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洪流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制改革的初步 文 / 洪天水

    這時,盧森就開口問道:「那麼,除了這些以外,你認為清妖李鴻章的淮勇在軍制上還有些什麼大的疏漏之處呢?

    史密斯略微想了一下,就說:「淮軍營制的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則在於其軍隊的組織設置。大家都熟知西方各國的基本戰略單位是師,更大的編制如軍,集團軍,方面軍則是在動員之後由各師組成。然而,淮軍中有固定編製最大的單位僅僅是營!僅此一點,與西方相差極其懸殊。

    淮軍沒有更大的編制,作戰是一般由各個統領指揮數量不等的營參戰。各統領之間是平等的關係,互不統屬。而這些營一般都是由統領親自募集,訓練的。與統領本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是統領或者由統領指定的親信,部隊就往往拒絕服從命令,甚至鼓噪嘩變。

    由此這些部隊就又有了「銘軍」「樹軍」,「盛軍」「鼎軍」等等的名目。這就帶來了兩大問題。

    首先,難以進行大兵團作戰.一遇到大規模的戰事,出兵動輒數萬,達數十以至上百個營。

    如此龐大的兵力決不是某一個統領可以出動得了的。必須出動數軍聯合作戰,而此時奉命節制諸軍的統領卻無法指揮他部,就成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除了李鴻章,幾乎再找不出哪個能被淮軍各部普遍接受的指揮官。即使是號稱淮軍第一名將的劉銘傳」亦只自統所募銘軍,並未兼轄別隊」,其他的將領就更不用提了。

    當淮勇與我們太平軍和捻軍作戰時,也許李鴻章常常親自指揮作戰,這個問題就不會彰顯出來,顯得很嚴重。但是,當李鴻章位高權重,手下100個營,9萬人的時候呢?他必須留居中央統領全局,而不能親臨督戰的時候,問題就大了。

    另一個問題則是關於高級指揮員的培養。

    淮軍各統領轄軍不等,如以一般情況的8,9個營計,則相當於師的編制。如果是較大的軍又或者是總統諸軍,則指揮的部隊可達20-30個營甚至更多,就相當於軍的編制了。

    從營到師,軍這樣大的差距,中間竟然沒有一個銜接的層次。就導致各軍

    的統領只能從營官中選拔。

    眾所周知,作為分隊的營和作為兵團的師軍,對於其指揮員的要求是大為不

    同的.一個營官只需要在很狹小的戰術範圍內考慮問題,其職權內的軍事活動

    常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大概只要下一個決心就可以了。而統領卻是需

    要統籌全局的大將,必須擁有控制整個戰局,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才能。

    作為聯繫這兩者橋樑的部隊一級的組織——團,在現代軍隊中是培養高級指揮

    員所不可缺少的環節。以俄國為例,著名的軍事統帥幾乎都有長時間擔任團

    長的經歷,蘇沃洛夫大元帥先後擔任阿斯特拉罕團和蘇茲達爾團團長達7年,

    其間寫出了著名的」蘇茲達爾團條令」,奠定了他以後軍事思想的基礎。

    然而,淮軍中根本就沒有團這個概念!其結果是,淮軍中不少將領在擔任營官時還曾經建立功績的,一提升為統領立刻就顯得不稱職了,一遇大敵,往往一敗塗地。

    聽到這裡,盧森就說到:「那麼,這次我們搞的新軍改制,你準備怎麼搞呢?」

    史密斯就說,「這些還要看天王和諸位怎麼定!」盧森就乾脆的說,「我看啊,我們就一步到位,直接按照這最先進軍制搞,就這樣幾個名目,你聽好了;軍、師、旅長、團、營、連、排、班,中間那個『旅』呢,你可以考慮一下,如果多餘的話,就不要它!」

    史密斯一聽天王這麼快就答應了,而且還直接點出了這些職級,他就感到很受鼓舞,可是,內心裡還是有些擔心,就問原有的名目是不是都不要了呢?

    盧森手一擺,「如果能保證我們打勝仗,得了天下,換一些名目又算得了什麼呢?況且,這是最先進的諸國所使用的東西,難道我們天朝一定要用幾千年前的《周禮》中規定的名目才好?古人會替我們來請清妖讓位給我們的嗎?」

    史密斯就趕緊問天王,什麼時候可以著手施行這項舉措?盧森就告訴他,明天就可以著手辦理,具體的人選呢,要從幾方面察查:

    一要看對天國的功績;二要看此次訓練中的實績;三要看對天國的忠誠;四要看人的智慧;

    考察這些要組成一個專門的要務處,由忠王李秀成選一些人、史密斯和他的英**官團以及訓練中選拔出的那些軍事骨幹組成,情況隨時報到秦掌率處。

    激動的史密斯又趕緊趁熱打鐵的問道:「能否請天王陛下再重申一下參加這次改制的隊伍範圍?」

    盧森就說:「就是你最先訓練出來的2萬新軍,以及女軍的一軍和二軍。」

    大家正在聽著天王所說的軍制改革涉及到的人呢,突然,忠王李秀成卻向著史密斯發問了:「史密斯先生,我剛才細細的聽了你說的清妖李鴻章的淮勇狀況,可是,我似乎沒有聽到你說到他們具體的每個營裡洋槍的配置情況啊?再就是,淮勇的炮隊現在對於我們就是個大的威脅,這一點,你也沒有講到,你能否再給大家說說這兩點呢?」

    盧森擔心的看著史密斯,一時沒有表態,他也擔心,這個史密斯雖然平時相當留意這些東西的搜集,可是,畢竟這麼久以來,每天大幅度的練兵,已經很辛苦了,他能夠回答的上來這些問題嗎?

