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二章 我王大趙(10) 文 / 竹月下幻想

    良久,兩軍士兵才各個退歸本隊,桓齮又提氣大聲道:「贏橫行,你聽著,我桓齮敗於夢郎將軍之手,而夢郎不殺我,我感夢郎之恩,決定退兵,我自知這有違王命,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今日就決定退兵,任何人不得再有異議!」

    贏橫行聽到這裡在心中暗罵了一句道:「有異議又能怎樣,現在軍心已傾向罷兵,我縱使想持王命而違抗軍令也做不到了,畢竟法不責眾,大王還能拿這十萬人怎麼樣?只是你桓齮就別想好了!」

    卻聽桓齮稍微頓了一下又道:「夢郎兄弟,你且回本隊,我有要事要和贏橫行說。」

    孟闕知這或許涉及某種軍事機密,自己在側的確不便,於是用「擒龍功」把秦戈從地面抓回手中後,退歸本隊,又勒令部隊後退了數十步才罷。

    桓齮又道:「贏橫行,你且過來!」

    贏橫行雖不情願,但這也是軍令,於是下馬走到桓齮面前,桓齮卻不曾低聲,而是提氣高聲道:「贏橫行,你帶著全軍回歸秦國後,上復大王,就說我桓齮有負君恩,無顏再見大王,某去也!」

    他這句話秦軍,也包括趙軍都是全軍皆聞,不知多少人喊了一聲「將軍不可!」,孟闕更是大呼道:「大哥不可!」同時飛步趕來。

    但為時已晚,桓齮的龍淵寶劍早已刺穿心臟,登時氣絕。

    贏橫行一怔,然後似乎也終於受到了某種感動,噗通一聲跪在桓齮的屍體前,磕了三個頭。

    這一舉動立刻影響了眾人,戰場上兩軍的全體將包括孟闕都跪在地上對著桓齮的屍體大拜了三拜。

    待眾人拜畢,贏橫行忽然「嗖」的一聲從桓齮的屍體上拔出龍淵劍,然後反手一劍割下了桓齮的頭顱,用手提著髮髻站了起來。

    孟闕先前為救桓齮已然飛步趕近,這時見贏橫行劍割桓齮的頭顱,大怒之下又縱身衝前,等贏橫行站起身時,孟闕的秦戈芒影已經逼在他的頸間。

    贏橫行毫無懼色,冷冷的道:「夢郎將軍,人皆道你智貫天下,不想你竟連桓齮將軍為什麼要死都看不出來。」

    孟闕一怔,心中忽動,於是收了戈影道:「你且說說看,我桓大哥為何要死!」

    贏橫行道:「桓將軍若不死,不過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回國請罪,則桓將軍本人難逃一死,親族也必受株連,一條是逃亡他國,則大王一怒之下,也必殺桓將軍全族以洩憤,而桓將軍自殺謝罪,大王或能憐他忠義不能兩全,而罪不及他的親族!我相從桓將軍有年,焉能不知他的心意,他叫我到他跟前就有相托之意,只不過若直說,恐我不允罷了,他一自殺,我就完全明白了他的心意,我割下他的首級,也不過是獻於大王,再為他開脫幾句,免得罪及他的親族罷了。」

    孟闕聽罷陷入了沉思,他自然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桓齮是在數年後的一次攻趙戰役中被李牧打敗,不敢歸國,乃逃亡燕國的,秦王政一怒之下,將他的親族殺絕,而後荊軻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用親族被殺之事刺激桓齮,道,你若想報仇,當獻頭於我,讓我取得秦王的信任,而殺秦王為你報仇,於是桓齮道,我*夜思念報仇,苦無辦法,今幸得你教我,於是自刎,他的頭遂和督亢地圖一起作為獻禮成為了荊軻刺秦王的道具之一。

    那麼如果當時桓齮不是戰敗逃亡,而是自殺謝罪,他的親族還會不會被殺,這還當真是一個費人思量的問題。

    沒有人真正想死的,就是桓齮這樣的英雄俠士如果不是激於「義憤」,也絕不會選擇自殺,今日他無疑也是激於一種「大義」,自己或許真的應該讓贏橫行把他的頭拿回去獻給秦王,看看能不能挽救他的家族,於是道:「如此也罷了,你且將桓大哥的屍體也帶回去吧。」

    贏橫行道:「那是自然。」

    於是孟闕退歸本隊,贏橫行喚桓齮的兩個親兵來收屍。

    兩個親兵中有一個叫彭戰的,他來到桓齮的屍體旁,想起桓將軍的恩義,忽然撫屍大哭,這一下引得兩軍中不知有多少男兒落淚,孟闕也淚眼朦朧,忽然他高舉黃金秦戈,慷慨悲歌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兩軍中無數男兒齊聲唱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激情」處,淚眼模糊中,孟闕彷彿看到十萬青銅軍團征戰四方,以炎黃的名義橫掃全球!

