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關羽

正文 第二章 倒底誰中計?(上) 文 / 新手上路了

    陳宮派出的信使星夜趕回徐州,向陳宮報告了喜訊。陳宮深信曹操已中計,欣喜萬分,立刻去報呂布。

    「大將軍!曹操已中計!」

    呂布聽說曹操已中計,也興奮起來,忙說。

    「詳細道來!」

    陳宮滿臉喜色地說。

    「據信使回稟,曹操看了我信,怒恨異常,摔杯踢椅,大罵劉備。」

    呂布聽了,神色更喜,連聲叫好。

    「好哇!好!那,曹操出兵嗎?」

    「當然!曹操要我先將小沛圍困,千萬別走了劉備。他將派五萬兵馬,一起合擊,共除劉備!」

    陳宮仍喜不自勝,呂布一聽,卻喜色頓消,有些失望地問。

    「只派五萬兵馬?」

    「他的二十萬大軍,要留在許都,以防五路諸侯呀!」

    陳宮聽了,回話面帶譏笑,口氣揶揄。

    呂布聽了,又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曹賊一世奸狡,不想為我暗算!」

    呂布說完又笑。

    陳宮也喜不自勝。

    第二天,呂布便點起兵馬,率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出城門,去小沛圍困劉備。

    呂布不知自己是去送死,反而以為曹操已中計。他神色昂然,高視前方,一副勝券在握之情,心中暗自歡喜。

    「劉備,我呂布臥榻之側,豈容你安睡?」

    劉備營中,簡雍已從許都返回,帶回的消息,也讓劉、關、張振奮。

    「曹公已將徐州人馬誘來,讓我固守小沛。他親率二十萬大軍,乘虛先取徐州。待呂布撤軍回救徐州,我立即出城,與夏侯dun兄弟的五萬人馬合兵,追擊呂布。曹公再迎頭痛殺,一舉可滅呂布!」

