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文 / 倪匡
千百年來,求活的故事一直都在人類上演。
所有的人全都想長命百歲,哪怕是老得變成了古懂,活著,總比死去的好。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假設(注意,我說是假設),某一種生命形態,其中也可能包括人這種生命形態,活著已經沒有了絲毫意義,或者說話著只不過是時間的無休止重複,那麼,活著,就一定比死更重要嗎?
《求死》這個故事,同樣是探索生命這個大主題,不過,讀過之後就會明白,這次的探索與以前已經有了大不同,至少是探索的角度有了極大的變化。
以前的一些故事,最重要一點是探索活,或者說怎樣活。這可以說是人類普遍關心的一個大問題。
可這個故事選擇的角度是活的對立面,也就是死。
死這個主題以前也曾經涉及過,但從來都沒有深入地探討過死對於生命存在的重大意義。
或許有人會說,死是生命的終結,是生命的毀滅,怎麼可能構成對生命的意義?別說對此進行探討,有這種想法簡直就是荒唐就是瘋狂。
這顯然是一種形而上的理解,可是,就生命存在或者任何一種存在來說,除了形而上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形而下。
長命百歲,就真的是人類的最大幸福嗎?
我曾認識一個家庭,或者應該說是認識一個人。這是一個極為長壽的人,這個人是一個老女人。她究竟有多少歲了?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問她許多的問題,她也不知道。她經常會問人們一些奇奇怪怪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慈禧太后死了嗎?怎麼一直都沒有聽到她的消息?她死了以後,是誰在當皇帝?現在是什麼年號?」她有許許多多的問題,但這所有的問題都毫無必要向她解答,因為她根本就記不住,你今天解答了,她明天還會問同一個問題。似乎可以向她提幾個問題,比如她的年齡,或者她的孩子呢?其實,就這些問題向她提問,永遠都不可能有正確的回答,她的兒子現在在哪裡,甚至是她的兒子的兒子以及兒子的孫子是怎麼死的,她一樣不知道。
她存在的意義僅僅只是兩個字:活著。如果想再加幾個字的話,那就是:她還活著。
這樣的存在,對生命究竟有什麼意義?
如果這樣的人很多,非常非常多,那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其中的某一個人似乎活得不耐煩了,去求死,這是不是對這種生命形態的一大貢獻?
《求死》所記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與《成仙》那個故事多少有些聯繫,兩個故事雖然是不同時間內發生並且單獨存在的,卻可以連起來讀,不妨試一試。
衛斯理
一九九七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