    **********

    贏橫行引全軍回歸秦國,鄴郡之圍遂解,而攻魏的楊端和恐孟闕移兵助魏,遂收縮兵力,停止攻擊蒲陽,只在垣城內外佈置兵力,同時派人回國求援。

    孟闕將兵力一分為二,一半由東郭擎等原來的五十名親兵(一百親兵早已在組建這只十萬人的部隊時就升為各級軍官了)帶領回國幫助李牧抗燕,一半與魏合兵一處,與楊端和爭奪垣城——其實也有監視鄴郡之意,畢竟誰也不能保證秦兵不會去而復來。

    孟闕與龍陽君率領的魏軍和楊端和相持多日,未曾趕走秦軍,楊端和派回去的使者卻回來了,可沒想到的是他並沒求來救兵,反而帶回來了個傳旨官,而這傳旨官帶來的旨意卻大大成全了敵方的孟闕和龍陽君,秦王下令撤兵!於是魏國之危遂解。

    這時趙國在秦國的密探也傳來消息,原來這一年嫪毐與秦國太后趙姬的事東窗事發了,嫪毐叛亂也被秦王政打敗,秦王政車裂嫪毐,把母親關進萯陽宮,並隨後免除了呂不韋的職務。

    秦國內部發生如此大的變動,一時人心惶惶,連攻魏的後勤也受到重大影響,於是只得罷兵。

    至於桓齮的事,秦王政有鑒於自己初掌大權,國內人心未定,而桓齮已自殺謝罪,於是沒有追究他親族的責任,孟闕等聽到這件事的時候,都為桓齮「慶幸」不已。

    孟闕知道不久以後秦王政就會因鄭國渠一事而聽從國內某貴族的讒言,下《逐客書》,不知那時沒了李斯的《諫逐客書》,此事如何收場又或者會演變成什麼樣子。

    卻說戰爭既已勝利,魏王增大喜,於是在王宮設宴盛情感謝孟闕,並贈送珍寶無數,孟闕卻之不恭,也只得受了,孟闕帶來的軍隊也各有豐厚犒賞。

    過後,孟闕將剩餘的軍隊也交由另一名親兵領隊東郭海率領,回國支援李牧抗燕,讓星憐等三女也跟著一起而去,並說自己另有要事,辦完事後當從後追趕,必在到達燕趙戰場前趕上軍隊。

    現在燕趙兩軍正在趙國北部進行拉鋸戰,而孟闕卻要拋下軍隊去辦自己的事,東郭海等都有所不滿,東郭海道:「殿下(孟闕現在是王儲,已經可以名正言的被稱為殿下了,但其他人仍都習慣於稱他為將軍或大帥,東郭海是「改口」較早的人之一),雖說這只部隊以步兵為主,您辦完事後一人雙馬可以飛速追趕,但軍情緊急,您還是快些辦完自己的事才好。「

    星憐在旁一撅櫻唇道:「他是想快,只怕有人不許呢?」

    眾人相顧愕然,琪麗絲和井蒼卻有點明白了。

    孟闕知道這事不能解釋,於是對眾人一拱手,跨上戰馬,告辭而去。

    ……

    輕雲谷,滿山滿谷的花開,燦若雲霞。

    這裡原名群芳谷,魏錦屏隱居於此後,才改的名字,「輕雲」二字出自「夢辭」《洛神賦》中的「髣拂兮若輕雲之蔽月」,還有一個原因是每天清晨這山間薄霧籠罩,花霧互映,夢幻迷離。

    此時晨霧未散,花雲之畔,山間一處緩坡空地上,錦屏在兩個侍女的琴簫伴奏下正為孟闕獨自跳著她自編的「洛神舞」,這數日來,孟闕與她雙宿雙飛,兩人濃情蜜愛,喜樂無極,然而今天是該分手的日子了,待一曲終了,錦屏忽然香淚如雨,yu體輕顫,似已站立不穩,孟闕忙上前將她緊緊擁住。

    錦屏也緊緊的擁著他,泣道:「夢郎,你就不能再多呆一天嗎?」

    孟闕歎了口氣道:「軍中講究言必信,行必果,我既答應在軍隊到達戰場前趕到,又焉能失言?」

    錦屏道:「我若定然不讓你走呢?」

    孟闕尚未答話,錦屏的手已伸向他的腰帶。

    孟闕的身體下部立刻強力「彈起」,「彈」的兩人的身體都分開了一定的距離,這距離正好方便錦屏解他的腰帶……

    於是孟闕先「抱玉柱而戰鬥」,再「捧雪月而跋涉」,最後則「匍匐前進於瑤琴之上」,而錦屏更是婉轉承歡,幾死幾生。

    直到孟闕趴在她的yu體上渾身脫力,再不能動彈半分,錦屏才道:「夢郎,你說我會不會給你生個孩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