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傳統武俠 > 琵琶三絕

正文 第十八章 文 / 司馬紫煙

    不料朱丹一反常態,沮然搖搖頭道。

    「不瞞韓兄說,剛才聽說我師父已死,使我感到非常感慨,像他老人家那麼高的武功,仍在追求更高的武功,結果……,一旦我的功力恢復,必然不會就此滿足,勢必又雄心勃勃,繼續想成為武林第一人了。

    倒不如像現在,功力既失,連一個普通人都能把我一拳打倒,我就根本不會再惹事生非、興風作浪了……」

    連恢復功力都不能使他動心,顯見他仍對毒美人懷恨難釋。

    「那我走了!」毒美人站了起來。

    朱丹急道:「我的話還沒說完,你能不能聽我說完了再走?」

    毒美人只好又坐了下來。

    「神簫前輩既有玉成美意,我若為了想得他相助恢復功力,豈不顯得我朱丹太現實,並非真心要與姑娘結為連理嗎?」朱丹正色道。

    毒美人聽得一怔,喜形於色道:「你,你的意思是說……」

    朱丹笑道:「你我已有夫婦之實,只不過是補行一個儀式罷了。」

    毒美人頓時面紅耳赤,跳起來就奪門而出,急著趕回客棧去了。

    韓宏雙手一拱,笑道:「恭喜朱兄,賀喜朱兄,這實在是意想不到,但卻是最好的結局啊!」

    朱丹也綻開了笑容:「韓兄,能有這樣的結局,確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說實在的,在下對恢復武功,如今已不太熱衷,更未寄於厚望,倒是能夠得到毒美人為妻……」

    韓宏接道:「朱兄,我這位未來的嫂夫人,以後可不能再叫她毒美人,聽起來可真教人不寒而慄啊!」

    朱丹哈哈一笑,韓宏又道:「至於武功方面,在下倒很希望朱兄能早日恢復,將來必然前途無量。」

    「唉!」朱丹輕歎一聲:「在下經過這次的事件,對名利實已淡泊,而且在神簫前輩這裡也不便久留,以免打擾他老人家的清修,我打算成婚之後,暫住些時日,便偕毒……你未來的嫂子去遨遊天下名山大川,然後找個山明水秀的地方隱居起來。」

    韓宏微微點了下頭。

    人各有志,這是勉強不來的。

    事情就這樣決定了,當晚神簫翁就帶著綠衣女童,回到了舊居來。

    他們不願驚動任何人,事實上雙方在長安城裡,除了韓宏之外,沒有一個朋友。

    當晚學行的婚禮,韓宏便成了唯一的賀客。

    於是,朱丹和毒美人,便留在這裡,開始了他們平靜而幸福的新生活……

    這是韓宏一生中最快樂得意的日子了,隅而抽暇去跟朱丹聊聊,喝上兩杯。

    日間在衙門上班,工作並不繁重。

    晚上,不管是多重要的應酬,一定設法推了要回家,他認為在美麗溫柔的妻子與慧黠可人的侍兒陪伴下,小飲薄酌,那種享受可說是南面不易。

    許俊則是靈武長安兩頭跑,他在侯希逸身邊的地位日受重視,已經成為侯希逸最信得過的心腹,長安有什麼重要的事務,都是托許俊來辦理。

    許俊也沒有叫侯希逸失望過,他也有魄力能擔當,略微有些不易解決的,來找韓宏商量一下,也必然迎刃而解,有些衙門間互相照會的事,則交給韓宏去洽商,也十分順利的解決了。

    這樣一來,韓宏又等於是侯希逸的私人代表。

    他雖在禮部,卻還要兼兵部的工作,好在楊侍郎是侯希逸的心腹知己,互通聲氣,結為黨友,當然也給韓宏盡量的便宜。

    這時新軍訓練已漸精熟,太子也一直留在靈武,朝中頗多猜忌,尤其是一些當權老如楊國忠之流,開始感受到這一股少壯派的壓力,恐怕他們會在靈武造成新的勢力,就在皇帝面前煽火,要調他們回來。

