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移魂抗日悍兵

第1卷 第一章 扭轉乾坤 文 / 老優遊游條

    安徽黃山號稱「天下第一奇山」,人稱「黃山歸來不看岳」,但是1934年12月14日的這裡卻是血腥的戰場。埋伏在漫過半身的草叢中,李阿毛的槍管再也移不開了:當他發現李茂春的時候。

    那燃燒的烈焰,撕心裂肺的哭聲,那恥辱的一刻,那血紅的記憶!

    李茂春是李阿毛的堂弟,但是他爹是保長,姐姐又嫁給城裡保安隊排長張歪眼,狗仗人勢的他看到李阿毛媳婦長得俊俏,就哄騙李阿毛到外地販賣桐油,趁夜姦污了堂嫂。

    滿心歡喜的李阿毛回到家裡,看到的是媳婦原本秀美、現在變成懸在樑上的僵硬身體,悲慟之中返身找李茂春報仇,剛要出門就遇到歪斜著嘴的李茂春,沒等怒火如岩漿迸發的他動作,被早就埋伏好的打手一棍打倒。接著便放火燒屋,企圖毀屍滅跡。躲在菜園裡八歲的兒子小寶邊哭邊把他爹生拉硬拽地拖出火場,再想去解下他親娘的屍首時,卻被轟塌而下的房梁狠狠砸中……

    被大雨澆醒的李阿毛面對曾是美好家園,現在變成冒著黑煙、蒸汽的斷壁殘垣、傷心之地,用鮮血淋漓的雙手刨開泥土埋葬完親人後,咬得牙關格格直作響,一拳狠狠地砸在泥水中,便起身在雨幕中頭也不回地投奔了紅軍。

    幾年征戰下來,李阿毛成為了曾擔任少共國際師師長、紅軍最年輕的悍將尋淮洲手下的一名戰士,此刻正執行伏擊任務。他隱隱地覺得今天會發生些什麼,因為感覺到自己的心臟在急驟地膨脹和收縮,他期待著,期待著與欺壓良善的國民黨軍決一死戰,因為他聽說今天伏擊的是補充第一旅,而李茂春正是在這支部隊裡花錢當了個連長。

    正所謂冤家路窄,眼前如一條渾濁的溪流般湧來的國民黨軍隊列裡,人模狗樣騎在馬上的,那不正是李茂春!這雜種化成灰我都認得出來。瞄準,瞄準,再瞄準,一定叫他一槍見閻王。

    屏住呼吸,扣緊扳機。

    不對,班長老王頭千叮嚀萬囑咐過,這次伏擊的對象是尾隨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而來的王耀武補充第一旅,是中央軍中的王牌,千萬大意不得。沒有連長的口令誰都不准開第一槍。再等等,我一定要親手宰了這禽獸。

    死人樣的李茂春,竟然又歪斜著嘴和旁邊的白狗子說笑著什麼,手舞足蹈地。

    這死東西一定在炫耀他的那些風流野史,也許說的正是我李阿毛家的……

    去死吧!李阿毛感到渾身的血直往頭上湧,心中再也沒有了其它意識的容身之所,手指下意識扣動扳機。

    奇怪的是,腦子中瞬間變得空白,彷彿一個裝得滿滿的木桶瞬間被倒空了一樣,自己該做些什麼、自己是誰、在哪裡,都無從查詢。

    不知過了多久,耳邊傳來巨大的槍炮聲,像炒豆,像雷鳴,像天塌,像地陷!一切都像沸了鍋,響成一片,震成一片。

    再看眼前的李茂春,早一個倒栽蔥從馬上栽了下來,頭上血肉模糊。

    太好了,這雜種也有今天!

