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二百零七章 建奴勸降 文 / 梁方陽

    寧遠城兩面被圍的關鍵時刻,袁崇煥在陪哪位貴客呢?原來,朝鮮王國派了兩位使臣出使大明,請求大明約束一下東江總兵毛文龍。毛文龍坐鎮東江,保護了朝鮮的安全,但他的保護費收得也著實高,隔三差五就去漢城王宮要錢要糧。

    當然,朝鮮國王也不敢得罪毛文龍,沒有說告狀,而是藉著幫忙的名義出使大明。他們告訴毛文龍,願意幫他把砍下的建奴人頭運到遼東,向薊遼經略使大人陳述大戰實情,為他請賞。毛文龍的脾氣不太好,朝中政敵無數,歷任薊遼經略使都與他合不來,每次送人頭去領賞,總被挑三撿四,不是說人頭是假建奴的,就是說建奴的年齡太老了,每次能領到一半的賞格就算僥天之悻了。聽說朝鮮國王願意幫他的忙,毛文龍自然是滿口答應,並且派親兵護送著使臣帶著一百七十八顆人頭去遼東。

    朝鮮使臣不知道薊遼經略使高第居然不敢親赴遼東,而是在山海關遙控,所以他們在寧遠撲了個空。等他們問明實情,正想奔赴山海關時,建奴已經把寧遠城合圍了。看到建奴兵力強盛,朝鮮使臣嚇得臉色蒼白,戰戰兢兢。

    袁崇煥哈哈大笑,道:「諸位貴客,請放寬心,我會讓你們觀賞到建奴是如何折戟寧遠城下的。」

    正在此時,親兵報告,建奴派使者來了。

    袁崇煥愣了一下,旋即出門,登上城牆去見建奴使者。朝鮮使臣忙跟了出來,看看大明名臣是如何接待蠻橫的建奴的,也好學習一二。

    見袁崇煥過來,金啟倧收回徒勞的目光。道:「袁大人,見建奴使者做什麼,不如給他一箭,讓他去閻王那裡去做說客。」

    「哎——」袁崇煥語重心長地說道,「金大人的報國之心我能理解,但大明是禮儀之邦。不可在蠻儀之邦面前失了禮數。要殺他很簡單,等攻城戰的時候,給他一炮就可以了。咱們的大炮,威力無窮,當者無不盡成齏粉。金大人也不必急於一時。」

    金啟倧點點頭,朝鮮使臣的通譯韓瑗把袁崇煥的話翻譯給使臣聽,使臣聽得是大點其頭,連忙用筆記下,好稟報朝鮮國王。朝鮮文是十五世紀創立的。現在朝鮮官員大多會寫,但大部分朝鮮人都以會書寫漢文為榮。使臣是朝鮮清貴,當然是用漢語記錄。朝鮮人說話雖然與大明迥然不同,但寫起字來,差別倒不大。袁崇煥瞟了一眼朝鮮使臣的記錄,嘴角微微露出笑意,他的名聲終於傳到番邦去了。

    袁崇煥對著城下大喊道:「下面建州來的使者,你有什麼話想對本官說?」

    袁崇煥的嗓門本來就大。此時又是運足中氣大喊,聲音猶如悶雷。嚇得在他身邊的朝鮮使臣一行人一個機靈,齊贊大明重臣的威嚴。

    漢奸楊燕餒鼓起勇氣,大聲喊道:「我帶來大清國大汗的親筆信,放我進城,我親手奉上書信。」

    袁崇煥不敢打開城門,當然。就算他想打開,也打不開了。金啟倧已經命人用土石把西南北三座城門給堵住了,唯獨沒堵東門。他盤算建奴一旦進攻覺華島,寧遠就從這邊出兵夾擊他們,狠狠捅建奴屁股一刀。

    袁崇煥想了一下。把吊籃放下城牆。楊燕餒跳進籃子,顫抖著對城上的士兵大喊:「我進來了,你們可要拉穩一點,千萬別放手啊。」

    如果是金啟倧的親兵拉這個籃子,說不定拉到一半便會撒手,讓這個狗漢奸摔個頭破血流。可惜,拉籃子的是袁崇煥的親兵,楊燕餒無驚無險地登上了城樓。

    到得城樓,楊燕餒一眼就認出了袁崇煥。倒不是袁崇煥長得特別,而是他被一群親兵如眾星捧月一般簇擁在中間,非常好認。

    楊燕餒正了正衣服,特別小心地把他頭上如同豬尾巴一樣的辮子放正,然後說道:「大清國天命汗諭令寧遠城軍民,趕快開城投降,不得延誤。否則天兵破城,城裡軍民百姓,刀刀斬盡,個個殺絕。」

    城牆上人人色變,都對建奴狂妄的話憤怒至極,紛紛要求把楊燕餒砍了。楊燕餒冷汗下來了,但他仍然梗著脖子說道:「我大清國二十萬鐵騎攻城,寧遠這小小的城池必定會被攻破,你們趕快投降,天命汗一定會給你們高官厚祿的。」