    皇帝對這件事倒是頗有主見,硬是不依所請,說新軍訓練正吃緊,不容中輟。

    朝廷派人到靈武去視察訓練成果,回奏時說新軍壯盛,士氣高昂,比起京師一些老弱殘兵,強上百倍。

    皇帝聽得很開心。楊國忠卻更為擔心,他怕新軍一旦有成,太子手裡有了足夠的實力後,他們就難以再掌握大權了。在皇帝面前說了不知多少的讒言,但皇帝老兒卻認定了不為之所動。

    楊國忠沒辦法,只有想法子製造出一點麻煩,想以身兼兵部尚書的職權,調動新軍去打上一仗。

    麻煩如何製造呢?一下子就想到了安祿山身上。

    安祿山是胡人,為范陽節度使,但是極得皇帝的寵信,出入內廷不禁,而且還收作了乾兒子。那是因為安祿山驍勇善戰,部下的兵卒又多又悍,在胡人的將領中,已具有領導的力量。

    皇帝無非是籠絡他。但安祿山卻是個野心很大的人,尤其是經常來長安,出入官廷,跟皇帝太接近了,對皇帝就慚漸失去了敬畏之心。

    再者,楊貴妃也是一個原因。

    安祿山成為皇帝的乾兒子,也是楊貴妃促成的,起初安祿山只是深受皇帝的寵信,得以經常召入賜宴,這個胡兒並不英浚,也不瀟灑,但是他體軀豐壯,作風粗獷,這對楊貴妃是一種新的刺激。

    因此,不住地眉來眼去,也逗得這個漢子心兒蹦蹦亂跳,一直在想個什麼法子要親近一下才好。

    有一天,打聽得皇帝在外官跟幾個閣老談天下事,安祿山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他為人雖粗,卻頗有點小聰明,出手也大方,那些宮廷內監,都受過他的好處,所以他又花了錢,買動了門上的太監,悄悄地摸進了宮,一直來到楊貴妃的寢官來。

    這正是夏天,楊貴妃身材豐滿,就有點怕熱,一熱就容易出汗,所以午睡後,有沐浴的習慣。

    安祿山來到的時候,楊貴妃正在洗澡,宮女報知安祿山來訪,楊貴妃大概也是在春心正漾,存心誘惑他,竟然吩咐他進來,自己仍然坐在浴池裡。

    她的浴池是特製的,以白玉砌成,有兩丈許見方,深約三尺多,可以好幾個人一起泡進去,因為楊貴妃有時懶得動,躲在浴池中,叫她的貼身宮蛾下去替她按摩。

    有時則是知道皇帝在偷看,故意如此,找一批宮女為伴,演出一出活色天香的戲水圖,把皇帝老兒瞧得眼花撩亂,這也是她抓住皇帝的一種手段。

    連唐明皇那樣飽經風月的老風流都被楊貴妃的媚態引得神魂顛倒,又何況是年輕力壯的安祿山。

    他的膽子既大,行事更莽,瞧見一個雪白渾圓的迷人胴體在水中蕩漾,安祿山連忙脫下了衣服,撲通一聲跳下了浴池,一把摟住了楊貴妃,就心肝寶貝地叫了起來,正在兩情似蜜之際,煞風景的是望風的宮女來報:

    「皇上駕到!」

    這下子兩個人都慌了手腳,要想起來穿衣服已經來不及了,而這個樣子叫皇帝瞧了可實在不像話!

    好在楊貴妃頗有急智,連忙一個人水淋淋地爬了起來,叫那些宮女下去,替安祿山從頭到腳,好好的再洗一遍,然後自己躲到後面著裝去了。

    皇帝進來,看見七八個宮女光著屁股按著一條赤裸裸的大漢,在浴池中嘻嘻哈哈地洗著鬧著。

    因為楊貴妃不在,皇帝倒也瞧得很開心,靜靜地在一旁觀賞起來。

    楊貴妃趁這個機會,溜回自己的寢室,衣冠整齊地帶了一塊紅綾,幾朵金花,施施然地從外面進來了,笑著問:

    「那胡兒洗乾淨也未?」

    皇帝見她從外面進來,更是放心了。於是含笑上前拉著她的手問道:「太真,朕聽說安祿山進官來了,不知有什麼事,故而來看看,那裡面在幹什麼?」

    楊貴妃笑道:

    「這胡兒忒也孝順,要認臣妾為母,做臣妾的兒子,臣妾想無所出,有個兒子也好,但是又嫌他一身羊膻難聞,故而叫宮女們把他洗洗乾淨。」

    皇帝笑道:

    「胡鬧!胡鬧!你比他大得了多少,恐怕還比他小兩歲,那能做他的娘?」

    楊貴妃笑道:「那有什麼關係,只要萬歲做得了他的老子就行了,還怕他不叫我娘?」

    說完又對一個宮女道:

    「洗好了,把這紅綾裹了,替他帶上金花,再出來拜見老子娘,民間生子之日,有洗兒之禮,今天我們也為他洗吧。」

    那些宮女伺等鬼精靈,立刻懂得了楊貴妃的暗示,捧了紅綾金花進去了,把話對安祿山說明了。

    安祿山那時候還對皇帝有幾分畏懼之心,尤其是擅入後官,不砍頭已是萬幸了,那裡還敢說個不字。

    於是像傀儡般的由著那些官女擺佈,打扮舒齊,擁了出來,楊貴妃拉著皇帝坐下,受了他的叩拜,聽他叫了爹娘!

    皇帝倒是有點不過意,因為安祿山到底是雄鎮一方的大將,這樣子對他似乎是不太正經了。說了幾句道歉話,安祿山福至心靈,也拍馬屁道:「沒關係,兒臣是自願如此的,昔日老萊子八十歲仍扮小兒狀,為博堂上雙親一笑,今天兒臣能叫二位大人高興,就算盡到孝心了。」

    難為他唱做俱佳,一番話說得涕淚俱下,充滿了感情,而楊貴妃也像個慈母般的拍著他的頭,柔聲安慰,為他拭去了眼淚。

    皇帝當然是又感動、又放心。他知道楊貴妃的毛病是不安份,所以聽見安祿山進了後官,就勿勿地趕來,那知事情大出預料,楊貴妃固然一本正經,而安祿山所表現的赤子之忱,更叫人感動。

    想到安祿山對自己如此盡忠,如此恭順,他至少不會跟貴妃有一手吧!尤其是他們已有母子之誼。

    所以皇帝對安祿山更為寵信,交給安祿山的軍權也更多,沒想到安祿山是胡人,在胡俗中,根本沒有什麼倫理觀念,父親死了,兒子繼承一切事業,也包括了父親的妻妾,甚至於生母也可以成為妻子。

    漢明帝時,昭君和番,下嫁單于,就是因為老酋身故,新汗系她所出,要循胡俗再娶她為婦,她不願意像禽獸般的亂倫,因而自盡身亡。

    在安祿山的心目中,也沒有那種倫常觀念,何況他這個乾殿下也是為了遮掩秘情而硬湊上的。

    這一來他出入後官更方便了,楊貴妃也跟他親近過一陣子。在楊貴妃而言,不過是逢場作戲而已,久了就膩了,而且也受不了他的粗魯。

    有一天,楊貴妃剛浴罷假寐,安祿山來了,看見她撩人的睡姿,一襲輕紗下所覆的迷人胴體,尤其是那一對豪乳,又圓又白,簡直令人愛煞,安祿山一時情不自禁,上前伸手就抓了上去。

    胡人不解溫柔,安祿山這一把是在猴急之下,抓得未免重了一點,使楊貴妃在睡夢中痛醒了過來,她嬌貴慣了,那兒受得了這種粗魯?伸手就是一個巴掌打去,口中怒罵道:「該死的胡狗,你不想活了?」

    楊貴妃罵人慣了,對誰都是如此,有時性子上來,對皇帝都會使潑,曾經為此被攆回家去過,安祿山抓痛了她,一巴掌罵兩句,那是容氣的,安祿山若是陪個小心,涎著臉說兩句好話,也就沒事了!

    但是安祿山的性子也犯了起來,他們胡人習俗中,女人是沒有地位的,男人在她身上,可以予取予求,這個女人不但罵他胡狗,而且還打了他,那還了得?尤其是他們的風俗中,男人被女人打了嘴巴。

    那是一世都抬不起頭的恥辱,盛怒之下,也是一個巴掌揮上去,把楊貴妃打得從胡床上跌了下來。口中又怒罵道:

    「臭婆娘,你敢情以為咱家也和李隆基那老兒一樣好欺負?」

    李隆基是唐明皇的本名,天子之諱,臣子若不經意道及一字,都是大不敬罪,河況這樣提名道姓,一時把楊貴妃嚇傻了!

