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魔法師的同伴

第六部分:最傳奇的魔法師 咒語 文 / 阿蘭

    一個魔術師知道什麼咒語代表著他的水平。咒語中單詞的拼寫以及順序能夠產生魔力。從世界各地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中我們都能看到咒語的出現。無論是對一座城堡施魔法,還是駕馭飛毯,或是隱身,或者讓掃帚做飯、清潔等,這些魔法都是通過咒語實現的。咒語中的每個字都得念對了,就像弗立維教授告訴他的一年級魔法班的學生們的那樣。必須保證每一個字都念正確,才能使得魔法順利實現。如果念得對,魔法效果就會自動出現,例如把屋裡的燈開開。如果念錯了就不好辦了,你可能一下子會長出3個頭來。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教授的很多發音像拉丁文的單詞,意思與它們的英文對應字的意思類似。例如「石化」指的就是把人變成石頭,「荒誕不經」意味著做出一個博格特那樣令人匪夷所思的表情,它也是英文中的「滑稽可笑」的意思。但是帶有魔力的字眼並不一定要有什麼特殊含義。例如,中世紀的魔法書告訴我們,很多字如「saritappernisoxottarim」並沒有實際的意思,但是這個咒語卻能打開所有的鎖,而「onaimperantiesrasonastos」這條咒語能夠幫助你埋藏地下的寶藏。「agidemmargidemsturgidem」如果在週二或者週四連說7次的話可以幫助治療牙疼。沒有人知道這些字是怎麼來的,以及它們為什麼會發生作用。很多其實都是魔法師發明的,就為了在他們的客戶面前表現自己。有些魔法字眼則可能是數千年前神或超自然的生物的名字,經過很久以來的發展變化使人不再能辨識出來。但是即便沒有確切的含義,這些詞也被認為擁有神奇的力量。它們也能吸引魔法師的注意。實際上,從人類使用語言的那一刻起,人們就已經相信字是帶有神奇的力量的。遠古以來的信念就是如果你想達成什麼目標就要說什麼字。

    一連串帶有魔力的字,特別以一種儀式的方式說出來被叫做「咒語」或魔力配方。這也是唸咒語的方式之一。在很多傳統部落文化中,唸咒語是一種儀式,通常還伴隨著舞蹈和歌唱等,他們發出嗡嗡聲(「咒語」、「魔力」等字都源於拉丁語,拉丁語含義為「歌唱」)。在古希臘和古羅馬,做法的人唸咒語的時候通常都要嚎叫。有些印度或佛教傳統認為,只有某種神聖的頌歌(曼陀羅)才能召喚神秘的力量,學習這種語言則需要跟隨特別的師傅或大師才行。佛教中有一種曼陀羅咒語被認為如果重複一百萬次的話,就可以自由地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如果重複20萬次就能控制大自然。

    「abracadabra」這個詞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魔法詞了。幾個世紀以前,人們認為它是非常有效的。它首先出現在一位生活在公元3世紀的羅馬醫生瑟瑞納斯。賽門尼庫斯的著作《秘密事件》中。他認為這個咒語是治療間日瘧疾這種嚴重的隔日出現症狀的傳染病的秘方。這個字是可以念出來的,但是根據瑟瑞納斯的說法,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它寫出來,寫成金字塔的形狀並製成護身符佩戴在脖子上。

    ABRACADABRA

    ABRACADAB

    ABRACADA

    ABRACAD

    ABRACA

    ABRAC

    ABRA

    AB

    A

    因為這樣的排列每次減少這個單詞的最後一個字母,直到只剩下一個字母,佩戴9天之後護身符會被取下來然後扔到朝東流向的河裡。這樣病人的病也會慢慢好起來。

    直到公元17世紀這個詞仍然被人當作帶有魔力的詞。英國小說家丹尼爾。笛福1772年的小說《大疫年紀事》中曾經寫道,很多倫敦人為了保護自己不受1665年可怕瘟疫的襲擊紛紛使用魔法字保護自己,其中就包括這個字,並把它寫成金字塔或三角形的形狀。

    中世紀最著名、最有效的魔法字是那些回文字,也就是順讀、倒讀都一樣的詞語。特別是那些能夠組成「魔法方塊」的詞,在各樣的詞組中,每一個字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左到右、從右到左,讀起來都是一樣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8世紀的這個詞組:

    SATOR

    AREPO

    TENET

    OPERA

    ROTAS

    雖然這些字的含義模糊不清,但根據很多教拼寫的書,這些字的威力至少有三個方面。首先,它是有效的女巫探測器(如果念了這道咒語,屋子裡其他的女巫都不得不逃走),對於其他巫術或疾病它也起到防護的作用。如果把它寫在木頭上並帶在身上的話,它甚至能起到滅火器的作用,你就可以帶著它衝進著火的大樓裡了。其他的魔法字方塊,例如《神秘魔法》一書中講到的「odacdaraaradcado」,念了這個魔法能夠使人「像禿鷲一樣飛翔」(按照字面也可以解釋成「像烏鴉一樣飛翔」)。另外一句咒語「miloniragolamalogarinolim」如果記在羊皮紙上並放在腦袋上的話,就可以幫助人獲得現在、過去和未來的知識,因為這樣一來,魔鬼就會在你耳邊耳語,講述一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