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九章 一戰破強敵 主帥成威名 文 / 風過而

    第九章一戰破強敵主帥成威名

    陳國大王子陳誠趕到平關,就收到項城的飛書,說是已經準備突圍,與自己約好兩廂對進,會兵接應。來不及休整,陳誠就挑選了八千輕騎兵,整裝往項城方向馳援。陳誠心急如焚,奈何項人已知項王搬了齊軍復國,正圍攻項城,各地也紛紛聚集起來,抗擊陳軍。從平關出來,離陳國較近的一路倒還行進的順利,進入項地深處後,雖沒有大規模的抵抗,但到處有小股的項**民襲擾,居然受到極大的遲滯。行不到一天路程,隨著離開陳國邊境越來越遠,項軍的抵抗也越來越多,軍隊建制也越來越正規。待到宜城時,居然遇到了齊軍,陳誠也不敢冒進,只得暫時安紮營盤,等待後面的大軍上來。

    陳誠正在營帳內和手下的將領議事,衛士送來了陳琦的飛書。書信上說明了突圍的幾千陳軍禁軍,又被圍困在牛頭山,齊軍有圍困自己做餌,設伏援軍的陰謀,請大王子酌情派軍救援,切不可冒險,更不可親臨。陳誠看了看地圖,自己距牛頭山還有一日多路程,若暢行無阻,輕裝疾進一日內或可到達,但此時前有宜城齊軍阻攔,沿途有多項軍襲擾,自己輕兵冒進,極有可能也被齊軍包圍。若是與大隊人馬共進,只怕到牛頭山就得兩三天後了。

    陳誠把書信拍在桌案上,喝令帳內的將領,傳令拔營出發,分一路人馬戒備宜城的齊軍,自己帶五千輕騎繞道直奔牛頭山。

    傍晚時分,陳誠帶著疲憊的輕騎兵已經看到前面密密的齊軍軍營,營內燃著火把、篝火,前方烏忽忽的正是牛頭山了。陳誠吩咐稍作休息,即踏過齊軍營盤,衝上牛頭山與陳琦會合。

    陳軍一支輕騎前來救援的消息,早已報到子龍與諸葛青雲的面前,子龍與諸葛青雲相視而笑,「釣到大魚了!」

    陳誠的輕騎兵衝進齊營,幾乎沒有多少阻攔就趕到了山下。山上的陳琦也收到了陳誠的飛書,見到山下齊軍大亂,急忙傳令軍兵,迅速集結向齊軍營中衝殺。兩隻陳軍在齊營會合,陳琦見到大王子,也來不及見禮,趕緊催促人馬立刻向外突擊。這齊軍的防備過於的鬆懈,已經讓陳琦和陳誠都起了警覺。

    陳軍的兵士還沒有從會合的喜悅中醒過來,接著就聽到四周喊殺聲大作,火把在四下裡燃起,早已埋伏好的齊軍衝了出來,將萬餘名陳軍包圍在中間。陳琦回首望向牛頭山,山上也已點起一片片的火把,想退回山上已是不可能了。

    從喜悅到驚恐,也不過是在一瞬間。陳琦轉頭再看前面,子龍冷冷的騎馬立在齊軍陣前,看著自己。

    陳誠試圖組織突擊,但都被齊軍的弓箭射回,他帶來的輕騎兵為了趕路,並沒有帶什麼盾牌一類的防禦,齊軍一陣箭雨之下,衝上去的陳軍紛紛中箭連人帶馬栽倒在地上。

    陳琦制止了陳誠再次衝擊的打算,催馬來到陣前,現在除了死戰已沒有其他選擇了,他只希望能在陣前打敗齊軍的統帥,以此鼓舞自己的士氣,然後一鼓作氣衝過去,能否衝出重圍,那就看天意了。他也不能讓大王子輕易犯險,就是拼了自己的老命,也要保護大王子能夠突圍。

