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菊子夫人

第04節 文 / 皮埃爾·洛蒂

    十三

    我們所有這些人當中,要數路易-德-S.最為精明。他以前來過日本,還曾在這兒娶親。而今他只滿足於和我們的妻子做朋友。他是柯莫達西一塔克桑一塔凱依,即長腳朋友(她們因他的身材作如是說,他也的確特別高大,只是稍欠魁梧)。他的日語說得比我們好,是她們親密的知己。他隨心所欲地引起我們家庭的不和或使我們夫妻言歸於好,於是他靠我們得到許多消遣。

    我們妻子的這位長腳朋友享有這些小婦人所能給他的全部娛樂,卻不用操心任何家務事。和我的兄弟伊弗及小阿雪(我的房東梅子太太的女兒)一道,他也加入了我們這個並不協調的集體。

    十四

    我的房東和他的妻子,糖先生和梅子太太1,是一對妙不可言的人物。他們從畫屏上溜下來,住進了我們樓下——底層的房間,就他們有個十五歲的女兒而言,他們倆的年紀實在有點太老了。這個女兒叫阿雪,是菊子形影不離的好友。

    1即伊籐君和烏梅囗。

    這兩個人敬神極為虔誠,總是跪在家裡的祭壇前,忙於向神靈作長長的祈禱。還不時擊掌,以召回他們周圍飄浮在空中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神靈。他們空閒的時候,便在彩陶花盆裡種植些小灌木,還有一些夜間散發出香味的奇異的花朵。

    糖先生寡言少語,很少串門,裹在他的藍布袍子裡,乾瘦得像一具木乃伊。他老在寫(我想,大概是寫他的回憶錄),用一支以指尖握住的毛筆,在薄薄的、顏色有點發灰的長條和紙上寫著。

    梅子太太很慇勤、巴結、貪財,她眉毛完全剃光了,牙齒極仔細地漆成黑色,以便適應一個體面女人的身份。她隨時會出現在我們的居室門口,匍伏在地,為的是給我們提供某種服務。

    阿雪每天總有十次不合時宜地闖進我們家門(在我們睡覺,或更衣的時候),好像進來一股可愛的青春朝氣,一團調皮搗蛋的快樂,一陣生氣勃勃的開懷大笑。她回滾滾的身材,圓滾滾的臉,半是兒童,半是少女。她對我們如此友善,動不動就和我們熱烈親吻,她那厚厚的、鬆弛的嘴唇潮乎乎的,但很鮮嫩、紅潤……

    十五

    我們的居室整夜敞著門窗,鍍金菩薩面前的燈給我們招來了周圍園子裡所有的生物。尺蛾、蚊子、蟬,以及其他我還不知其名的種種蟲子——整個昆蟲世界都聚到我們家裡來了。

    當幾隻蚱蜢突然光臨,幾隻金龜子無拘無束地在我們潔白的席上奔跑時,看著菊子告發這些蟲子以回答我的憤怒的樣子,實在是有趣。她一面把它們指給我看,一面一個勁兒地叫著:「呵!」她低著頭,嘴噘得格外高,眼光充滿厭惡。旁邊有一把扇子,我們就用它把蟲子趕出去。

    十六

    在此,我不得不承認,為了我的讀者,這故事還得大大拉長……

    缺少情節,缺少戲劇性成分,我至少要懂得插進一點環繞著我的花園的芬芳,插進一點太陽的溫煦,樹影的婆娑。缺少愛情,便攙人這遠方郊區讓人得到休憩的某種安寧。還要放進菊子的琴聲,在這些美麗夏夜的岑寂中,沒有更好的樂音,我已開始從這琴聲中發現某種魅力了……

    剛剛度過的七月,所有皓月當空的日子都很明亮、靜穆、壯觀,啊!明淨清麗的夜色,美輪美奐的月兒照耀下柔美的微紅的光,蓊鬱的林木叢中曼妙的藍色樹影……從我們陽台這樣的高處望去,這座沉睡中的城市是何等旖旎!

