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八章 潰兵退山林 文 / 風過而

    第八章潰兵退山林

    陳琦帶著手下的禁軍剛剛衝出城,就聽到那項城內呼喊聲四起,火光也在各處燃起,但他們此刻已顧不得這麼多,急忙向西門外的汶河邊衝去。

    西門圍城的齊軍大將是馬良,他按照子龍的吩咐,略阻截了一下就放陳琦所率的陳軍禁軍衝過了防線。然後一面指揮近萬重甲騎兵和盾矛手,佈陣圍截後面的陳軍;一面派出幾支輕騎兵從左右兩側跟在陳軍後面,用弓弩遠距離的掩殺。

    此時城西的汶河還不是枯水期,但河水卻退了下去,有的地方河床裸露著,幾條未斷的小溪緩緩的彎轉流淌著。匆忙趕到的陳軍衝到河邊,爭搶著擠向河上的那座石橋,石橋狹窄容不下太多軍兵通過,一些大膽的陳軍見河水不及膝蓋,一時間就紛紛衝下了河,見有人下河,後面大批軍兵也跟了下去,各自拚命往對岸逃去。陳琦望著寬闊卻水面很淺的汶河,心裡驚異,初來項城他巡防這裡,那河水還是很湍急的,此時水面怎麼就變得如此平緩了。陳琦心裡覺得不安,抬頭向河流上游望著,只看到火把映照下黑壓壓的陳軍,光照之外的夜幕漆黑一片。心裡猜思會否是齊軍斷流水淹,但看到橋樑未斷,若是意圖用水,應該不會留著石橋給自己渡河。

    何況到了此時也顧不得許多了,後面齊軍追兵正分別從左右兩翼掩殺過來,陳軍的士卒大部也已如水般湧向河道,有的已衝到對岸,陳琦也便只好夾雜在軍兵中衝到對岸。一過河,陳琦尋了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帶住戰馬,回望還在渡河的隊伍時。突然,腳下大地微顫,耳邊就聽見一種沉悶的聲響壓過人喊馬嘶,那悶悶的嗡響是從汶河上游傳來,由遠而近,隨之河道內的水流也起了變化,原本平緩的小股溪流先是變成急流,接著擴展開來漫過河床,起初還是慢慢變高,一轉眼的功夫,就見上遊方向齊頭奔來一股水浪,河水一下子溢滿河道,湍急的河水咆哮起來。陳琦心裡知道,這肯定是齊軍在上游截住了河水,只等自己的人馬渡河時,再放開河水。看著渡過河來的兵馬不足一半,還有一半人或在對岸,或在河中,陳琦只覺一陣暈眩。公孫曉和陸寬正在他的身邊,察覺到異樣,急忙攙住他。公孫曉勸慰道:「大帥,現在不是猶豫的時候,趕緊帶著人馬去平關,與大王子會合吧!」陳琦也只好打起精神,傳令渡過河來的軍馬,趕緊向平關方向撤退。

    河水不多時就咆哮著溢滿河道,除了擠在橋上的軍兵,還在水中的士兵戰馬一股腦的被河水沖倒,沉浮著隨波逐流而去。來不及過河的數千人馬,能擠上橋的拚命爭搶,離橋遠的只得回身和圍追上來的齊軍展開廝殺。

    陳琦伏在馬上,跑了不多時,正在昏昏沉沉間,感覺進入了山林間,他急忙問身邊的厲聞明,「厲將軍我們這是到哪裡了?」厲聞明趕緊回答:「回大帥,我們到牛頭山了。」正說著,突然聽到前面喊殺聲四起,無數的火把點亮,一隻齊軍出現在對面。

    陳軍一陣騷亂,但畢竟都是常年征戰的老兵,隨即在將領的帶領下,展開陣勢。陳琦和幾位將軍催馬到了前面,只見對面是一位年輕的齊軍將軍,在火光照耀下,威風凜凜的騎在馬上。

    陳琦正要上前,陸寬已揮動兵刃衝了上去。

    對面的齊軍似乎並不戀戰,那員將和陸寬交戰了幾個回合,就撥馬回到自己的軍中,陸寬待要追進,齊軍弓弩手亂箭射過來,陸寬急忙回歸自己軍中。陳琦心下暗暗急躁,看對面齊軍的意思,只是要阻止自己,是要待後面大隊人馬趕來,再圍殲自己。但前面就是山林,如果貿然衝擊過去,又怕對方另有埋伏。見齊軍只是射住陣腳,並沒有衝殺的意思。陳琦也不敢耽擱,忙令陸寬、張勇、厲聞明分別帶領人馬列陣衝殺過去,先攻佔石牛山再做計較。齊軍見陳軍衝過來,先是以弓箭射擊,交兵後略廝殺了一陣就分散撤退了,陳軍立時占進山上。

    四野黑沉沉的,山風吹的樹葉嘩嘩作響,此時的陳軍真的是草木皆兵,戰戰兢兢的小心提防著。陳琦站到山頂,向四下觀望,只見前面是火光映照下齊軍的營帳,看來是齊軍早就在前面做好了防線,而四下裡一條條、一片片火把如龍蜿蜒,如星閃耀,漸漸彙集上來。他知道自己再次被包圍了。

