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六章 李弼援安城 文 / 風過而

    第六章李弼援安城

    齊軍大將軍子龍破襲漢中,擄獲秦軍大將李定坤及將校、軍兵六萬餘人。秦軍與大理軍直撲秦都咸陽,引得秦國上下震動。

    消息也迅速傳遍各國,齊王聞訊大喜,傳旨授子龍神武侯,所部軍兵均加餉一月,將校官升一級。

    陳王得到消息的同時,也收到了秦王的催兵函。陳王站在地圖前,久久沉思。

    無憂王在子龍進佔漢中城後,就率領楚國的人馬往前推進到漢中,接防漢中城。

    平王所率的齊軍與霍遠所率的越軍,已經圍困安城月餘,安城內糧草將盡,數萬守軍也是傷亡過半。

    秦國王子李弼受秦王之命,帶著三萬秦軍前往安城馳援,以圖阻止平王的齊軍與無憂王的聯軍會合。

    此時的秦國東南之地,秦軍和齊軍以及聯軍已經全面開戰,戰火所至,哀鴻遍野。秦地的百姓或是逃離家園,避戰到就近的城池內,若是守城的軍兵不肯放入,那些百姓也只能再往秦國都城附近逃難;也有百姓不願離鄉,待齊軍到了,就歸順了齊國。

    至於那些青壯,早早的就被秦軍強征到軍營,充作軍兵,守備城池。秦地東南的土地裡,所有莊稼幾乎都被戰火焚燬,能夠收下的不及半數。即便是這半數的糧食,也被齊軍收穫了不少,剩下的也被秦軍收入城內,以作軍糧。

    安城作為秦國扼守東南疆土的一個楔子,紮在兩路齊軍的中間,阻隔著漢中齊軍的糧道。守衛安城的秦國將領是秦國大將嚴泰,嚴泰年逾六旬,曾與秦王之父同朝為將,戰功彪炳。嚴泰守備安城,以不足五萬人馬,頂住齊軍與越軍十餘萬人的兩面夾擊,堅守月餘而城池不失,也可見嚴泰的用兵之道,確實老到至極。

    安城外,有平王所率的五萬多齊軍,還有無憂王分兵而來的五萬越軍。越軍不擅攻城,連日的攻城都是由齊軍組織,但是秦軍在嚴泰的率領下,抵死守衛,齊軍的攻勢屢屢受挫。

    平王和霍遠也曾誘敵出城,但是嚴泰只是堅守,絕不出城迎戰。平王也是無奈,只好傳令圍城,將安城緊緊的圍困。

    安城內有軍民近二十萬人,每日損耗的糧食不在少數。嚴泰雖然在齊軍攻擊前就徵集了一些糧草,但是城外的難民進來不少,而齊軍攻擊時,正值莊稼收割之時,戰事一起,城外的莊稼沒能搶收進城。

    嚴泰是員老將,自然知道糧草對於守城的重要,所以在一開戰,就對城中百姓家中的糧食進行收攏,然後由軍兵集中設立粥棚,凡有青壯勞力,每日為軍營出苦力一天,即可領回一瓢谷米,家中沒有青壯勞力的,一律不得分給糧食。

    安城被圍一月,那些家中缺少青壯的,沒有糧食可吃,起初還尋些可食之物充飢,過不了半月、二十天,無糧可食,餓死不少老弱病殘的百姓。

    有百姓抬著餓死者的屍體去軍營討糧,嚴泰一律讓軍兵驅趕。有將領於心不忍,勸著嚴泰分些口糧給百姓,也被嚴泰斥責。這樣一月下來,城中的百姓餓死的就有數千人。人們要想有的吃,只能是聽從秦軍的吩咐,或是上城協防,或是做軍中的苦力。

    嚴泰又每日在百姓中宣揚,百姓餓斃皆因齊軍圍城所致,讓百姓將怨恨都集中到齊軍身上。起初人們還有些分辨,及至餓得緊了,又見每日裡都有死傷、餓斃的人被抬到萬人坑中填埋,這安城的軍民,都是滿眼血紅,一起仇視圍城的齊軍。

    平王見安城攻城不力,而無憂王那邊進展頗快,子龍已經佔領了漢中,南路大軍的糧草之憂已解,就和霍遠商議了,也不再急於攻取安城,只是集結十萬大軍圍困。另派精銳齊軍掃蕩周邊的秦地城池,將安城徹底孤立。

    秦王子李弼率軍來援安城的消息傳來,安城內的秦軍聞訊大喜,一起期盼援軍的到來。平王爺與霍遠計議,要放李弼的援軍進城,而後將秦軍繼續圍困在安城內。

    秦軍和齊軍的交戰正酣,陳軍也集結完畢,一路由大元帥陳琦統帥,出平關,與當面的項軍交戰;一路由晉城出兵,隨李弼的秦軍往安城進發。意圖解安城之圍,繼續分割東、南兩路齊軍。

    平王在帥帳,不斷的派探馬瞭解秦王子李弼的進軍情況,同時對於陳國晉城軍馬的行動也是密切關注。

    霍遠與平王仔細的分析了:安城有秦軍四萬,李弼率三萬秦軍來援;陳軍自晉城出兵約三萬,若是全部放進安城,則城內將有十萬秦陳大軍。而此時圍困安城的是平王所率的五萬齊軍和霍遠所率的五萬越軍。兩軍旗鼓相當,要想取勝,皆是兩難。齊軍其餘各部都在安城周邊的城池駐防,安城只是一座孤城,秦軍要想固守,還需確保安城與咸陽的聯接。