    天哪!這小菊子,總的說來,我不討厭她,再說,當人們彼此既不存在肉體上的反感也沒有仇恨時,無論如何,習慣最終會造成一種將他們連接在一起的紐帶……

    十七

    總是蟬聲,刺耳、響亮、無止無休,夜以繼日地出自日本的田野。時時處處、從不間斷。不論是白天酷熱的時刻,還是夜間清涼的辰光。從我們到達的那天起,在停泊場中間,就聽見同時來自兩岸、來自青山組成的兩堵城牆的蟬聲。它縈迴旋繞,不懈不怠,這聲音本身,像是地球上這一地區特有的生活的表現。它是這些島嶼的夏之聲,是一種無意識的歡歌,總是千篇一律,經常是那種在幸福生活的極度亢奮中膨脹、升騰的調門。

    對我來說,這富有地方特徵意味的聲音,還曾和那隼類飛鳥的鳴叫一起,迎接我們進入日本國。那些鳥翱翔在深深的海灣和峽谷之上,不時以悲愴的音色發出三聲「吭!吭!吭!」,似乎痛苦、悲哀到了極點,而群山則重複著它們的叫聲。

    十八

    伊弗、菊子和小阿雪變得那麼親密,讓我覺得怪有趣,我甚至認為,在家裡,最讓我開心的就是他們這種親密無間。因為他們之間所形成的反差,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情景和極其滑稽的效應。他把水手的灑脫和他的布列塔尼口音帶進了這所單薄的紙板小屋,帶到這些舉止講究的小阿妹們身邊。高大魁梧的小伙子,聲音短促而低沉,夾在兩個嗓音如小鳥般的小不點兒當中。她們隨心所欲地擺佈他,要他用筷子吃東西,教他玩日本的「鴿子飛」遊戲,還要作弊,爭吵,笑得前仰後合。

    菊子和他,肯定彼此喜愛,但我始終滿懷信心。我不能想像,這個偶然娶來的小妻子有朝一日真會在我和這位「兄弟」之間帶來不和。

    十九

    我的日本家庭人丁興旺,而且越來越多。對那些上山來拜訪我的同船軍官而言,這是消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長腳朋友來說,更是如此。

    一位可愛的岳母,完全是社交場上的女人,一些小姨子、小姑子,一些表姐妹和還很年輕的妹母、姑母。

    我甚至還有一個二等親的舅表弟,是個車伕。最後這一點,人們不大情願告訴我。但是,在介紹的時候,我們交換了一個熟人的微笑,他是415!

    對這可憐的415,船上的朋友們說了好些難聽的話。有一個人比其他人更沒權利這樣說話,那就是小個子夏爾-N,他的岳母曾經是個門房,或者說差不多是個門房,她在一座佛寺看門。

    我很看重靈巧和力量,我倒對這位親戚評價挺高。

    再說,他的腿是長崎最棒的。每次我有什麼急事要上街,就請梅子太太派人下山去人力車站,預定下我的表弟。

    二十

    今天中午,天氣正熱的時候,我出其不意地回到了修善寺。樓梯下面,散亂地放著菊子的木靴和漆皮便鞋。

    在我們家,樓上門窗總是敞開的,向陽的一面,垂著竹簾,熱氣和金色的光線就透過竹簾的稀疏經緯進入屋內。這一回,菊子在我們的銅製花瓶裡插的是蓮花,我一進門,眼光就落在這些淡紅色的杯形大花盞上。

    她睡著了,按她午睡的習慣,平躺在地上。

    ……這些花束,經菊子一擺弄,總是具有多麼特別的形態啊!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一種日本式的綽約娉婷、一種我們無法給予它的精心製作的韻致。

    ……她趴在席上睡覺,高高的髮髻和螺鈿髮簪成為臥倒的整個身體的凸起部分。長睡袍的下擺像尾巴一樣使她柔媚的身軀變長了,她的雙臂伸開成十字形,鋪開的長袖像兩隻翅膀。她的長柄吉他躺在她身邊。

    她看上去像一個死去的仙女,又像一隻藍色大蜻蜓,被打死以後,讓人釘在那兒。

    梅子太太跟在我後面上了樓,她總是那麼熱情、客氣,看見菊子不曾小心在意地接待她的老爺和主人,做了一個表示氣憤的動作,走過去想把菊子喚醒。

    「別喊醒她,好心的梅子太太!要知道她這樣子更討我喜歡!」

    我依習俗把鞋子脫在樓下,放在菊子的木靴、便鞋旁邊,然後輕輕地、踮著腳尖走進屋,在陽台間坐下。

    這小菊子不能永遠睡著是多麼遺憾!她以這種姿態出現實在非常好看,至少,她不招我討厭,也許,誰知道呢?要是我有辦法更好地弄明白她頭腦裡或心裡想的是什麼就好了……但是,很奇怪,自從我習慣了和她在一起,非但沒有進一步學習日本語,反而忽視它了。我是那麼強烈地感覺到,我永遠不可能對這種語言產生興趣……

