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一章 中原起戰事 文 / 風過而

    第一章中原起戰事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自三皇五帝到民主共和,經歷了多少朝代變遷。天下大勢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華夏皇權式微,各路諸侯紛紛立國。陳國和齊國就成了中原大地上最強大的兩個王國。起初齊陳兩個國家各自吞噬著周邊的小國,都克制著自己征服對方的野心。但多年以後,等整個中原大地,除了遙遠的蠻荒之地以及紛紛附庸於大國的屬國,只剩下齊陳幾個大國時,齊陳兩國的疆土也慢慢隨著各自鐵騎的碰撞,連接在了一起。打打和和,兩國誰也沒有絕對的實力吞併對方,誰也不想和對方拼盡全力,使那些並不安分的臨國漁翁得利。漸漸的兩國每隔三年五載就爆發的戰爭,倒像一場競賽,競賽的兩國在邊境征戰一場,勝者的獎賞就是搶佔到的對方的城池疆土,以及接下來的短暫安寧,但戰火卻遠不會燒到對方腹地。

    這項城就位於兩國交界,本屬項國的京城,被陳國攻佔,項國作為齊國的盟國,流亡的項王項彥向齊王齊歡提出了助兵伐陳,以還項地的請求。齊國隨即發出伐強扶弱的檄文,出兵為項國逃亡國君討還公道。以往齊國對於兩國的戰爭倒像是例行的程序,或者是對戍邊軍士的演練。而此次,齊國調派了最彪悍的青州兵,且由太子齊禕親自都統,總領三軍。這在滿朝文武眼中,認定是必勝的一場征戰,出兵前,兵部的幾位老將軍及幾家王侯的青年才俊,都做好了協助太子掛帥掌印的準備,要借此建立功勳,也好向太子示好。但臨出兵卻是讓自幼陪伴太子的無憂王齊祀執符擎旗,代太子出征,由太子居京城遙控,並負責糧草軍餉的調度。不由得讓老臣舊將「歎為觀止」。在所有人看來,派一個有著紈褲之名的年輕王室來執掌三軍,實在是太過兒戲。這無憂王齊祀自幼曾陪太子在大都為質,至他們少年時當今齊王建立齊國才和太子回朝,年少時在宮廷陪太子讀書騎射,倒是沒人知道他的脾性。但太子齊禕長成,參與朝政後,無憂王齊祀承襲了王位,分封了屬地,卻招攬些少年整日騎射歌詠,得閒就擱置了屬地府衙的事情,呼朋喚友到天下各地遊樂。還專好美景佳人,奇珍異事,聽到哪裡有好玩的、好看的,是一定要去到那裡,甚至時常傳出這小王爺和他國的權貴為了這些和人爭強鬥狠,起了衝突,幾次被他的父親平王齊詠鎖在王府,還是太子去講情才逃了責罰。這次無憂王帶兵出征,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他是得了太子的眷顧,太子為盡可能的接管齊國,自然要在各處安插自己的親信,這無憂王是太子鐵實的夥伴,又有親王名分,讓他借此建功,那是必然的。但這樣一個元帥,能不能帶兵打贏這場戰爭呢?沒人看好!

    無憂王也深知人們的想法,或者他也正是希望所有人都這麼想呢。

    齊軍十幾萬大軍揮師西進。一路攻城拔寨,半月後就到了項國都城項城外圍。

    和陳軍交戰已經是第四日。此次項城之戰,雙方都出動了重兵。陳國有守城軍士萬餘人,加上自陳京都馳援而來的兩萬禁軍和緊急徵調過來的邊軍三萬,此時項城內陳軍有六萬多人。無憂王齊祀帶著十萬精銳的青州兵,以及項王散落在項城周圍的萬餘項軍,加上隨軍前來的三萬齊國戍邊軍士,在兵馬數量和戰力上都是佔著絕對的優勢。而之所以陳國只派了兩萬禁軍前來救援,也是覺得齊軍雖眾雖強,奈何統帥無能,以精兵阻撓,待齊軍士氣低落,迫於糧草供給,自然就會退兵,以少勝多保存實力。

    到了項城的前三天,齊軍一面叫囂著和陳軍開戰,一面在項城外穩紮營盤,步步逼近。未到項城齊軍雖軍參謀將軍諸葛青雲已在項城周邊部署,截斷各處支援,清掃外圍。按諸葛青雲的謀劃,齊軍勢大,而且做積極討戰的姿態,陳軍必不肯出戰,借此對項城圍城,同時斷其兩翼:與項國臨近的陳國屬地有鹽城、塔城,小諸葛以帥營軍令命與兩地相近的齊軍對其發動攻擊,使其無暇顧及項城戰事;自陳國京都洛城發兵到項城,輕裝急行需半月,齊軍就是要在半月內攻下項城。

