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小城風雲

第01章 文 / 內爾森·德米勒

    基思-蘭德裡在前線服役二十五年之後踏上了歸途,他駕駛著他的薩伯900型轎車1,從賓夕法尼亞大街轉入憲法大街一直往西,沿著草地廣場2朝弗吉尼亞方向行駛,開過了波托馬克河上的羅斯福大橋。他從汽車的後視鏡中瞥見了林肯紀念堂,向它揮了揮手,然後順著66號國道繼續往西開,離開了首都華盛頓。

    1薩伯(SAAB)是瑞典飛機有限公司的瑞典文縮寫,瑞典的斯堪尼亞汽車公司與其合併後生產的900系列轎車吸收了很多飛機設計的特點,是汽車界的後起之秀。

    2草地廣場: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著名廣場,位於國會大廈與華盛頓紀念碑之問。

    俄亥俄州西部,八月中旬,夏令時間晚上八點,基思自言自語道,太陽離地平線還有十五度左右呢。他幾乎忘了東部時區的最東端在這個時刻天該有多亮,忘了自己祖國的國土有多麼遼闊。

    在平坦、筆直的公路上駕車相當輕鬆,不必集中思想,蘭德裡可以想一些他一直不願想的事。冷戰結束了,這是個好消息;許多冷戰戰士被辭退了工作,這對基思-蘭德裡來說是個壞消息。

    但蘭德裡想,上帝終於還是憐憫世人的,吹一口聖氣,把籠罩在這個星球上近半個世紀的核大戰陰霾驅散了。歡呼吧,我們得救了。

    他心想,我將很高興把我的劍鑄成一個犁頭或是一把樹剪,甚至把我的9毫米格勞克手槍鑄成一個鎮紙,-,也許並不高興這麼做,但難道他還有什麼選擇嗎?

    冷戰,本來是迅速膨脹的事業,現在已經萎縮了,害得它的專家、技師以及中層管理人員不得不去尋求別的出路。蘭德裡知道,從理智上講,自從谷登堡1印刷所開始出版《聖經》,不再僱用大批僧侶製作手抄本以來,對人類來說,冷戰的結束是再好不過的事,但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他感到氣惱,政府奪走了他生命中二十五年的時光,卻沒有足夠的和平經費可以讓他留下來再干五年,然後領取全額退休金。

    1谷登堡(1398-1468):德國金匠,發明活字印刷術,一直沿用到20世紀,沒有什麼重大改變。曾排印過《聖經》。

    然而,好吧,華盛頓已經是兩天以前的事了,現在它已落在他身後六百英里了。今天是他第二生命中的第三天。說美國人的生活中沒有不光彩行為的人,那一定是從來沒有為美國政府工作過。

    他哼了幾小節《歸家》曲,但發覺自己的聲音刺耳,於是打開收音機,旋到一個當地電台,聽到一則從縣商品展銷會發來的現場報道,接著是通知宗教活動的社區公告、名流聚會以及歸國退伍軍人野餐會的消息等等,再接著是糧食與牲畜的價格、魚訊以及詳細得令人煩惱的天氣預報。印第安那州南部來了龍捲風。蘭德裡關掉收音機,心想,四分之一個世紀前,他聽過同樣的這類新聞。

    這些年他經歷了許多事,大部分都充滿危險。他現在安全了,還活著。但在過去的二十五年中他覺得自己一隻腳伸在墳墓裡,另一隻腳又踩在香蕉皮上。他笑了笑。「歸家。」

    的確,他承認,他此刻心情複雜,得理順一下。兩星期前他正在貝爾格萊德同南斯拉夫的國防部長打交道,互相威脅,今天他已經在俄亥俄州聽一個帶鼻音的電台廣播員預測生豬的價格了。是啊,他安全了,但還不是安然無恙。

