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一章 齊秦刀兵起 文 / 風過而

    第十四卷中原大戰

    第一章齊秦刀兵起

    在華夏歷史上,能夠彪炳史冊的一場大戰即將開始。這是一場決定華夏分合命運的決戰,這也將決定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度,今後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命運。而這場決戰的參戰雙方,一方是以齊國為首的齊、越、楚、吳、大理、蜀、項等國;一方是以秦國為首的秦、陳兩國。作為華夏的另一個大國:燕國,在這次大戰之初選擇了中立。

    齊國在這次戰鬥中,集結了近四十萬的聯軍,從東、南兩個方向對秦國展開攻擊;齊國此次的意圖很明顯,就是以消滅秦軍為主。

    秦國也是集結了二十多萬大軍,部署在與蜀國、陳國的邊境,他們的防禦重點還是無憂王所率的二十萬大軍。

    陳國對於此次大戰是以協防為主,陳王以元帥陳琦為統帥,在平關到焦城一線的邊境,部署了十餘萬大軍,抵禦齊軍的攻擊,協防秦國的側翼。

    夏季的炎熱,在最後的一聲蟬鳴中消退,隨著秋風的吹起,齊國與聯軍對秦國的征戰隨即展開。之所以要選在這個時節開戰,無憂王和平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搶奪秦國的糧食,讓秦國無法收穫這一年待割的穀麥。同時,無憂王也要藉著齊軍連勝的氣勢,迅速殺進秦國,與從信城攻擊而來的齊軍連結,這樣一來,從齊國運送而來的糧草就能方便的供應到自己的聯軍。從蜀國轉運糧草,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實在是太過龐大,蜀道的難行,是聯軍糧草接濟最大的問題。

    無憂王的帥帳內,大理段王子、越國大將軍霍遠、楚國大將軍東方義、吳國王子英靖以及齊軍大將軍子龍都圍坐在帥案兩側,無憂王與眾人正在商議著如何突進秦境,並迅速往東攻擊,與平王的齊軍前鋒會合。聯軍必須在冬季來臨前,兩軍會師,並將整個秦國的東南部盡數佔領。

    按照無憂王的軍令,齊國大將軍子龍率領齊軍及大理軍十萬,北上往秦國腹地的漢中城攻伐;越國大將軍霍遠率領五萬越軍,自西往東攻擊,目標就是安城;楚國大將軍東方義所率楚軍居中接應。平王的大軍從齊國和信城兩地往西攻進,一路主攻陽城;一路朝著安城猛攻。

    眾將領了軍令,紛紛起身,點起本部人馬就各自行動了。

    無憂王與英靖王子留在帥帳,英靖王子此次主要是率領一隻吳軍,負責整個聯軍的糧草供應。無憂王招呼英靖王子到地圖前,與英靖王子說道:「英王子,現在我軍分頭攻進,你這糧草運輸就更加繁勞,還請王子多費心呀。」

    英靖呵呵一笑,對無憂王說道:「王爺說哪裡話,此次征伐,我吳國因路途遙遠,未能派大軍前來助戰,王爺卻把糧草押運的重任委託給我,實在是對我的信任,我怎能讓王爺失望。」

    無憂王就點點頭,然後問道:「英王子你也知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糧草供應是大軍取勝的關鍵所在。」

    英靖也看著無憂王,點著頭,然後想了想說道:「王爺,現今我軍的糧草還是從蜀國轉運而來,吳國、楚國、越國雖然糧草充足,但是調運實在不便;而蜀國境內糧草不多,現在的糧草也是從成城調撥而來。我也與李國公問了,蜀國今年因為戰亂,成城附近的良田多有荒廢,收成恐不及往年,若是全力供給我們,則百姓的口糧就要減了。」

    無憂王聽著就凝神看著牆上的地圖,思索了片刻,對英靖說道:「英王子,這個倒是也不必太擔心,信城、臨城的糧食今年豐收,只要我們打通安城,從那邊調運起糧草就方便的多。現今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將安城奪占,穩固自安城一線的驛道防守,如此一來,我們的糧草運撥就可保無虞。」

    英靖也是看著地圖,聽著無憂王的話,連連點頭。待無憂王說完,就轉頭望著無憂王,笑起來,說道:「原來王爺早就與平王想到這點,所以才要盡快奪占安城。」

    無憂王就笑了笑,然後招呼英靖坐下,問道:「英王子,您隨軍征戰,也有好久不能回吳國了,真的是辛苦了!」

    英靖就笑著說:「我倒沒什麼,王爺萬勿客氣,咱們齊吳已然是一家。我記得當初在大都,我們幾個也是離了故土,都在大都住著,那時大家一起玩耍,倒不覺得身在異地。如今又和王爺一起,我就又想起當時的情景!」

    無憂王也笑起來,連聲說:「是呀是呀,這轉眼十多年都過去了。當初我和太子一起,英王子是和太子妃一起的吧。我當時還一直以為太子妃是個男孩兒,把他當成是一位王子。」

    英靖聽了也笑起來,就說道:「英萍自小性格要強,不肯讓人遷就自己,當時去大都,她年歲還小,可她自幼和我一起,就要跟我一起去大都。她從懂事就要和我一樣做男孩子打扮,所以外人也一直以為我們是兄弟兩個。」

