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五十三章 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上) 文 / 梁方陽

    為了讓大明的百姓都高興高興,打破建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朱誠決定用木籠囚車高調地把度度和泥堪等六人押解進京。

    打制木籠囚車需要一段時間,朱誠抓住這個機會把被害士兵的後事辦一下。根據現場堪查,那個士兵是在睡夢中被殺死的。根據軍法規定,士兵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後果,不但不能評為烈士,牌位不能進入大明勇士廟,享受大明百姓的供奉,而且連撫恤金也沒有。不過朱誠終究是個念舊的人,給了他家人一半的撫恤金,也沒有在他的故鄉宣揚這件事,算是保全了他身後的名譽。

    但是在錦衣衛內部把這件事引以為戒,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站崗的士兵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把皇莊的軍營守衛得像鐵桶一樣,連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

    不過在百姓看來皇莊依然如故,進出皇莊依然方便,既不需要搜身,也不需要路引。

    皇莊這樣外鬆內緊的狀態讓朱誠很滿意,他放心地和朱由檢押著六個建奴俘虜進京了。

    一路上,六個建奴俘虜成了焦點,吸引了無數的爛白菜、臭雞蛋。現在大明上下同仇敵愾,都視建奴為寇仇。朱誠他們是遠遠地跟在囚車的後面,所以沒有成為被秧及的池魚,旁邊押車的錦衣衛可就倒霉了。儘管百姓們用心瞄準,但畢竟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有一半的垃圾拋到了押車的錦衣衛的身上。他們還不能生氣,因為朱誠早有吩咐,不能打擊百姓的愛國熱情。

    朱誠笑著對馮夢龍說道:「如果沒有馮先生那篇大作,百姓如何能對建奴切齒仇恨?」

    馮夢龍答道:「是啊,我也沒想到那篇平話居然能產生這麼好的效果,掀起百姓對建奴的憤怒與仇恨。」

    朱誠歎道:「百姓的是非觀念是簡單而直接的,誰迫害、殺戮漢人,誰就是漢人的死敵。可惜的是現在通訊很不方便,不能直接把建奴屠戮遼東漢人的信息傳遞到大明各地。即使有逃回來的邊民,他們傳遞的方式也僅限於口口相傳,傳播的範圍有限。不過好在現在有了報紙,我們可以逐一把遼東發生的慘案通報全國,絕了那些想當亡國奴的軟骨頭的念想。所以建奴賊酋奴兒哈蚩才說馮先生一人可擋建奴十萬精兵哪。」

    馮夢龍笑道:「朱大人,別忘了你也是位列建奴必殺名單的榜首啊。」

    兩個建奴死敵互相對視一眼,沒有沒肺地哈哈大笑,絲毫不把建奴的威脅放在心上。這笑聲預示著這一時空的虛偽的康乾盛世注定是一場春|夢,預示著大明的鐵蹄將踏碎一切敢於侵犯大明的敵人。

    大明紫禁城內,天啟皇帝聽到魏忠賢的報告不由一愣,朱由檢要獻俘,獻的哪門子俘呀,他們又沒有外出征戰,哪裡抓得到俘虜。

    等到聽完朱誠事先派來的錦衣衛的匯報後,天啟皇帝大喜,道:「傳令,午門獻俘。」

    天啟皇帝登上午門,眾文武大臣錦袍玉帶各住站在規定的位置。隨著一聲莊嚴的軍號,獻俘儀式正式開始。

    朱由檢和朱誠走到午門前同時跪下,齊聲道:「臣弟朱由檢、朱誠向皇上獻俘。此次,我們俘獲建奴賊酋奴兒哈蚩的孫子度度、泥堪及其四名侍衛,獻給皇上,祝皇上江山一統,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和朱誠的聲音再大,也傳不到午門上面去,所以早已站在午門下面的二十四名大漢將軍齊齊揚聲複述了一遍。

    天啟皇帝微微一笑,道:「押入天牢!」站在皇帝左右的兩位大臣齊聲複述道:「押入天牢!」接著,四位大臣複述:「押入天牢!」就這樣,一傳為二,二傳為四……最後三百六十名大漢將軍齊聲高喊道:「押入天牢!」

    京城錦衣衛來人把六個建奴從皇莊錦衣衛的手中接過,押入天牢。

    這時觀禮的百姓齊聲高呼:「大明萬歲!皇上萬歲!」

    歡呼聲不絕於耳,遠處還有人燃起了鞭炮。

    天啟皇帝哈哈大笑,直覺今天是當上皇帝以來最為揚眉吐氣的一天。

    回到金鑾殿上,他依然是滿面春風。他和藹地對朱由檢說道:「檢弟弟你把抓住建奴剌客的經過說一下,讓文武百官也看看錦衣衛的作戰能力。」

    朱由檢很有說說書的天賦,又在皇莊跟著柳敬亭學了不少技巧,把抓剌客的過程說得是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別說眾官員,就連已經知道大致過程的天啟皇帝都聽得入了迷。

    朱由檢的故事結束了,天啟皇帝輕輕拍了拍巴掌,這還是他從兒童劇院學來的表示讚賞的方式,眾官員見皇帝鼓掌,爭先恐後,一時間,大殿上掌聲雷動。

    掌聲停歇,天啟皇帝道:「現在請大家議一議,這六個建奴俘虜應該如何處理?」

    左光斗出班,道:「奴兒哈蚩謀反,論罪當夷滅九族,度度和泥堪是他的孫子,在九族之內,所以應當殺掉。」

    左光斗說完,朝內一片附議之聲。

    朱誠和朱由檢忘了通過度度等六人深挖建奴留在大明境內的內奸,可以說是年齡小,對敵鬥爭經驗少。而朝廷裡東林黨的袞袞諸公也忘了這一點,不能不說是東林黨在軍事上基本上是個小白。

    這時侯恂跳了出來,他收了度度的賄賂,又受表弟候時鹿之托照顧度度,不能不說話:「皇上,我認為應該放了度度。」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侯恂看了看朝廷上目瞪口呆的人,心中得意,真是舉世皆濁我獨清呀。

    他接著說道:「現在大明雖然與建奴交戰,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此其一不可斬。再則,遼東剛剛大敗,局勢不穩。不過好在建奴暫時無暇南下,如果斬其孫,不是逼奴兒哈蚩進攻大明嗎?此其二不可斬。漢武帝窮兵窮兵黷武,是以漢因強而滅亡;唐太宗仁義持國,四夷賓服,被推為天可汗。皇上實因向唐太宗學習,擒而不殺,盡顯大明仁義無雙啊。」

    不少官員不由暗暗點頭,果然是才子啊,說出來的話顯得那麼有道理。

    (方陽努力寫作,努力求票。如果你覺得本書還可以,請收藏或投推薦票,方陽在這裡先謝謝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