    蘭德裡愜意地靠在駕駛座上,專心開車。他喜歡在鄉村公路上行車的那種感覺,薩伯車開起來也得心應手。小車駛過俄亥俄州西部的小鎮和村莊時,那不同尋常的造型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和注意。他尋思,到斯潘塞城1安頓下來之後,他也許該換一輛普通的車,少讓別人議論。

    1斯潘塞城是下文中斯潘塞縣的縣城,在美國,縣是州以下最大的行政區。

    大片的玉米地一直延伸到藍天的盡頭,田野裡零零落落有農民種的大豆、小麥或苜蓿,但絕大部分還是玉米:飼料玉米能夠喂肥牲畜,甜玉米可以上人們的餐桌,玉米——玉米糖漿、玉米澱粉、玉米片、玉米粉。玉米、玉米、玉米,蘭德裡想,就是這玉米在把一個已經肥透了的國家喂得更肥。蘭德裡這些年去過不少鬧饑荒的地區,也許這能說明為什麼他看到這塊美國腹地的富足會不由得想到「肥」。

    「好一片琥珀色的谷浪呀。」他大聲喊起來,他注意到田地裡的莊稼長勢良好。在莊稼中他沒有任何既得利益,因為他既不是農民,也不持有糧食期貨。但他在出生後的頭十八年裡一直聽到周圍人人都在談論莊稼,所以無論在哪裡,在俄國,在中國,在索馬裡,他都注意那兒的莊稼,現在兜了整整一個圈子,又回到俄亥俄州西部來了。

    蘭德裡看到了斯潘塞城的標記,於是將車調到低速擋轉了個彎,沒踩剎車,跟在他後面的一輛福特車也想來這一手,卻沒能圓滿成功。

    遠處地平線出現了一座貯水塔和幾處儲糧圓柱塔。過了一會兒,他便看得見斯潘塞縣政府大樓的鍾塔了。縣政府大樓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風格的哥特式紅磚沙石建築,於十九世紀和本世紀轉接之際在人們的一陣狂熱和贊助中造了起來。蘭德裡想,當年大樓落成是個奇跡,現在它仍是個奇跡——斯潘塞縣曾經是那麼繁榮,有那麼多居民,要不怎會有財力去建造這樣一座龐大的高樓!

    小車漸漸駛近,小城裡十座教堂的尖頂他差不多都能看見了,它們在夕陽的映照下閃閃發光。

    蘭德裡沒有進城,卻拐彎駛上了一條農場小路。一個交通標誌提醒他當心慢速行駛的農用車輛,於是他放鬆加速器,不出一刻鐘,他就能看到蘭德裡農場的紅色穀倉了。

    他以前從未一路驅車回家,而總是先乘飛機到托萊多市或哥倫布市,然後租一輛車開回家。這次從哥倫比亞特區駕車歸來,一路上波瀾不驚,卻也饒有興味。令他覺得有趣的是,除了觀賞風景之外,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離開斯潘塞城這麼久之後又要回鄉居住。有趣的還有那種不慌不忙的安逸感,他的記事本上不會再有未來的任務;汽車裡原先安裝的政府專用電話亦不復存在,只剩下一根飄蕩著的電線;另外還有一種失去與上司聯絡的不習慣的感覺,他的上司每天都需要知道他是死了還是活著,被綁架了還是進了監獄,在潛逃中還是在度假。《國家安全法》有一條規定,允許他在離開後三十天內向上司報告他的轉信地址。然而,事實上這次他們在他離開華盛頓之前就想知道。但蘭德裡開始行使他作為一個平民的權利,他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他自己也不知道將去何方。他走了,但沒有被遺忘;他奉命退役,但他的上司對他依然興趣不減。

