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洪流

正文 第四十二章 大計的制定 文 / 洪天水

    在後林苑的西側,綠蔭環繞之處,隱隱約約似乎有一絲光亮在閃爍,當人走到近前,才發現這裡竟然是一處寬敞的廳堂式的場所,籐蘿絲蔓夾雜著黃紅交加的葉子覆蓋在屋頂之上,那閃光之處呢,竟然是鑲嵌著的大片玻璃,這裡,就是洪天王在後林苑消暑和舉行小規模會議的所在。

    門口的站著兩個年輕的女官,她們在警惕的守衛者這天王駐蹕的場所,一棵龐大的梧桐樹正紋絲不動,扇面狀的枝葉伸展在這女哨兵的頭頂,火紅的頭巾映襯著年輕的面龐,腰間懸掛著的火銃更顯得人英姿颯爽,這人與環境渾然一體,竟似一幅西洋的油畫,宛若天成。

    從青石門裡進去,頓時就感到絲絲的涼爽,腳下是一色赭石鋪就的路徑,入得門去,就是一個大廳,再從正中一個大門進去,卻是個台階,人要踏著這台階上行,當與地面平行之時,視野又陡然開闊,室內的桌案、座椅俱都是籐蘿造就,一旁還有水聲潺潺。

    會議正在進行中。

    「我尊貴的天王陛下,您讓我說出我的要求和建議,我對此表示感謝和理解,對於新軍隊來說,它所需要的第一是糧食,第二就是時間。對每一個天國的軍士來說,大運動量的訓練師必須的,不可或缺的,而熱量的補充也是不能缺少的,時間呢,則是一把雙刃劍,我代表7名大英帝國的海軍軍官用我們的榮譽向尊敬的天王陛下保證,如果能給我們一個月的時間,這大半個陸軍師的天國士兵就能夠獨立抵擋韃靼人的一萬五千人的隊伍,這是真實的。」

    英國海軍上尉史密斯習慣的站著發表他的見解。

    說實話,忠王李秀成對於天王啟用洋人另起一軍的做法有些不以為然,前兩年他在蘇州的時候,就和洋人關係處理的不錯,可是,這西洋人性格彪悍,往往難以駕馭,現如今,天王事事躬親,倒也是好事,可是,圍困雖然略解,總的形勢還是沒有大的逆轉,在這樣的時刻,哪有時間來練習新軍呢?再者說,這一段日子裡,天王做事情往往直接去找尊王劉慶漢,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掛礙,可自己還是覺得有些感到落寞。

    正在思想之間,天王卻點名叫他了:「忠胞,你也說說,眼下咱最需要做的事情。」

    忠王李秀成略微沉吟了一下:「天王,小官以為,當前我們是擊退了曾妖頭臨近太平門、神策門的緊密圍攻,可是,如果不馬上有大的方略施行的話,這良好的局面極其可能就要轉眼變化,」

    「哦,你說說看,會有什麼變化呢?」盧森雖然曉得這其中的道理,但是,還是讓李秀成把話說出來,這樣,也就能讓在座的洪氏3王以及尊王劉慶漢都更形象的感覺到危機的存在。

    「天王,這曾妖頭這次退到20里開外,鮑妖頭的霆字營也被重創,一時之內,已經無力對我天京城再下惡手,這是大好事。可是,安慶的曾國藩老賊馬上就會重新佈置,小官估計,十之**,上海的淮軍應該就會順理成章的過來所謂『助剿』,而淮軍一到,局面就會不同以往,小官去年在蘇福省,與淮軍打過數場惡仗,這個李妖頭,是極其顢頇鄙劣,為達到目的,不惜施行任何手段,」說到這裡,忠王李秀成不覺得捏緊拳頭,下意識的敲擊著椅子的扶手。想起自己煞費苦心經營的小天堂蘇福省被淮軍逐次佔領,忠王李秀成就不禁百感交集。

    而一旁垂頭坐著的信王洪仁發卻也是滿腹心事。

    現如今,這糧食已經是幾乎要人的性命了,可是,這天王竟然還要訓練2000人的隊伍,每日還要供應2餐,眼看著就供給不及了,難不成到時候還要逐家王府搜集糧食不成嗎?

