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洪流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沈真人演說天朝陣法 文 / 洪天水

    聽到這裡,盧森的眼神漸漸更加專注的望著史密斯,突然他問:「這一段以來,你對清妖在戰場上的戰法有什麼專門的瞭解?也給大家說說,就算你的一家之言。」

    還別說,這史密斯對於涉及到戰法、戰術之類的都不含糊,接口就來:

    「據我的觀察,一般的清廷的步兵,在陸戰中呢,基本採用冷熱兵器結合的三疊陣;就是一哨百人,每哨10隊,使用火器和冷兵器的人數各半,火器手為前隊,內20名操抬槍者為第一疊,30名鳥槍手為第二疊,50名使用籐牌、長矛、弓箭、挑刀等武器的冷兵器手則為後隊。

    更有一種情況,他們的步兵經常保持二百乃至到五百人為一群,這一群人裡必定會有大旗兩面左右,間或有一到兩門土炮,如果是持有鳥槍或者線槍的隊伍呢,必定在散開後射擊為常規情況,

    他們經常用的隊形是在散開後的一隊中揮舞大旗開火,開火為隨意射擊,並沒有一齊射擊,他們的隊形到處都有薄弱的一線,沒有預備隊。

    但是可以稱為總預備隊的,竟然是經常擔任總指揮官的護衛營之類,在散兵線的後方若干米的位置上。退卻地時候。這個預備隊先退,然後,散兵則無秩序的潰逃。

    也許是清軍不善於射擊,也許是他們不善於測量距離。也許是時間與演習在射擊上有很大的差異,他們發射的子彈多從對方的頭上通過,達到很遠地距離。還有,他們不考慮利用地形地物,從不用跪射,臥射。一律站著射擊,這是經常為了保持隊形的整齊,便於他們能力不強地軍官掌握,否則他們很快就會停止射擊潰退。」

    看史密斯講說已久,盧森就說,讓他暫時休息一下。史密斯對著盧森敬了個禮,端正的坐下了。

    這時候,勇王洪仁達說話了,「天王,諸位,這史密斯先生講說西洋的戰法多時了,那麼,咱是不是也要講一講咱們天國的陣法啊?」

    哦,盧森聽了,一時就覺得有些意外,他倒是沒有想到,勇王洪仁達還能夠宣講陣法?

    章王林紹璋就說:「太好啦,我雖然講不出個天華亂墜,可是,我也知道,咱太平天國的陣法那也是無人能比的,當年清妖向榮,一見到咱的聖兵擺陣,當時機嚇得往後退,為啥呀?就是吃盡了咱這陣法的苦頭了呀!」

    大家一聽,都交口稱讚,盧森就問勇王洪仁達,問他要宣講一下太平天國的陣法嗎?

    這洪仁達就說,「回天王的話,我自然是是說不透咱太平天國陣法的奇妙之處,可是,有人能分說的明白呀!」

    盧森就問他是誰?洪仁達就向門外一擺手,說請軍師進來吧。

    門口人影一閃,一個人迎門而立,向著盧森的位置,「小民沈桂,拜見天王陛下!」

    盧森一愣,原來是沈真人啊,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竟然把他給忘得死死的。

    勇王洪仁達就趕緊上前拉住沈真人,幾步來到大家的面前,「我說老沈啊,今天你也給大傢伙講說一下,咱太平天國這些年來造下的陣法,快些呀!」

    這沈桂就沉吟了一下,等待著天王的允准,於是,盧森就說,「哦,沈先生,你也是為天國出過大力的人,當日在天京城裡,要不是你弄下10日的糧食來,一些事情還真不好辦的,朕還沒有顧得上獎勵你呢,今天既然勇王請你說,那你就說說吧!」

    沈真人就趕緊向著天王道謝。

    之後,略微直起腰身說道:

    「要說這軍陣之說,歷代都有,那到底啥是『陣』呢?所謂「陣」,就是軍兵在

    投入戰鬥時,根據地形條件、敵我實力等具體情況而佈置的戰鬥隊形,從基礎的一兵、一

    伍、一列開始,一直到全軍,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縱橫」。換句話說,陣就是各

    種開戰隊形的變幻之術。

    春秋以前的古陣總結為十陣。這「十陣」分別是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

    那麼,細說這十陣的法式呢,就是這個樣子;