    劉、關、張聽了,盡皆喜形於色,紛紛點頭。

    劉、關、張按曹操之計,固守著小沛。

    關羽站在城樓,甚是威風,注視著城外之敵。

    城下一將,提槍立馬,甚是威武。他並不罵戰,也不進攻,只是靜觀著城上。

    關羽見了,暗自驚歎。

    「此人何等威武!必是一員猛將!」

    關羽見敵陣門旗上大書「張」字,意料此人便是張遼。又見他並無攻城之意,便開口打起話來。

    「樓下將軍可是張遼?」

    張遼見關羽問,忙道。

    「正是。關將軍有何話說?」

    知城下果然是張遼,關羽頓生親切感。

    「關某素聞將軍英勇,然從未謀面。今日一見,果然不凡也!」

    張遼聽關羽稱讚,笑了笑。

    「關將軍溫酒斬華雄,天下無人不知,亦令張遼傾慕之至。」

    這時,關羽身邊的糜芳,提箭要射張遼。關羽一見,立即止住了。

    「不可!暗箭傷人,勝之不武!」

    關羽制止了糜芳,又對張遼開了口。

    「張將軍,世傳你為忠義剛直之人,為何**最無信義之徒呀?」

    張遼聽了,頓時面露慚色。他低下頭,調轉馬,便默默去了。

    關羽看著離去的張遼,又忍不住讚歎起來。

    「真忠義剛直之人也!明珠暗投,可惜呀!」

    糜芳見張遼去了,卻贊起關羽來。

    「將軍不戰而屈人之兵,真神將也!」

    關羽聽了,並無驕矜,反而稱讚張遼。

    「休要如此說。若非張遼,誰肯自去?」

    呂布已將小沛圍困,甚為得意,正威風凜凜端坐帳中。

    陳宮面帶喜色,匆匆來到帳中稟報。

    「大將軍,夏侯dun兄弟率五萬人馬,離小沛僅五十里了!」

    呂布一聽大喜,欣然而起。

    「甚好!剿滅劉備,近在指日矣!」

    張遼去後,關羽騎馬提刀,繼續在城樓巡視。

    糜芳急忙來報。

    「關將軍,張將軍正在追殺張遼!那張遼只躲不戰。我恐張將軍性起,特來稟告!」

    關羽聞報大驚,拍馬便走。

    城外,張飛果然在追殺張遼,張遼仍只躲不戰。

    關羽飛馬趕來,一路高聲喊叫。

    「三弟住手!三弟住手!」

    張飛聽了,停住了。

    張遼也停住了。

    「三弟,張將軍乃忠義剛直之人,安忍殺之?」

    關羽叫著奔近。

    張飛聽了,頗不以為然。

    「他既是忠義剛直之人,為何不棄暗投明?仍追隨那最無信義之呂布?」

    張遼聽了,一時無言。

    關羽見了,趕緊對張飛說。

    「張將軍久隨呂布,不忍相悖,足見其忠;張將軍提兵不攻,躲而不戰,足見其義。何去何從,張將軍自有定奪,你我何苦相逼呢?」

    還沒等張飛開言,張遼便開了口。

    「知我者,關公也!」

    張遼說完,拱了拱手,便掉轉馬頭而去。

    看著張遼遠去,張飛也忍不住讚歎。

    「果真義士也!」

    陳宮得知張遼屢屢不戰,還與關羽公然來往,便令人拿下了張遼,綁赴帳中。呂布聞陳宮令人綁了張遼,急匆匆趕進了帳。

    見張遼五花大綁,跪在帳中;陳宮滿臉怒容,按劍怒視。呂布猛吃一驚,忙問。

    「這、這是為何?」

    陳宮仍氣惱不已,立即道。

    「大將軍,張遼提兵不攻,遇敵不戰,還與敵將關羽公然來往,理當軍法從事!」

    呂布一聽,反而釋然了。

    「噢,我當何事。當年,關羽輕取華雄,威震天下。張遼不在華雄之上,若與關羽交戰,定難保全。他遇關羽,不損兵,不折將,當是大功,怎當軍法論事?」

    呂布說完,親自為張遼鬆了綁。

    張遼看著呂布,百感交集。

    陳宮卻怒不可遏,大叫起來。

    「大將軍!軍法豈是兒戲?」

    呂布一聽,也惱了。

    「文遠是背信棄義之人嗎?何來軍法之說?」

    這時,一個衣甲不整,面額負傷的小校倉惶奔進了帳,大叫起來。

    「大將軍,不好啦!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取了徐州!」

    呂布聞報,頓時傻了。

    陳宮目瞪口呆。

    張遼也怔住了。

    呂布回過神來,「唰」地拔出寶劍,怒指陳宮,瘋狂咆哮起來。

    「都怪你!你算計劉備,算計曹操,算計這個,算計那個,最終算計的誰?我!是我!」

