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洪流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二章 從何處進兵 文 / 洪天水

    就在青鳥嶺上正緊張商議北上大局的時候,在伏牛山外游擊巡守的胡萬慧的一隊騎兵堵截住了一小股可疑的馬隊,這些人,個個都打扮成商販的摸樣,可是,馬背上卻沒有絲毫的貨物,卻都攜帶著長刀短銃,最後,為首的一個絡腮鬍子的人被認出是確山縣衙快槍營的把總武炳魁,這一下,太平軍就起了疑心,是啊,一個縣衙的把總老爺,為啥要喬裝打扮的往北走呢?

    於是,眾人就押著這20人往伏牛山走,可是,在半路上,細心的一個太平軍士兵發現了武炳魁把一個袋子扔下斷崖,就趕緊知會了頭目,繞道下去,拾起了打開一看,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信件馬上就被報到秦書萍這裡,秦書萍心裡知道,此事非同一般,就急忙悄悄告訴了盧森。

    正在會議中的盧森就點手示意在座的眾人:「各位,就幾乎在我們會議商討北進的同時,確山知縣王觀瀛的20名武裝信差就已經奔走在北上的路上了,王知縣在信裡告知他的上峰,在伏牛山的山脈裡,潛藏著江寧城流竄出來的長毛大隊,他提請朝廷,趕緊派兵前來,予以剿滅。」

    大家一聽,一片嘩然,尊王劉慶漢就站起來,請求天王讓他派一隊人馬趕奔確山縣城,捉拿王觀瀛進山,以儆傚尤!

    忠王李秀成也說,如果不懲處王觀瀛的話,恐怕他還要繼續與我們作對,下一步不知道他還會做出什麼來呢?

    盧森想了想說,暫時不要興兵問罪,因為大的軍事部署正在運籌當中,如果輕易動這小小的確山縣城的話,容易打草驚蛇,以至於因小失大就不妥當了。

    最後就決定對確山縣城派出遊騎,不斷監視,一旦發現有派出信使的意圖,就在中路截獲。

    接著,不知道是誰,在議論中就把話題引到了現下的5000蒙古騎兵的話題上了,大家就爭論著,這5000騎兵如何使用的問題。

    一提到騎兵,章王林紹璋就發問:「咱們此番除了這5000蒙古騎兵,另外,還有幾千匹馬,可是,誰人曉得這清妖在直隸與北燕的兵營中,這馬隊是怎麼個配置的呢?」

    盧森一聽章王林紹璋的問話,他不僅就笑了,「這個事情啊,我看還得沈真人能回答得了啊!」

    果不其然,沈桂就站起來,向著天王稟手道:「既然蒙天王誇獎,草民就在此回章王千歲的話了!

    這騎兵馬隊是清妖經制八旗、綠營的主要一樁大事,在清廷問鼎中原和一統全國的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明清大戰中清妖最終獲勝,馬隊騎兵的運用得當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當時清軍的武器裝備並不比明朝佔優,仍以弓矢、鳥槍為主。在明清雙方決定命運的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先聲奪人,親率騎兵千人,突破明軍防禦,5天內陣斬明朝文武官員300餘人,士兵45000餘人,大敗明軍。明王朝自此一蹶不振。

    要說此役清軍獲勝之原因,不外乎乘明兵分離之隙,立即以各個擊破之戰法,集全力以擊一路,深知內線作戰之機宜,此則清兵致勝之主因。而清初八旗,主為騎兵,行動迅速,運用自如,此又其能達成各個擊破之要素也。

    也正是有鑒於此,清妖上下對馬隊之重要亦有清醒認識,騎兵是八旗軍中最重要的兵種。八旗制度中規定:

    「滿洲蒙古每佐領設前鋒二名,親軍二名,護軍十七名,撥什庫六名,馬兵四十名(內含弓匠一名),步軍撥什庫二名,步兵十八名,鐵匠二名」。「漢軍每佐領設撥什庫四十名,馬兵三十名;步軍撥什庫一名,步兵十二名。

    滿洲、蒙古八旗佐領下設士兵75名,其中馬兵40名,佔到一半以上。漢軍八旗佐領下設士兵42名,其中馬兵30名,所居比例更高,佔七成多。

    後來,為拱衛北燕,特地在城內專設騎兵營,即左翼驍騎營。此外,漢軍籐牌兵及步軍營中亦有騎兵之設。

    清代駐防八旗戰馬的總體數量基本保持在75000匹至95000匹之間,綠營戰馬數量則在10萬至12萬左右。再加上京師八旗馬11500匹,清代戰馬的總體數量在186500匹至226500匹左右。」

    沈真人剛說到這裡,章王林紹璋就問:「老沈,你說什麼?有多少匹嗎?我只是問你北燕和直隸一帶大致清妖能有多少匹能用的馬呀?」

    沈真人略微思忖了一下,就說到:「大略2萬匹左右吧。」

    章王林紹璋就說道:「老沈,你不要瞎講好不好?咱俘獲的蒙古兵頭目都說,僧格林沁在追剿捻子的時候,馬匹要換,急需戰馬。只能從草原現調,弄過來的馬都是劣馬呢,哪有你說的那麼多良馬?」

    忠王李秀成就示意林紹璋不要打斷沈真人的話,盧森也讓沈桂繼續往下講。

    這沈桂就又接著往下講;除經制軍八旗、綠營以外,清代各藩部亦擁有一定數量的戰馬和騎兵。如內扎薩克蒙古,位置在相當於明漠南蒙古諸部,他們那裡的各旗每三丁披甲一副,每佐領披甲五十人,每年六月該盟長扎薩克等各備兵馬閱看。乾隆元年間,清廷以「內扎薩克防備牧馬甚屬緊要」為名,專派大臣前往查閱,且將原先的「六會」分為二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三會為一班,哲裡木、昭烏達、卓索圖三會為一班,每班各遣大臣一人、司官一人前往閱看。

