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揚眉,劍出鞘!

正文 第050章 論戰(上) 文 / 漠長歌

    「哦?古將軍認識我?」鄧書記笑呵呵的問到。

    「呵呵,鄧書記主持北方局工作,早已是大名鼎鼎了,硯軍久仰書記大名,神交已久,只是一直無緣得見。今日能夠與鄧書記在這虎穴狼窩中會面,果然是別有一番風味啊。」古硯軍也是不動聲色的打著官腔。

    古硯軍剛才確實有點小激動,眼前這是誰啊?堂堂北方局書記,共和國未來的設計師,千里挺進大別山,響噹噹文武全才、大神級的人物。古硯軍後世也只是在電視和報紙上看到過人家。現在人就活生生的站在自己跟前,笑呵呵的跟自己說話,怎麼能讓他不激動?

    鄧書記也不說話,靜靜的笑著打量眼前這個讓鬼子咬牙切齒的人物。他很好奇,眼前這個年輕人,看起來平平常常,普通的就和鄰家男孩一樣,扔到人堆裡絕對找不出來。怎麼就會有這麼大的本事,在鬼子的心窩子裡翻出這麼大的浪花。

    鄧書記今天是帶著任務來的,北方局接到中央指示,要他迅速和血色獠牙大隊建立聯繫,判明對方的態度,能夠拉到八路軍的隊伍裡來最好,實在不行,最起碼也要和對方建立良好的關係,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爭取以後在抗日戰場上能有一股助力。

    經歷了最初的激動之後,古硯軍也恢復了平靜。經歷了這麼多的惡戰,這麼多的生死,他已經對所謂的身份有了另外一層認識,不過就是個符號而已,又不是多個鼻子多張嘴。再說了,李宗仁是誰?現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未來民國代總統,論身份,可比鄧書記高多了,古硯軍和李宗仁都已經稱兄道弟的了,自然對一個北方局書記多少有了點免疫力。

    對方既然費盡周折的選擇在濟南和自己見面,肯定是有自己的目的。雖然他現在很想立刻就回歸到八路軍的序列裡,但是現在情況不明,對方也沒有提起這件事,他索性也就穩坐釣魚台,不再說話,他想好了,就算自己可以不計任何代價的加入八路軍,但是至少要給自己手下的兄弟們謀一個安身立命的去處。他可不想到時候在猜疑中打鬼子。既然現在對方並不願意明說自己的來意,那麼自己就乾脆以不變應萬變,見招拆招,靜觀其變。

    鄧書記也有點意外,對方初見他時,眼裡的那一抹激動的亮色,已經被他看到了眼裡。對方對於自己的突然出現,肯定是沒有料到的,但是能夠在一瞬間的驚詫之後,立刻就收斂了自己的情緒,這份涵養,可不是一般年輕人能夠擁有的。

    「此人不簡單啊!」鄧書記心裡暗暗說到。

    「呵呵,心如激雷而面若平湖者,可拜上將軍!古將軍,果然名不虛傳啊!」出乎古硯軍意料的是,鄧書記竟然直接說出了對自己的印象。

    其實書記有自己的考慮,既然想要拉攏對方,或者是向對方示好,最起碼就要表現出自己的誠意。有什麼想法,開誠佈公的說出來,總比藏著掖著的強,免得被古硯軍小瞧了自己。

    「書記謬讚了,硯軍只是一介武夫,哪裡稱得上什麼上將軍?只是不知道書記把我叫來,是有何吩咐?」見對方已經表現出了誠意,古硯軍索性也不再裝下去了,直接問明來意。他還是喜歡在戰場上直接面對面的廝殺,快意恩仇,這種打官腔的場合,實在是不適合他。

    鄧書記沉吟一會,才猛不丁的問到:「古將軍,你對現在的抗日局勢,有什麼看法?」

    古硯軍沉默了,他實在想不明白,堂堂北方局書記,竟然會問自己這一介武夫這麼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問題。好像這都是大人物們應該關心的問題,還輪不到自己這個小角色來高談闊論吧?

    可能是看出了他的疑惑,鄧書記笑呵呵的說:「咱們只是交流一下,不牽扯什麼決策,也沒有什麼黨派之見,你我平輩論交,各抒己見而已,古將軍不必有什麼顧慮的。有什麼想法或者高見,但說無妨。」

    見對方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古硯軍也就不再藏著掖著了,稍微組織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和語言,侃侃而談起來。

    「中日之戰,中國必勝,日軍必敗!」古硯軍一句話,就給這場戰爭定下了論調。

    「哦?何以見得?」雖說是早已經有了必勝的信心,但是古硯軍的一句話,還是讓鄧書記有些意外。意外的並不是古硯軍的話,而是對方這種肯定的語氣。

    「我說中國必勝、日本必敗,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古硯軍稍微停頓了一下,組織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繼續說道:「一、這場戰爭,是日軍悍然發動的侵略戰爭,日軍作為侵略方,中國是被侵略方,在道義方面,中國佔據著絕對的上風,是弱勢、被同情的一方。而日軍的殘暴,更是激起了廣大國際社會的公憤。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個『道』,現在是在中國一邊。」

