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斯蒂芬·裡柯克短篇小說集

醫生和「機械」 文 / 斯蒂芬·裡柯克

    往日醫學

    我想,當今天的一個最新派的醫生看你我或任何一個你我之輩時,他所看到的東西和我們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他看到的不是一個富於個性的人——一個從人眼的無限深淵向外張望的靈魂——而是湊在一塊兒的一堆水管、食管、關節、肝臟、食囊和水箱。他看見裡面有三十五英尺彈性導管、一百一十英尺導線以及一磅半腦髓,而腦髓前方則是安放在平衡環裡的一對光學透鏡。換句話說,他看到的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台複雜的機械裝置——它也許運行得非常糟糕,不是輸油管有雜音,就是化油器堵塞了。自然而然,他很想弄清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像修車場的人渴望把發動機拆散架一樣。他很樂意拿一把扳手把它的一個個接頭擰緊,給它換一條軟管並把所有的管道都沖洗乾淨,或者更進一步,乾脆給它換一個新的汽缸,把舊的那個扔掉。

    這就是所謂的行醫本能。醫生對病人歷來是敢做敢為的,其狠勁兒真是今非昔比,簡直達到了可笑的地步。除了用錘子把木瓦釘敲進病人體內,今天的醫生對病人什麼都敢做,沒準將來連釘子都能派上用場哩。

    我們不妨對比一下,經過幾代人的實踐,行醫這一行當發生了何種變化。通過比較五十年前的行醫之道和今天的醫道,我們可以輕易地預見這門科學將來發展的走向。

    好,我們首先考察:

    一八八0年的醫道

    治病救人者

    在那些古風可道的日子裡,一個人病了的時候就去找家庭開業醫生,對醫生說他病了。醫生給他一瓶藥。他把藥帶回家,喝下去就好了。

    藥瓶上寫著:「對水服用,每天三次。」這個病人第一天喝了三次藥,第二天喝了兩次,第三天喝了一次。第四天他就把藥給忘記了。不過這沒關係,因為到第四天他的病已經好了。

    他去找醫生看病的地方就是醫生自己的家,而那間被稱為「診療所」的房間也就是他和醫生等下午一起玩牌的地方。那裡除了釣魚竿和獵槍外,什麼設備都沒有。

    那藥是醫生在水斗的龍頭邊自己配製的。他手頭有什麼就加一點什麼——至於到底加的是什麼沒有多大關係。事實上,病人一看到藥正在配製就覺得病情減輕了。

    醫生不給病人照X光。他不可能這樣。那時候還沒這玩意兒。他不量病人的血壓或檢查他的動脈,那時候人們壓根兒沒這些東西。

    假如這位醫生是一個愛沉思的人,那麼,在病人離開之後,他常常會坐下來,一邊抽煙斗一邊琢磨病人到底是什麼病。不過他絕不會對病人本人洩露他的這種迷惑或疑慮,絕對不會。行醫生涯已把希波克拉底的這一遺訓銘刻在他的心上——先輩同仁們都把這一遺訓視為不可違背的準則。那年月醫生們從不對病人談治病的事情。

    有時候醫生懷疑病人的病情實在是嚴重。不過他決不會說出來。只有在病人完全康復之後,醫生才告訴他當初病情是如何地糟糕。因此,每一場病看起來都不過是一場事後的虛驚——因用藥及時而有驚無險。這一狀況提高了醫生的聲望。那時候醫生在人們心目中是治病救人的救主。當他步入老年的時候,他的鬍子白花花的——那時所有的醫生都有長長的鬍子,他的外貌整個兒是一派嫻雅之風;他的表情則予人以高貴之感。他一到場病人就有救了。更絕的是,他只需一瓶藥和一個軟木塞就夠了。遇到某些極端的病例,他會守候在病人床邊,很可能一守就是一個通宵。不過到第二天早晨病人已經好了。

    為病後的康復,醫生會開一張「忌日」處方。那就是說只讓吃牛排和喝黑啤酒。

    這樣的醫學當然沒法是科學的,也是有局限的。死神隨處可以鑽空子令它破產。但它卻很有人情味,讓人倍感親切和仁慈。今天取代它的是「機械醫學」——包括機械檢驗、科學診斷、醫院和X光。所有這一切都很了不起。可是它們與妙手回春的藝術是兩碼事兒。

    請看:

    一九三二年的醫學

    醫生與「機器」

    「機器」穿著嗶嘰布衣服坐在診斷室的椅子上,縮成一團。它的移動裝置在關節處折疊著,擱在椅子下面。這傢伙很焦急,但醫生對此一無所知。這可憐的「機器」正被攫住它的供水管的某種恐慌折磨著。但它卻硬撐著裝出一副好漢模樣。

    「一時有點難以說清,」醫生說,「到底是啥毛病。」

    他此時在做一些最基本的診斷,這兒敲敲,那兒聽聽。

    「我感到心臟不太討我喜歡。」他補充說,然後就回復到了他那思慮重重的沉默之中。

    「沒錯,」他從沉思中掙脫出來,繼續說,「有些症狀我不喜歡——一點兒都不喜歡。」

    「機器」也不喜歡,不過他沒吭聲。

    「說不定呀,」醫生說,「也許那兒有點關節硬化。」

    至於「關節硬化」到底是怎麼回事,會有什麼後果,「機器」一無所知。不過光有這一說法就夠厲害的了。

    「很可能,」醫生說,又一個非凡的念頭閃過他的腦際,「前部有滲透現象。」

    這些也許不是醫生所用的那些確切的醫學術語。但在「機器」聽來卻正是那麼回事。

    「是那樣嗎?」他問道。

    「不過,我們得觀察一段時間,直到弄清為止。你說你從來未得過狂犬病?」

    「我記得沒有。」

    「真有意思。從症狀看好像得過狂犬病或諸如此類的病。」

    醫生又沉思了一會兒,然後他開始在一些小紙片上寫。

    他開的診斷書要求照X光、量血壓和檢查心臟。

    「好了,」他準備收場了,說,「不要驚慌,弄不好你在街上就會爆炸。不過我認為不會。我不太擔心這一點。也有可能你的大腦會往兩側炸開。不過即使出現這種情況我也不會慌。要是你的眼睛在街上掉出來的話,你得告訴我一聲。」

    這些不是他的原話。不過它們造成的印象卻是毫無區別的。

    「我會告訴的。」「機器」說。

    「現在嘛,」醫生說,至此他對這一病例總算提起興趣了,彷彿藝術家對一幅藝術品雅興十足似的,「得說說忌口的事了——我想你最好是什麼都別吃——或者說一個來月什麼都別吃,不要喝酒;還得把煙戒掉,另外你最好不要睡覺。」

    「而最重要的是,」醫生突然和藹可親起來,一會兒以前他還根本沒想到這回事哩,「不要著急。你隨時有可能炸開,但是不要為此憂心忡忡的。你也許會死在出租車裡,但即便是這樣我也不會驚慌失措。一個星期後再來,那時我會給你看X光片。再見!」

    「機器」一離去就是一個星期。那就是說七天,或者168個小時,或者10,080分鐘,或者604,800秒鐘。他對其中的每一分一秒都清清楚楚。每一秒鐘的逝去他都感覺到了。

    一個星期之後回來的時候,他發現醫生容光煥發,興趣盎然。

    「瞧瞧它。」他說著對著光舉起一些X光片。

    「那些是什麼?」「機器」問道。

    「大腦的X光片,」醫生說,「你看見霧濛濛的陰影了吧?——那兒,就在大腦之間,百科全書說——」

    「那是什麼?」「機器」問道。

    「我還搞不清楚,」醫生說,「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我們還得查看一下。要是你不在意的話,我想我們也許要打開你的腦顱看看。現在開顱移腦技術已有了長足進展。這種手術是非常棒的,我想這個險我得冒一冒。到時候我會告訴你的。與此同時,我希望你能遵從醫囑,什麼東西也不吃。」

    「噢,不會吃的。」

    「還要戒煙戒酒。」

    「噢,好的。」

    「這就對啦。行啦,過一兩天我們會更清楚的。到時候我會對你的血液和心臟做抽樣和切片檢查,那麼我們就能進一步弄清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再見。」

    一個星期左右以後,醫生對他的秘書說:「那個嗶嘰布『機器』今天早上會來看病嗎?」

    那位女士查看了一下記事本。「是的,我想他會來。」

    「那麼,打個電話給他。他今天沒必要來了。我已拿到他的所有檢驗報告,替他檢驗的大夫們沒查出任何毛病。告訴他,他們希望他六個月以後再來檢驗一回,也許那時他們能查出一點什麼來。不過現在他壓根兒一點兒毛病也沒有,那都是他胡思亂想出來的。噢,隨便告訴他一下——他聽了會樂不可支的。X光片上面腦部的那塊像凝血似的陰影沒什麼,不過是儀器玻璃上的一個斑點造成的。他聽後會笑個沒完的。」