    蘭德裡駛過一排安裝在柱子上的住戶信箱,注意到標有蘭德裡姓氏的那只信箱上的小紅旗已經倒下,五年來它一直這樣。

    他把車開上門前長長的石子路,路上長滿了野草。

    這幢農宅是一座具有標準維多利亞風格的、裝有白色護牆板的房子,帶有門廊和俗艷的裝飾,是蘭德裡的曾祖父於一八八九年建造的,也是這塊地基上蓋起的第三座房屋。第一座是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蓋的木屋,當時他的祖先抽乾了大黑沼的水,清理了沼地,才蓋起了房子。第二座大約建於南北戰爭時期,他曾經在照片上見過,是木瓦坡頂的小樓房,沒有門廊,也沒有裝飾。當地有一種俏皮的說法:房子越漂亮,男人越是怕老婆。顯而易見,曾祖父塞勒斯是個十足的「妻管嚴」。

    蘭德裡把他的薩伯車停在門廊前,下了車。西邊的落日還很炎熱,但空氣非常乾燥,完全不像蒸汽浴似的華盛頓天氣。

    蘭德裡凝視著這所房子。門廊上沒有人歡迎他回家,將來也不會有的。他的父母已經不幹農活,五年前去了佛羅里達州。還沒結婚的妹妹芭芭拉去了克利夫蘭,力圖實現自己做一名廣告公司經理的職業抱負,弟弟保羅是亞特蘭大可口可樂公司的副總裁。保羅娶了一位名叫卡羅爾的可愛女人,她在美國有線電視網工作,他們夫妻倆現已分居,兩個兒子由雙方共同監護。保羅的生活完全被分居協議和可口可樂公司主宰了。

    基思-蘭德裡沒結過婚,這一方面是由於他看到了弟弟保羅以及大部分熟人的婚姻悲劇,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他的職業,這種職業是不會給婚姻生活帶來美滿結局的。

    其次,如果他不想欺騙自己——他最好是不欺騙自己,那麼,他是從來沒有完全忘卻安妮-普倫蒂斯的。他現在把車停在自家農場的前面,安妮就住在離此約十英里的地方。確切些說,是十點三英里。

    基思-蘭德裡走出他的薩伯車,伸了伸腰,打量著這所老農舍。在黃昏的餘暉中,他彷彿看見自己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站在門廊上,手裡拎著睡袋,吻別他的母親和妹妹芭芭拉,並同小保羅握手。他父親站在他家的福特汽車旁,也就是此刻站在薩伯車旁的他自己所在的地方。那有點像諾曼-羅克韋爾1畫中的送別場面,只不過基思-蘭德裡不是外出去飛黃騰達,而是要去縣政府大樓,樓前的停車場上有一輛大客車等著把當月縣政府官員接見過的一批適齡青年從斯潘塞縣送到托萊多的徵兵站去。

    1羅克韋爾(1894-1987):美國插圖畫家,以繪《星期六晚郵報》的封面畫而聞名,其招貼畫《四大自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廣泛散發,1977年獲「總統自由勳章」。

    基思-蘭德裡清楚地記得家人臉上擔憂的神色,卻記不清自己當時的感受和舉動。

    但他似乎記得他感到難過,同時又充滿了一種冒險感、一種離家的慾望,這使他感到內疚,他當時不明白自己的複雜心情,現在他明白了,它可以用一首老歌的歌詞來概括:他們見過巴黎之後,你怎能再叫他們待在農場?

    然而那不是巴黎,而是越南,新兵們並沒有集中在鄉村廣場上接受點名和歡送,也沒有在所謂的越戰勝利日之後凱旋在中央大街上,這段經歷的最終結果對蘭德裡來說並沒有什麼兩樣:他從未回過農場。當然他的肉體是回來過,但他的心和靈魂從來沒有。從那以後,農場已經不再是他的家了。

    老家到了。從他當年走出這幢房子的門廊去闖世界以來,四分之一個世紀已經過去,現在他又站在這個門廊的台階上。家人的音容笑貌早已消逝,只在他心中留下了一種未曾料及的惆悵。

    他心裡想:「好了,我回來了,縱然沒有別的人回來。」

    他走上台階,從口袋中掏出鑰匙,開門進屋——

    5200全本書庫收集整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