    子龍望著陳琦,問道:「老將軍是戰是降?」

    陳琦舉起手中的大刀,「不必廢話,先打贏我手中這口刀再說!」

    身邊陸寬已經搶先衝上去,揮動手中的長槍就奔向子龍。子龍止住身邊的幾位將領,自己催馬迎上來,兩隻槍一來一往就戰在一起,幾個回合,子龍在雙馬錯蹬的瞬間,槍交左手,向右一探身,伸手抓住陸寬的腰帶,狠狠把他摔在了馬下,然後一回馬,大槍指著陸寬的咽喉,後面齊軍上來就把陸寬綁了押回陣中。

    陳琦見陸寬在子龍馬前走了不到十個回合就被擒下,知道其他將軍上去也不是子龍的對手,只有賣了自己這把老骨頭,和子龍戰一戰,看能否僥倖獲勝了。他喝住想要上前的幾員大將。低低的對厲聞明、公孫曉說:「我上前和他交戰,纏住他後,你們速帶大王子衝出去,無論如何要護得大王子周全。」說完不等他們答話,就揮刀衝向子龍,子龍也催馬山前,與陳琦站在一處。陳琦年紀雖老,但刀法純熟,殺伐老練,子龍不欲傷他,也未盡全力,兩人打了有五六個回合,陳琦得空回頭大喊:「還不快走!」

    公孫曉、厲聞明一起揮動兵刃,帶著陳軍衝了過去。

    齊軍弓弩手先以弓箭射擊,隨後騎兵迎頭出擊,雙方人馬混戰在一處。齊軍盾牌手和長矛手迅速結成盾矛陣仍在四周嚴密的圍困著,有衝過來的陳軍輕騎,遠遠的就被箭弩射殺,衝到近前也都長矛刺死。

    厲聞明與公孫曉死力護著陳誠往外衝殺,總算從側翼衝出一條血路,保著陳誠就向陳國的方向逃去。齊軍馬上有軍兵補住缺口,繼續圍殺陷在陣中的陳軍,似乎對於逃出去的陳誠並不為意。

    陳誠在厲聞明、公孫勝的護衛下,衝出齊軍的包圍,衝出有十幾里地,見沒有追兵才勒住戰馬,回頭看著身後的齊軍大營,裡面鏖戰方酣。陳誠待要再回去,公孫勝死死拉住他,「大王子,老將軍自有脫身之計,我們快走,說不定還能引開齊軍,減輕大帥那邊的壓力。」陳誠想想也是無奈,看看身邊衝出來的不足千餘人,再回去也是飛蛾撲火,於事無補。三個人帶著殘兵又急急忙忙向前趕,來到一處樹林前,突然從樹林中閃出一隊人馬,亮起火把,卻是齊軍的伏兵。

    陳誠咬咬牙,和身邊的陳軍喊了聲:「衝!」自己就策馬衝了過去,公孫曉和陸寬急忙跟在左右。這支伏兵正是小諸葛安排在這裡的,為首的是齊軍大將張彥坤。張彥坤率領一千輕騎和一隊撓鉤手埋伏在樹林裡正在煩悶,見對面遠遠的來了一隊人馬,知道是逃過來的陳軍,不由得心下對軍師讚歎不已。急忙喝令點起火把,攔在了路上。此時見陳軍衝了過來,也呼喊一聲,舞動大刀迎了上來。這張彥坤號稱青州猛虎,手中的大刀重有百斤,有萬夫不當之勇,兩軍陣前罕有敵手。見陳誠的長槍刺來,大刀帶動風聲就砍了過去。陳誠也是奔波了數日,人疲馬乏,加上不曾提防張彥坤的大刀沉重,長槍與大刀一碰就被震得雙臂發麻,脫手就丟了長槍,公孫曉和陸寬待要救援,早有幾名齊軍將官迎下。張彥坤見陳誠衣著不凡,知道是個大人物,一探手就把陳誠抓住,摔到馬下,被上來的齊軍小校綁了。公孫曉見陳誠被抓,心下一驚,一不留神,被一名齊軍將領斜揮來的槍桿抽中肩背,摔下馬來。陸寬待要回馬救援,下面幾隻撓鉤鉤住馬蹄,連人帶馬栽倒在地上,也被齊軍綁了,剩下的陳軍見主將被俘,軍心更亂,或是被殺,或是被俘,偶有衝突出去的,剩下的在齊軍的喊降聲中,丟盔棄甲,只得棄械投降了。

