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移魂抗日悍兵

第2卷 第五十六章 面對逆轉 文 / 老優遊游條

    為了達成讓約克城號隨行的目標,經過各個的層面工程師和工人七十二小時不眠不休地搶修,她原本被炸得千瘡百孔、部分支離破碎的飛行甲板已被重新鋪平,內部也裝上從國內鋼廠趕製出來最新型鋼材支撐架,而從生產線上下來的一線艦載機則組成新的雄鷹戰隊。

    在約克城號入港的僅僅三天後,她便奇跡般的隨著美軍艦隊奔向中途島,颯爽雄姿,開展她的最後一次作戰任務。

    與此同時,置身於真相之外、過分自信達到自負的日本海軍,其參加珊瑚海海戰的航空母艦瑞鶴號卻還在位於特魯克基地耐著性子等待一批新的艦載機;而受傷的翔鶴號則在基地進行不緊不慢地接受維修。

    自大與狂妄總是像一個蠢漢費盡力氣搬起大磚,最後一定會重重地砸落在他自己肥碩的大腳拇指上,在鮮血淋漓的同時引得他痛哭嗥叫,而最終引得後人捧腹恥笑。

    如果日本海軍沒有大意到以為美軍只會派遣兩艘航母——企業號及大黃蜂號迎擊蒼龍號、飛龍號、赤城號以及加賀號的話,而把瑞鶴、翔鶴兩戰艦編入戰團,則中途島海戰,將完全可能會有迥然不同的結局。

    因此,日軍因為處於情報劣勢,置身真相之外,而導致處處顯得被動;而美軍處於真相之內,顯得游刃有餘。

    但是,現在歷史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

    現在該死的石井四郎竟然也知道了歷史,憑藉著東條俊帥的偷襲,他們也洞悉了歷史的幾個關鍵轉折點後面的神妙玄機。

    比如,日軍雖然對珍珠港的其他艦隻展開殲滅性攻擊,徹底癱瘓了美國太平洋艦隊,以極小代價獲得極大成功,確實使得美國海軍短期內無法干涉日本在太平洋的行動。

    然而,日本卻犯下了幾個重大錯誤:

    首先,在第一輪偷襲珍珠港成功時,未有意識地徹底摧毀島上的維修設備、油庫和其基地功能,導致美國部份受創艦只得以迅速恢復其作戰能力,雄偉的珍珠港仍能作為美國的太平洋前線基地雄視四方,隨時痛擊法西斯。

    另外,中途島之戰中通信技術落後,缺乏周密的海上偵察,直至關鍵時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艦的位置;

    當時,日本第一攻擊波機群36架俯衝轟炸機、36架水平轟炸機和36架零式戰鬥機已經開始從4艘航空母艦上同時起飛,108架艦載機在永友文市海軍大尉的率領下出發攻擊中途島。

    之後,第二攻擊波飛機正提到飛行甲板上、準備迎擊可能前來偷襲的美國艦隊。

    而此時是急需準確的情報引領的。

    於是,南雲中將命令偵察機搜索東、南方向海域。

    而嚴重失誤恰巧是在這時發生的,這個失誤幾乎是不可饒恕的。

    重巡洋艦利根號的2架偵察機因為彈射器故障,起飛時間耽誤了整整半個小時。

    築摩號的1架偵察機引擎又發生故障中途返航,而這架飛機本應該正好搜索美國特混艦隊上空,從而提前發現敵人,做好迎敵準備。

    但是歷史詭異地在這裡做了個媚俗的鬼臉,讓日軍選擇性忽略了洶洶逼近的死敵。

    空襲珍珠港的日軍航母飛機即將回航母;且偵察機報告沒有發現敵航母,於是照理第二波飛機應該掛載炸彈繼續轟炸珍珠港擴大戰果。

    於是第二波戰機開始掛載炸彈。

    但是,形勢大變,報告發現敵艦隊——於是又卸下炸彈,掛載攻擊航母的有效武器——魚雷。

    不久,偵察機又發來補充報告,敵艦隊中沒有發現航母,於是南雲中將又調整決心,命令重新卸下魚雷,去掛載炸彈繼續轟炸珍珠港。

    最後一個到達的噩耗是:敵人艦隊中,可能有航母!