    項城周邊及城內,也已經有項王安排臣屬、細作,引領軍民破襲陳軍的驛道兵站及游擊哨。項王雖被陳軍打敗而逃,但餘威尚存,自齊國京都魯城發兵到項城以來,聚集來的遊兵散勇已由起初的不足萬人增加到兩萬多人。且項國百姓畢竟還有人念著舊主,拖家帶口從項城內逃離,這項城內留下的百姓也多不肯為陳軍所驅使,陳軍想加固被損毀城池的計劃也就進展緩慢。

    入夜,齊軍帥帳裡,無憂王齊祀和參謀將軍諸葛青雲站在地圖前。燈火搖曳,兩人誰也沒有說話,此時他們再等一個人。

    帥帳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接著就聽到門口衛士的甲冑聲響,似是在向來人行禮:「子龍將軍來了,王爺正和軍師在裡面等您。」

    無憂王看了眼諸葛,笑了笑,回身等來人進來。諸葛青雲則迎到門口,拉開帳簾。站在帳外的是一位身穿軟甲的將軍,正把佩劍交到衛士的手中。諸葛青雲招著手,招呼他快進來。

    「來來來,快進來,子龍將軍辛苦了。王爺剛還和我說你會何時到呢?」

    被稱作子龍的年輕將軍向諸葛點頭致意,然後疾步走到無憂王齊祀面前,施了軍禮。

    「王爺連夜招末將來,不知道有什麼調遣。」

    齊祀抬起手,略搖了搖,「子龍將軍,先坐下來喝杯茶,休息下。」

    三人分主次坐下,內侍給斟上茶水。無憂王齊祀端起來啜了口,諸葛和子龍方端起喝了兩口。諸葛青雲先是不經意的望了一下無憂王,才看著子龍,笑著問道:「子龍,前邊準備的怎樣了?」

    子龍待欲起身,齊祀伸出手,壓了壓,示意他不必拘謹。子龍也便側身坐著,把圍城三日來的戰況,簡略的匯報了。聽著子龍的話,諸葛青雲微瞇著眼,手指夾著杯蓋,輕輕撇著杯中的茶葉。無憂王卻時不時點下頭,臉上全沒有一絲擔憂的神情。

    看子龍把軍情大致的說完了,無憂王才輕拍了下椅子的扶手,說了聲「好!」然後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指著項城,問跟著走過來的諸葛和子龍,「子龍,你只給我說,這項城何時能拿下,你軍中還需要添加多少兵馬,需要多少糧草?」

    子龍神情一肅,雙手抱拳,朗聲的答道:「王爺,十日後,末將在項城內迎接王駕千歲。」

    無憂王齊祀仰頭大笑起來,「滿朝都說本王紈褲,都眼巴巴的看咱的笑話,他們雖不敢嚼什麼舌頭,卻已是謀劃好了讓人來接我的符印。現今我就是要在這項城裡做個大手筆,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次日,天剛放亮,齊軍兵營號角就已經吹響,當齊軍將士踏著整齊的步伐向項城行進時,大地都隨之顫動。無憂王和諸葛青雲站在行樓上,遠遠的望著前方的項城,項城像一頭蜷縮的巨獸,黑沉沉的伏在那裡,四周是齊軍的聯營,一座座帳篷星羅密佈。而此時齊軍出戰將士頭盔上的紅纓,正像一片片如火的雲霞,飄漫過去。

    出兵到項城,圍城又三天,在外人看來,齊軍就是依仗兵馬優勢,急切切要打敗陳軍班師,陳軍堅守不出,待齊軍兵馬懈怠,糧草不濟,再以逸待勞,尋機出擊,自然就贏了這場仗。齊陳兩國的朝野都流傳著這種說法,等著齊軍的撤退,等著無憂王的黯然而去。

    只是,等到今天,看著士氣高昂的齊軍邁著整齊的步伐,以方陣的陣勢出現在項城城外,看著齊軍的紅纓,還有散發著寒光的兵刃,項城內陳軍的統帥陳琦才覺得有些心驚。

    陳琦是陳軍的元帥,他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征戰沙場幾十年罕有敗績,與齊國大大小小打了幾場仗,也多是得勝而歸。這次領兵馳援項城,未出京城,他就制定了堅守的戰略。所以對於齊軍在城外的噪鴰、調動,他並不為意。因為在他看來,齊軍在外面除了謾罵、譏諷,並沒有什麼破城的良策。直到今早他猛然想起,擱在帥案上的公函,還是前天到的,項城已經三天沒有收到側翼鹽城和塔城的最新探報了。陳琦心下就隱隱有些不安,在帥府內草草用了早餐,就領了幾名護衛來巡城。等他登上城樓,正看到齊軍紅艷艷的盔纓漫了項城四周。這守城的策略,對還是不對,他第一次對自己的戰略少了信心。

    而對面站在行樓上的無憂王齊祀則神情淡然,一副輕鬆的樣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