    看著地圖上的兩軍態勢,霍遠獻計:對於前來的秦軍和陳軍,不予阻截,放任他們進城。而後無憂王所部的楚軍,自漢中斜插安城後方,阻斷安城與咸陽的道路;臨城的諸葛青雲抽調一部,自臨城阻斷安城與晉城之間的道路。同時從齊國及蜀國再增兵安城,將安城內的秦軍圍困,安城缺糧,時間一長,守軍必然要突圍,齊軍正可乘機追殺,全殲秦軍與陳軍。

    平王聽了,也覺此計甚好,就飛書無憂王,將計劃告訴無憂王,讓他秘密的調動楚軍,插到李弼所部的身後,將李弼趕進安城,然後截斷安城與秦國的道路。再調臨城的齊軍,截斷陳國與安城之軍的道路。

    無憂王見了平王的密函,即可就傳令下去,命東方義集結楚軍,夜行晝伏,斜插李弼所率秦軍的側後,將其趕進安城,而後聽從平王調遣。又命諸葛青雲先取焦城,拖住晉城的陳軍,而後出兵安城,截斷安城與陳國之間的往來。

    諸葛青雲在臨城接到無憂王的飛書密函,立刻就調集臨城與荷城兩地的三萬齊軍,殺到焦城城外。

    焦城內此時已經是王天元與孟起掌控大權,逄龍雖然傷勢好轉,但是被王天元軟禁在將軍府內,不得隨意出門。而逄龍的親信,都被王天元拉攏,又給了大筆的金銀,置房買地,妻妾成群,少有去軍中走動的了,如今焦城的陳軍已經盡歸王天元。加上孟起也將齊軍以鳳棲嶺舊部的名義招安過來,城中的齊軍也有近萬人。

    諸葛青雲的大軍一到焦城,王天元就召集陳軍將領,說了自己要投靠齊軍,那些陳將看著王天元的臉色,想著自己如今的快活日子,幾乎都一口答應,願意隨王將軍一起,同生共死。將領既降,軍兵自然也都跟著降了。

    王天元早就聽說了子龍在漢中的勝績,心裡急切的要殺到秦都咸陽,與子龍會師。諸葛青雲就命王天元與孟起為主將,率領焦城歸降的萬餘陳軍和兩萬齊軍,插到晉城增援安城的陳軍後面。諸葛青雲自己則帶領兩萬多齊軍進駐焦城,牽制晉城的陳軍。

    焦城兵變,副將王天元率軍投降齊國。陳王聽說不由得大怒,但隨即也意識到,焦城既失,晉城就暴露在齊軍眼前,晉城與汾城乃是自己的根基,決不容有失。於是陳王原本準備派去平關和馳援咸陽的陳軍就只得調往晉城,以防齊軍的攻襲。

    秦王子李弼率著大軍急火火的王安城進發,全然沒有察覺楚軍正側隨在自己身後。在李弼看來,齊軍和越軍必將全力阻止進入安城與嚴泰會合,卻不料沿途只是遇到零星的抵擋,就到了安城城外。安城內的嚴泰聽說李弼率軍已到城外,也是打開城門出兵相迎,圍在城外的齊軍見秦軍裡應外合,都紛紛往兩邊撤退,李弼就引著大軍進了安城。

    李弼待進城與嚴泰相見,嚴泰也來不及道辛苦,就急忙的問道:「王子殿下,您此來可帶了多少糧草?」

    李弼聽了心裡就有些不悅,但想到安城被圍月餘,城中缺糧,是故嚴泰如此著急的問,也就呵呵一笑,說道:「老將軍莫憂,我此來安城,隨軍也押運了不少糧草,足夠我三萬人馬用度一月!」

    嚴泰一聽卻是一驚,接著問道:「那王子殿下,後面可還有援軍押運糧草過來嗎?」

    李弼就是一愣,皺著眉頭問道:「老將軍,你問這個是何意呀!」

    嚴泰見李弼臉色不好,也想起自己是問的急了,忙就訕訕一笑,說道:「王子莫怪,老臣是問的倉促了。您有所不知,我們這安城如今已經斷糧,城中軍民已無糧可食,正指望王子運送來的糧草接濟。」

    李弼點點頭,說道:「老將軍憂心安城守備,我自然明白。我此來帶著這些糧食,應該夠我們堅守半月的吧!」

    嚴泰搖搖頭,說道:「若是只有大王子所說的這點糧食,恐怕支撐不了十日,安城現有守軍四萬,百姓還有十餘萬,再加上大王子的三萬人馬,您帶的糧草只怕只夠十天的用度。我這安城若是糧草充足,就是守到入冬,也不足懼;若是無糧,就是再多人馬來,也是無益!」

    李弼聽著,心裡已經是大大的惱恨,自己不避刀兵,巴巴的率軍前來增援,嚴泰這老匹夫居然只知道要糧草,實在是不識時務。

    李弼就冷冷的說道:「老將軍多慮了,我今既然到了安城,我們合兵一處,也不懼齊軍。等到陳軍再到,我們即可打通咸陽至此的道路,我們秦國還多的是糧草,夠您老將軍吃的!」

    嚴泰聽出李弼的語氣不善,也就不再言語,只是呵呵的乾笑幾聲,然後就吩咐人,趕緊準備酒宴,為大王子接風。李弼卻是擺手拒絕了,說道:「城中缺糧,何必再耗費酒菜,我們先去城中看看,待明日就派人出城,再去押運糧草前來給老將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