    秘書消失在電話室裡,過了一會兒她又回來了。

    「怎麼著?」醫生說,「你在電話裡和那位先生接上頭沒有?」他現在稱那人為先生,因為此公在醫療方面已沒什麼令人感興趣的東西了。

    「我打到了他家裡,」她回答說,「可他們說那個先生已經死了。他是昨夜死的。」

    「哎呀!」醫生嚴肅地說,「這麼說我們全弄錯了,我們本該查了他其他方面的。他們說了他是怎麼死的嗎?」

    「說了。他們說據他們所知是煤氣中毒。看來他是蓄意把煤氣搬進臥室自殺的。」

    「呀,呀,」醫生說,「自殺癖!我居然忘了檢驗這種病啦!」

    沃雷斯和卡朋特

    人類依舊對什麼都容易習慣並且因此而興盛起來。新的醫學手段——修補、檢驗和移植——已經成為我們的公共生活的當然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已孕育著未來的治療術,或者不如說,治療術現已失傳,只是在草野之間遺風殘存而已。正在取代它的東西,稱為再造術也許更為妥當。它的目標不是要治癒病人,不值得這樣對他,而是要再造他,把他整個兒重塑一遍。要是他的發動機工作不正常,就給他裝一台新的。今天,每一個人對再造手術的所作所為,多多少少已有一些瞭解。一根根骨頭被取了出來,換上了新的;一塊塊皮膚從瓊斯先生身上取了下來,被移植到了史密斯先生身上。誰也不會去徹底想一想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具體細節,或是去問一問它們會導致什麼後果。不過其目標已足夠顯而易見的了。無疑,一旦目標實現了,所有「毛骨悚然」的念頭都會消失殆盡。那類念頭全都是次要的、相對的,都是些在絕對的現實中毫無根據的東西。一條章魚看起來是那麼可怕,一隻煮熟的龍蝦卻味美可口,假如誰都沒見過煮熟的龍蝦,一旦有一隻龍蝦出現在晚宴席上,所有赴宴的人都會驚恐地大聲尖叫。

    隨著再造手術的勝利與發展,看來很可能所有的恐懼感都會消失。我們已經對配假牙的人非常習慣,對整過型的臉我們也正一天比一天適應,過不了多久,對剛配好一個新牌子的胃的朋友,我們也不會驚恐地敬而遠之了。

    請看:

    2000年的醫學

    沃雷斯和卡朋特

    「喏,我想把他從頭到尾整個兒再造一下。」一個獨斷獨行的女士對醫生說。

    她一邊說一邊指了指一個可憐巴巴的傢伙,顯然是她的丈夫,他頹然坐在一把椅子裡,有氣無力地盯著他妻子和醫生。

    這個女人屬於獨斷專行的那種類型,說話沒完沒了,咄咄逼人,看她一眼就足以明白男女之別了。

    那個男人屬於常見的怕老婆型,他的臉部表情溫順如海象,還留著兩撇歪歪斜斜的向下耷拉著的海像似的八字鬍。

    「噢,我真鬧不明白。」他咕噥道。

    但無論是那位女士還是那個醫生,誰都沒在意他的咕噥。

    「他簡直什麼都需要換新的,」那個女人說,「我已跟他說過了,我要把這當作禮物送給他,以便在下個月紀念我們結婚二十五週年。到那時我們已結婚二十五年了。」

    「二十五年!」醫生說。

    「那當然,」那女人吱吱嘎嘎地說,「我們結婚的時候我還只是個小女孩。那時人們都叫我小玫瑰花蕾哩!」

    「對,對。」醫生哈噥道。他的眼睛正漫不經心地對著那位女士,其實沒有真的看見她。也許他正在想:無論經過多長時間,無論經過多少世代,這種類型的女人都是本性難移的,或者說,這種對話方式是無法改變的。也有可能與此相反,他沒在想這一點。也許他只不過是在想這一病例。並不是每一天都有人來訪,來請卡朋特先生做他們這一行所謂的「全活兒」的。換一兩根新骨頭、移植部分大腦或換掉一個用舊的胃,諸如此類的事兒倒是家常便飯。但把顧客從頭到腳再造還是有點不同尋常的,而且也帶有一點實驗性。