    待到天色放亮。

    陳琦清點人馬,隨自己出征的兩萬禁軍如今身邊只剩六千多人,縮防在這座牛頭山上。自昨夜追擊過來的齊軍,已經與截擊的齊軍和在一起,把牛頭山包圍起來。

    齊軍攻進項城幾乎沒有費多少周折,城內一亂,陳軍頓時就放棄了抵抗,紛紛也湧向西門逃竄,但前有大河阻斷,後面城池已經落入齊軍及項人之手,兩邊是早就嚴陣以待的齊軍。逃出城的陳軍略作抵抗也就紛紛繳械投降了。無憂王一面分派人收容看押投降的幾萬陳軍,一面與項王連夜安撫城中的百姓。子龍則帶領大軍渡過汶河追擊逃竄的陳軍。

    在攻城前,子龍已經安排一隻項軍去汶河上游截斷了水流,只等陳軍渡河就掘開堤壩,陳軍渡到一半大水也衝了下來,截斷了逃跑的陳軍;同時在陳軍潰逃必經的路上安排了阻截的人馬,嚴令勢必將陳軍阻截在牛頭山。隨後追擊而來的齊軍從三面包抄,把陳軍緊緊圍在山上。

    清晨的秋風已有了涼意。

    子龍策馬來到山前,齊軍士兵紛紛叫陣。

    陳琦也騎馬下了山,昨夜突圍被阻,不明敵情,只好上山暫避,現在看到四周的齊軍,陳琦知道,要想衝出重圍與大王子會合只能期盼奇跡了。他見到齊軍的將領在陣前叫陣,也急忙上馬來到陣前。

    子龍細細打量著面前的陳軍主帥,陳琦已年過六旬,雖然連日的鏖戰加上一夜的突圍,衣甲狼狽,但精神絲毫不減。對陳琦老將軍的威名他是早有耳聞的,心中也很敬佩,子龍在馬上施了禮。

    「老將軍,現在項城已被我收復,你也被我齊軍團團包圍,要想突圍,事比登天。這牛頭山是我特意為老將軍留下來的,你若想據山而守,山高林密我便放火燒山,到那時你們都將葬身火中。我敬您的是位老將軍,勸您想想身後這些部下,還是降了吧。」子龍朗聲的說完,靜靜的看著陳琦。

    陳琦端坐在馬上,也凝神看著眼前的這位齊軍將領,銀甲長槍,正是英雄年少。不覺暗暗讚歎,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呀,自己真是老了。

    陳琦笑了笑,「眼前就是子龍將軍吧。真是英雄出少年呀。老夫佩服將軍的謀略。我陳琦此番敗了,將軍所說的我也聽到了,只是我需回去和手下的軍兵商議一下,將軍能等我片刻嗎?!」陳琦知道子龍所說的都是實情,突圍:自己幾千人,人困馬乏,四周幾萬齊軍嚴陣以待,無疑是死路一條;死守,齊軍真要縱火燒山,那手下幾千兵卒都得變成烤鴨。陳琦並不畏死,一名將軍能夠戰死沙場那是最榮耀的歸宿。但身後這幾千士兵,年紀輕輕,且是陳國的精銳,白白犧牲實在讓他於心不忍。

    陳琦回到山上,公孫曉和幾員將領也趕緊圍上來,剛才子龍與陳琦在陣前的對話,他們跟在陳琦身邊也聽得真真切切。各人雖有想法,但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還是沒有吭聲,齊齊看著老元帥。陳琦苦笑了一下,望望大家。「突圍只能被齊軍圍殲,這山我們也守不得,我先與齊軍周旋一天,看天意吧,若大王子能一天後帶軍趕到,我們就裡應外合殺回平關;若大王子來不了,你們就先與這些軍兵降了吧,留下這些兒郎,日後還能回歸陳國。」陳琦知道這是戰是降的決定都關係著幾千人的性命,自己作為一名主帥,主意還得自己拿。

    眾人也都沒有吭聲,兩軍交戰,勝負都是常事,受傷與被俘也是一名將領必經的歷程。

    陳琦吩咐大家一面去佈置防守,一面安撫軍心,告訴軍兵大王子指日可來解救。而自己再次來到山下,告訴子龍,自己需要和將領們細細商議,希望能寬限一天時間,到明日清晨定然確定是戰是降。

    子龍成竹在胸,爽快的答應了。這倒讓陳琦有些意外,陳琦不由得擔心起來:看齊軍的陣勢,分明就是要以自己為誘餌,引得援軍過來,聚而殲之。陳琦心下驚憂不定:若是示警大王子陳誠,退守平關,不來救援,則自己這裡萬無突圍之理;若是大王子率軍來救,中了齊軍陷阱則自己罪莫大焉。轉念又想,倘若援軍日內到達,自外面衝殺,自己率人從山上裡應外合,或許總有那麼一線生機,好過坐以待斃,只要提醒大王子切勿親身犯險就是了。此次兵敗已成定局,只能再賭一次,看能否突圍出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