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四章 我必伐燕(7) 文 / 竹月下幻想

    井蒼看孟闕已經很著急了,於是道:「放心吧,你的煙雨妹妹也沒事,不過她已經和她哥哥鬧掰了。」

    井蒼接著說出一番話來。

    卻原來事情的起因在於愛碧美絲達。

    愛碧美絲達是個很能吃的女孩子,雖說她吃多少也不胖,這點兒很讓人羨慕,可是她實在是太能吃了。

    孟闕走後,井愛兩女和那個冒充孟闕的親兵石烈住在了慕容煙雨的煙雨宮,煙雨宮中所需的食物立刻開始猛增。

    井蒼雖然聰明,卻也不曾意識到這個破綻,而慕容煙雨愛屋及烏,自然更不能苛待愛碧美絲達。

    在這種情況下,最先有所感覺的就是燕王宮中的內膳房,宮中宮女宦官多聽過慕容煙雨曾拒婚太子丹的事,對這位如此自高身價的胡女本就不太感冒,此時她屋內飯食猛增,很快就有流言蜚語說她在外面和野男人鬼混有了身子(懷孕),而且不止她一個人懷孕,她的貼身侍女也有懷孕的,才會吃得這麼多。

    慕容倍廣也很快聽到了這個消息,決定去妹子宮中看看,當他問起此事時,慕容煙雨出於少女自尊的本能否認了已有身子一事,只說是那抓來的男人太能吃,這本來也是勉強混得過去的理由,但在一旁伺候兄妹二人的勃爾貼因素來畏懼慕容倍廣,加上心中有鬼,竟顯得神色慌張。

    慕容倍廣生性多疑,立刻感到妹子有重大事情瞞著自己,也不再多問,立刻奔裡屋而去,井愛二女措手不及被他堵在屋內,井蒼本來已把自己和愛碧美絲達化裝為慕容煙雨的另兩個侍女(通過衣服上的暗記區別),但此時四女正在一個屋裡,無論如何也難以分說了。

    慕容倍廣立刻出手擒拿二女,二女自然不是他的對手,好在慕容煙雨及時跟了進來,兄妹二人因此翻臉動手,慕容煙雨要二女快跑,二女見兄妹二人武功相若,又料想慕容倍廣不至於對自己妹子下毒手,於是逃出了煙雨宮。

    二人仍做慕容煙雨的侍女打扮,因此竟無人攔截,而慕容倍廣怕自己追出來後妹妹也相隨而出,暴露了妹子的醜事,遂不曾出宮追擊。

    愛井二女從容逃出,井蒼既會易容,人又機靈,竟一路有驚無險的逃了回來。

    待井蒼說完,愛碧美絲達可憐兮兮的對孟闕道:「大王,我以後再不吃那麼多了,你不會怪我這次暴露了身份,讓煙雨姐姐和她哥哥反目吧?」

    孟闕一笑道:「怎麼會,其實我不喜歡女孩子太節食的,身體是自己的,餓壞了可沒人賠。」

    愛碧美絲達大喜,小鳥依人般撲在了孟闕懷裡。

    井蒼悻悻的道:「不過像她這麼能吃的倒也少見!」

    愛碧美絲達怒道:「大王都沒說我,你還……」

    孟闕趕緊擺擺手制止了兩個女孩子的鬥口,道:「你們是何時離開燕王宮的?」

    井蒼道:「我和愛碧美絲達是五天之前離開的,一路為了躲避盤查耽誤了一點兒時間,慕容倍廣若是輕騎兼程而來,兩天足夠了,看來我們一走他就知道偷襲計劃洩密了。」

    孟闕道:「那是自然,煙雨和慕容倍廣兄妹感情極好,料她不會有什麼危險,可惜石烈只怕死無葬身之地了。」

    開陽堡的守將李振一直在孟闕身邊,他雖不知道當初孟闕在燕王宮的經歷,但聽孟闕和井愛兩女的對話,也明白了敵軍不會再來偷襲,於是道:「大王,既然那慕容倍廣不會再來,大王應速帶兵前往邊境,因為由慕容被廣打算偷襲一事很明顯可以看出燕國不會坐以待斃,他們隨時會主動出擊的。」