    袁崇煥微笑道:「恐怕沒有二十萬吧,大清的人口總數不過數十萬,哪裡來的二十萬鐵騎。我看城下士兵的規模,不過六萬左右。」

    楊燕餒心裡一驚,心道蠻子狗官還挺明白的,一眼就看出了大汗出兵的規模。

    袁崇煥接著說道:「你不是說有大汗的信嗎?拿過來吧。」

    楊燕餒從懷裡掏出一封漢文書信,雙手遞給袁崇煥。袁崇煥略一遲疑,雙手接過書信。

    信是奴兒哈蚩親筆寫的。奴兒哈蚩初通漢文,字雖然寫得丑,但袁崇煥卻看得明白。書信和楊燕餒帶來的口信的意思差不多,袁崇煥不到一會兒就看完了。

    他把書信遞給親兵,讓親兵收好,接著說道:「你去回復大汗,說大明沒有招惹你們大清,我們修建的錦州城、寧遠城,都是大清丟棄的土地,並非從你們手裡搶來的。大明皇帝命令我們守城,我們自當盡忠職守,斷斷沒有投降的道理。如果你們撤兵,我們不會追擊,兩國還是友好鄰邦。如果你們攻城,我們也不會手下留情。」

    說完,他要來筆墨,刷刷點點寫下書信,吹乾墨水,裝進信封。又在信封上寫上「大清國天命汗奴兒哈蚩親啟」幾個字,遞給楊燕餒,道:「這是我的回信,你帶給大汗吧。」

    楊燕餒走了,直腸子的金啟倧憋了很久,憋得那是相當難受。他在敵人面前不好發作,免得讓敵人以為將帥不知,增強攻城的信心。等漢奸走了,他氣憤地說道:「袁大人說話怎麼軟綿綿的,一點力量都沒有,這豈不是讓建奴的氣焰更加囂張?」

    袁崇煥義正辭嚴地說道:「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大明是禮儀之邦,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你厭惡建奴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要注意,千萬別不小心成了愛國賊。」

    「老夫只聽過賣國賊,還沒有聽過愛國賊。難道愛國也能愛出問題來嗎?」金啟倧疑惑地問道。

    在場諸將和朝鮮使臣們都豎起耳朵聽袁崇煥的高論。

    「這就是你們不讀史書的後果呀。聽過南北朝時期的冉閔嗎?冉閔建立政權,頒布《殺胡令》,痛快是痛快了,可是胡人團結起來對付他一個,他的政權很快被消滅,人也死了。如果他沒有頒布《殺胡令》,他的政權會更加長久,能救出更多的漢人,可是《殺胡令》一出,他帶著漢人成為天下公敵,這不是愛國賊是什麼?」

    其實,冉閔之前,胡人視漢人如豬狗,想砍就砍,想殺就殺。冉閔頒布《殺胡令》,激起了漢人的血性,以殺止殺。如果沒有冉閔,中原恐怕早已成為胡人的牧場,再也找不到一個漢人了。袁崇煥如此評價冉閔,不過是為自己在建奴面前奴顏媚骨的行為塗脂抹粉罷了。

    眾人一齊點頭,都為自己有這麼一個英明的領導而慶幸,有袁大人在,寧遠城一定固若金湯。朝鮮使臣聽完韓瑗的翻譯,也是點頭如搗蒜,又在本子上記下一筆,準備下次用這些話回敬王宮裡那些政敵。

    建奴大營裡,楊燕餒一五一十地把他在寧遠城上勸降的情形說給奴兒哈蚩聽。

    奴兒哈蚩問道:「老八,你怎麼看?」

    黃太極沉吟道:「袁崇煥軟綿綿的話,讓我感覺,寧遠城並沒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準備。他還在猶豫,不想與我們開戰。另外他提到我們時,從不說大明軍民常說的建奴,而是稱為大清,而且我注意到一個細節,他接您的書信時,猶豫了一下,改用雙手接,說明他被俘後投降叛變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我們給他充分的壓力,他說不定會向我們投誠。當然,這是我的猜想,不一定準確。」

    奴兒哈蚩哈哈大笑,道:「我兒說得有理。來人,升帳,點齊兵馬,佯裝攻城!一來給我們的細作趁亂打開城門的機會,二來給袁崇煥一點壓力。」(未完待續……)

    ps:(感謝訂閱的書友,順便滾鍵盤求推薦,求月票。今日兩更。另外袁崇煥軟綿綿的話不完全是我編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放捉獲漢人,入寧遠往告:「吾以二十萬兵攻此城,破之必矣!爾眾官若降,即封以高爵。」寧遠道袁崇煥答曰:「汗何故遽加兵耶?寧、錦二城,乃汗所棄之地,吾恢復之,義當死守,豈有降理。乃謂來兵二十萬,虛也,吾已知十三萬,豈其以爾為寡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