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洪流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一章 說李闖 文 / 洪天水

    確山縣的縣衙裡,燈影迷離,二堂內,知縣王觀瀛焦急的在地上來回走著,在他的對面,坐著一個人,也眼巴巴的看著王觀瀛,似乎是等著這個確山縣的縣大老爺趕緊拿主意。

    王觀瀛終於停止了他在地上的遊走,轉回身來,一雙眼睛定定的看著坐在椅子上的那個人,嘶啞著聲音盡量壓低:「楊聚中,你聽好了,你剛才與本縣所言可都是沒有虛妄?本縣告訴你,此事可是非同小可,你要是敢信口開河,無事生非,那麼,不但本縣要被你連累,你自家的性命都是要難以保全的!」

    坐著的人正是確山縣任店的練總楊聚中。

    自打伏虎嶺一戰之後,這楊聚中就一直是元氣大傷,身邊的練勇也只剩下了不到500人,如此一來,在這確山縣內,他的影響力眼見得就漸漸不行了。

    可是,一直以來令楊聚中納悶的到不是自己的被打敗,問題的關鍵是他一直就不知道打敗他的到底是哪路人馬?

    在大家的口中,幾乎一致就把伏牛山中的強人們說成是苗沛霖的練勇,而且,縣大老爺王觀瀛竟然也是這麼定下了口風。

    可是,他楊聚中確是斷然不信,苗練的人馬勢頭哪有這麼凌厲?自己是親身和伏牛山中的人接過陣仗的,苗沛霖的練勇有多大的能耐自己心裡是有數的,這些人,出手就不帶著凡人相兒,斷不是小可之輩啊!

    直到前些日子,他聽練勇們私下說,馬鞍山寨的韓天成在被放回來不久,還和伏牛山的人有聯繫,山裡的人竟然一下子就送給韓天成2尊劈山大炮,好傢伙,這手法,是苗沛霖那手下的土鱉們能做下的嗎?

    特別是當他聽說一股幾千人的馬隊竟然幫著韓天成打垮了僧格林沁王爺手下的蒙古騎兵,保住了馬鞍山寨,而且,也沒有對馬鞍山寨的人提什麼條件兒,這就更加不對了呀!

    於是,楊聚中就派出些人,圍著伏牛山一帶轉悠,想打聽明白,探究清楚,這些個人馬到底是從哪裡過來的。

    直到前天,楊聚中一大早在寨子裡溜躂,看見寨牆根兒邊上,一群孩子正用石子土塊擊打著一個乞丐,起初,他也沒有在意,可是,被打急了的乞丐嘴裡發出的怒罵聲卻讓他注意了,原來,這人是個蒙古人。

    就這樣,被楊聚中一頓酒肉招待,這個從伏牛山中逃出來的蒙古兵就對楊聚中講了山裡的情況,聽得楊聚中是心驚肉跳啊!怪不得自己被殺的那麼慘呢?原來是自己和江寧城裡的正牌兒長毛接上了火兒啊!

    如此說來,楊聚中首先想到的是馬鞍山寨,這伏牛山中藏匿著江寧城裡流竄出來的長毛大隊,而且長毛的大頭目洪秀全也在其內,那韓天成往山裡送給養給長毛,又接受長毛的大炮,和他們一起合兵一處,這豈不是忤逆大罪啊?自己出首了他,幫了朝廷,也幫了王知縣,自己呢,只是要求把馬鞍山寨的練勇劃到自己的名下就行了,不然,就把他們都按溝通長毛論處!

    不說楊聚中心裡的小九九,只是此時的確山知縣王觀瀛的心裡就忐忑的很。早在伏虎嶺一仗過後,自己也懷疑這股人馬斷然不會完全是苗沛霖的練勇,一定有長毛在內,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這些人正是江寧城流竄出的長毛大部啊!

    現如今,這些人盤踞在山谷內已經有數月的時間了,而且,休養生息的地界兒正是自己的轄區,如此一來,自己的前途眼見得是渺茫的很了。

    前些日子,他聽說在確山城北的吉字大營一夜之間就拔營而走了,據知道點內情的人說,這些人是封詔諭又返回江北了。

    他們這一走,自己更加是手足無措,眼下,楊聚中還鼓搗自己去尋朱棠的軍兵來剿,他哪裡曉得,只要這伏牛山中的長毛不來和自己算賬自己就算是燒了高香了呀。

    最後,王觀瀛匆忙決定,得把這消息盡快的送出去,可是,確山的驛站幾年前被破掉了,前一階段剛剛恢復,緊接著,又被蒙古潰兵給搗毀了,眼下,要想最直接的上達天聽的話,就得自己派人了。

