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言情小說 > 艷情三國

第8頁 文 / 彤琤

    「那只是前些天撿到的。」艷冠人往那四團毛球看了下,回道:「待它們再大一些,就要放它們回歸山野。」

    不想對話中斷,管三國胡亂接道:「那宮主不在宮內之時,它們怎麼辦?」

    艷冠人沉默了下,好似在思考這問題。

    「繁花令畢竟事關重大,如果宮主不反對,在下希望盡快動身前往取令。」管三國提醒道。

    其實彼此心知肚明,這幾天的耽擱,是顧及他的身體情況尚未能負擔這一路的長途跋涉,但他自覺大約再休養個兩日,體力就以恢復到七、八成了,屆時是一定得上路。

    那麼……她收留的這些迷途小毛球們該如何是好?

    管三國合理推測,目前御華宮宮裡應是沒人知曉,她們心目中偉大祟高的宮主大人收留了這些個小東西。

    多可愛的行徑,竟沒人知道呢!

    管三國心底不禁泛起一股甜,特別是看她此時一臉認真思索的模樣,他忍不住偷偷、偷偷地看著兩人交握的手。

    他覺得糟糕,這真是太糟糕了……眼前這冷若冰霜卻透著一股呆傻之氣的玉人兒,真教他的理智兵敗如山倒,那些個四、五十或六、七十歲的推測,他都覺得不是問題。

    他沒救了嗎?

    「這個問題交給你了。」艷冠人忽地來上這麼一句。

    因為這句話,管三國的目光從兩人交握的手再轉向她一副理所當然的冷然臉龐。

    「出發前,你就跟芍姨說你撿到了這四隻小毛球吧。」點點頭,艷冠人覺得這方案再完美不過,正要拍拍他的肩將任務交託給他,卻在這時才發現手讓他給握著。

    皺了皺眉,微使勁抽回手,她冷冷地道:「到時你請她們代為照顧,待毛球們長大,就放它們走吧。」

    即使管三國心頭有些失落,但也不會表現出來,看著她蹲下身子逗弄那四團毛球,他裝著沒事人的模樣,緊挨著她蹲下,順勢問道:「宮主不會捨不得嗎?」

    「為何要?」艷冠人覺得這問題有些莫名。

    毛寶一躍回到心愛主人的肩頭,對著管三國齜牙咧嘴,盡現示威姿態。

    艷冠人搔了搔毛寶的下頷,看也沒看他一眼,目光落在那四團毛球身上,語氣清冷的說道:「它們本就屬於山林,大了自然該回去。」

    這意思是……她的同情心只給予那毛茸茸的幼崽期嗎?

    為求確認,管三國故意問道:「但放回山林之後,雪狐也許會獵食這些雪兔,豈不白費宮主這時的收容?」

    「弱肉強食,這是自然法則。」艷冠人看了他一眼,疑惑他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問題。「這些是意外失了親的幼獸,我最多只能助它們存活,但最終它們還是得靠自己,這片山林的生存模式不應該因我而改變。」

    冷冷淡淡,說時是一副置身事外的無情模樣,可管三國卻發現在她難以親近的清冷模樣下,他們其實是有問有答的。

    在實際的一番應答過後,他發現,她的冷若冰霜雖然看起來令人難以親近,但實際上她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跟人相處與應對,才會形成生人勿近的冷漠疏離。

    「那個……」努力裝出最無辜與好奇的模樣,管三國問道:「宮主過去曾離開過御華宮嗎?」

    艷冠人回頭看了他一眼。

    白白淨淨的人、晶晶亮這的大眼睛,無辜的模樣合著那蹲著的姿勢,看起來就像只大型犬,令艷冠人很直覺的往他的頭頂拍了兩下。

    拍拍。

    管三國只覺得被拍了兩下,然後那個原本有問有答的人就走了。

    她就這樣走了。

    管三國知道,這是御華宮的「不想回答」模式。

    但,這已經阻止不了他了。

    雖然這時只能眼睜睜看著她飄走,可,只要他想,這一時的不想回答是絕對無法阻攔他想瞭解她的企圖之心。

    只要他想,熟識她這人就只是早晚的事了。

    真的,那就只是早或晚的問題。

    第5章()

    艷冠人從小就被教導了,人們的愚笨與不可信賴。

    這是御華宮付出了慘痛代價後,最終得到的結論。

    數百年前,幾位避世隱居的高人們在這處世個桃源創立了御華宮,幾名女先祖本著人溺己溺的精神,於每年的洪、旱災期深入災區,將無父母可依靠的小女孩們給帶了回來,讓她們有個安身立命之處,免於游離失所的命運。

