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轉折之華夏帝國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 帝國改革 文 / 華夏大帝

    大明帝國的建立,隨之而來的便是政治的改革,這次改革,楊宇軒早就有所準備,因為他之前就預料到了,大明要想發展,那麼他的國體必須要進行一次上升,那麼整體肯定就要隨之變化,所以,楊宇軒早就未雨綢繆了,早就做好準備了。

    在政治體制改革上,大明朝廷以後不再以朝廷自稱,改成大明政府,而且現在的的朝廷也是增加了農業部,將外貿部改成國營部國營部部長還是由張源擔任,還有從禮部裡面分離出來一個外交部,外交部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了帝國的利益在各國做政治相處,以保證大明帝國在政治上的不敗之地。

    然後最讓人匪夷所思的就是法律部,這就是制定各種明文法律和條款,為了給大明帝國內部營造一個稍微來講公平公正的氛圍,然後就是教育部了,這也是為了提高整體國民文化水平而做的最新變革,這一樣也是遭到了很多朝廷大臣的反對,這對於他們這些學習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來說,無異於與是一個強大的壓力,而且財政部每年都有專項資金撥付教育部,這樣就會使得很多讀不起書的窮苦人可以學習了,而且教育部已經成立,便發佈了新的教育部改革措施,現在全國一切教育模式都要想南京學府學習,專門研習四書五經的那只能叫做專攻,不能叫做做學問。

    由於之前的南京學府的成功典型,導致後來很多大城大邑都在建立學校,不過都是教育部規定的初等教育,這種教育被暫時規定在六年,從八歲開始學習六年,六年之後,可以參加全國統一的學府考試,每年一次的考試,通過對各種學識的學習,這樣才能參加考試,而且為了這件事情,儒家思想的很多儒者都是極力反對,大肆宣傳當今皇上不尊孔子,那就是不尊祖宗,而且更甚者直接就說大明已經面目全非,已經快要到了存亡之際,造成了一陣子新學者和老腐儒的文鬥,不過總是新學者勝利。

    朱詡為了盡快平息這一次的文化鬥爭,便立刻下令嚴禁在公共場合誹謗政府,誹謗學府,攻擊新學者,要不然以觸犯刑法處置,而且這時候,大明帝國的法律部也是已經出台了對於文化流氓和不正當競爭的處置方法,有過激行為的直接處以死刑。

    就這樣大明帝國內部的文化鬥爭才結束,最終依然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最後朱詡只能頒布新的政令,對於儒家思想要尊重,但是不能迷信,要吸納百家的思想,所以就這樣,才慢慢的平息,這種恩威並施的手段也是充分的顯示了朱詡的成熟的政治作風,其實朱詡十分反對獨尊儒家思想的做法,這也是顯示了他的政治思想的一點點偏激。

    其實他這樣做也是為了盡量讓儒家思想盡快融入大明的整體文化之中,現在的儒家思想都是經過千年來的加強,已經在華夏大地一家獨大了,就算在朝議上,動不動,那些官員就會搬出儒家思想,在搬出祖宗之言,基本上就能讓朱詡無話可說。

    現在大明帝國的主要思想就是「為才而用」,就這樣,大明國內文化也是掀起了一番文化潮,本來就全國就只有南京學府和海軍學府的,現在陡然在朝廷和地方的支持下,還成立了江南農業學府,北京學府,還有華夏民族學府等五所學府,其中南京學府作為龍頭老大便向各所學府派去了一些資深教師還有工作人員去幫助他們建設。

    南京學府不得不說他的吸引力,現在的南京學府已經擴大了二十三個系別了,如今已經有三屆學生,總人數已經突破了八千人了,而且已經由大批的學子畢業之後到當地的很多政府部門任職,還有民營機構以及商業機構。

    現在的大明經濟更是朝著資本經濟累積了,現在大明法律部也是出台了,「私人的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現在在大明無數私人經濟體就像雨後竹筍一樣,出現了很多,民營的商業集團現在在大明帝國已經不是什麼稀有的了,就像譚家在江南的貨運集團,已經在江南與國營部的貨運集團形成了鮮明的競爭,這樣導致了國營集團的壓力大大的增加了,好在張源在用人方面也是有著自己的獨到的地方,所以目前位置還算是順利。

    而且大明帝國的金幣和銀幣已經大量的鑄造和出現在市場上,由於楊宇軒從馬六甲和馬來群島帶回來了很多金銀,所以鑄造金幣和銀幣的速度便加快了很多,現在的琉球府還有大明島,大明本土還有馬來群島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經濟圈,就在楊宇軒回國之後,一個商隊也是朝著馬六甲還有駐印度的大明帝國的駐外辦事機構去了,這也是大膽的嘗試,成功了,那邊又是一條發財之路。

    而且現在為了應對經濟的快速發展,錢莊也是迅速發展,現在全國最大的便是國營部成立的帝國錢莊,基本上在全國的各大城市都有分號,這樣便有利於經濟流通了,而且現在大明商業活動已經日趨完美,而且商業行動也是十分的頻繁了,現在的南京港真的所謂是日進千金啊,真個江南再一次成為拉動全國經濟的經濟制動點。

    而且現在的財政部經過上一次的大檢查之後,現在已經變得十分有效率了,沒有人再敢大膽了,但是不能排除小打小鬧,只要不危及整個體制的運行,桑宏志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沒看見,但是要是拿錢不幹活的,桑宏志可是不會手軟的。

    而且現在民間也是十分流行一種集體經濟形勢,就是比方說一個集團是由幾戶或者是多戶百姓組成的,一起承擔商業風險,一起分享盈利的果實,而且是以股份制來清算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的,這樣便被財政部稱作集體經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