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二章 秦陳歃血盟 文 / 風過而

    第二章秦陳歃血盟

    陳王自陳太后那邊回來,就命人去召見秦國使臣前來。

    秦國此次前來的使臣是秦王的駙馬白定周。白駙馬一到陳國就拜見了陳王,言明了秦王的結盟之議。但陳王以茲事體大,需與眾臣議了再復來搪塞,連著兩天沒有答覆。

    白定周就馬上以子侄輩的名分求見陳太后。陳太后是秦王的同宗,與秦王是近支的兄妹。白定周是秦王的駙馬,所以也應叫陳太后為姑母。

    陳太后自然知道白定周來了洛城,也聽說了秦陳結盟之議,說朝中群臣莫衷一是。現在聽說白駙馬求見,猜著也是為了結盟之事,陳太后就在自己的宮中接見了白定周。

    白定周見了陳太后,直接就說出了自己此來的使命,然後就將齊軍攻打秦國,若是一旦秦國被滅,那麼接下來就是要攻佔陳國,所謂唇亡齒寒,到那時陳國孤軍迎戰,只怕也不是強齊的敵手。此時唯有秦陳結盟,共同抵禦齊國,才能守住兩國的疆土,不至於為齊國吞併。同時,白定周還大講陳太后輔佐陳國先王平定陳國,輔助當今陳王上位,話裡話外卻又透出秦國期間所給予的支持。

    陳太后當然也聽得出來白定周的意思,雖未明著應承下什麼,但也說了一句:「秦國也是我的故國,我娘家的宗祠還在秦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道理我是懂得!」

    白定周自與太后見面後,便每日前往太后宮中拜見,每次又多帶了銀錢、珠寶,散給太后宮中的侍衛、宮女。所以這太后宮中的上下,不出幾日都與這白駙馬交好,都識得這白駙馬是個散財童子,人人見了都願意上前攀附。

    太后的耳邊也少不得聽到上下說著白駙馬長、白駙馬短。白定周又將秦國前面的戰事說的緊張異常,於是陳太后這就召見了陳王,說了自己的意思。

    這陳太后在陳國朝中也是有些力量,當初在朝中能制衡許博雄的龍溪黨,也就陳太后手裡的後戚。陳王對於陳太后的意思還是很重視的。

    陳王再次見了白定周,這次見面時只有陳王與白定周兩人。陳王對白定周說了陳國朝議的結果,然後也說了太后之意,卻唯獨未說自己是如何想的。

    白定周明白陳王的意思,無非就是要看秦國對此次結盟的誠意,也就是能給予陳國多大的利益。

    白定周來前,秦王已經言明,只要陳國全力出擊,與秦軍共同擊敗齊軍,則數年內齊軍將無力再戰,而大理、楚國、吳國相距遙遠,也不可能再犯邊境;那時秦國趁機攻取蜀國;而陳國也可奪了項國。

    陳王對於白定周所畫的這個大餅不以為意,只是笑笑說道:「齊國此次投入四十萬大軍,全力攻取秦國,秦國若是舉國之力相拒,也未必就會輕易敗給齊國!至於我陳國,也與齊國結盟,兩國各不侵犯。如按白駙馬所言,我陳國大軍也參與對齊作戰,則這場大戰就將是中原最大的一場戰事,任何一方勝,則在將來的數年內佔據了優勢。」

    白定周聽著就連連點頭,接口道:「陳王所言極是,當今天下,能和齊國抗衡的唯有我秦國和陳國,齊國雖然勢大,但是要想進佔我秦國,也非易事。我秦國尚有精兵近百萬,將齊軍拒於邊境也不是難事。但齊軍如此咄咄逼人,其意只在吞併天下。若是齊軍不能佔得我秦國的便宜,難保不會轉而謀取陳國!」

    陳王聽了心裡有些不悅,冷哼了一聲。

    白定周看出了陳王的意思,但依然接著說道:「陳王,如今陳國盡在您的掌控之下,我也聽聞陳國禁軍兵精將勇,與齊國交戰也不見得就落於下風。只是陳王您想,若是長此以往,齊國眾將對我們秦國和陳國各個擊破。若是齊攻秦而陳不救;則齊攻陳而秦不顧。等到齊國慢慢侵蝕,將我們兩國逐漸壓縮,則終有一日,會被齊國吞併掉的。那時,秦王固然不再是秦王,陳王您,只怕也難再是陳王了!「

    陳王聽著,眉頭越皺越緊,冷聲問道:「白駙馬此來,就是要和我說這些的嗎?!」

    白定周見陳王是真的有些惱怒了,這才起身來到陳王面前,拱手說道:「陳王,我白定周此來是帶著秦王的誠意,要與陳國聯合,共同對抗齊國。齊國此次出兵,看似兵馬眾多,其實不然,齊軍雖有四十萬之稱,其實齊軍本部不足二十萬,其他都是各國徵調來的烏合之眾。我秦國自有精兵對付南面之敵;若是陳王能以精兵協防東面來犯的齊軍。則齊軍並然不能在秋季奏功,只要拖進冬季,齊軍必然收兵,那麼大理、越國、楚國、吳國之軍必然各回各國。如此齊軍之力大減。我們兩軍再起頭並進,將齊軍趕出邊境。」

