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六章 心事各自知 文 / 風過而

    第六章心事各自知

    無憂王望著身邊的項王,這位項王年近五旬,雖國破落難,但依然滿臉的淡定,看不出絲毫落魄的神色。心裡也不覺感歎:看項王氣勢可知項國風尚,這項地易得,項人難收。看來在這裡還得費些心思。

    項王彥也注視著眼前這位齊軍主帥。心裡揣度著:這位年輕的齊國親王,看上去很隨和,很少年輕上位者的那種凌厲霸氣,倒像鄰家的書生,謙遜有禮。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年輕人,此時正運籌帷幄,統領十幾萬大軍,或圍或攻,陷敵於手中,談笑間就斬將殺敵數千人。這小王爺絕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這齊軍請來容易,只怕送走就難了。

    項國地處中原腹地,沃野千里,人口數百萬,項人多以耕讀貿易為主,與各國關係皆友善。項國居於齊陳兩大國之間,一直近齊遠陳,年年向齊國供奉,且項國還以一位公主與齊國聯姻,嫁給齊王為妃。不料陳國覷盱項國土地、財富,發兵入侵項國,不出半月就佔了項國京都項城,驅逐了項王。齊項聯盟,項王自然就去齊國借兵復國。本來項王只是想借齊兵之勢,使陳軍知難而退,復國後以項國幾年的稅賦支付齊**費足矣。但齊王竟發雷霆之怒,誓要為項國主持公道,派重兵征討陳軍。齊國都幫到這個份上,項王也就不好再推辭。

    而齊國這次出兵卻是另有內情,因為齊太子禕早就想把項國收在自己封制下,但項國雖然是齊國的屬國,只納貢不歸屬,太子要想佔據道義上說不過去。而陳國入侵項國,齊國早就獲知消息,齊王本可以發兵助項拒陳於項地外,但太子以徵兵為由,故意稍遲了幾日。待陳軍佔了項國大部分土地,項王被逐流亡齊國,面見齊王相求,太子也趁機把青州十萬大軍徵調過來。隨後發檄文,說是伐強扶弱,助項復國,實際上是藉機把十萬青州兵收在麾下,入住項地,兵權、項地盡皆徐徐圖之。齊太子又以齊項聯軍,項王名位仍存,齊軍統帥自然不能低於項王,才好拿捏,請命親自掛帥。齊王擔心陳軍內多能臣猛將,貴為齊太子自然不能輕易犯險,所以太子又力主把代己征討的大任派給了無憂王。

    無憂王齊祀深知太子齊禕的意圖。所以他也不介意陳軍在項地多為惡幾日,這樣項人更加思齊恨陳,期間陳軍必然和項國殘餘勢力爭鬥,又就借陳軍之手削弱了項國的力量。自己在項國謀事自然就越發少了阻力。首日攻城,徵召死士,項人為復國自然是踴躍報名。攻城一戰,死傷近兩千人,多半是項國的士兵。接著又有散佈各處的項軍萬餘人前來加入,無憂王馬上就將他們分拆到各營。項王心內雖然不滿,但無憂王笑臉以對,霸道做事,軍令都下了,再一副謙恭的樣子,徵求項王的意見,項王是個明白人,也不好說破。

    項城內的大火燒了一夜,到天明還在冒著濃煙。

    齊軍的攻勢也在早飯後發動,滿天的箭雨,一波緊過一波的攻擊,不時有齊項聯軍的死士衝上城牆。隨著一個一個落腳點被搶佔,齊軍在項城城牆上也漸漸打開缺口。陳軍在將領的帶領下也拚命組織反擊,想殲滅塞入自己防線的敵軍。項城的城牆上進行著一場血腥的廝殺。

    陳琦騎在馬上,看著城牆上不時閃現的齊軍身影,他擔心這城是幾乎快要守不住了,就在剛剛他分別接到了陳王的傳書,塔城、鹽城同時告急,陳王已經派大王子率五萬精兵馳援邊境,為防齊軍乘勢衝擊邊境,項城務必要堅守十日。陳琦在看到堅守十日幾字時,直接搖了搖頭。今天的攻勢就可看出,齊軍是勢在必得,今天的攻勢遠猛於前日,不僅猛攻東城,就是南城和北城也攻勢如潮。加上昨夜糧庫被襲,陳軍士氣低落,隨著齊軍逐漸的佔上城牆,已經有地方出現潰退的跡象。陳琦知道一旦被齊軍衝下城牆,打開城門,那麼項城內的幾萬陳軍想再撤出都難。

    陳琦心裡雖然焦躁,但還是穩坐在馬上,神色平靜,他身邊立著是二百名親軍衛隊。現在整個項城內守軍、禁軍都已經頂到了城牆上,能不能撐過這次攻擊,只能是盡人力聽天命了。

    而此時,項城的監獄那邊,突得喊殺聲大作。陳琦不禁眉頭緊皺,急忙讓衛隊長帶一半衛士趕緊去監獄那邊看看什麼情況。陳琦暗罵自己真是老糊塗了,那監獄中除了原先關押的囚犯,就是近幾日抓捕的項軍或作亂者,本來是有兵馬鎮守,但因齊軍攻城勢急,手下幾位大將都上去守城了。監獄那邊的防範力量就薄弱了,項城內的齊軍內應,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衝進牢房,放出被俘的項軍,這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公孫曉提著佩劍,急匆匆催馬過來,走近陳琦身邊,低聲說:「大帥,項城怕是要守不住了,從北門撤吧。」陳琦緊鎖著眉頭,說:「現在我軍和齊軍糾纏在一起,如何脫身撤退,況且撤出項城在這項地,一無所依,即便離我們最近的塔城也需三日路程。這一路上只怕逃不過齊軍的追殺!現今只能是拚死守住,爭得一絲緩解才能確定如何撤退呀!」