    李阿毛身邊的輕機槍突突的歡鳴,輕鬆地收割著這些禍國殃民的白狗子的生命。李阿毛的槍也如有神助,指東不打西,槍槍著靶,槍槍伴隨著報仇雪恨的快意。

    在另一個時空,距離烏泥關、譚家橋戰場整整84年的2018年。瀚海科技大學的超時空計算研究所,陳阜院士深深地注視了助手梁康一眼,長噓一口氣:「小梁,我們的實驗就這樣開始了。」

    跟著導師十幾年焚膏繼晷後終於見到了成果,梁康臉上卻掩飾不住年輕人臥薪嘗膽所享受到的快樂:「老師,這正是太震撼了!想不到我們竟然見證了穿越!」

    受梁康的感染,陳老也難抑興奮:「我們不僅超越了光速,更通過蟲洞對選定時空的人進行了移魂。」

    2004年11月1日普林斯頓大學華裔科學家王利軍利用銫原子結構,把光的速度提高了三百倍(在相對論中,超光速物體所感受到的時間流逝甚至會停止)。

    繼而,瀚海科技大學陳阜院士團隊與其合作研製的超速計算機達成了對接時空隧道的捷徑——蟲洞。

    至此,人類終於能通過這個管道看到曾經發生過的歷史滔滔大河。

    陳阜院士他們就是這樣,在蟲洞中選擇了令後人扼腕的1934年,那支紅旗獵獵引導下紅十軍團——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將穿越的設計定格在安徽黃山東部的譚家橋伏擊點,定格在那個抗日先遣隊面對敵人多路圍攻、頻臨彈盡糧絕前的拚死反攻關頭。

    通過蟲洞到達某個歷史節點後,實驗者就能用傳感器下載當事人的記憶,然後為其量身定製程序,在他身上植入具有強大信息搜集及計算通訊功能的dna電腦,從而實現移魂——移植當代最先進科技於歷史人物之身。因此李阿毛才能有超一流的視野、高速的計算、準確的命中率。那桿漢陽造的射程範圍之內,對手幾無可遁。

    梁康仍然對剛才實驗的隨機性感到困惑:「陳老,我們通過蟲洞做的移魂實驗為什麼從李阿毛開始呢?」

    鬢髮花白的陳阜揉了揉發酸的攢竹穴,沉思半晌方才開口:「道可道,非常道。我們一切科研行為都需要直面自然大道,尊重規律才不會妄自尊大。因此要有敬畏之心,研究目標只能從小到大。」

    梁康豁然開朗:「哦,我明白了,李阿毛是個小人物,更是個節點式人物。」

    陳阜看著自己的得意弟子,滿臉快意:「對的,按照本來的歷史邏輯,正是因為這個李阿毛的衝動開槍,驚動了這些本來完全可以進圈的野獸,導致王耀武的部隊只有先頭部隊二團進入包圍圈,而後續部隊一、三團仍然掌握在王的手中,這就為其反擊找到了機會,最終導致戰役失利,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一蹶不振,最後懷玉山兵敗。」

    梁康若有所思:「因此我們就利用dna芯片植入李阿毛,在其身上形成生物電腦,使其恢復理智,改變這個歷史節點,從而完整包圍補充第一旅,進而使歷史進入新的空間。」

    兩人說話間,烏泥關的戰鬥開始出現了摧枯拉朽的天平傾斜。

    據解放戰爭濟南戰役被俘後敵酋王耀武回憶:「進入烏泥關譚家橋一帶,看到百姓有的在砍柴,有的在種地,有的在公路上行走,如平常一樣。團長周志道以為沒有可疑的情況,也未派部隊嚴密搜索,繼續向太平前進。這時我接到周志道的報告,說通過烏泥關時沒有發現情況。我也信以為真,沒有再對周志道作出派隊搜索的指示。」

    敵人的麻痺、再加上我方的錯誤得以及時修正,我方的突然性形成的戰略優勢得到最大發揮。野戰能力最強的尋淮洲紅十軍團第19師首先從烏泥關以南發起衝鋒,而兜頭攔截的胡天陶21師、擔任主攻的王如癡20師也開始穿插切斷國民黨軍的行伍……

    但是國民黨王耀武也絕不是一顆容易輕易被砸碎的核桃。

    當年中央蘇區紅軍第四次反圍剿,黃埔四期生、紅一軍團長包圍江西宜黃時,王耀武獻計固守待援成功,擊退號稱「軍神「、後來麾兵從白山黑水長驅直下海南島的林元帥,受到蔣介石的當面接見,升任為補充1旅旅長,軍銜為少將,開始獨當一面的軍旅生涯。

    一方困獸猶斗卻武器先進,一方是渴求槍彈糧草卻裝備低劣。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拚死較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