    他連夜找來了武炳魁,讓他在縣衙的快槍營裡找20人,騎上快馬,挑近路直奔直隸,沿途能不兜攬是非就最好,如果能直到京城最好,是在不行的話,就奔駐在保定府的直隸總督府,爭取把信交到直隸總督劉長佑大人的手上,也就是大功一件了。

    安置完這些,王觀瀛再吩咐楊聚中,答應他,確山縣內的所有練勇、民團名義上統統歸他統領著,三日內,這些練勇要集中起來,紮在確山城外,以防備伏牛山中的長毛突襲。

    再說伏牛山中的盧森,在送走了去往江南等地的信使之後,盧森就趕著召集大家來,一起商議馬上拔營北上的問題。

    在座的諸位雖然之前就知道了有這一天,可是,當真的坐下來要商議具體如何去佈置這件大事的時候,大家卻感到了事情的不容易,首先,就是行軍路線的問題。

    會議之上,盧森就簡斷截說,告訴大家,自己想從此地拔營後,路線取直,準備直接北入直隸省,一路之上,能閃避過去的就閃避過去,爭取保存實力,早日兵至京畿之地。

    見眾人一時無話,盧森就解釋說,時下江南的局面雖然也要有變局,可是,月餘之內,尚且不會有大的反覆,而中原之地,就要托付與扶王陳得才與梁王張宗禹、魯王任化邦的10幾萬人了,他們在此地動靜互保,就能鎖定西北與京畿地區的通道,這樣呢,就使得北上的大隊有了略微充裕的時間來消磨直隸省乃至於北燕的清妖了。

    盧森剛剛說完這番話,下坐卻站起了一個人,盧森一看,認識,呵呵,此人正是沈桂沈真人。

    這沈桂就拱手啟稟:「天王,本來此處斷沒有小民講話的地步,可是,眼下已經到了必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時候了,請天王容小民說幾句否?」

    盧森就笑了:「你沈真人一向對天朝赤膽忠心,在天京城內之時,朕就受益匪淺,現在,咱們天朝到了險要的時候了,你能主動說話,要為天朝畫策,這還會有誰不讓你說話呢?快講吧!」

    沈桂聽到天王如此讚許自己,就趕緊把頭低的更深,稟手道:「多餘的話小民也不敢在此多講了,方才小民聽天王口諭,說我天朝的軍兵此番要直進直隸省,這一籌劃,小民以為萬萬不可!」

    大家一聽沈真人上來就與天王頂牛兒,都默默不語。

    盧森就道:「好,那你就不妨把你的想法說說。」

    沈真人道:「天王可否記得,220年前,闖王李自成進軍北燕的路線啊?崇禎十六年五月李自成在西安稱順王,十七年二月(1644,3)自成遣劉宗敏、李過率二萬為前鋒,留李友等人守西安,自率馬步兵五十萬從禹門渡河,這禹門,又稱龍門,在陜西韓城北三十公里處,當時李闖王的人馬是順風順水,勢如破竹,經山西僅用四十九天打到京城,推翻了明王朝。

    那我們不妨看看他的行軍路線;二月初二日,李自成率五十萬在沙渦口造船三千,並徵集民船萬餘渡過黃河,攻下汾州及陽城,乘勝攻下蒲州。初三日攻下懷慶,殺盧江王載堙,時福王由崧逃至懷慶,崇禎帝發銀萬兩安置,城破時福王由東門逃出,到衛輝依潞王。

    初五日,李自成攻太原,尚未卸任的革職巡撫蔡懋德調朱孔訓,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戰,一軍盡歿,困守兩晝夜,初八日,李自成以守將張雄作內應,炮轟破城東南角,攻下太原城,蔡懋德自縊死,晉王求桂降。

    十六日,李自成到忻州,官民迎降,攻雁門關腳下的軍事要鎮代州,在此李自成部遭遇總兵周遇吉憑城固守,連戰十餘日,殺敵萬餘,積屍幾乎與城牆平,因兵少食盡,退守寧武關.知縣降。

    李自成逼進寧武關,向關內發出通牒,五日不下,屠城。周遇吉悉力拒守,炮傷萬餘人,火藥盡,開門奮擊,殺農民軍千餘人,又趁夜率壯士二百,縋城入農民軍營,又大勝,農民軍退二十里,周遇吉堅守半月,援軍不至,開城門偽降,誘農民軍萬餘人進城,關下門閘,殺死農民軍四驍將,將進城農民軍,全部殺死。最後農民軍轟塌東城牆,引兵再進,周遇吉的夫人劉氏,蒙古人,饒勇異常,率婦女二十餘人登屋而射,被農民軍縱火全體燒死。周遇吉徒步跳蕩,手格殺數十人,矢集如蝟毛,被執,縛之高竿射殺,或說磔於市,也有說自刎而亡。寧武兵備副使王孕懋全家自殺,三月初一日,寧武關陷,李自成屠城。