    「其實,」那個丈夫說,「我也說不準,我倒是覺得我並不真的需要再造那麼多。事實上依我看——」

    「得啦,約翰,」他老婆打斷了他的話,「別再對我嘮叨那些。這是我的事,與你沒關係。所有的費用都由我用我個人的積蓄支付,你別再多嘴了。」

    醫生帶著沉思打量著病人。他好像正在用眼睛測量他。「他有很多東西我還可以用哩。」他說。

    「您這話怎麼講?」那位女士問道。

    「噢,比如說,他的腦袋就是。它一點兒問題都沒有,我可以原封不動地用它。」

    「可他的臉不行!」那個女人說。

    「不,在某種意義上,就連他的臉也是可以用的。你會驚奇地發現,即便不徹底更換任何組織也能大有作為。他的臉無需做任何整形,只不過需要更多的活力、更多的表情和更多的警覺而已。你等著瞧,我給它通上兩萬伏電,那你就能看出個究竟了。」

    「我說呀,」那個男人咕噥道,「我也說不準,我覺得我對這一切沒太大興趣。」

    「你不懂的,」醫生簡潔地回答,接著繼續往下說,「我看不出我不能用他的大框架的理由。手臂和腿都還蠻好的嘛。」

    那個女人搖了搖頭。

    「他不夠高。」她說。

    「我個人認為……」那個男人又開始說話,可他老婆根本不搭理並自顧自地往下說。

    「他需要風度。我們一起去參加晚會的時候他是那樣掉價。我希望他能高一大截。」

    「很好。」卡朋特大夫說,「這很好辦。我給股骨續上六英吋就夠了。到時候他坐在桌邊還是會有點顯矮,不過那沒有多大關係。當然,為了比例勻稱,你的手臂還得延長一點兒。順便問一句,」他補充說,好像他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你玩高爾夫球嗎?」

    「我嗎?」病人說,他的臉第一次明顯地露出一點活力。「我是不是還玩別的?我每天都玩高爾夫,不過也許你難以相信,我幾乎是俱樂部玩得最糟的。比如昨天吧,我在打那個遠洞時失手了,本該三桿打四百八十碼,在球場的右邊,從那裡擊球——可我竟然多打了七桿才進洞。七桿呀!你能打得更好吧?」

    「我可以告訴你,」醫生說,「要是你對自己的高爾夫球技術不滿意,那麼在給你的手臂整型的時候,我會做點什麼來提高你的球技。」

    「是嘛,要是你能做到,我願為此付你一千塊,」那個男人說,「你認為你能做到嗎?」

    「等一會兒,」醫生說。他走進鄰近的一個小電話間。他所說的話和對方對他說的話,無論是沃雷斯先生還是他老婆都能聽見。無論是現在還是在烏托邦,行醫行當的具體操作過程都是不如其最後成果那麼高貴的。在撥了電話號碼之後,諸如下面的對話在這一行當是常常能聽到的。

    「我是卡朋特大夫。你昨天得到的那個蘇格蘭職業高爾夫運動員怎麼樣?全用掉了嗎?」

    「等一等,大夫,我得問一問……還沒有,他們說還沒用掉多少。你是想要他的大腦嗎?」

    醫生笑了笑:「不,謝謝。我想要他的左手的前臂。我的一個顧客不惜代價,願出一千塊的高價。好,多謝。」

    「都安排妥了,」醫生說,「我可以給你安一個高爾夫校正器。現在我們可以談其他項目了吧,呃?」

    「可有一個毛病,」他老婆說,「我最希望你幫他改一改,比任何其他東西都要緊。約翰總是羞羞怯怯的,不敢登檯面。他總是不能很好地表現自己。」

    「噢,得了,得了,朱妮!」那個男人含含混混地反對說,「我身上沒什麼可表現的。」

    「行了,我猜呀,」那個女人繼續說,「約翰有一種人們所謂的『自卑情結』。是這樣叫嗎?你能不能對他的大腦動動手術,去掉這種情結呢?」

    卡朋特大夫微微一笑。

    「那毛病不在他的大腦裡,沃雷斯夫人,那是他的分泌腺的問題,沒有比改變它更容易的了。只是有一點點難處,這樣做的唯一的危險是有可能矯枉過正。」

    「沒關係,」那個女人說,「那對他不會有害處。他需要著哩。」

    犯不著為後來幾個星期沃雷斯先生所接受的「治療」的細節浪費筆墨,那太不恰當了。諸如此類該由醫療技術著作去大書特書。即便是現在,我們就已傾向於讓那一切不明不白了,在未來的世代裡,習俗會對再造手術的過程表示進一步的默認。今天的治療是在暫時麻醉的條件下進行的,將來可不一樣,麻醉是持續的、長期的,這會使治療這一行當以完全不同的面孔出現。到那時,由於連病後康復都是在麻醉狀況下進行的,因此病人——按慣常說法稱之為顧客更準確些——從進再造院(以前叫醫院)到最後出院,對什麼都不知道。這麼一個顧客若是聲稱他「覺得完全變了一個人」,那比現在的病人這麼說更加實在。