    公孫曉也點了點頭,招呼幾名衛士過來,叮囑了幾句,回身又衝回去,一面大聲呼喊:「陳軍將士聽著,陳王已派大王子領十萬大軍馬上就到,到時裡應外合全殲齊軍了!」那十幾名衛士也分別策馬向四下散去,大聲呼喊著。城牆上的陳軍聞聽都為之一振,鬥志重新燃起,奮不顧身和眼前的齊軍搏殺。齊軍衝上城牆的幾個據點竟被壓縮、清除。

    子龍在馬上舉槍擺了擺,吊樓上的令旗一變,金鑼聲響,攻城的齊軍次第退回。

    而監獄那邊也傳回消息,囚徒和俘虜搶佔了牢房,已經被壓制在監獄內,他們衝不出來,外面的陳軍也衝不進去。現在守城要緊,也是在抽不出力量去進行清剿了。

    陳琦召集幾位將軍到帥府商議,陸寬、厲聞明、張勇、公孫曉,還有項城守備將軍孫亮,邊軍將領劉景生都是一身血跡,戰袍凌亂,也顧不得整理,一坐下有的端起水壺大口灌下,有的則默默不語。

    陳琦環視一下左右,也不客套,直接對大家說了自己對戰事的看法:齊軍緊逼,已無退路,只有堅守待援。手下將領也是商議一番,最終決定還是按大帥之意堅守。一面繼續加強城防,加強對城內作亂者的肅清。同時,飛書陳王及大王子,盡速救援。現在陳琦和他的將領都已經意識到,齊軍圍困項城的同時,已經收復了項地其他的多半地方,項城已經成為陳軍在項地的孤城。城池隨時可能被齊軍攻破,而撤退也了無生路。只能堅持到大王子的救兵趕到或是離項城稍近能夠接應的上,才有可能撤出。

    齊軍上午的攻城結束,卻沒有繼續發動攻擊。

    齊軍大營內,項王望著眼前的項城,心急如焚,但他不能表現出來。齊項聯軍連攻兩日,皆未能破城,城內的大火濃煙一直未斷,這項城可是自己的大本營,讓陳軍在城內為害一日,就讓自己痛心一日。但項城城高牆厚,陳軍元帥老到,軍兵凶悍,攻城兩日已經損傷齊項聯軍五六千人,其中還以項軍死傷最重。雖然幾日來,項國的大部分的地方都已經收復,可項城不進,自己這項王還是有種有家不能回的感覺。

    無憂王知道此時各方人馬都在盯著項城,太子齊禕與自己飛書每日往返,隨時關注這裡的戰事。無憂王讓子龍嚴密圍城而攻城未盡全力,因為他知道,這項城一日不進,項王就不能宣佈復國,自己正好趁這段時間,分兵進佔項國其他要隘。而太子也要趁機向齊國的各個地方派遣自己的親信。

    圍城已經三天,自攻城至今又三天,離十日破城的期限還有七日,子龍安排好軍務,就帶了幾位將領到無憂王帥帳匯報戰況。走到帥帳前正碰到項王從對面過來,眾人紛紛見禮。項王趕緊上前幾步,拉著子龍的手,一起朝帥帳走去。

    無憂王齊祀在眾人面前還是那麼隨和的樣子,招呼項王和眾將坐下,吩咐侍衛準備茶水。項王待大家都坐下,向無憂王拱拱手,微笑著說:「王爺,咱們連著兩次攻城,這次更是沖佔了幾處城牆,幾乎就要破城,偏偏又被陳軍擋回,實在是可惜呀!」

    無憂王並沒答話,只是瞥了眼子龍。子龍趕緊站起身,抱拳躬身說:「稟報兩位王爺,此次攻城本是已經攻上城牆,但我軍立腳未穩就被陳軍反擊,我見傷亡太大,若連續攻擊,氣勢和兵員已銜接不上,故而下令暫停攻城,末將未能攻下城池,請王爺治罪。」項王聽子龍說完,趕緊上前幾步,伸雙手攙著子龍的胳膊,一面轉頭望著無憂王,呵呵笑著說:「這是哪裡話嘛,子龍將軍征伐有制,愛兵如子,大敗陳軍還我項城只是遲早。將軍辛勞,何罪之有?!」

    「嗯,子龍將軍也不必再說了。今日正好項王也在,我就在這裡和你立個軍令狀吧,你若自今日起七日內攻下項城,我便替項王許你一地封邑,若七日無功,你就回家砍柴去吧!」無憂王假意冷冷的對子龍說完,看著項王問,「王爺,您覺得可以吧?」

    項王在咽喉處梗了一下,面露微笑連連點頭,只是心裡暗暗發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