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言情小說 > 情征大將軍

第21頁 文 / 璐笙

    他們為何而笑,心裡也不清楚,在這分離時刻,項丹青再將項府所有人的模樣看過一遍,而後才策動韁繩,頭也不回的離開。

    望著他那騎著駿馬的昂然身姿,司徒澐玥的笑容有些沉了,目送他的身影漸行漸遠,終至消逝。

    這日辰時,承天門號角大響,樂鼓聲不絕於耳。

    皇帝李治親送右威衛上將軍項丹青赴戰,出征行列裡尚有左金吾衛左翊中郎將於蒙和其餘將士。

    幾番送軍的禮節行過後,項丹青便率將坐上馬背,他一聲令下,大軍便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走出承天門,行於朱雀大道上。

    他們的步伐,隆隆作響。

    他們的旌旗,幾可蔽空。

    項丹青在大軍前,其勢銳不可當,即使是因皇榜一事而看不起他的百姓見了,也不禁為他那昂然氣勢給懾服。

    永徽二年,夏末。

    右威衛上將軍光榮出征,率領兩萬大軍,趕赴紗羅山,滅敵。

    ☆☆☆☆☆☆☆☆☆☆☆☆☆☆☆☆☆☆☆☆☆☆

    紗羅山,會有此稱呼乃是此山氣候之故,只要天候差,整座山便如蒙上一層紗般迷濛,名字聽來是動人,可若是在此山迷途的人,就不會想這名稱多麼美麗了。

    由項丹青率領的兩萬大軍自西京出發的數日後,終於抵達紗羅山下,將士們搭起軍帳,聽從將帥指示挖溝壑,建石陣等妨礙敵方行軍的建物。

    軍卒們在外頭忙著搭建障礙,項丹青便與將領們聚集在中軍帳內,研究攻打頡利可汗遺族大軍的路線。

    「據探子來報,敵軍似乎已入紗羅山。」項丹青指著地圖上的紗羅山,面容肅穆,好半晌後他歎出聲來。「看來我們還是晚了。」

    他已下令全軍盡速趕往紗羅山,沒想到還是讓敵人先行入山。

    「主帥,讓這幫蠻夷先行入山會怎樣嗎?」一名年輕將軍困惑問道。

    「那樣我們就不好摸透他們的行蹤,尤其是在這種惡劣的天氣裡。」項丹青有些頹喪的坐在椅上,十指交疊,下巴擱在手背上,甚是苦惱的看著桌上的羊皮地圖。

    紗羅山一旦起霧便伸手不見五指,對於困在山中的大軍有利也有弊,利在於摸不清方向時不易受到敵方攻擊,弊則在大霧之下行軍較慢,可若是熟知紗羅山地形,行軍也不算是難事。

    頡利可汗遺族先前能在一日內攻破邊關,長驅直入大唐領土,那代表著他們在大戰前便派人摸透地勢,若說他們不解地勢這場仗或許打得還輕鬆,可如今他們熟知,很有可能從任何一個地方脫險。

    紗羅山的山路多達百條,有些乃空穴相通、木橋連接,每條只要擅用都能互通,而山中最主要的道路為東道與西道,兩道分別繞過山的雙側,東道與營地較近,西道則要繞遠路才可抵達,兩道在另一頭彙集成一道,可往西京。

