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異世開天

正文 第324章 又現三官 文 / 亞洲猛男

    承天傚法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簡稱「后土」,俗稱「后土娘娘」。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來歷后土信仰源於中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禮記;都特牲》曰:「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古代人們生括有賴於地,故「親於地」,並加以「美報、獻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約始於春秋時期。

    記載關於后土的記載很多,大多集中在《左傳》、《禮記》、《山海經》、《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稱后土為共工氏之子,為中央之神。如: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日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

    《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禮記;月令》:「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后土。」(鄭註:此黃精之君,土官之神也,后土亦顓頊氏之子,曰黎,兼為土官。)《山海經;海內經》:「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郭璞註:生十二子,皆以歲名名之,故云然。袁珂《山海經全譯》案:古神話當謂噎鳴生十二歲或噎鳴生一歲之十二月。

    海經;大荒西經》:「黎(后土)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鳴,蓋時間之神也。)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誇父。后土生信,信生誇父。」郝懿行註:后土,共工氏之子勾龍也,見昭十九年《左傳》,又見《山海經》。

    海經;海內經》:「共工生后土。」袁珂《山海經全譯》案:《國語;魯語》云:「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即此經「共工生后土」之歷史。

    《楚辭;招魂》:「君元下此幽都些。」王逸註: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淮南子;天文訓》:「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

    關於后土的記載,有的是作為神仙出現的,有的是作為一般人出現的,有的則記官名,均為男性。但是中國古代傳統,以天陽地陰,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後」字均為女人形狀。至於「土」,《釋名;釋天》曰:「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

    :道教宮觀中多有在三清殿以外,另設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在大型齋醮儀禮活動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別設有四御之神位。道書稱「各居一列,各全其尊」。四御各尊神也分別有其神誕之日,玉皇大帝為正月初九日,紫微北極大帝為十月二十七日,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為二月初二日,后土皇地祇為三月十八日。道教信徒多有在四御尊神神誕之日分別赴道觀燒香奉祀的。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信仰)尊奉的三位天神。堯舜禹,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五斗米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道教神系中,有幾位出現時間比三清尊神還早,且神階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三官大帝的信仰淵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會,天、地、水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人類無法生存生活,因此人們常懷敬畏之心,虔誠地頂禮膜拜。如《儀禮;覲禮》:「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其註疏燔柴為:「升、沉、瘞」祭禮,是天子。在國行會同之禮及諸侯之盟神也,晉氐族苻堅和羌族姚萇等篤信「三官」,唐南詔王異牟尋與唐使訂盟時,《盟文》開始「上請天、地、水三官,五嶽四濱,及管川谷諸神靈同請降臨,永為證據天官天官東漢中後期,宦官外戚專權,朝野黑暗,人民災難深重,反抗情緒激烈,於是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張陵棄官入川,學道於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並結合民間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書,馥革當地民族原有的巫道,開創五斗米道。因其最初主要以道術禱祝和赳鬼,並以符水為人治病,故被稱為道教符菉派,又因道教徒尊稱張陵為天師,故五斗米道以後又稱為「天師道」。五斗米道一方面尊老子為教祖,祭酒傳授老子《道德經》;另一方面以天、地、水為三官,信其能通鬼神,主管病人請禱。

    禱請方法主要見於《三國誌;張魯傳》注引《典略》書中說:「書寫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於天,著山上,其一埋於地;其一沉於水,謂之三官手書。」認為三官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即天官賜福、地官赫罪、水官解厄。後來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目介紹太守張魯時,就詳細敘述了其祖張陵宣揚三官敬仰之事。此後這種信仰一直盛行到唐代。1982年5月,在河南嵩山頂上發現一通唐武則天時的金簡,內窖即為乞求「三官九府」,為武則天兌罪祈福之用。這正是其一上於天,著山上「請禱法」的印證。另外有一種說法,說三官為金、土、水三官,《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曰:「金為生,候地氣,土為成,候地氣,水為化,候水氣。……故曰三官也。」若將其具體化則是守衛天門的唐、葛、週三將軍,據《鑄鼎余聞》記載:三官俱周幽王諫巨,號天門三將軍,死後為神,各地多有廟。也有說三官指堯、舜、禹的,《歷代神仙通鑒》雲元始天尊:「復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取清虛七氣,更於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總吸入口中,與三焦合於一處。九九之期,覺其中融合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正當春一月月望之雷,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又於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復吐出二子。」這三子就是堯、舜、禹,「皆天地莫大之功,為萬世君師之法」。後來元始天尊吐氣化成的堯、舜、禹被人們封「三官大帝」。

    地官地官北魏時,寇謙之改革天師道,清整「三張偽法」,於是將三官與三元相結合。《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日:「蓋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而三時月之望候之。……三元正當三歸宮,故曰三官也。」故以農曆的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卷一《因緣經》:「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

    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同時,劉宋陸修靜還有「三官所執,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說。又與「三清境相」結合,《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二《三元品誡經說》:「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其中宮名元陽七寶紫徽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

    中元二品地官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結黃之清而成,其中宮名洞靈清虛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揚俗洞泉宮,一曰青華方諸宮,總水帝揚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菉簿籍。」還和道教元氣說結合,《雲笈七羲》卷五十六:「夫棍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