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移魂抗日悍兵

第7卷 第三百零四章 誰更傻? 文 / 老優遊游條

    部隊行進在朝鮮崇山峻嶺的山谷之中。距離平壤城還有兩個小時的路程。騎在戰馬上李銳閉著眼睛打著盹,而吳佩孚則更絕,他老人家直接趴在馬鞍上。讓衛兵用繩子把他五花大綁的綁在那上面,呼呼大睡,一邊睡還一邊發出了很響的打鼾聲。

    李銳看了心裡發笑,這小子確實有一套,自己當年在紅軍游擊隊中能夠練出一種邊行軍邊走路的功夫來,自己認為很了不起了。

    想不到這小子的功夫來得更絕。讓他完全可以好好地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覺。

    看到這,手下的將士們有些憤憤不平,他們偷偷地有些牢騷怪話說,我們只能靠兩條腿走路,他卻能夠邊走邊睡覺,真是太不公平了。

    誰知這小子立即醒了過來,迷糊了眼說,有本事你也像老子那樣殺那麼多惡人,建立那麼多軍功,到時候你再來跟老子聊,否則你給老子閉上你的鳥嘴。

    於是油嘴滑舌的老油子們也都乖乖的閉上了嘴,誰叫他功勞大呢!

    前面就是大同江,過了江就是平壤城了。江水洶湧澎湃,刺骨寒涼,到底怎樣渡江?大家都還沒有底。

    但是吳佩孚卻心中有底。只見他手下解開捆著他像粽子一樣的那些繩索,舒舒服服的走下馬來,伸了一個懶腰,和早已等候在此的嚴太郎輕輕的耳語幾聲。嚴太郎跑到江邊一聲忽哨。頓時,從高可過人的茅草叢中顯示出幾十艘木製大船了。

    吳佩孚和李銳相視一笑,並指揮部隊開始上船渡江。

    這些木船的噸位確實不大小,每一艘都達到了幾十噸,承載上百個清兵。

    大家上船後十幾艘船就開始魚貫而出,馳向江對岸,它的動力主要是靠風帆,此時風向正好,可以說一帆風順的那種感覺。

    由於是橫渡大江所以大同江儘管寬達千米,一頓飯的功夫,大船還是即將靠岸。

    士兵們開始紛紛整理自己攜帶的槍支彈藥,準備開始登陸。

    由於江邊沒有用以停泊的碼頭,所以大船只能靠在離江岸還有一段距離的水面上,因為再往前就是擱淺了。

    士兵倒也勇敢,毫不畏懼寒冷,紛紛跳入刺骨的江水之中,冒著刺骨的凜冽寒風向岸上進發。

    突然一聲淒厲的哨聲,岸上排槍齊發,猝不及防的攻擊,讓所有的士兵們,驚恐萬分,但是他們畢竟是百戰之士,立刻趴在冰冷的江水裡打槍,沒有下船的則趴在船頭與岸上的伏兵開始對射起來。

    槍林彈雨,炮火震天。

    吳佩孚手下近兩千將士,基本上都已經乘船靠近岸邊,卻突然遭到了來自於潛伏的敵人的突然攻擊。

    猝不及防之下,戰士們拚死抵抗,然而對方的大炮早就標好了射擊諸元,炮彈打得又狠又準,許多木船剛剛靠岸就被擊中,許多戰士血肉橫飛,木船被炸的幾乎沉沒。

    儘管如此,吳佩孚手下這些士兵,許多都是武林高手,他們奮不顧身,機智勇敢地躲避炮彈的彈道,或者在前一個彈坑裡稍作停留,就又勇猛的往前飛躍。

    不久許多戰士跳進了敵人的戰壕,開始用肉搏戰術殺起敵人來。

    顯然這些埋伏的日軍士兵並沒有料到,我大清士兵有如此勇猛之氣,可遠遠的超過他們的心理預期,在他們的心目中大清士兵都是那麼瘦弱,甚至有些人就是鴉片害成的骷髏樣子,他們之所以當兵,全是為了混幾頓飽飯吃,根本沒有戰鬥的意志,也沒有保家衛國的決心。

    殊不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自從李銳穿越到了大清王朝,徹底改變了中國人對自己的認識:首戰在大東溝大敗日本艦隊,後來一次又一次不斷地挫傷日本海軍的決心,甚至現在具有了兵臨城下讓敵人俯首稱臣的豪氣與實力,連國內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洗心革面,一切煥然一新。

    也正是因為如此成果,老百姓對國家有了高度的認同感,更不用說那些武林人士更是以天下為己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人早就希望得到前線來殺鬼子。

    今天他們看到一大群大群的鬼子趴在戰壕裡,他們那個手癢癢啊!就像屠夫看到了成群的豬牛那種感覺差不多,他們的手都在興奮得直打哆嗦,但是動作一點都沒有停下來,用矛劈刺的、用暗器投射的,用大刀砍的,用木棍砸的,他們的動作、他們快樂根本停不下來。

    但是這畢竟已經超越了冷兵器時代,馬克沁機槍的子彈頓時像密密麻麻的暴雨那樣掃射過來,有幾名武林高手不幸中彈犧牲,其他的被壓在地上抬不起頭來。

    吳佩孚便躲在一個沙岸底下,冷靜地指揮著所有的一切,調兵遣將有條不紊。

    大家看到雖然遭到突然襲擊,但是統兵的大將卻不驚不慌,指揮若定。於是大家又恢復了信心,躲在各自的可供隱蔽的地方與敵人對射起來,我方抬上岸的幾挺馬克辛重機槍,也開始「突突突」地對敵人進行了反掃射。

    敵人的炮火發現了我們的馬克沁機槍陣地,狡黠而猛烈的炮火迅速覆蓋了這幾個區域,我們的速射火力迅速被打啞了,而日軍卻從四面八方的合圍了上來,粗粗一看竟有上萬人,我登陸部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因為我們幾乎喪失了所有的反突擊手段,現在能夠做的似乎只能是被動挨打。

    正當全體清軍士兵做出殊死拚殺的決定,準備以身殉國的時候,敵人背後的槍炮聲喊殺聲響了起來。

    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歷史總在最絕望的時候發生逆折。

    我迂迴進攻的部隊,由李銳帶領,在敵人伏兵的背後狠狠的插上一刀。

    這次李銳可不跟他們來玩虛的了,要來就來個實際的活,他從梁康那兒拿來了最新的速射武器——衝鋒鎗的圖紙,以及因陋就簡製造各種配件的合適方法。

    從洋務運動主辦江南機器製造局、漢陽兵工廠,請來了的最高級的技師。研製出了幾十支ak47衝鋒鎗,雖然由於有材料的限制,產品數量不多,但是這些槍在狂飆突進的時候,起到了相當厲害的作用。

    在當時習慣於打一槍裝一發子彈的日本人眼中,那些奔跑在前面的人,每個人前面都形成了一個火力扇面,戰壕裡的人幾乎露頭就死,於是抵抗的意志迅速崩潰,向著四面奪路而逃。

    吳佩孚對這一切似乎早有所料,一邊無動於衷地咬著茴香豆——他的最愛,一面一雙虎目死死地盯住了嚴太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