    這史密斯倒是爽朗,大大方方的就又開始了他的講說:

    「實際上準確的說,是從前年的四月,李鴻章剛到上海的時候,通過與洋槍隊和在滬洋人的接觸,很快就認識到中國舊式冷熱兵器的不足和洋槍洋炮的威力,產生了改進清軍裝備的想法。淮軍最初的武器裝備除刀矛弓矢等冷兵器外就是清軍傳統的鳥槍、抬槍和劈山炮。李鴻章率淮軍到上海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基本扔掉了這些過時的武器。

    同年8月,李鴻章首先將其親兵營,即韓正國所統親兵二營改為洋槍隊,並在8月的七寶街、北新涇之戰中獲大勝。自此以後,他更堅定了更新裝備提高戰鬥力的決心。

    9月,李鴻章著手開始營制的改編,將各營之鳥槍隊改為洋槍隊,每哨添劈山炮2隊,改編後的淮軍裝備為:每營計有洋槍28隊,洋槍每人一桿,每隊除伙勇外,11人持有洋槍,加上各哨哨官護勇計20人,合計全營共有洋槍328桿,洋槍兵佔全營戰兵總數的71.6%。此外,每哨編2隊劈山炮隊,全營共有劈山炮隊10隊,每隊有炮4尊,全營共有劈山炮40尊,炮兵佔全營戰兵總數的26.2%。這一改革使淮軍的戰鬥力大為增強,「臨陣時一營可抵兩營之用」。隨著淮軍裝備的更換,它成為了當時中國裝備最為精良的部隊。

    而就在去年年初,淮軍開始設立炮隊,最早設炮隊的是李鴻章的親兵營,據說這個親兵營的頭目叫張遇春,所以,這個炮營就叫做春字營。

    當時的洋炮隊,僅有兵員200餘人,這是淮軍成立正式炮隊以專門營伍之始,亦是中國炮兵制度的開始。

    而到了去年的三月份,李鴻章向曾國藩報告:「西洋炸炮,重者數萬數千斤,輕者數百數十斤,戰守工具,天下無敵。鴻章現雇洋人數名,分給各營教習,又募外國匠人由香港購辦造炮器具,丁雨生即來監工。又托法、英提督各代購大炮數尊自本國寄來,大約年底漸集事。」到6月間淮軍進攻蘇州之時,劉銘傳部、程學啟部也都設立了專門的炸炮隊。為了增強部隊的戰鬥力,1877年李鴻章在組建開花炮隊的基礎上,又添置了最新式的德國克虜伯後膛鋼炮114尊,並仿德國炮營之制,成立了新式炮隊19營。這時的淮軍炮營,已成為可以獨立執行作戰任務的炮兵部隊,由於淮軍武器裝備的精良,使之成為清廷最為倚重的一支軍隊,

    正是由於淮軍的這種特殊地位,使得清廷也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這個淮勇的地盤兒了;今年3月,清廷即派八旗火器營40人赴上海,學習炸炮、炸彈及各種軍火機器,開始進行改變經制兵裝備落後狀況的嘗試。」

    這邊史密斯的話剛剛落地兒,章王林紹璋又提出了問題:「可是我聽說這李妖頭把洋槍隊給解散了,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史密斯一笑,「一種說法是之前我說過的,因為所謂的『殺降』問題,這大家都知道了,我就再談及,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去年的時候,淮軍攻打常州。常州將領吸取蘇州的教訓,拚死守城,不肯投降。李鴻章請來戈登協助,戈登用大炮轟開了城門,協助淮軍收復常州。由於戈登事先沒有徵求英國官方的同意,英國感到難以控制「常勝軍」,英國駐軍司令伯郎向英國政府提出解散「常勝軍」。

    「常勝軍」本來就是中國人的僱傭軍,英國政府沒有權利解散。英國政府要求:在「常勝軍」中服役的英國現役軍官全部離開「常勝軍」,並撤銷戈登的假期和一些特權。戈登十分不滿,他找到李鴻章說,現役軍官都退出「常勝軍」,與其這樣,還不如把「常勝軍」解散,但是需要遣散費16萬元。李鴻章早就有解散「常勝軍」的意思,只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李鴻章覺得時機已到,馬上表示同意。

    駐上海的英國總領事巴夏禮提出解散「常勝軍」需要他和英國駐華公使協同辦理,赫德也提出「常勝軍」不可解散。戈登又猶豫不決。李鴻章派出丁日昌勸告戈登要吸取白齊文被解職的教訓,說「常勝軍」現在聲名不好,你留在這裡對你的名譽也有影響,你要為自己考慮。李鴻章迅速籌集遣散費19萬兩,超出戈登原來的要求3萬兩,全部交給戈登。只留下炮兵600人和洋槍隊300人,外國教官11人,其餘全部解散。戈登拿著錢,還得了清政府頒發的提督榮譽軍銜,高高興興地回英國去了。

    事情基本上就是這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