    方陣:方針是冷兵器時代,軍隊戰鬥的最基本隊形。大的方陣都由小的方陣組成,這就叫

    「陣中容陣」,孫臏認為方陣應該「薄中厚方」,就是說方陣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

    多。中間兵力少,可以虛張聲勢。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禦敵人進攻,方陣是一種攻

    防比較平衡的陣型。指揮等金鼓旗幟一般部署在方陣的後方。

    圓陣:圓陣是為了進行環形防禦的。金鼓旗幟部署在中央,沒有明顯的弱點。

    疏陣:疏陣即疏散的戰鬥隊形,方陣圓陣等均可疏開為疏陣。疏陣加大行列間距,通過多

    樹旌旗、兵器、草人,夜間多點火把,以少數的兵力顯示強大的實力。

    數陣:數陣就是密集的戰鬥隊形,集中力量進行防禦和進攻。

    錐形陣:就是前鋒如錐形的戰鬥隊形,錐形陣必須前鋒尖銳迅速,兩翼堅強有力,可以通

    過精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面攻擊敵人,突破、割裂敵人的陣型,兩翼擴大戰果,是一種強

    調進攻突破的陣型,錐形陣又叫牡陣。

    雁形陣:所謂雁形陣是一種橫向展開,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向前

    的是分叉形,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一樣,是一種用來包抄迂迴的陣型,但是後方的

    防禦比較薄弱。而向後的排列的就是分叉形,則是保護兩翼和後方的安全,防止敵人

    迂迴,如果兩翼是機動性比較強的騎兵,則在靜止時,可獲得處於中央步兵的保護與支援

    ,而又可發揮進攻騎兵的威力。

    鉤形陣,鉤形陣正面是方陣,兩翼向後彎曲成鉤形,保護側翼的安全,防止敵人迂迴攻擊

    後方指揮金鼓之所在。

    玄襄陣:這是一種迷惑敵人的假陣,隊列間距很大,多數旗幟,鼓聲不絕,模擬兵車行進

    的聲音,步卒聲音嘈雜,好像軍隊數量巨大,使用各種辦法欺騙敵人。」

    沈真人一口氣講完十陣,看大家一時沒有說話,就繼續往下講;

    「宋朝以前的軍陣,在此草民就不說了,只是從明朝的陣法講一講吧。在明朝的後一段兒日子裡,由於火器的大量使用,使得刀矛時候較為密集的隊形會造成較大的傷亡。而東南沿海地帶,平原較少,山地較多,大型陣勢展不開。而面對倭寇在我東南沿海劫掠的威脅,倭寇中有不少是屬於流浪武士,單人作戰能力強,使用武士刀等兵器,尤其善於「跳戰」之法,採用較為鬆散的陣形,明軍在遇到凶悍的倭寇時往往陷於被動。所以戚繼光發展了一種小集中,大分散的鴛鴦陣,由大陣變小陣,由密集變為疏散,這是陣形的一種新法。

    那麼,這戚繼光的鴛鴦陣到底是啥樣子呢?

    12人為最基本的戰鬥單位,這一陣形,最前為兩個牌手,分別是長牌手、籐牌手(其中一個為隊長),然後是跟著狼銑手兩名、再次是四個長槍手,最後是兩個短兵手。作戰時以籐牌防護遠程射擊兵器(這時候牌手面向敵人,其餘人排成縱隊,其餘人躲在牌手後面,),以狼銑為進攻主力,以長槍取人性命,短兵是防止敵人進身,或者長兵疲憊時進攻的。鴛鴦陣的再抗倭戰鬥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鴛鴦陣是最基本的陣形,還有許多變化。比如成兩伍縱隊的鴛鴦陣,這是基本陣;

    由鴛鴦陣變化的兩儀陣(兩伍分開);

