,聲色俱厲,厲聲喝斥,不准攻城。將佐們見主帥動了氣,只好一副氣忿忿的樣子,收兵回帳。

    房玄齡之計,雖未立即奏效,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此事在李淵的心中也有了震動。當晚,李世民約上李建成,率文武官員來到李淵的大帳,齊刷刷地跪在地上,再次請求出戰。李世民慷慨激昂地對父親說:

    「太原以來,所過未嘗經宿,長驅四塞,罕有不克之城。今至京師,不時早定,玩敵致寇,以挫兵鋒。又慮初附之人,私輕太原之兵無能為也!」

    李淵也有李淵的考慮,他向諸將解釋說:

    「我不是不讓你們攻城,而是想讓天下人知道,我志欲安定天下,而不是以李代隋也。」

    此乃「掩耳盜鈴」之事,李淵未免看的過於認真。諸將不依,繼續請戰。正在這時,在城下苦口婆心一再申明尊隋之意的使者,帶著箭傷回來了。

    這乃一老先生,自謂飽讀詩書,伶牙俐齒,此時卻捂著大腿上的箭傷,一瘸一拐走進大帳,邊走邊招手向李淵叫著:「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面對將士們求戰若渴的表情,面對年邁的使者帶傷的大腿,此情此景,再容不得李淵猶豫了。但他還是一副下不了決心的樣子,一會兒搖頭,一會兒點頭,一臉的凝重,好半天才痛下決心道:「明早開始攻城。曉諭三軍,破城後,不得侵擾隋皇七廟及代王宗室,有敢違令者,罪及三族!」總攻這一天,選的也不是時候,大早晨,天幕低垂,整個戰區顯得格外寒冷,遠處巍峨挺拔的秦嶺模糊在鉛灰色的雲霧裡。長安是隋朝的皇都,城牆堅厚,軍用物資儲存豐厚,並不是那麼容易攻佔的。

    激戰一上午,攻城部隊無任何突破。這時,天開始變臉,寒風呼嘯,鵝毛般的大雪漫天飛舞著。馮翊太守、軍頭孫華主動請戰,要求下午擔任主攻,不攻下城牆誓不回來。然而孫華還是在午後的攻城戰中被流矢射中殞命了。

    未占敵一牆一垛,先折一大將,望著越來越狂暴的雪天,李世民再次下令停止攻城。

    退兵的鑼聲響起,士兵們扯下雲梯,抬著死難者的屍體,退了下來。又死傷了上千兵士。李世民默默地觀望戰場,整個戰場這時如死了一般,一群烏鴉在風雪中滾動,似乎也被血腥所驚動,呼啦一聲展翅飛往高空……

    要爭霸天下,奪取江山,豈有不死人的。年輕的李世民,心硬如鋼,安葬了烈士之後,冒著夜雪,到左軍叫著兄長李建成,一齊趕往春明門,去見父帥李淵。

    全線經過一天的激戰,死傷近萬,卻毫無戰績,李淵心情鬱悶,正在中軍大帳一個人獨自沉思徘徊,見李建成、李世民趕來,忙問軍隊的士氣如何。李世民一拍胸脯說:

    「只要主將信心百倍,兵士們沒有退縮不前的。」

    「你的右軍第一天便折了一員戰將,不可輕敵啊。」李淵憂心忡忡地對李世民說。

    「父帥,」李世民提出自己的想法說,「我找兄長商議了,攻打長安不能像攻一般的城池一樣,要打破常規。」

    「你意如何?」李淵問。

    「我想各個攻城部隊,都分為若幹部分,不分晝夜,不管天氣如何,白天黑夜輪番攻城。」

    李淵考慮了一下說:「不分晝夜攻城,若短時間不能成功,對將士們的心理折磨很大。像李密圍攻洛陽二年,毫無突破。若放在我們這裡,豈不將士離心,人走一空!」

    「守城隋軍痛恨隋煬帝暴政,畏我義軍善戰,其士氣必然低落。我軍不捨晝夜,輪番進攻,受折磨的首先是他們。」

    「若短時間不能取勝又當如何?」

    李世民滿有把握地說:「我料多則半月,少則十天,必破長安。決不會如李密那樣,在洛陽外圍耗了兩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