    寧武關大戰之所以得到固守,除周遇吉率部頑強抵抗外,寧武關險要地形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寧武關東西兩側是呂梁山脈,兩山夾側形成一個異常險要的陘口,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咽喉和戰略要衝,明軍是倚仗堅固的工事及寧武關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

    那麼,我們就且論說一下闖王李自成所走的進北路線。實際上,在李闖的軍兵攻下太原城以後,他們完全可以不再與寧武關這樣的堡壘城糾纏的呀,他的大隊人馬完全可以直接順路由真定府,保定府去攻北京的嗎,那樣的話,從路程上也近,也不會損失那麼多的軍兵。

    可是,李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他沒有選擇這條路線,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的隊伍由這兩處開始的話,後患就會出現了,也就是說,他的大隊也許還沒有接近京畿的時候,宣城和大同的明軍勁旅就會尾隨著他們一道來到北京城下,那樣的話,後面的事情就不好分說了。

    而李闖的大隊先掃滅了四圍的明軍,殲滅了大同、宣城的明軍主力,這一下,使得附近幾處的勤王的隊伍大驚失色,大家都有了很深的顧慮,勤王的道路也被打上了一個死結,別處援師就更是鞭長莫及。果然在攻下寧武後,三月初一日深夜,大同總兵姜瓖降表到,李自成喜出望外,款待來使,這大同總兵的來使剛剛坐定,宣城總兵王承允降表也到了,而且以百騎來迎,至此,李闖的大軍就順利打通了攻打京城的道路。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三月十五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及前來勤王的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巡撫何謙及總兵馬岱臨陣脫逃。十七日李闖的大軍東進高碑店,西進西直門外,炮轟城牆。中午十分,就開始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三大門守軍都是老弱殘兵和太監,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十八日,崇楨設法與農民軍談判,沒能達成協議,李自成下令總攻,太監曹化淳首先打開彰義門投降,同時德勝門,平則門也隨即打開,外城全在農民軍掌控中。至夜,各門俱開,崇楨帶心腹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見全城烽火連天,確信內城也已攻破,又返回乾清宮佈置應急事宜,再次上煤山自縊。

    那麼,到此為止,李闖進入當時北京城的軍兵有多少人呢?乾隆年有個叫李天根的人寫了一本書,叫《爝火錄》。他在這本書裡是這麼記錄的;,「賊破京城,兵不滿二萬,而孩子居其半,京師自守不固,非賊之能攻也。合料賊眾並唐通,白廣恩,陳永福之兵不過五六萬耳」

    沈真人說到這裡,再次稟手:「小民所講所述,就是想說明,本軍如果直接進入直隸省,逕自先取北燕,那麼,還要考慮直隸東西兩面,一則山東,一則山西,此兩處清妖要是興兵所謂勤王的話,那他們與我們北進的大隊可是悠忽就會碰面的呀!?

    沈真人的話說完之後,在座的大家也覺得他說的有理,忠王李秀成就說,我們起兵是在這河南境內,當年的李闖起兵是在陝西的西安,實際上,他所選擇的路線也是大軍直進。

    大家一時議論紛紜。

    盧森就揮了一下手:「朕方纔所講,就是要向北直進,提軍先入直隸,逕自去搗毀清妖的老巢北燕。沈真人剛才所講,也是有道理。可是,咱不妨按照他剛才所說的路子去想,想那李闖王提兵行動,走出西安城的時候,他是多少軍兵啊?他有50萬人。那麼,就在攻太原這一戰,闖軍就死了5000多人吧?而在代州和寧武關這兩地,闖軍就折進去10萬軍兵不止啊!傷者就更多了,也是後人所錄吧,「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進入京師,有半面失手足者,皆寧武所砍傷。」

    這逐城的殺去,50萬的兵馬消耗的也差不多了,進軍京師後還有會有其它另星的戰鬥吧?減員至少有半數以上,為啥等到與吳三桂一打照面,被關寧鐵騎一衝就垮了呀?也是因為最後能集中有戰鬥力的士兵,大約也就是五六萬人,這幾萬人一被擊潰,戰鬥力就更加喪失,因而戰敗返回北京,不可能再組織兵力作戰,只得作出回師陜西的決定。

    寧武關大戰,是李自成大軍進京前關鍵的一場大戰,在這一場大戰中農民軍損失了幾乎過半的戰鬥力,以及因為大同宣府及居庸關等鎮的守軍投降,李自成及他的農民軍由此走向勝利之路,可是,也因此埋下了他兵力不足,難以應付大戰的禍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