    大三才陣橫隊,就是把兩伍並列的隊形變成橫隊,隊長持牌居中,左右各一狼銑,狼銑左

    右為兩長槍擁一牌(實際上這還有其他伍交錯排列),短兵在後……這是為了在比較寬的橫路上戰鬥運用的;小三才陣橫隊,「狼銑居中,左右各一長槍,長槍左右短兵和牌,一伍平列」,這是在窄路上採用的陣形;一頭兩翼一尾陣,把參戰部隊分成四部分,最前者為頭,是正兵,主要的進攻部隊;兩翼為奇兵,保護頭的側後方向,在適當時機進攻敵人的側翼,尾是策應部隊,相當於預備隊,隨時準備增援任意方向……

    這時候,勇王洪仁達憋不住了,他衝著沈真人說:「哎,老沈,你倒是說說咱太平天國的好東西啊!明不明宋不宋的咱管他們幹啥?」

    沈真人就趕緊對著洪仁達一躬身,「好,沈某這就說到點子上了。」

    沈桂清了清嗓子,正了正衣領,說道:

    「我天平天國的陣法多多,但是,最有名的當屬這4陣。」

    說到這裡,沈真人豎起了一個指頭:

    「

    牽線陣:這是一種行軍的戰鬥隊形,行軍時,必下令作牽線陣行走,每個兩司馬執旗一面,後隨二十五人;一百人則張卒長旗一面;五百人則張旅帥旗一面;二千五百人則張師帥旗一面;一萬二千五百人則張軍帥旗一面。一軍接著一軍前進。寬路則分雙行,狹路則單行,魚貫以進。在行軍中,一旦發生遭遇戰,首尾蟠曲鉤連,頃刻聚集,結成圓陣。如果戰事不利,統將敲鑼為信號退卻,仍守牽線陣戰鬥隊形,這時按照路寬,分為十行二十行都可以,但不得斜奔旁走,亦必魚貫而退,牽線陣急趨,敵往往追趕不上,即追上了,見隊伍不亂,也不敢窮追。」

    講到這裡,他又伸出2個手指:

    「螃蟹陣:這是一種三隊平行配置的戰鬥隊形,中間一隊人數少,兩翼的人數多,形似螃蟹,所以叫做螃蟹陣。

    這一種陣法,極為靈活,還根據敵情變化極多……如敵僅分左右兩隊,就以陣的中隊分益左右翼,也成兩隊。如敵前後各一隊,就合左右翼的前鋒為一隊,以左右翼後半與中間一隊合而平列,以為前隊接應。如敵左一隊兵多,則變偏左陣。右一隊兵多,則變偏右陣。如敵出四、五隊,也分為四、五隊次第迎擊……其大螃蟹包小螃蟹陣尤為著名,其法或先以小陣與敵交戰,後出大陣包圍,或詐敗誘追,伏兵四起,將敵包圍……螃蟹陣變化雖然複雜,但損左益右,移後置前,運用之妙,在於統將根據敵情,臨時指揮……其進退開合的疾徐,只須幾個大旗手嫻習,全軍望大旗向那裡就向那裡奔赴。所以一軍用了幾個大旗手,便可以指揮萬眾,略無參差,提綱挈領,深得以簡馭繁的妙用螃蟹陣,又稱為荷包陣,也稱為蓮花抄尾陣。」

    接著,沈桂伸出了三個手指:

    「百鳥陣:這是一種使用疑兵的陣法。特別適合平川曠野與敵作戰,以二十五人為一小隊,把部隊分為一百幾十隊,好似天空散佈繁星那樣,使敵人驚疑不知人數多少,每隊人數都同,又不知應先攻何處,傍徨不進,每因此被打敗。」

    最後,他伸出了第四個指頭:

    「伏地陣:又名臥虎陣,每遇敵人來追時,退卻到水窮山阻的地方,由統將發令,忽地一面大旗仆倒,千旗齊僕到,瞬息萬人幾千人都貼伏在地上,寂不聞聲,積蓄士氣,敵軍

    追到,看不見一個太平軍,正在詫異徘徊,疑神疑鬼的時候,太平軍一聲號令,忽地一面大旗揚起,千旗齊起,萬人幾千人風湧潮奔,呼聲雷吼,轉面急趨,向敵猛撲,轉勝為敗。太平軍曾在長沙、南昌、武昌等地屢用這一個陣法大敗清軍。

    隨著沈真人的敘說,在座的一些人,就不由得思緒飄飛,沉浸到天朝往日的輝煌當中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