    我坐在陽台間,瞧著腳下的寺院和墓地、樹林、青翠的山、沐浴著陽光的整個長崎。蟬兒發出最刺耳的鳴聲,振顫得像是空氣在發高燒。一切都平靜、亮堂、炎熱……

    然而,依我看,這還不夠!世上的事物難道變了麼?夏季酷熱的中午,在我遙遠的記憶裡,還能找到更為艷麗、陽光更充足的地方。從前巴力神1在我看來就更強大、更厲害,可以說,這兒的一切只不過是我早年所見的蒼白的翻版,一種缺了點什麼的翻版。我悲哀地尋思:夏日的輝煌,難道不過如此嗎?要不就是我的眼睛出了誤差。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難道我所看見的這些還要暗淡下去麼?

    1巴力神(Baal):古代近東許多民族,特別是迦南人(即今巴勒斯坦人)所崇拜的生生化育之神,主管萬物生長,系眾神之王。

    ……在我背後,響起一陣輕微的、憂傷的樂聲,憂傷得令人戰慄,這聲音又尖又細,像蟬兒的歌聲一樣尖細,抑揚頓挫、如泣如訴,好像某個痛苦、悲哀的日本靈魂,在中午寂靜的氛圍中,發出柔弱的怨訴:這是菊子和她的琴,她們一道醒了……

    她這一招讓我很高興,看見我在那兒,她沒有忙著向我問好,卻要給我奏點音樂。——任何時候,我都不強制自己做出頗有些鍾情於她的樣子,但我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冷淡了,特別是我們單獨相處的時候。然而今天,我轉身向她微笑,用手勢向她表示:「彈吧,接著彈。我喜歡聽你即興彈奏的奇特的小曲。」這個滿面笑容的民族,音樂卻如此哀怨,真是怪事。可是,菊子彈奏的音樂顯然值得一聽……她這是從哪兒弄來的曲子呢?多麼難以描述的朦朧,每當她以這種風格彈琴或唱歌時,她黃色的腦瓜裡在想些什麼,對我說來永遠是神秘莫測的嗎?……

    ……突然,砰,砰,砰!有人用枯瘦的手指,在我們樓梯的踏級上敲了三下,門口出現了一個身穿灰呢套服的傻瓜,向我們施禮致敬。

    「請進,請進,勘立郎先生!啊!您來得真巧,正好在我幾乎要對日本的事情產生幻想的時候!……」

    勘五郎先生想要恭恭敬敬向我們出示的,是一份洗衣服的帳單,還有上身的深深一躬,雙手放在膝蓋上,保持準確的姿勢,同時伴以一聲長長的、卑躬屈節的送氣音。

    二十一

    沿著我們屋前的小路繼續往上走,可見十來所古老的小屋、若干花園的圍牆,然後,然後就只剩下孤零零的山、穿過茶園通向山頂的小徑、山茶叢、荊棘和岩石了。環繞長崎的這些山,到處是墓地。不知多少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把死者送到這裡。

    但日本的墓地並無淒慘、可怖的景象,對於這個稚氣十足、無憂無慮的民族,死亡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墳墓不過是一些蓮花座上的花崗石菩薩,或者一些鐫有金字銘文的墓碑。它們一群群聚集在林間空地上,或者愜意地坐落在天然平台上。人們要到達那兒,通常要走過長長的長滿苔蘚的石階,不時從某個神聖的牌樓下通過,這些牌樓一式一樣,粗糙而簡單,恰似寺院牌樓的簡比。

    在我們家上頭,山間的墳墓已經那麼古老,即使在夜間,它們也不會令人害怕。這一帶全是荒塚。埋在底下的死者已經化入土中。這成千上萬的灰色小墓碑,這無數被地衣侵蝕的古老的小菩薩,似乎只不過是先於我們存在、而今卻已隨時代的神秘隱退而完全消失的一連串生命的證據。