    無憂王卻似想起什麼,就問道:「那王子和太子妃一定是兄妹情深。太子妃現在已經成了越王妃,想來也一定掛念王子的吧!」

    英靖就點點頭,說道:「是呀,她每隔上些日子就會給我寫來書信,掛念我。」說著,英靖就一拍椅子說道:「她也還每每提到王爺,囑我要好好輔助王爺,凡事多為王爺分擔!」

    無憂王就『哦』了一聲,然後似乎不信的問道:「太子妃真的會如此說?!」

    英靖見無憂王如此疑問,就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無憂王,說道:「這是英萍剛剛寄到的,我看完就裝在身上了,正好給王爺看吧!這信上,英萍就提到了王爺,還問詢我,王爺最近的狀況。」

    無憂王看著英靖,接過書信,眼神似在問詢,能否拆看。英靖就笑笑說:「王爺但請觀看,我們也沒有什麼軍情機密!」

    無憂王就笑笑,邊說著:「那就讓我看下太子妃的手跡。」邊打開書信,仔細的看了,看完就哈哈的大笑起來,倒把英靖笑得一愣,問道:「王爺,因何大笑呀?!」

    無憂王就將書信折好,遞給英靖,然後說道:「我突然記起,太子妃小時是極其倔強的,又最有傲氣,完全不把自己當女孩子,我也一直當他是男孩子,只是覺得他小,願意照顧她,如今她倒真的掛牽我呢!」說著,無憂王深吸一口氣,連說:「好!好!好!」

    英靖接過書信,聽無憂王這麼一說,也就釋懷了,笑道:「如今英萍成為齊國太子妃,也是越王妃,但終歸是王爺的嫂子,你們已經是至親的人,自然是會掛念王爺。」

    面對齊軍的攻勢,秦軍一方面頑強的抵抗;一方面派出使臣去陳國面見陳王,希望陳王能出兵共同對抗齊軍。

    陳王在朝堂上與眾臣商討了良久,朝中大臣們意見不一,有的支持聯秦抗齊;有的則建議靜觀其變;也有人提出助齊攻秦。

    陳王自己一時也無法決斷,就退朝回到宮中。有宮女過來見陳王,說是太后與太皇太后求見陳王,請陳王移架太后宮中。

    陳王去了陳太后那邊,陳太皇太后也在那裡。陳王與兩位老人見了禮,就問道:「母后,不知道找寡人前來,有什麼事嗎?」

    陳太后就說道:「陛下,如今齊秦交兵,我們陳國該如何處置呀?」

    陳王見太后問到此事,就回道:「太后,我們與秦國、齊國皆有盟約,此時我們是陳兵在邊境,防備齊國和秦國的突變。暫時還未明確是要幫助哪方。」

    陳太后就歎口氣,說道:「當初你父王立國,我與他征戰陳國各地,時有勝負,直到後來,我去秦國面見的當今秦王,也就是我的兄長,他派了大軍幫助你父王,平定了陳境內的各方勢力,我們陳國才得以建立。前次齊軍攻打蜀國,你要我去秦國,說得秦王不要出兵相助蜀國,秦王聽了我的話,按兵不動,才使齊軍順利的奪下蜀國。如今齊國不義,居然得蜀而攻秦,秦國此時危難,我們陳國難道要坐視嗎?」

    陳王聽了就是一陣沉吟,然後說道:「母后,不是寡人不想相助秦國,而是朝中眾臣意見不一,我也一時難以決斷。」

    陳太后聽了,就搖著頭說:「陛下,我知道你是為朝中臣子們的意見所擾。但是陛下你該知道,這陳國是你陳王那個的陳國,陳國的興衰榮辱都寄托在你一人身上。我們可以坐山觀虎鬥,然後趁著齊秦兩相爭鬥,陳國可以漁利。但是陛下,你想想,齊國的野心會因奪占秦國而收斂嗎,會因與我們陳國有盟約而放棄嗎?!」

    陳太后說到這裡,就站起身,走到陳王面前,深施一禮。驚得陳王趕緊起身,跪倒在陳太后面前,說道:「母后,這是何意,您要折煞我了!」

    陳太后伸手拉起陳王,然後說道:「陛下,齊國如今一家獨大,聯合南方各國,併吞蜀國,攻打秦國,若是我們此時不肯出兵相助秦國,那麼秦國一旦被齊軍佔領,我們陳國就會是齊國的的下一步攻伐的敵國。那時,只有我陳國獨自對抗強齊,勝算能有多少?不過是拖延些時日,最終還是要被齊國奪占!」

    說完,陳太后回到暖炕上坐下,看著陳王繼續說道:「我們雖不戀著這個王位,但是這陳國是你父王辛苦得來的,他當日為了建立陳國,身經百戰,落下傷疾,陛下怎忍心看著你父王的心血白白被斷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