    安祿山這種態度,可見根本沒把皇帝威嚴放在眼裡,自己這個貴妃娘娘更鎮不住他了。

    這眼前虧卻是吃不起,因此大聲叫道:

    「來人哪!快召禁衛軍進來,把這胡狗綁去砍了!」

    她這一叫,安祿山也感到不妙,好歹這是禁宮,自己再狠也是一個人,這個地方久留不得。

    想著也往後退,他這一退,楊貴妃的膽子也大了,抓起一個水晶盤。盤中放著兩個真臘國進貢來的木瓜,朝安祿山丟了過去。

    她的勁兒弱,沉重的水晶盤飛出沒多遠就掉下來了,掉在地上,跌得粉碎,而那兩個木瓜倒是飛了過去,安祿山伸手抓住一個,卻被另一個打在身上,噗的一聲碎了。

    木瓜打在身上並不疼,可是那汁水卻淋了一身,這使安祿山更火了,回手把木瓜也砸了過來,卻擊在楊貴妃的頭上,安祿山的勁兒多大,這一砸還得了,楊貴妃當時被打倒下去。

    安祿山見闖了禍,不敢再在宮裡逗留,匆匆逃出宮去,因為他常常出入禁官,門口的禁衛都認得,見他一身狼狽,還打笑了他幾句。

    安祿山在人前還得敷衍著,回到自己的府中,立刻帶了幾個心腹,騎了快馬,一逕奔回范陽去了。

    因為他是大紅人,連禁宮都出入無阻,四城自然是由他通行了,所以安祿山倒是未受攔阻。

    等到皇帝得知宮中鬧事忙趕了來,好在楊貴妃只是被擊昏過去,經宮女施救後亦已醒了過來,在皇帝面前,哭訴安祿山無禮,心謀不軌等等的罪行……

    皇帝卻是明白的,他對楊貴妃與安祿山不乾不淨的事也有所風聞,但是他只有裝糊塗。

    楊貴妃正當盛年,皇帝卻已是老人,某些方面,實難滿足她,所以她偷偷嘴,只要不鬧到外面去,把宮中人的嘴封住,不鬧笑話就行了。

    皇帝不知道安祿山跟她是怎麼鬧起來的,他也不去過問,反而藉機會把楊貴妃訓斥了一頓,說她自己不加檢點,過於放縱,才造成安祿山如此膽大妄為,若是楊貴妃本身端莊,安祿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跑到後宮來打人吧!這件事到此為止,不許再追究了,就當什麼都沒發生,否則將會成為笑柄。

    楊貴妃也知道自己理屈,更知道事情不宜擴大,暗地裡,皇帝可以裝聾扮啞,但若公開鬧開來,即使抓了安祿山,問明內情,砍了他的腦袋,自己也將遭殃。因此她不但忍受了下來,而且從此也乖多了。

    皇帝裝作不知道這件事,自然也沒有派人去抓安祿山,甚至於他兩天不朝,還以為他畏罪不好意思,更沒著人去找他,他想等過了幾天。

    一直不去降罪,他必然心生感激,自動來謝罪,那時再好好地安撫他一下,則此人必然誓死劾忠大唐。

    只要安服了他,自然也就可把胡人給撫住了,再有胡人的鐵騎為後盾,那些騎兵悍將,跋扈的兵鎮節度使,一個個都得乖乖的聽皇帝的命令了。

    唐明皇的算盤打得如意,事實上卻不理想,首先是幾天後仍不見安祿山,詳細一問,才得知他當天就跑了。

    這一跑才使皇帝不太放心,當初把他騙到長安來,是有意留之為質,後來因為他太恭順,才放鬆了監視,極盡其籠絡手腕,看他為長安的繁榮所迷,認為他已樂不思蜀了。

    那知他還是跑了。

    人跑了,皇帝本來也不想抓他,但鳥兒出了籠,就很難再望他回來了,皇帝自然也不會傻得下達旨意去召他上長安,他若抗旨不遵,那就是抓破臉來了,為今之計,只有先安撫住他,再圖別計。