    「其一是勢,其二是行,日軍雖然現在看起來驕縱無比,在我華夏大地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飛揚跋扈,氣焰甚是囂張。但是,日本畢竟是彈丸小國,其單薄的國力,根本不足以長時間支撐全面戰爭,或許在戰爭的初期,日軍憑藉著裝備的精良,士兵素質的優異,能夠佔據一定的優勢,但是隨著戰局的深入,日軍國力不足、資源匱乏、兵源難以補充的劣勢,必將全面暴露出來。再者說來,日軍現在雖然一路勢如破竹,但是不斷地攻城掠地,是日軍的成功,更是導致其失敗的命門之所在!」

    「哦?此話怎講?」鄧書記饒有興致的看著他,滿含深意的問到。越是聽古硯軍說下去,就越覺得這個年輕人,不簡單。

    古硯軍也說上了癮,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抹了抹嘴角的茶漬,繼續說到:「你想啊,日軍兵力匱乏,每佔據一座城市、縣城,甚至是鄉鎮,都要分出一部分兵力來駐守,而中國地大物博,日軍佔據的城市越多,他們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日本國內本就兵源稀少,駐防被佔領城市的日軍,又容易被中**隊分割包圍,圍而殲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可用之兵越來越少,進攻勢頭必然減弱。日本現在實行的是以戰養戰策略,到時候,佔領區可用的資源越來越少,兵力少、資源匱乏,他拿什麼和中國打?」

    「那你覺得,日軍下一步的進攻大方向會是哪裡?」鄧書記的興致越來越高,追問到。

    「下一步,中國方面的主戰場,應該是會向武漢、重慶、成都等西南方向發展。自南京淪陷以後,重慶就已經成為中國新的政治、軍事中心,成都是國民政府的大後方,而武漢更不必多言,是中國的重工業集散地。一旦這三個地方失守,中國的經濟和軍工命脈會被直接切斷,軍民士氣更是會大受打擊,到時候中國各方面都會受制於人,這場戰爭,也就不用打了。」

    「那你覺得,中國和日本這場戰爭,會持續多久?中國對抗日本,應該要採取怎樣的策略呢?」鄧書記繼續追問到。

    「中日之戰,必將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前期中國以守為主,採用運動戰、游擊戰的作戰方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中期相持階段,通過頑強的防守,消耗日軍的資源;後期嘛,就是戰略反擊階段,通過前兩個階段的鋪墊,此消彼長,日軍必然會精疲力竭,到時候敵我態勢日趨明朗,雙方實力對比會發生質的變化,那個時候,也就是中國大舉反攻,一舉打敗日寇的最佳時機了。」

    稍微停頓了一下,古硯軍繼續說到:「要想堅持到戰略反攻階段,我們應該注意下面幾個方面,已是要謹防國內投降派,一定要把『抗戰必亡』的思想,消滅在萌芽狀態,因為這勢必會大大消極影響國民的抗戰信心;二是要對已經暴露出來的投降派、漢奸、賣國賊實施雷霆打擊,出現一個打擊一個,絕對不能姑息養奸,要起到殺一儆百、以儆傚尤的作用;第三,就是要全力保證抗戰統一戰線,我想鄧書記應該比我更清楚貴軍所面臨的處境,日偽軍、國民黨投降派、反動派,三方勢力對八路軍和新四軍,形成了夾擊,貴軍在對日偽軍作戰的時候,一定要當心國民黨反動勢力背後打黑槍。一旦到時候出現了這種情況,那可是親者痛,仇者快!」

    鄧書記瞪大了眼睛,像看怪物一樣看著古硯軍。這會古硯軍給他的感覺已經不是不凡,而是令他震驚了。這是怎樣一種敏銳的洞察力和強悍的大局觀!很多事情,連他這個北方局書記都沒有搞明白,卻被眼前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眼看透。原本在他的印象裡,古硯軍應該是具有大將之風,現在看來,還是低估了他。古硯軍不是將才,而是個不折不扣的帥才!