    二十二

    說起菊子的飲食,那才叫不可思議呢。

    從早上開始,一醒來就是兩顆小小的裹糖粉的醋浸李子,再喝一杯茶便算是吃完了傳統的日式早餐。樓下梅子太太那兒吃的是這個;旅館裡,人們給旅客吃的也是這個。

    接著,白天是兩頓端正得極為奇特的「過家家」的飯菜,這些東西在梅子太太的廚房裡烹調,裝在一些帶蓋的小盞裡,用紅漆托盤端上來:一盞麻雀肉、一盞嵌肉的蝦、一盞澆汁海藻、一盞帶鹹味的糖果、一盞帶甜味的辣椒……所有這些,菊子都用她的小筷子送到唇邊品嚐,一面以矯揉造作的文雅姿態翹起她的指尖。每嘗一道菜,她都扮一下鬼臉,剩下四分之三,然後帶著厭惡的神情擦淨指甲。

    菜單經常變化,全憑梅子太太心血來潮,但有一樣東西雷打不動,無論我們家還是別家,無論帝國的南方還是北方,那就是尾食和進尾食的方式:在那麼多鬧著玩似的小碟小盞之後,人們拿來一隻帶鋼箍的木桶,大得像是為卡岡都亞1準備的,裡面滿滿裝著清水煮熟的米飯。菊子滿滿盛上一大碗(有時兩碗,有時三碗),從一隻藍色細頸瓶裡倒出些用魚製作的黑色調味汁,澆在雪白的米飯上,拌了拌,便把碗端到唇邊,大口地吃起來,用她的兩隻筷子把米飯扒進喉嚨裡。

    1卡岡都亞;法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拉伯雷的《巨人傳》中的巨人國王。

    然後人們收起小杯小盞和落在如此潔白的席上的最後一點殘屑,——什麼都不能站污那些乾淨得無懈可擊的蓆子——這頓飯便結束了。

    二十三

    山下,市裡,有個女歌手在十字街頭練攤賣唱。一堆人聚在那兒聽,我們三個——伊弗、菊子和我——由此經過,也和旁人一樣停下腳步。

    她很年輕,有』點胖,相當俏麗,她撥弄著琴弦唱起來,像煞有介事地轉動著眼珠,彷彿一位名家正在演唱高難度的樂曲。她低下頭,下巴收向脖頸,以便從丹田發出最深沉的音符。她讓自己的嗓子變粗,發出一種老給煌的嘶啞的嗓音,一種不知從哪兒發出的腹語聲(這是戲劇的誇張方式,是表演悲劇片斷時的藝術絕招)。

    伊弗向她投去憤怒的目光。

    「啊!怎麼搞的!」他說,「可這種聲音是……(他驚訝之中竟找不到恰當的詞),可這是……這是魔鬼的聲音呀!……」

    他幾乎讓這個小人兒駭壞了,瞧了我一眼,急於想知道我的看法。

    加之他今天情緒不佳,我可憐的伊弗,因為出門的時候,我強迫他戴上了一種他所不喜歡的帽簷翹起的草帽。

    「你戴這個挺合適,伊弗,我保證。」

    「是嗎?你說的,你……可我覺得,它像一隻喜鵲窩!」

    為岔開這女歌手和這頂帽子的煩惱,正好有一支隊伍,像是送葬的行列,從街那頭向我們走來。走在前面的,是一些身穿黑色袈裟的和尚,神態和基督教神父相仿。隨後過來的,是隊列中的主角——死者,坐在一種非常雅氣的、封閉著的小轎裡。轎子後面是一群阿妹,她們笑吟吟的臉蛋藏在像是面紗般的東西下面,手上捧著做佛事用的花瓶,裡面插著銀紙花瓣的假蓮花,這是僅限於喪禮上用的。接著是一些漂亮太太尾隨其後,她們嬌媚動人,在以鮮明的色彩畫著蝴蝶和仙鶴的陽傘下,盡量忍住笑……

    他們走到我們跟前了,必須給他們讓道。菊子突然裝出一副應景的表情,伊弗發現了,忙摘下自己的喜鵲窩……

    真的,從這兒經過的是死人!我把這一點給忘了……這裡面的喪禮氣氛是那麼少……

    這支隊伍將爬得很高很高,在長崎之上,在遍佈墳塋的青山之中。在那兒,人們將把這個倒霉的老好人葬在地下,上面是他的轎子,他的花瓶和銀紙做的花……至少,這可憐的死者將待在一個愜意的地方,享受那迷人的美景……

    他們還會回來,一半真歡笑,一半假悲哀。

    明天,他們就再也不想這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