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一章 醉琴風月樓 文 / 風過而

    第一章琴醉風月樓

    陳國都城洛城,城中最繁華的街道上一家瓷器店開張了。店名喚作齊瓷坊,店主沒怎麼引起大家注意,倒是門口招呼的人實在是位名人。陳國舅肖天祐,看他那麼熱絡的招應著前來賀喜的賓客,不知道個還以為他就是店主了。無憂王和九尾狐古月天在店內招呼來賓,把門口的接待直接甩給肖天祐,有他的面子,洛城內大大小小的官員、豪紳來的是絡繹不絕。

    無憂王在華夏各國的都城基本都開了幾家瓷器店,一是為了探聽各國的政局變更;二是順便作為自己到各國遊玩的落腳點。至於賺不賺錢,他的原則就是不虧本關門就好,多結交當地的官宦士紳,打開齊國瓷器的名號就有賺頭。

    齊國瓷器歷史悠久,齊人在大汶口石器時代就出產瓷器,到如今已經有幾千年的傳承。齊國瓷器薄如紙、亮如漆、聲如磬,官窯製出的器皿品質上乘、雍容華貴,是各國權貴甚為喜愛的器物,民窯製作的盤碗瓶罐也都是百姓日常所需。所以齊國瓷器在華夏是深受上自朝堂、下至草堂各方人們的歡迎。

    年前無憂王齊祀就讓古月天到洛城的店面準備,修繕裝飾,添置櫥櫃,補充貨源,忙裡忙外,加上肖天祐不時約了幾個當權的朋友來走一趟,早就引得眾人側目。直到現在吉日開張,那洛城內有頭有臉的權貴士紳紛至沓來,一時好不熱鬧。

    開張首日,古月天吩咐夥計:店內貨物只贈不售,凡有請帖的客人,一律贈送精美器皿,沒有請帖的儘管觀賞,看到中意的器物只管告訴夥計,記下地址,承諾次日送到府上,價按八折,來的人不管是受邀來的,還是湊熱鬧來的,都是歡欣鼓舞。受邀的拎了禮盒,在眾人面前是賺足了面子;湊熱鬧的也有便宜賺,送貨到門還能八折。

    人來人往忙到中午,無憂王看看天晌,店裡的事務自然有夥計打理,自己招呼了一眾賓朋,就去到洛城最好的酒樓六客堂喝酒。

    這酒局從中午喝到下午,晚上肖天祐再回請酒席,大家繼續喝酒。喝到夜深,眾人都已醉醺醺的,又有那年輕的王侯子弟,邀了眾人去城中香艷之地尋樂。都說酒是色媒人,趁著酒興一桌人歪歪扭扭就出門,上馬坐車趕奔花街而去,這尋花問柳要去自然是去洛城裡最出名的青樓:洛水風月。這洛水風月是洛城內最大的煙花場所,有一眾年輕貌美、才藝俱佳的歌姬。時有南秦淮北洛水之譽,與揚州十里秦淮河畔的「秦淮銀光」齊名,文人雅士趨之若鶩。

    此時,華燈璀璨,洛城內一片繁華的夜景。洛水風月就坐落在城南洛河邊處,這裡沿河整條街道被稱作花街,基本都是青樓歌院,一入夜這裡就是一片鶯鶯燕燕,歌舞聲樂。

    眾人到了地方,下了車馬,洛水風月的老鴇自然認得這些官宦子弟,趕緊的從裡面迎出來。聽說是要招待肖天祐大人的兄弟,少不得大獻慇勤,說是自己這邊的姑娘那都是個個水靈,人人溫柔,特別是新來一位佳人名叫心怡,正值二九妙齡,歌聲悠揚,能讓人聽了不食忘飲。肖天祐醉眼朦朧,只叫趕緊呼出來給大家唱一曲。那老鴇又顯出為難的樣子,說是這姑娘歌好,性子也傲,平日裡不肯拋頭露面,每日只接三回客人,隔紗輕唱。而且有三不接:聚眾不接;張狂不接;白丁不接。

    無憂王聽了倒是一樂,問那老鴇,「你們這煙花之地,哪一個不是最喜客人手裡的黃白之物,只要出得起價錢,怎麼還有挑剔客人的道理。」

    旁邊一個年輕公子,對老鴇說:「你家姑娘性子傲,我這哥哥脾氣也大,再囉哩囉嗦,看我們給你把招牌砸了。」這幾位是什麼身份,什麼脾氣,老鴇都是知道的,趕忙在前面引路,親自領了眾人往裡面一座繡樓走。