    陳王聽了,臉色稍緩,看著白定周,聽他繼續說下去。

    白定周接著說道:「待到來年開春,我們兩軍再趁齊軍於越、楚、吳、大理尚不及聯合,就對齊出擊,將其擊潰。那麼其他各國也就不會再那麼積極的聽從齊國調遣了。楚國本就是被齊國脅迫,受過齊國的攻擊,若見齊國兵敗,必然會生異心。而蜀國蜀王仍在,他也必不會甘心做個傀儡,只要我們秦國原因助他復國,他定是會響應的。陳王到時也可出兵再戰項國,報當初的一箭之仇!」

    陳王聽完,就點點頭,說道:「白駙馬說的倒有些道理,只是我初登王位,原不想再起刀兵,使百姓受戰火之苦。前次與齊交戰,損了兵馬,賠了錢糧,至今還是缺少糧餉,以我對國庫的掌控,我們陳國現有的糧餉,怕是支撐不了兩個月,這個秋季的幾十萬人馬作戰,實在是應付不到入冬呀!」

    白定周聽陳王說到這裡,心裡不由得暗罵,這陳忠說來說去,其實就是為了向秦國要糧草軍餉呀!

    白定周就故作思索,然後說道:「陳王但請寬心,我秦國近年風調雨順,府庫豐盈,我在來見陳王之前,秦王還叮囑我,若是陳王這邊糧草周轉不及,可由我秦國代為支應些時日的!只是不知道陳王是需要多少糧草餉銀呢?」

    陳王見白定周如此痛快的答應了,也就點點頭說:「秦王果然是寬厚的仁君,既然秦王如此能為我陳國著想,我陳國也定不會坐視齊國肆意侵佔秦國疆土。我陳國有雄兵十萬,可出晉城,與秦軍共同作戰,我另派陳琦元帥統兵,自平關殺出,牽制齊軍。兩邊出兵二十萬,這人馬一動,糧草卻需先行,還請白駙馬回稟秦王,就調運我陳軍兩月的糧餉吧!」

    白定周聽了就是一皺眉,他也沒想到陳王會獅子大開口,一下就要二十萬人馬的糧餉,而且還是兩個月的。這麼多糧餉送來,就如同戰敗賠款一樣了。白定周雖然心裡不滿,但面上依然是笑容滿滿。對著陳王就說道:「陳王能深明大義,願與我秦國共禦強齊,我想將來定會彪炳青史。不過這等大事,如此多的錢糧,我還是和秦王稟奏一下,由秦王定奪吧!」

    陳王也知道自己要的數目實在是大,白定周斷然是不敢做主,所以也就點點頭,算是應允了。

    白定周將陳王提出的條件飛書給秦王,秦王看著白定周的奏報,不斷的冷笑,然後就傳王子李弼回朝。待李弼回來,秦王將於陳王商談的結果和李弼說了,李弼大怒,大罵陳王忘恩負義,說道:「若非當初我們助力,他如何能當上陳王?若非他讓陳太后來勸止,我們未能救援蜀國,現今蜀國尚不致淪陷,齊軍又怎麼會得暇對我秦國用兵?!」

    秦王待李弼說完,才看著他說道:「弼兒,你怎地還是如此沉不住氣,事已至此再說那些過往何益?我們現在確需陳軍的支援,這是關乎我秦國命運的一場大戰,我們必須要與齊軍決戰一場,而想取勝則必須與陳國聯合才行。如今他的條件我們都要答應,只要他肯出兵!」

    李弼聽秦王說完,也就冷靜下來,垂首說道:「父王教訓的是,孩兒明白了!」

    秦王就點點頭說道:「我找你回來,就是要你先押運糧餉去陳國,順便與陳王盟誓,讓天下皆知,我們秦陳已經聯合抗齊,使陳國再無迴旋的餘地!」

    李弼聽了,連聲說:「好好好,孩兒明白了,我這就動身,去洛城與陳王結成盟約!」

    李弼一路上將聲勢造的夠大,秦國和陳國的軍民也就都知道了,秦國與陳國要結盟抗齊。秦軍在前線的士兵聞訊,士氣大振,倒是讓齊軍的進展收到了遲延。

    白定周在洛城也是大肆結交陳國的權臣,為秦陳結盟呼號奔走。待李弼到了洛城,洛城內的上上下下都已經盡知了。

    陳王自然也知道白定周的所為,也知道秦王父子此行的目的,但陳王並未在意,似乎他只關心那兩月的糧餉。

    李弼到了洛城,與陳王見了面,將押運而來的糧餉數目交給陳王,然後就由兩軍在邊境交割了,李弼言明,只要陳軍出兵與齊軍交戰了,秦國將在七日內將第二批糧餉送到。

    陳王在此事上倒沒再糾纏。

    李弼又提出要與陳王在洛城,面對洛城軍民共結盟約,一證秦陳共抗強齊的決心和誠意。陳王見李弼說的堅決,也就答應了下來,約定在第二日吉時,在王宮的祭天神壇上共同盟誓!

    到了第二天,陳國的文武百官都到了,陳王和秦王子李弼一起登上神壇,按照諸侯盟誓的禮儀,祭拜了天地,歃血為盟,一起對抗齊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