    勇王洪仁達冷著臉,他在思忖著,天王千不該萬不該,竟然擅自把賴娘娘和幼主、幼西王等一干人送去外洋,昨晚,就是他從神策門一側,把這些人交到英國人亞多斯的手裡,三條舢板,送走了這些人,長江上,會有英國人的商船接他們,但願他們一路平安吧。

    一直默默無語的恤王洪仁政就開口道:「忠王,眼前形勢險惡,正向你剛才說的一樣,天王現時是把清妖趕出了城下,可真是捱過了這十幾天後,再來個兵臨城下,也就難辦了,所以,你就乾脆說說你的辦法得了!」

    眾人的目光就都投在忠王李秀成的身上。

    忠王李秀成歎了口氣:「小官日思夜想,無時無刻不思謀著如何要天朝擺脫困境,可是,現如今,就是再幾個勝仗也是枉然啊!」

    這話一出口,眾人都是不解,只有盧森明白。

    「諸位試想,我們就算把眼前的曾國荃、鮑超都一鼓而下,可是,也就是不到一個月的功夫,就會依舊有清妖的兵勇源源不斷的來圍攻我們的天京城,清妖有18省錢糧做後盾,而我們卻是坐守孤城,這樣呢,我們就輸不起,而清妖可以百敗,卻又能不失運籌之地。」

    忠王李秀成說到這裡,身子微微有些發抖,「咱們這天京城現在是三面接敵,身後是絕地,而這長江圍繞,卻都是清妖的水師,洋人的炮艇,我們甚至不僅僅是四面被圍呀,」

    盧森就接口道:「忠胞,你就說出你的想法吧。」

    忠王李秀成擰緊眉頭,深吸了口氣,「也就是小官年初所講,讓城別走四個字了!」

    在場的幾個人出了英國人史密斯不知其所以然,其他各位都知道這個緣故,就因為忠王的讓城別走,當時被天王斥責的忠王李秀成簡直是死的心都有,現在時過境遷,這忠王怎麼又搬弄出這個典故來了呢?

    大家的心一下子就都懸了起來。

    可是,半晌,卻見天王的臉上還是一樣祥和,絲毫沒有動怒的意思。

    「忠胞,你的讓城別走沒有錯,可是,接下來呢?怎麼走?走到哪裡?這些,你卻沒有明確的謀劃出來。」

    盧森的臉上露出了嚴肅的神態。

    「你所講盡棄天京一帶,取道廣西,折入湖北,然後再圖中原之策能行得通嗎?」

    看著忠王李秀成似乎還想解釋,盧森就擺擺手,「年初的時候和現如今,卻是有些變化,可是,這天京城內,多是老弱,兼及文官婦女,有決死之心,未必具必勝的把握。況且,就算我們能衝出江西,到達廣西,可這個時候,突圍的人數會剩下幾成?而且,人歸故里,不會思鄉逃匿嗎?這就是個大的問題,這一弄,還沒等折向湖北,人就會剩不下幾成了。另外,兵法講,一鼓作氣,我們如果這一折騰,鬥志還會剩下多少呢?」

    看著忠王李秀成不說話,盧森又接著說道:「朕認為,忠袍所講讓城別走是要施行的,而且,馬上就要著手,」

    這一下,不但是忠王李秀成,就是在座的幾位都趕緊屏息細聽。

    「眼下,陳得才、賴文光尚在河南遊擊,他們的人馬也有10萬左右,加上捻子的人馬就更加可觀。趁著現在清妖在重新部署,忠袍,你回去後馬上多派人,速速趕往河南一帶,找到他們,令他們務必會合捻子,分兵兩處,在南陽集結,然後,著賴文光一路,沿著確山、穎州、向天京方面接近,另一路由陳得才率領,由南陽出發,攻下汝州,取得補給,之後,看情況,圍住洛陽,能攻破最好,不行就圍城。」

    這時,眾人都聽得呆了,大家恐怕落下一個字。

    「我們這裡,就堅持到賴文光一路進攻過了穎州之後,我們就合城殺出,向滁州、壽縣一帶直進,以期快速的與賴文光的人馬會合,合兵之後,就反身沿著賴文光剛剛打開的通道,向洛陽進發,然後,命捻子的騎兵與賴文光一部順道拿下壽州城,牽制尾追的清妖,待清妖調兵佈置尚未停當,再依次退出壽州城。」

    盧森稍作停頓,他看了看大家,「我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攻下東都洛陽,作為天國的根基,這樣呢,也就應了忠袍所講的遠離洋人的炮艦,避開清妖的重重圍困,而我們不但要經營河南,還盯住山西、陝西、山東,盡取上游之勢,再一步就可以威脅北地,其它可以馳騁中原了!」

    這一席話說完,大家的心裡一下子都亮堂了起來,剛才還感到很壓抑的李秀成也露出了笑容,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天王不但願意讓城別走,而且還道出了這麼精密而嚴謹的作戰方案,這下子,天國真是有救了!

    可是,大家的心裡還有一個不解之處,這長江橫亙在天京城和滁州之間,清妖的水師把這一段看的死死的,而且,這麼多人渡江,如何是好呢?

    盧森又交待了眼前具體要做的事情,告訴忠王李秀成,與陳得才、賴文光以及捻子的書信和聯繫都交由他去辦,城裡一方面要做大撤退的準備,又萬萬不能透漏出半點消息出去。

    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內,還是要注意城防,練兵,糧食問題。

    一絲陽光透過棚頂的西洋彩色玻璃射在盧森的身上,讓人看去更顯得天王具有莫測的神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