    項城內各處還不時冒著煙,街道兩旁的門窗殘缺不全,房頂牆頭還插著箭羽、斷刃,但街道已經清掃乾淨,王宮前聚集了萬千的項城百姓。陳軍被趕出了項城,項城淪陷月餘,重新迎回了自己的舊主項王彥,還有同來的齊國無憂王齊祀和他帶來的齊國大軍。

    雖然現在戰火尚未熄滅,陳軍的援軍還在向項國進發。但項王是需要現在項城向他的子民宣佈自己的回歸了。

    項彥穿戴整齊,威嚴的站在王宮的大殿上,午時的陽光照耀著這座剛剛經歷戰火洗禮的都城,當項彥抬起手,向他的臣民示意時,大殿下、王宮前、項城內,次第響起稱頌聲,即而是震天的歡呼聲。

    無憂王站在項王的身邊,一起接受萬眾的敬仰。他看著眼前烏壓壓的人群,看著一張張興奮的臉,那裡面有老人、有孩子、更多是青壯的軍兵。無憂王不覺慨歎,萬千的人民呀,你們是在為誰歡呼,你們是在為誰稱頌?!

    城內在舉行復國慶典,城外齊軍已經整裝待發,陳軍的數萬軍隊已經開進到宜城,宜城內守備的齊軍和項軍已全部回防城內,嚴陣以待。此次與陳軍項城大戰,俘獲陳國大太子陳誠;陳軍大元帥陳琦;將校及士卒近五萬人,由齊軍分別押守在大營。大勝的捷報也已經傳回齊國,舉國歡慶,齊王已經命太子齊禕即日起程前來勞軍。

    陳軍項城被全殲的消息不日也傳到了陳國,宜城外的陳軍迅速的撤回了平關。項國境內陳軍也全部撤得乾乾淨淨,這樣一來項國歡慶的活動就在各地開展起來。項王一面派人到幾個大城去公告百姓,一面和無憂王商議整建項**隊。

    齊軍在項國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齊軍在項城外、汶河邊、牛頭山附近的軍營不斷有想過百姓成群結隊前來送吃穿應用之物或當地特產,一些小兒郎也跑到軍營看齊軍操練。

    連天的戰火一下子停息,整個天地似乎也一下子變得喜慶起來,人們一面歡樂的慶祝;一面忙碌的恢復建設。

    無憂王齊祀除了在項城王宮和項王一起接受臣民的頌揚,就是到軍營各處慰勞自己的軍兵。齊軍這一戰,擊破強敵,大獲全勝,軍威大震,士氣高昂。無憂王所到之處也是處處響起歡呼聲,軍卒們對自己這位年輕的王爺也有了新的認識:他雖不曾上陣手刃敵軍,但他知人善任;他雖貴為王族,但待兵如手足;他雖為主帥,不居功獨佔,為全軍請功,連日犒賞三軍;特別是軍中傳開,有個士兵曾與王爺有約,第一個攻進項城,結果王爺真的到軍營與他慶功,稱他為勇士,為他倒酒,並許諾回齊國後,親自送他進齊國最榮耀的虎賁營;每個士兵都希望能親眼見到這個原本高貴只可仰望的王族,希望也能喝到他親自為自己倒的美酒。

    短短的時間裡,齊國、陳國、項國及周邊幾個國家都知道了,齊國出了一位年輕的王爺,他英雄年少,統領千軍萬馬,談笑間就使十萬敵軍灰飛煙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