    不過他還是不死心,他怎麼也不相信,這個年輕人的大局觀真的會這麼強悍?還是背後有高人指點?抑或是乾脆就是誤打誤撞,瞎貓碰上死耗子,想到了這些足以驚世駭俗的理論?鄧書記繼續試探的問到:「古將軍,那麼你覺得,日軍在國際上的戰略方向,應該是哪裡?」

    古硯軍微微一笑,繼續侃侃而談:「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同時,相信日軍已經制定了下一步的作戰方向。不要看日本只是彈丸島國,但是他的胃口可是大的很。他的目光,已經不是單純的放在中國上了。《田中奏折》裡面不是說了嗎:『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亞洲;欲先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中國只是日本大東亞戰略的一塊跳板,他需要中國的資源,來支持自己繼續發動戰爭。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日軍會揮師北上,去撩撥土地更為遼闊的蘇聯,好取得更多的資源。」

    「蘇聯?日本人瘋了嗎?」鄧書記難以置信的睜大了眼睛。在他看來,小小日本,在中國戰場就已經陷入了泥潭,再去撩撥更為強悍的北極熊,這種行為和自殺根本沒有區別。

    古硯軍很喜歡這種把後世的歷史研究成果剽竊來震撼現在人的感覺,看著對方露出這種驚訝莫名、又不得不服的神情,他的心理有種孩童惡作劇得逞後的滿足感和一點小得意。說到底他也就是二十多歲,雖然已然經歷了兩個時代,但是還是保留了一些年輕人的虛榮心和炫耀心理。

    現在眼看著共和國未來的設計師,現在像個小學生一樣在自己面前虛心請教,古硯軍心裡暗自有點小得意。倒不是他對鄧書記不敬重,而是這樣的機會實在太少了,免不了要賣弄一下自己。

    「日本人就是瘋了,這個民族,骨子裡就是極度自大和極度自卑的矛盾體。對於一切未知的和已知比他們實力弱的民族和國家,他們性格中自大的一面暴露出來,面對弱者,強者的掌控欲會沖昏日本人的頭腦,使這個民族骨子裡潛藏的嗜血和狂暴,毫無顧忌的釋放出來,這就是日軍到處燒殺搶掠的一個誘因;但是在面對強者的時候,他們又會因為長久以來對上位者的絕對服從,而產生強烈的無力感和自卑感,這種感覺會左右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對強大的對手所折服,可以說甚至是卑躬屈膝。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日本是個極為善於學習的國家,他們在卑躬屈膝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學習進步。一旦等他們學有所成,進步到超越了自己老師的地步,長久以來形成的被壓迫感和被迫害感,就會集中爆發出來。到時候這種反噬的威力,絕對是毀天滅地的!中國就是例子,盛唐時期,日本就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汲取中國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來提高發展自己,等經過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綜合國力已經超越了中國,骨子裡對中國的敬畏已經不復存在,所以才會不自量力的發動侵華戰爭,妄圖吃掉中國。」

    「那日本如果出兵蘇聯,結果會是什麼樣子?」鄧書記還是放不下剛才那個問題,繼續打破砂鍋問到底。

    「日軍肯定會碰的滿頭包,損兵折將,從此不敢捋蘇聯虎鬚!」古硯軍斬釘截鐵的說到,歷史擺在那裡,他只是需要拿出現成的知識來顯擺一下。「日軍陸軍戰力強悍,兵源素質強,這是事實。但是他們還沒有遇到過蘇聯紅軍的鋼鐵洪流!鄧書記,你認為,馬刀騎兵,能夠對付的了蘇軍的坦克嗎?」

    古硯軍的話讓鄧書記陷入了沉思,是啊,日軍遇到蘇軍,技術裝備上的差距,甚至要比中**隊遇到日軍的差距還要大。沒等他回過神來,古硯軍繼續說到:「到時候,日軍的步兵和騎兵,必然會在蘇軍強大的裝甲集團面前,碰到一個硬釘子!這個釘子足以讓日軍從此斷絕了北上地念頭,繼而調頭南下。」

    「南下?」鄧書記徹底呆住了,這個古硯軍,滿腦子的奇思妙想,戰略思維又清晰的要命,看來這次是來對了,自己真的是撿到寶了。

    「對,南下!」古硯軍肯定的說,「日軍北上不成,肯定會南下,馬來亞、新加坡、緬甸、印度支那等地的石油、橡膠資源,也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而且南下還有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和他的盟國德國匯合,合兵一處,到時候席捲歐洲!」

    「到那個時候,日本豈不是難逢對手了?」鄧書記不誤擔心的問到。

    古硯軍自信的一笑,說到:「放心吧,日軍南下,就是死路一條!而且,還會把自己的盟國也拖入失敗的深淵!」

    「這個又作何解釋?」

    「日軍南下路線上的馬來亞、新加坡、緬甸、印度支那等地,向來就是美英等國的殖民地,也是他們在遠東的根基。日軍如果侵佔這些地區,美英等國因為自身的利益,絕對不會坐視不管。德國之所以現在能夠席捲歐洲,是因為美國還沒有參戰,等到日本在太平洋上露出自己的狼子野心之後,鄧書記,你覺得美國還能夠坐的住嗎?」古硯軍拋出了一個問題,讓鄧書記陷入了沉思

    (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