    若是讓他們利用這些通道,後果不堪設想……

    見項丹青不出聲,其餘將士也噤口不語,經他點通,他們才深深感到這場仗難打,他們的對手是頡和可汗遺族,驍勇善戰,曾於多年前僅用三百名刀斧手血洗終南山……

    中軍帳裡氣氛一片低迷,這時,一道粗厚的嗓音在帳中響起——

    「不如派我入山搜查吧。」

    大伙聞言,紛紛把目光自羊皮地圖上調開,望向後頭昂然挺立的於蒙。

    「於大人?」項丹青驚愕地看著他。

    眾將立時嘩然,極力勸阻於蒙不要貿然行事,可於蒙面不改色地與項丹青相望,心意已決。

    「主帥,你派我帶五百精兵入山,摸清敵向,一有風吹草動我必派人回來通報,到時我們在東西道交接處會合,共殲敵軍。」

    「於大人,這樣入山太危險了……」

    「是啊,在尚未摸清楚敵軍的動向前就貿然入山,萬一反被敵軍包圍怎麼辦?」

    將士們分歧意見一樁一樁來,然在此騷亂中,項丹青卻是凜目看著於蒙。

    須臾後,他站起身子,玄黑鎧甲發出清脆余響,使得不斷勸言的將士們住嘴,疑惑地望向他。

    「於蒙聽令。」他沉嗓下令。

    於蒙單膝下跪,拱手道:「末將在。」

    「派你帶領五百精兵,入山探察敵蹤,切記,只可探察不可偷襲,五日後,在紗羅山東西道交會口會合,共剿蠻夷。」

    「末將遵命。」

    語畢,於蒙起身,回頭邁開闊步準備去執行軍令,待他要出帳時,身後項丹青的嗓音又響起。

    「於大人。」這聲嗓平平穩穩的,並非主帥對從屬下令的威嗓。

    於蒙在帳門前停步,回頭。

    「要保重。」項丹青輕勾唇角,如是道。

    於蒙瞧著他,精悍老臉上顯露著洋洋自信,而後他掀起帳簾走出中軍帳,背影威風的教人佩服。

    當帳簾垂下,遮去於蒙背影,方纔還把目光黏在他背後的將士們紛紛把眼移回,還是無法苟同的努力進勸,說什麼於蒙此行不妥、性命堪虞,眾人七嘴八舌將中軍帳吵得不可開交。

    再也聽不下吵雜聲的項丹青擰緊眉心,沉聲道:「各位將軍,你們暫且聽我一言。」

    聽他口氣略有不滿,眾人再度合上嘴巴,雙眼直勾勾地看著他。

    「這計策的確險,但我們身在戰場上,哪回不險的?」他從前也被敵方襲擊過,在戰場上每分每刻皆有殺機。

    「可這無異是派人去送死……」

    「即便是死,也死得有代價。」項丹青半斂眸光,有些語重心長。「於大人行軍多年,就算他明知此行會有不測,也會想盡辦法派人回來通報的。」

    這回,中軍帳裡再無人出言反駁。

    於蒙的剛烈眾所皆知,他從前受先帝特赦,那為了報效國家的心態與在場任何人比,皆是略勝數籌。

    然而也因為他是國家棟樑、赤膽忠肝,故大家也會擔憂損失此員大將。

    在眾將眼裡,項丹青或許為求勝仗而不惜生死的冷酷,可在他心底,他也為於蒙此行而感到不安。

    那畢竟是他爹親的同僚,關於爹親一些他從未得知的事,唯有於蒙知曉。

    送著於蒙入山,就好像親送自己的爹赴死,他何嘗不難過?

    第十章

    項丹青離開數日後,袁芷漪突然收拾行囊,表明離開項府心意,項府上下得知這消息皆是一怔,不明白她為何要挑這時候走。

    雖然袁芷漪話少,身旁又跟這麼多令人懼怕的山林野獸,讓人難以親近,可項府的人不會因此而遠離她,倒還欣賞她直率的性子。

    她離開,大伙也有些不捨,幾番挽留後她仍是執意離去,言詞說盡,大伙也不知該拿哪些理由勸她留下。

    這日,袁芷漪將收好的包袱掛在肩上,後頭跟著當初與她一同入京的山林野獸,她站在廳裡,與若干送行的僕人做最後道別。

    「袁姑娘,你真要走得這麼急?」項凱苦苦望著她,已是最後一刻了,他仍希望她回心轉意。

    看她不止家當帶著,連地圖都準備好一份,可見她去意堅定。

    「我想家。」簡單扼要的一句話,讓項凱頓時無言反駁。

    別人十句也比不過她的半句話,不知為何她說起話來就是有種迫人信服的威力,縱使她的嗓音細細軟軟的。

    「何不等少爺回來再離開?或許少爺還可以送你一程。」雖然有些難以招架,可項凱還是盡力地說服,也算是為了項丹青,他一把老骨頭活這麼多年,看著項丹青出生、成人,也從未見他待一個人能如此用心。

    他很難想像當項丹青戰後歸回,發現袁芷漪已離開項府,他會是如何的難過,畢竟袁芷漪才出現,便先後引出項丹青從未有過的情緒,如今她若走,項丹青會有何反應實在難以臆測。

    「我不等他了。」說著,袁芷漪半垂眼皮,若有所思。「不再等他了。」

    花了十二年,嘗遍浪跡天涯的苦,她是真的累了。

    若這十二年四處流浪的痛能換得在他懷裡為依歸,她也別無所求。

    可他的躲藏讓她無力,他們兩人,一個直直地往前走,頭也不回的,一個卻是永遠跟著他的步伐,只求真心與這迢迢路途能有終止的一天,她走得好累,疲於遷就他的被動。

    與其把心思放在一個永遠不會回應的人身上,她倒寧願回到杏林裡不問世事,看著杏林花開花落,至少生活平淡,雖沒有快樂,但也沒有悲傷。

    她想回到杏林,做那守候杏林十六年的袁芷漪,不再離開、不再追尋。

    眼見她去意如此堅決,項凱也不好強留。

    「既然這樣,袁姑娘,我也不留你了。」項凱感喟,已無話可再勸。

    他領著袁芷漪來到府門前,差人把門栓拿下,在兩扇大門敞開之際,又道:「袁姑娘,你保重了,少爺回來時我會轉告他的。」

    袁芷漪未回話,僅是盯著逐漸敞開的府門,然而在府門完全大開的那刻,她並沒有跨出大步、毫不留戀地走出項府,反倒是有些呆傻地盯著門外,好似看到什麼奇怪的東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