    發瘋般的呂布咆哮著,舉劍欲劈陳宮。

    陳宮閉目不動,靜待一死。

    張遼見呂布舉劍,急忙雙手擎住呂布舉劍的手,叫道。

    「大將軍!千萬不可!」

    呂布不僅不聽,仍掙扎著咆哮。

    「為何不可?」

    張遼忙道。

    「眼下情勢危急,正當用先生之謀!」

    呂布仍狂怒不已,一下摔開張遼,大吼著。

    「他謀的不是別人,是我!」

    呂布吼著,又要殺陳宮。

    張遼急忙挺身上前擋住,力阻呂布。

    「先生一心為大將軍謀劃,此番只是謀而未防,反中了曹賊奸計,實非先生之過呀!」

    呂布聽了,這才冷靜了些,開口問張遼。

    「適才他要殺你,你為何還要保他?」

    「他要殺我,我要保他,皆是為了大將軍呀!」

    呂布一聽張遼之言,頓時怔住了。

    劉備、關羽、張飛正在城樓上巡查,一小校飛馬來報。

    「報!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已取了徐州!」

    劉、關、張頓露喜色,相視而笑。

    張飛聽了,興奮不已,立即請戰。

    「哥哥!此時,乘呂布軍心大亂,待我殺出城去,取那呂賊首級!」

    劉備還沒開口,關羽便阻止起來。

    「三弟休急!我等當按約定之計而行,合兵夏侯兄弟追殺。」

    「是啊。不可亂了大計!」

    劉備也不同意張飛貿然追殺。

    此時,呂布大帳中,已亂成一團。張遼見呂布已打消了殺陳宮之念,急忙獻策。

    「大將軍,眼下情勢危急,我率三千兵馬,速去迎敵夏侯dun兄弟,以免大將軍腹背受敵。曹操素畏大將軍威猛,如夏侯兄弟被阻,必不敢輕動!大將軍方可轉危為安!」

    陳宮聽了,也馬上贊同。

    「文遠之計,可暫解眼前之困!我還有一計,可奪小沛據守,與曹操力敵。」

    呂布聽了,將信將疑,忙問。

    「何計?」

    陳宮附近呂布耳邊,悄聲說起來。

    「我失了徐州,劉備必以為我會撤軍回救,然後率軍出城掩殺。大將軍可反其道而行之,以疑兵誘劉備,趁虛奪下小沛,與曹操力敵!」

    呂布一開始還滿臉疑色,聽了一會兒便疑色漸釋,最後竟連連點起了頭。

    劉備得知曹操取了徐州,急忙聚眾傳令。

    「曹操已取徐州,呂布必撤軍回救。待呂布一撤軍,我便全力追擊,與夏侯兄弟合兵,斷敵退路!城中,只留糜芳守城。」

    眾人一聽,神色都很振奮。

    這時,一小校急奔進來,高聲稟報。

    「報!夏侯兄弟人馬,為張遼所阻!」

    劉、關、張聞報,頓時一驚。

    這時,又一探馬來報。

    「報!呂布已撒軍了!」

    得知呂布果然撤軍,眾人又相視而笑。劉備立即開了口。

    「夏侯兄弟被阻,不能合兵;今呂布已逃,機不可失!各位且隨我殺出城去,追擊呂布!」

    劉、關、張立即行動,率軍殺出了城門。

    他們人人神色振奮,奮力驅馬向前。

    在劉、關、張前方的大路上,有一小隊呂布馬軍在奔逃。他們人人拖著樹枝,揚起一路煙塵。

    後邊的一群士兵,則拖槍拽旗,散亂奔跑。

    張飛見了,高興地叫起來。

    「哥哥您看!呂布人馬已潰不成軍!」

    劉備見前路煙塵滾滾,士兵拖槍拽旗而逃,也以為是呂布大軍潰逃,更興奮地率軍猛追。

    「快追!快!」

    小沛城外,呂布按陳宮之計,此時親率大軍,突然殺向了城門。

    而遠遠追出的劉、關、張,率軍轉過一個山嘴,突然不見了前面的逃兵。三人頓時盡皆大驚。

    此時關羽已知中計,大叫了一聲。

    「兄長!不好!中計了!」

    三人神色陡然緊張起來,趕緊調轉馬頭,奔向小沛。

    此時,呂布已立馬城頭,得意洋洋。

    陳宮來到呂布馬前,神色興奮地說。

    「大將軍,我已令高順出城埋伏,待劉備來攻時,以城中放炮為號,截斷劉備退路,與大將軍前後夾擊,一舉消滅劉備!」

    呂布聽了,神色大悅。

    「甚好!先生之計,若都如今番,遲早天下可定!」

    回城路上,劉、關、張率軍一路奔進。

    一小校頭盔已失,衣甲不整,長髮散亂地徒步迎頭奔來。他已累得喘不過氣,還是急忙稟報。