    於是皇帝下了一道旨意給他,旨意中說他在京師伴駕,君臣頗為投契,一旦遠離,頗為思念,並加封太子少保,坐實他乾殿下的地位,還賞賜了不少東西,派個專差送了去。

    安祿山心中有愧,對於皇帝的如此寬容倒是更覺慚然,而且他從差官的口中,打聽了一下,知道他在後宮鬧的事沒有張揚出來,算是安了心,本來已作了謀反的準備,倒是安頓了下來。

    不過

    他靜思之後,也知道這是皇帝的鎮撫作用,無論如何,他在長安的那些作為是不可原諒的。所以他心中也一直在嘀咕著,看看皇帝下一步如何行動。

    果然沒多久,皇帝不但加強了一些親信將領的軍備,而且也飭令太子去操演新軍,擴大徵兵,作了戰爭的準備。

    安祿山知道這多半是為了自己,縱然不是要征伐自己,也是要防範自己,與其等皇帝準備好了來對付自己,倒不如先發制人。

    再者,他對楊貴妃還著實難忘。

    他這兒已在動腦筋,楊國忠及時燒了把火,找了個人,假意通風,說皇帝對他調戲貴妃的事大為震怒,著令太子練軍要征討他,叫他小心一點。

    安祿山一緊張,終於起兵叛唐。

    安祿山遲早必叛,皇帝心裡有數,也在作準備,但是蠢材楊國忠卻不知道皇帝的計劃,皇帝的計劃落了空,也使得大唐的江山一度蒙塵。

    從太宗皇帝李世民建立一個空前的大帝國之後,後繼的子孫一直沒有能安安穩穩地做皇帝。

    而且大部份是在內戰中,先有武則天亂政變號,幸而有一批忠臣努力保駕,沒有叫國祚中斷,武氏之後,又有韋後奪政,也沒有能亂起來。

    但這次的安祿山卻是來勢洶洶,兵一發直撲京畿,楊國忠的目的是想唆使安祿山去跟太子那一批新興勢力作對的,沒想到安祿山的目標卻指向長安。

    楊國忠燒起一把火頭,倒也是經過一番深思,也作了萬一的準備,他把希望全寄在老元帥哥舒翰身上。

    哥舒翰早年戰功彪炳,因而驕狂自大,自許為當世第一虎將,再也無人能及。

    這句話當然他也夠資格吹,因為刻下的一些將領,大部份都曾在他的帳下服役過,算得上是他的部屬,雖然有些人的地位已經比他高了,但是他對那些人仍然是視作部屬一般。

    如此的一個人,人緣絕對好不了的,而且他治軍謹嚴,部將只要犯一點錯,都是死罪,因此,他帶兵也不算成功。

    只不過,他的資格老,參戰的次數多。這一點卻是無人可及的。

    安祿山曾經在他帳下效力過,但兩個人相處得並不好,楊國忠對哥舒翰倒是寄以厚望,所以聽說安祿山兵變漁陽,立即調集哥舒翰前往阻截。

    哥舒翰也以為小丑跳梁,不足為患,大剌剌的帶了兵馬就去了,等到兩個一接觸,才知道安祿山已非昔日吳下阿蒙。

    他的部屬精悍,更絕的是他對哥舒翰的那套戰略以及佈兵的習慣都摸得一清二楚,避重就輕,揀他注意不及之處,狠加攻擊。

    一陣下來,老將哥舒翰潰不成軍,潼關失守,哥舒翰不好意思逃回京師,在潰退的路上自殺了。

    也幸虧他自己死了,否則還會更難堪,因為楊國忠自作主張,這一切都沒奏報給皇帝知道。

    所以漁陽兵變,哥舒翰出擊,皇帝都不知道,直至哥舒翰兵敗,楊國忠見大事不妙,不得不告訴了皇帝。

    皇帝一聽大驚失色,立刻道:「丞相,這種大事,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朕?」

    楊國忠不敢說出自己的私心,只得含糊地道:「臣以為小丑跳梁,不足為慮,何必驚動聖慮?臣派了哥舒翰去征討,並撥了二十萬大軍給他。」

    皇帝沒有聽到戰果,立刻就道:「不行,討安祿山絕不能用哥舒翰,那老兒脾氣極暴躁,不結人緣,他的戰法安祿山都知道,而且他的部將當年與安祿山俱為同僚,交情很好,這一仗不能打的……」