    前面喧嘩不止,這後院倒顯清淨。還沒到樓下,就聽到一陣琴聲傳來,悠揚動聽,如水潺潺,如鳴佩環。無憂王不覺讚歎:「間關鶯語花低滑;幽咽泉流水下難。」他話聲雖低,樓上琴聲嘎然而止。

    無憂王齊祀聽樂聲止住,微微一愣。不過還是跟著眾人上樓。

    樓上有兩張茶几,放著兩個精緻的坐墊,裡面是一襲輕紗。隔著隱約可以看到有人坐在那裡。

    肖天祐經年出入這些風月之地,自然知道不能唐突佳人,見裡面只能坐兩個人,就擺擺手,跟著來的一幫小兄弟也就識趣的下樓,到前面尋各自相好的姑娘去了。

    老鴇請肖天祐及無憂王進去,然後轉到垂紗前,對紗幔內人說道:「心怡姑娘,肖大人和他的朋友來了。」

    只聽裡面柔聲婉轉,說道:「不知剛才可是這位公子在樓下吟詩。」

    肖天祐沖無憂王笑笑,嘴裡還有些含混的說道:「偏你讀得幾天書,會背幾首詩。」無憂王也是有些醉意,略拱了拱手,笑著說道:「正是小可。怎麼姑娘也不讓我們進來坐坐嗎?」

    「兩位公子請坐,看茶。」裡面一聲吩咐,兩邊侍立的丫鬟待兩人進來,扶兩人坐下,然後斟了茶水奉上。無憂王聽的那聲音悅耳動聽,不覺又讚歎道:「姑娘聲音真是好聽。」

    裡面竟傳來一聲輕笑:「這位公子,那是我的琴聲動聽還是我的聲音好聽?」

    無憂王微閉雙眼,似在品味,然後緩緩說道;「姑娘琴聲猶如清泉流過石上,姑娘聲音又如清風拂過花間,都是讓人沉醉的絕妙聲音。」

    裡面也沒答話,略住了一會兒,只聽錚的一聲輕響,接著一曲琴聲奏起。

    那老鴇早已識趣的輕輕轉身出去,回首又輕輕掩上房門。

    一曲奏罷,琴聲住了良久,無憂王和肖天祐尚在癡迷。直到那奏曲的佳人問道:「兩位公子聽得可好!」

    無憂王這才輕拍了幾下自己的的大腿,連聲說:「好、好、好,我竟是聽得醉了」。

    只聽那女子說道:「心怡為公子彈的一曲《流水》,可趁公子雅意嗎?」

    無憂王應道:「伯牙遇子期,高山流水有知音,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姑娘這曲流水婉轉卻能讓我見乎高山。妙啊妙!」

    那女子就喚丫鬟挑開紗簾,要當面敬無憂王幾杯茶。待紗簾掛起,無憂王抬頭看去,裡面坐著實在稱得上天人。膚如凝脂,發似烏雲,舉止端莊,落落大方。肖天祐也是看得癡了,直呼:天仙。女子嫣然一笑:「大人說笑了,小女子心怡。」

    然後轉向無憂王,問道:「肖大人我是仰慕已久的,不知這位公子尊姓大名。」

    「在下齊樂天,齊國人氏,販賣瓷器為生,不足掛齒。」無憂王輕點下頭,回答道。

    「原來是齊公子,心怡幸會了,就以茶相敬。肖大人一起滿飲此杯。」說完,舉杯敬了兩人。無憂王齊祀和肖天祐也舉杯示意。心怡接著問道:「不知大人和公子是要聽曲,聽唱還是品茗?」

    也不待肖天祐吭聲,無憂王齊祀接口說道:「就請心怡姑娘再彈奏一曲吧,聽著琴韻雅音正好品這香茗。」

    心怡笑笑說:「琴音實是自語,箏聲方能動人,我還是換箏為兩位彈奏一曲《梅花三弄》吧」

    無憂王和肖天祐各自正正身姿,齊聲說道:「洗耳恭聽。」

    待一曲奏罷,無憂王不覺讚歎:「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接著離席深施一禮,「心怡姑娘,在下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當講否?」

    心怡先是一愣,轉而起身回禮,說道:「齊公子不必客氣。」

    「今晚沉醉唐突了姑娘佳音,不知明日能否請姑娘移足到在下府上,再聽姑娘彈奏。」無憂王知道瑩兒是極喜歡音律,便想著讓她一起聽這美妙的樂曲。

    心怡卻笑著推辭道:「不是拂公子雅興,小女子不能外出,若是公子願聽,還是煩勞來這裡,我願專候公子。」無憂王想想也罷,那明日帶瑩兒來就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