    孟闕點了點頭,考慮到這裡畢竟是糧草重地,還是給他留了一萬人守城,於是提重兵離開。

    三女不願離開他,孟闕新制定的軍規和訓練條例裡並沒明確規定軍中可不可以有女人,但這畢竟是在純粹趙軍的軍營中,所以孟闕還是讓三人女扮男裝為親兵跟隨。

    孟闕在前線和燕軍又對峙了十多天,仍是毫無動靜,孟闕在開陽堡時已給李斯送信說戰爭可能提前爆發,因此自己暫不回朝。

    李斯還以為大王當初是因軍情緊急而離宮趕往前線的,不由得慶幸大王終於勤政了,於是他也加緊在後方籌措糧草不提。

    卻說趙軍這些日子全神戒備燕國來襲,又過了幾天卻仍無動靜,不由得都已有些懈怠。

    這日燕軍卻忽然發動了攻擊,步騎二十餘萬向趙軍撲來,趙軍畢竟早有防備,倒也並不慌亂,於是兩軍在沙場列開陣勢。

    趙軍也是二十萬眾,在陣前乃是十萬騎兵和八萬騎馬步兵,八萬騎馬步在中軍,各有五萬騎兵在兩翼,另有兩萬騎馬步兵留在大營據守,卻是暫作步兵使用。

    兩陣對圓,趙軍看著燕國方面的軍陣,卻都心中有些發毛。

    只見燕軍前軍是一字排開的兩千餘輛戰車,這戰車卻一反原來用戰馬駕轅的方式,而是車轅在後,並且改獨轅為左右兩轅,每輛車的左右兩轅各有四人一共八人推著,而在車的正面則有一排長達六七米的巨矛突出於前,長矛之密中間不容人身子過來,而正面本身是一塊蒙著牛皮的巨大木板,車上有三名弓弩手,就躲在這牛皮木板之後,他們半跪著身子,其中一人露出頭部和肩部,頭有頭盔,上身穿半身金屬鎧甲,將弩箭搭在牛皮車板上,另兩人甚至貓著腰,若非孟闕騎在馬上,又身材高大,幾乎看不見他們,這二人想必是一人開弩,一人上箭,以保持弩箭發射的連續性,這兩人亦帶頭盔,穿半身金屬鎧甲,車身的後面一塊廂板較低,想必是方便後面的弓弩手上來補充陣亡車兵的。

    在戰車之後是弓弩手和弓箭手,前幾排弓弩手的盔甲與車兵一樣,後面的就只有胸甲了。

    弓箭手之後是步兵,也都著胸甲。

    在左右兩翼都是騎兵,左翼約有一萬五千餘人,看打扮乃是胡人騎兵,為首一人正是慕容倍廣,右翼是一萬燕國騎兵。

    孟闕知道燕國約有兩萬騎兵,以前一直駐守在薊城附近,看樣子這次進攻是調來了一半騎兵。

    又見在燕國步兵陣中有兩桿大旗,一面上書一個大大的「燕」字,一面上書一個大大的「田」字,他早已探得燕國新近啟用了一個以前名不見經傳的文士,叫田雙,據說此人和當年的齊國名將田單有八竿子打不著的同族關係,近來因獻什麼「鐵牛陣」而得到燕王喜的破格提拔,竟被任命為上將軍,想必旗下就是此人。

    孟闕一直在打探何謂鐵牛陣,但一直不得要領,看來今日這「牛皮戰車」應該就是了,長矛足可對付戰馬,牛皮擋板足可對付弓箭,而擋板後是可以連續發射的弩箭,看來這牛皮戰車果然不是吹的,確實有些門道。

    卻說燕國中軍金鼓大作,令旗擺動,左右兩翼騎兵和中軍已經一起殺出,騎兵馬速並不快,但牛皮戰車上的弩箭已經發射,果然是連綿不絕。

    兩軍在正面的戰陣寬度差不多,趙軍的騎兵弓箭射程遠不及對方弓弩,立刻處於挨打的份上,而騎馬步兵是有弩箭的,他們訓練有素,立刻下馬也組成三人連發弩箭的陣勢(在馬上不能開勁努),但對於躲在牛皮擋板之後的燕軍車兵顯然效果不佳,孟闕在中軍,忙命令騎馬步兵的後列分出三萬人從兩翼迂迴迅速退回大營,協助留守的兩萬人依靠拒馬和鹿角抵擋燕軍車兵。

    孟闕知道如果騎兵仗著馬速冒著箭雨迅速衝到燕軍的戰車前,雖說在縱馬奔馳的過程中傷亡不會太大,但到了戰車前,面對無數長矛又如何是好。

    看來只有迅速打敗燕軍兩翼的騎兵再從側面進攻燕軍的車陣和步兵陣了。

    於是孟闕命令左右兩翼騎兵迅速出動,打擊燕軍的兩翼騎兵。

    趙軍騎兵冒著燕軍車兵永無休止般的弩箭迅速接近燕軍騎兵,燕軍騎兵則好整以暇的逐步提高馬速,但兩軍騎兵一接觸到一起,趙軍佔著數量優勢立刻佔了上風,可燕軍騎兵尤其是鮮卑人的騎兵也極具戰鬥力,短時間內絕不可能被擊潰。

    而燕軍中軍的車兵和步兵已經迅速接近趙軍的騎馬步兵,這牛皮戰車幾乎是無懈可擊的,戰馬固然要對戰車前的長矛退避三舍,就是步兵手持長矛,因為車身前的敵矛太密,也無法近身,所以在燕軍車兵接近到一定距離時孟闕已經命令前排的五萬騎馬步兵也迅速上馬,他們平時做的就是這種迅速上下馬的訓練,所以在間不容髮的戰場上也能從容上馬,上馬後向兩側迂迴時還能側身放箭,他們的任務是繞到燕軍步兵的背後打擊燕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