    歇了口氣,皇帚更進一步道:「何況,你撥給他的大軍,雖號稱二十萬,但你和那戰將領營官等,上下其手,吃空額,虛報軍餉,恐怕連一半都不到,而且還是老弱殘兵居多,這種兵怎能打仗!」

    楊國忠懷著一肚子的鬼胎,這時卻直了眼,他沒想到皇帝對他的作為十分清楚。

    這些年他都在剋扣軍餉以飽私囊,五千人,他只發給四千人的糧餉,扣了兩成來。

    那些將帥受了他的苛索,卻不敢申訴,因為楊國忠兼掌兵部,主宰著各將領的升調,你不幹有人還會搶著幹,唯一的辦法只有浮報軍額,把三千人報成五千人,給扣下兩成後,自己還能多落下兩成,反正楊國忠也是眼開眼閉,不會來理會的。

    於是乎上下其手,使得軍中一團烏煙瘴氣,好在國家太平無事,這些兵也只有點綴一下門面而已。

    不過

    楊國忠的胃口越來越大,起初只是吃了附近京畿的禁軍,漸漸地連邊防的守戌軍餉也都發不足,那可不能打折扣的,於是就有人告了進來。

    楊國忠更趁著哥舒翰發兵的機會,把漏洞最大的一些部隊調去應戰,藉一戰之便,好作成報銷,陣亡逃亡都行,只要打了勝仗,天大的事都化解了。

    皇帝見他吶吶地不說話,歎了一口氣:「丞相,朕知道你不是理國之材,但是為了大家是自己人,總以為你不會太過胡作非為搗我的蛋,所以才放任你去胡鬧,心想你最多是貪財而已,尚不至誤國。

    可是這次你擅自亂作決定,卻太過份了,快把那些一人調回來,朕另調精銳能戰的部隊前去。」

    楊國忠囁囁地道:「這個臣也想到,可是有幾個人一向跟哥舒翰不睦,怕他們不肯聽從指揮。」

    皇帝怒道:

    「他們當然不肯聽從指揮,哥舒翰剛愎自用,自以為知兵,其實卻是個大草包,他們去聽一個草包的指揮,不是白送性命?這是打仗,不是兒戲。」

    「可是哥舒翰究竟打過不少次勝仗!」

    「那是他的運氣好,而且是以大吃小,本來是必勝的仗,派個笨蛋去也能建功的,算了吧!軍事部門你不必管了,即日起由朕自己接手,把那批禁軍調回來,哥舒翰的統帥已經指定了。

    著人去接替他,未免對他面子上不好看,只有朕親自掛帥,叫他居副,如此一來,天下兵馬都會服從調度了。」

    皇帝畢竟是經過風浪的,頃刻之間,已經作了明快的決定,可是楊國忠的話卻把皇帝也給怔住了。

    「萬歲果然聖明,但哥舒翰有負臣之厚望,已是大敗而潰,潼關失守,安逆已揮軍急進……。」

    皇帝跳了起來叫道:「什麼?安祿山興兵已經有多久了?你又是什麼時候發的兵?」

    「安逆謀叛已有三個多月,臣於兩個月前,調集禁軍往剿,剛得到的消息,才知王師失利。」

    「糊塗!糊塗!這麼大的事,這麼重要的消息竟然瞞住了朕……,怎麼其他的臣子也不來奏?」

    「軍情報到兵部,臣為恐擾及人心,故而不准洩露,所以長安城中,目前還沒有別人知道。」

    皇帝恨不得一劍砍了他,但也只能踢他兩腳而已,楊國忠卻只能跪在地上直叩頭,連連地說:「臣該死……」

    皇帝氣過了,才長長地歎了日氣:「論罪,你又豈止是該死,而且還罪該萬死,可是殺了你對大局何補?把國家大事交付給你這種人朕也有大錯,現在把軍情急報文書都拿來給朕看看。」

    這下子楊國忠不敢隱瞞,把所有的軍報都捧了出來,皇帝一看,只有連連搖頭的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