    你猜,這些宵小跳梁們會做什麼?

    重新卸載炸彈,掛上魚雷。

    而這時從美軍三艘航母上起飛及時趕到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正好開始饕餮大餐。

    有句話叫做錦上添花、火上添油,描述的就是當下這種情況。

    日軍的四艘航母:赤城、加賀、蒼龍、飛龍上面,都堆滿了爆炸力驚人的航空炸彈,而飛機則正忙著掛魚雷,不及起飛迎敵。

    美軍飛行員驚訝得大喊:「ou,mygod!」一邊忙著玩兒似地傾瀉炸彈,比中了百萬美金的彩票還狂喜,這可比在西部獵狼省力多了。

    而這種場景咱們只有在觀賞《七品芝麻官》才會有同感。那裡面莫少聰演的師爺仗著朝中有人,跳下跳下地戲弄周星馳吳孟達(演父子):「你來打我呀,你來打我呀!」結果遭到一頓暴扁。一頓暴風雨般的拳腳遭身,被打得青紅紫綠後,這打人的兩父子還罵罵咧咧地拍著手回到位置說:「真搞笑,真好玩,還真有人嚷著叫別人打的。」

    後人說南雲中將的進退維谷和來回換裝魚雷、炸彈導致一地雞毛的尷尬局面是敗仗的主因。普遍詬病其戰場指揮不當,決心多變,最後導致其在瓜島敗績後,面對生命無法承受之重而剖腹自殺。

    然而給日本艦隊埋下致命禍根的真相卻是——據美國著名海軍歷史學家塞繆爾•e•莫裡森的觀點,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勝利乃「情報的勝利」。美國海軍憑借情報戰,能提前發覺日本海軍,而日軍正好相反,這幾乎是日本海軍失利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

    日本海軍計劃明顯的失誤還有就是過高估計己方航空母艦艦載航空兵實施突擊的戰鬥力,因而分散部署兵力,導致聯合艦隊各部隊同時在兩個戰役方向,兵力分散在相隔很遠的距離上單獨作戰。

    日軍計劃最後一個失誤是,進攻中途島本來是誘使敵艦隊決戰,可卻給航空母艦套上支持佔領中途島的任務,並情況判斷錯誤,一相情願的認為認為美國航空母艦來不及向戰區集結,在中途島受到攻擊以前,敵艦隊不會離開其基地。而美國海軍卻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聯合艦隊的優勢得以有效削弱。

    莫裡森還認為,從中途島海戰日軍對配備高炮的戰列艦也期望過高,但是實戰的經驗是,它沒有阻止一架轟炸機投彈,因此對其在航母編隊中所起到的作用要持謹慎態度。

    在另一方面,美軍中途島基地派出的「卡塔林娜」式偵察機卻及時發回了發現日軍航空母艦的報告。因為美國艦隊早已經破解了日本海軍「jn-25」的通訊密碼,而對敵人的計劃瞭如指掌,能極大地縮小搜索範圍,從而實現先敵發現,先敵打擊。

    孫子兵法雲,勝敗決定因素之一是「將孰有能」。而其中有一個指標便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講究將領能獨立決策,臨機抉擇。

    雖然不是這次行動的總指揮,但是在看到機會女神的驚鴻一瞥後。確定日軍來臨方向、早已蓄勢待發的斯普魯恩斯少將當機立斷,首先發動空襲攻擊日軍航母。

    在魚雷機大部損失的情況下,轟炸機連續俯衝轟炸,導致日軍魚雷機連機帶雷爆炸,並引發卸載在一旁的炸彈助炸,最終使得航空母艦被徹底摧毀。可見,美軍獲勝的原因是掌握日軍進攻企圖,及時集結兵力待機,並及時發動襲擊。

    從中途島海戰造成的戰局態勢看,它有效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實力對比。

    日軍僅剩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轉折。

    可惜的是,這些都是實現穿越前的歷史徑流,而現在,這條河流突然逆折,且流向不定。

    從日軍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對策絕對必然發生改變。至少將一掃過去的所有晦氣,成為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避免重蹈覆轍。

    故而起初,盟軍方面的李銳與尼米茲也簡直陷入了面面相覷的尷尬。

    當然,他們兩個都是絕世高手,絕對不會顯得一籌莫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