    無需贅述,反正在大約一個星期之後,沃雷斯夫人接到醫院的電話,說是「他的腿做好了」。不久又有一個電話來問她:「他的八字鬍怎麼辦?您是想保留它們還是想把它們永遠刮掉呢?」

    在這種背景下,當經過徹底翻新的約翰-沃雷斯再次登門拜訪的時候——從他的第一次來訪到現在已有六個星期——卡朋特大夫壓根兒一點都不吃驚。他絲毫不驚奇地發現沃雷斯先生與先前判若兩人,簡直叫人認不出來了。站在醫生面前的已是一個高高大大的漢子,他身材魁偉不凡,臉刮得乾乾淨淨的,顎骨方正有力,一看便知是一個果斷有力、富於個性的人。

    「是沃雷斯先生!」卡朋特大夫終於認出了是誰,禁不住叫了起來。

    「沒錯,」那個男人說,同時熱情而有力地握住醫生的手,「不過這個名字太小氣了,我不太喜歡它。」

    「你感覺怎麼樣?」醫生問道。

    「很好,」沃雷斯回答說,「我剛剛從高爾夫球場來。我出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那兒去。你不知道吧,我只用了不到四十桿就打完了全場,而那個遠洞我只打了四桿——你相信嗎?——只比標準桿數多打一桿。當然休息和治療幫了我的手臂一個大忙。」

    「當然,」醫生重複說。

    「不過,事實上,我覺得我在高爾夫球方面還是有點天賦的。你知道,無論怎麼說,在高爾夫球方面大腦和膂力是同樣重要的。不過我此次拜訪不是為了談這個,只是想表達我的衷心感謝並請你在百忙中把賬單寄給我——寄給我本人,箇中原因你是清楚的。」

    「可是,」卡朋特醫生說,「我想沃雷斯太太希望由她來支付,不是嗎?」

    「沒那事兒,」那個客戶笑了笑,「我才沒那麼傻哩!要是她付了錢,那她就獲得了某種債權,從法律上講是如此,你知道嗎?」

    「噢,我知道,」醫生說,「這種官司是時有發生的。再說,就你的情況而言,我本該想到——」

    「還不止剛才說的那點哩,」沃雷斯一邊說,一邊點燃一支煙,「我一回到那幢房子就見到了她。我的天啦,卡朋特,那個女人的長舌真厲害呀!絕對永遠停不下來!事實上,我是不想回到她那兒去了。她的嘮叨簡直會要我的命。」

    「關於這一點嘛,」醫生說,「假如只是她的舌頭的問題,那我能替你把它弄短一些。」

    「你能嗎,呃?」沃雷斯先生稍微停頓了一下,好像有一點點懷疑似的。接著他又用堅決果斷的口氣繼續往下說——經過二十四小時之後,他對這種說話方式已經習以為常了。

    「不,不,現在太晚了,無論如何,我不想那樣。實際上,卡朋特,我已在準備娶一個新夫人了。我已經決定了,長話短說吧,我要娶醫院樓上的護士小姐之一。你在樓上的時候也許注意到她了,就是那個很高的黑姑娘。事實上,假如說有什麼美中不足的話,她是太高了一點點。」

    「我可以把她弄短一點。」卡朋特咕噥道。

    「弄短多少?」沃雷特問道——「噢,不,我得讓她保持原貌。」

    「那你什麼時候結婚呢?」醫生問道。

    「我還沒完全定下來,」沃雷斯說,「我想,很快就可以定下來。」

    「那是無疑的,」醫生說,「那位年輕女士也在盼著那一天嗎?」

    「我還沒問她哩,」沃雷斯說,「也許今天我會跟她提此事。不過此事得等我先打完十八桿球之後再說。好啦,再見吧,大夫,別忘了賬單的事兒,順便提醒一句,在開賬單的時候別忘了改我的名字。從今往後,我不要約翰-沃雷斯這個名字了,我要改名為海格力斯-布爾拉什。」

    卡朋特醫生是一個勤於思考的人,那個顧客一離開,他就在辦公桌邊坐了下來,繼續寫他那即將問世的論文,論文的題目是《論整形手術或許存在的局限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