    清代戰馬基本保持在20萬匹左右,當然是筆龐大的開支。清制對不同種類的戰馬,有不同的經費供給規定。

    八旗馬中圈養馬匹的經費供給為:草乾每匹每月給豆八斗,倉米四斗,馬乾銀二兩錢三分,於秋季買草時支領一半,其餘一半按月支領。此外另設馬圈公費,即「募雇草夫工食,支領米豆腳價,隨時添置一切器具,修補牆屋槽座,日用燈燭煤炭,及籠頭韁繩釘掌,灌藥等項」,滿洲旗分每月給銀200兩,蒙古旗分每月給銀100兩,赴戶部按月支領。]駐防八旗的馬乾由國家供給草豆,馬甲年餉銀24兩,馬乾銀則為每月3兩。清代綠營的馬兵糧餉比步兵、守兵為高,馬兵月得餉銀2兩,米3鬥。馬匹草乾則為冬春月支豆九斗,夏秋月六斗,草均三十束。清代對戰馬控制極嚴,「尋常盜竊馬匹,其罪甚輕;軍營盜竊馬匹,罪至大辟」。旗人如有外出私販馬匹情事,該佐領驍騎校罰俸一年,領催鞭五十;如私販者為家僕,則主人為官者罰俸一年,平民鞭打一百,該管佐領須於販子名下追銀十兩給拿首之人。

    為加強戰馬管理,綠營軍專門設立了馬匹數目奏銷制度。奏銷冊為四柱,分別記錄實在官員例馬、各兵騎操馬、買補馬及倒斃馬匹,由各省布政使核明造冊,呈報地方督撫,經覆核無異後交部。

    綠營防兵亦有專門牧場。如乾隆元年,清廷奏准陝西甘州提督在涼州、西寧、肅州三鎮各新增牧場一處,每場牧馬1200匹,以游擊一名為統領。每場又分五群,每群牧馬200匹。牧馬40匹以千把一名為牧長,外委千把一名為牧副,兵十名為牧人,牧兵每月給銀三錢。康乾時期,清代的牧場從口外到邊疆,盛極一時。

    太僕寺是清代掌管馬政的最高機構,首腦為太僕寺卿,滿漢各一人。下設:左司員外郎二,滿洲、蒙古各一人;主事二,滿洲、蒙古各一人;右司員外郎二,滿洲、蒙古各一人;主事二,滿洲、蒙古各一人;主簿一人,由滿人擔任,掌管奏章文案;筆帖式16名,滿洲、蒙古各八人。所轄牧場分左、右兩翼,均設於張家口外。左翼四旗在哈喇尼敦井,東西百五十里,南北百三十里;右翼四旗在齊齊爾漢河,東西百五十里,南北三十二里。左、右兩翼牧場由察哈爾都統每年查驗一次,將所存馬匹數目造冊送部備查。此外,甘肅甘州、新疆巴裡坤地區亦為清代的重要牧場。

    咸豐同治年間,戰事頻繁,戰馬需求大增,而此前馬政廢弛之狀況,使清軍陷入調配失靈、馬不敷用的窘境。咸豐三年,直隸總督訥爾經額提請駐守淮徐清軍「就近買馬」,停止徵調察哈爾戰馬。他指出,一方面徵調來的戰馬不習水土,另一方面需費浩繁,應行就地採買之策。此建議得到咸豐帝允准。不久,江西巡撫陳啟邁亦奏請各地督撫自行購辦戰馬,不必統一調配,貽誤戰機。

    咸豐六年,幫辦軍務的少詹事翁同書痛陳馬政廢弛之情狀,進而提出削減官馬的主張:「請令營馬量減數成,牧馬除借營用,令變價解庫」。

    同治年間,奕新執政,並不甘心馬政頹敗之勢,決意整頓振興,然其已積重難返。

    到如今,清妖的馬政之衰,已經直接影響到八旗、綠營的戰鬥力。

    還是章王林紹璋沒等聽完,就信口說道:「你這老沈哎,你剛才一說,就嚇了我一跳,心裡就想,這清妖咋會這麼多的馬匹呢,動不動就幾萬幾十萬的馬養著,莫成清廷成了馬圈了不成?」

    他這話一出口,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

    盧森就趕緊把話頭收了一收,他就對大家說:「方纔沈真人說如果我天朝的大隊人馬徑直進軍直隸,就容易被圍在兩邊的山東、山西的清妖挾持,這個話頭呢,朕剛才就思之再三,在此,也說說朕的看法;首先,在直隸一處,妖頭就是直隸總督劉長佑,這個人確乎是天朝的勁敵,此人是湖南人,與死了的江忠源,活著的曾國藩都是一撥人,在廣西,當年的翼王石達開就吃過他的虧,這些且不論,只是他調任直隸以後,張錫珠就被他追的無所措足吧,這些事,有宋景詩在,他應該曉得的吧!」

    眾人尚且沒有說話,後邊坐著的宋景詩趕緊連連點頭稱是。

    「而在山東一處,則是問題不大,朕以為,山東地處山海,海岸綿亙,從它與直隸的地界交匯乃至一直向南到達江蘇地面,這中間,大小海口就有200多處,它的東北向,是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這些個地方呢,更是地形突出,三面臨海。威海、煙台島嶼環羅,所以,這一所在當為邊疆,內陸防守就屬於薄弱,我們若兵入山東,朕敢說可以是如入無人之境,但是,這路線卻已經是偏於東向了,最後還是要取直奔直隸,而且,此地不能回轉,有絕地之險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