    這是御華宮一直以來都在進行的事,也是這門派的宗旨,一度就因為這樣濟世救人的精神而壯大,不料卻成為江湖人口中的神秘教派,甚至,說得難聽些的,便直接將御華宮打為邪教。

    就御華宮的立場,她們也知是繁花令現世造成以訛傳訛的空間,但世人所忘卻的事情真相卻是——

    繁花令第一次現世時,世道極亂,一些武林人士為了門派之爭,有了劃地為王的行徑,鎮日裡就是為了地盤之爭而打打殺殺,最終,為了爭奪劃地為王的行徑,鎮日裡就是為了地盤之爭而打打殺殺,最終,為了爭奪武林盟主這個代表最大勢力的地位,更是變本加厲,明的暗的,什麼花招都有,累得民家百姓沒好日子可過。

    當時,擁有繁花令的那人是一位具有俠義心腸的俠士,在一次澇災之中給予御華宮極大的援助,不但救了潰堤時不慎落水的六名御華宮眾,還助御華宮一臂之力,順利搶救下泥沙滾滾中近百條人命。

    災難過後,六名御華宮眾帶回了十多名女童,當時的宮主感念俠士義行,特地贈予繁花令。數年後,那名俠士在江湖地盤勢力之爭最激烈的那時節,拿出繁花令相求。

    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當時商討出的一著險招。

    為了讓多數的尋常百姓家能平靜過日子,御華宮主歷經一番思前想後,最終決意背下這殺業,菁英盡出,一一殲滅野心勃勃的各路勢力,將那俠士給送上武林盟主的寶座。

    其後,因為該俠士履行承諾的一番作為,加上各門派需要時間休養生息,百姓們得來十數年的平靜生活,可是始終沒人知曉,這樣的安定,是御華宮傾了全力、損兵折將所換來的。

    繁花令的第二次現世,又是一次殺業。

    那回,擁有令牌的是位仁心仁術、傳授御華宮許多醫術的老大夫,不知何故,他旅居的城鎮出現了一種怪病,起紅疹、高燒、咳嗽到全身潰爛而死,隨著病情的擴大,證實了是一場嚴重的瘟疫。

    御華宮收到恩人來信,當時的宮主帶著兩名大夫趕到那偏遠小城之時,除了病情嚴重程序不一,在那座瀰漫著腐肉氣味的小城中,已找不到一個身上沒帶紅疹之人。

    置身於那咳聲不止、充滿哀號的小城中,任何思緒清明的人都該知道,這座小城正在死去,面臨人力無可挽回的一場悲劇,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縮短受苦之人被病痛折磨的時間。

    所以依照恩人的指示,當時的宮主與兩名已有殉葬準備的手下在一夜之間滅了全城,其中包含了還來不及長大的幼童及牲畜,個個一擊斃命,務求死者以最少的疼痛得到最快的解脫。

    得對孩子們下手,這是任務中最難執行的一部分。

    但情勢逼得人無從選擇,只要想到這一時的同情可能引發更大的浩劫,再怎麼樣都得硬起心腸。

    卻也不是光殺就好。

    大開殺戒後,還得放一把大火焚淨一切。

    宮主與手下部署好所有火線,一把點著了火,在火勢必之中看著大火燃燒一切,包含他們三人在內,如此方能徹底杜絕瘟疫外傳,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

    這是兩次繁花令現世的真相,對照江湖流傳的版本,只證明了一件事——

    謠言無法止於智者,因為沒有那種人的存在。

    再加上,前任宮主漫長一生的多半時間裡,竟都忙著在揪出各教派安排潛進御華宮的纖細,除此之外還得分神對付那些不滿外界謠言,打算進軍武林一統江湖的激進派教眾。

    多教人痛心。

    不管是他派安排的奸細,抑或是沉不住氣、只想以武力一統江湖的激進份子,這些全是前人們一個一個從災難中救回來的孩子。

    但她們都辜負了御華宮收容她們的美意。

    輕微的是背著收容的信任,目的在竊取御華宮的機密,讓其他門派得以打擊御華宮。

    嚴重些的是打著光大御華宮之名,實際上卻是要將所有人都捲進這場武林大漩渦之中,從此江湖再無寧日。

    最後,禍事還沒波及到武林紛爭之上,一票想法激進的教眾們已經跟宮裡的其他人殺了起來。

    那回的衝突對立,說白點已經是閉門對殺,雖然結局算是差強人意,所有違背御華宮宗旨的教眾盡數被殲滅,但御華宮已元氣大傷。

    最傷的,還是掌教者之心。

    救了這些孤苦無依的孩子們回來,為的難道是這樣血流成河的相互廝殺?

    從此之後,御華宮固定救災的活動日益減少,最終是完全不救了,任憑宮中人口自然凋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