    「使君!小沛、已、已被呂布、劫、劫了!我、我墮城而出,方得脫、脫身!」

    沒等劉備開口,張飛先大叫起來。

    「啊?大膽呂布!待我去殺他個人仰馬翻!片甲不留!」

    張飛催馬欲走,關羽急忙阻止。

    「三弟不可!呂布必然有備,攻城難以湊效!若他再伏兵城外,待我攻城時夾擊,我將危矣!」

    劉備一聽,也急忙阻止張飛。

    「二弟所言甚是!三弟不可魯莽!」

    張飛很不情願地勒住馬,大叫著。

    「嫂嫂還在城內,怎能任他奪城?」

    「三弟,莽撞而行,於事無補,只會再中其計!」

    劉備勸住了張飛,卻又一時無計,不由得犯起難來。

    小沛城樓上,呂布與陳宮並馬而行。

    奪得小沛,呂布神色怡然,不斷揚鞭指指點點。

    一個小校奔來稟報。

    「報!已拿到劉備家小!」

    呂布得報,立即傳令。

    「妥善安置,勿得驚擾!」

    陳宮聽了,大出意外,忙問。

    「大將軍,這是為何?」

    呂布聽了,說道。

    「我妻小盡在徐州。如今徐州已陷,恐已難保。我將用劉備妻室,換回妻小。」

    陳宮聽了,雖未言語,臉色卻頓時變冷了。

    劉、關、張已放慢速度,邊行邊思考著。

    沉思中,關羽突然神色興奮起來,說。

    「兄長,我有一計,可先除城外伏兵,以便其後攻城。」

    劉備聽關羽說有計,立即開了口。

    「說來聽聽。」

    「由我率一隊人馬,去佯攻小沛,兄長與三弟在外設伏。待敵伏兵出來攻我之時,兄長與三弟立即攻其身後,我再返身殺回……」

    劉備未等關羽說完,就斷然否定了。

    「不可!你將腹背受敵,那呂布又非同常人,如此甚是危險!」

    關羽一聽劉備斷然否決,急忙道。

    「兄長!我已反覆思量,不先除城外伏兵,則難以攻城啦!」

    張飛這時也開了口。

    「哥哥,二哥所言極是。就讓我去吧!」

    劉備聽了,猶豫著。關羽見了,又開了口。

    「兄長,三弟勇猛有餘,謀略不足,我去最當!」

    劉備猶豫了一會兒,這時才開了口。

    「你二人休爭。我若不去,呂布必然生疑,也難湊效。由我與三弟同去,既可釋呂布之疑,又可前後兼顧,方為萬全。」

    關羽聽了,卻不答應了。

    「兄長!呂布當年曾力敵我兄弟三人,非比尋常,我怎容您去冒險?」

    「你去誰可照應?不更險麼?好了!休要再爭!」

    劉備果決而斷,關、張只好不作聲了。

    此時,在城樓眺望的呂布,遙見劉備率軍而來,頓露喜色。

    「好哇!劉備又中我計矣!準備放炮!」

    不一會兒,劉備便率軍殺來,喊殺聲驚天動地。

    城樓上,呂布揮手大叫。

    「放炮!」

    城內頓時炮聲齊鳴。

    高順率軍伏於林中,聽得城內炮響,高順用手一揮,殺聲頓起,人馬一齊向林外衝殺。

    城門口,呂布也率軍殺出了城。

    張飛見呂布殺出城,立即催馬截住,大戰起來。

    二人皆是猛將,或上下左右,急如驟雨。或凌空而起,猛如霹靂;或馬上翻飛,身輕如燕;或躍地騰挪,翻江倒海;直殺得難解難分。

    劉備見高順殺來,便立即轉向陣後,殺向高順。

    高順還沒殺到陣前,後軍突然大亂。

    高順見了,大驚。

    這時,大亂的士卒一片驚呼。

    「斬華雄的關羽殺來了!斬華雄的關羽殺來了!」

    高順人馬不戰而潰,四散奔逃。高順揮劍亂砍逃兵,但逃兵仍四散狂奔。

    轉眼間,關羽已殺近。

    「賊將!受死吧!」

    關羽大吼著,一路奔殺過來。

    幾個將領去阻關羽,關羽飛馬殺來,一刀一個,連斬數將,勇不可擋。

    高順見了,滿目驚恐,趕緊撥轉馬頭,倉惶而逃。

    關羽並不追趕,而是大喊著,提刀殺向呂布。

    「三弟!我來也!」

    張飛與呂布正殺得難解難分。

    呂布見關羽破了高順,飛馬殺向自己,頓時有些慌神,險些被張飛搠中。他虛晃一戟,回馬向城內狂逃。

    張飛急忙追趕。

    呂布的赤兔馬,其速如飛。張飛趕不上,眼看著呂布逃回城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