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轉折之華夏帝國

正文 第三十八章 海港計劃 文 / 華夏大帝

    在西蒙格勒的家裡,楊宇軒等人用了晚餐,這一頓晚餐使楊宇軒大大的長了見識,從今晚他才知道,西方有很多國家,而且海上力量都不弱,都有著很強的海軍,而且都已經展開了殖民掠奪。而現在殖民掠奪有著向東發展的趨勢,出於對大明的保護,楊宇軒也決定一定要打造一支大明的無敵艦隊,確保大明安全。

    在與西蒙格勒告別之後,楊宇軒駕馬以及譚耀宗一行人往回趕,天色已晚,但是楊宇軒在經過一天的考察之後,做了很多決定,其中不乏大膽的決定。

    「譚老先生,我有個事情要和你商量,你先和我去青竹園一趟吧!」楊宇軒再趕回去的路上說道。

    「好的。」譚耀宗答應道。

    不一會兒,一行人便到了青竹園,楊宇軒和譚耀宗下了馬將韁繩扔給後面侍衛,便徑直走進了青竹園了,兩人到了楊宇軒的書房,剛剛落座,楊宇軒便開始發話了。

    「譚老先生,我想撥給你一筆銀兩,把你的秘密港口擴大,要擴的非常大,而且要很秘密。」楊宇軒說道,心中也是萬分著急,他主要是想把這個港口變為未來大明開海通商的第一港口。

    「國公爺,此話當真,難道就不怕,萬一被朝廷知道了,那可是殺頭的死罪啊!」譚耀宗心中一動,但有不得不考慮現實問題。

    「這個你放心,我待會兒會寫一封密奏呈交給皇上,朝中會有皇上和李大人從中翰旋,而且就算被發現了,我就以建造水師軍港來搪塞他們,而且地方上有賈誼賈大人和歐陽將軍為你遮擋,不會太困難的。」楊宇軒說道,其實他也是萬分擔心的,只是這事剛開始就怕的話,對以後肯定不利,所以他還是把一些擔心的話嚥回到了肚子裡去了,只要在朝中大臣們反應過來前,把大明沿海靖清就行。然後再以龐大的經濟利益回報朝廷,那些反對朝廷開海禁的頑固守舊的臣子就會閉上嘴了,沒有人會對銀子無緣無故生氣的。

    「那國公爺有什麼具體安排嗎?」譚耀宗問道。

    「這個嘛,現在還只是初步計劃,第一我是想把西蒙格勒安排到南京火器衙門,讓他不僅要為我們大明改良火器和適於遠洋的大船,還要教授我們大明人他所有的知識,這樣我們就不用受制於他了。」楊宇軒說的很有道理,這西蒙格勒畢竟不是漢人,現在對大明隨時服服帖帖的,難保以後他不起疑心,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國公考慮得甚是周詳,譚某佩服佩服!」譚耀宗其實早就想到這一點,只是當時朝廷還是依然**無能,要是貿然這樣做可能會引起相反的效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譚耀宗之前就放棄這樣做了。

    「您的兒子,譚希文,我已經將他列為大明新建水師的第一批將領了,不知道老先生能不能讓令郎從軍呢!」楊宇軒說著用試探性的語氣詢問道。

    「承蒙國公爺看得上,那是犬子的福氣,他求知不得呢!」譚耀宗的確很感激,因為自己的兒子在這一方面的才能他心裡也是知道的,他也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就這樣庸庸碌碌的一生,所以他還是及其希望兒子能在水師方面有所建樹,而且每個商人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博取個功名,畢竟在漢人眼裡,做官的社會地位永遠都比商人高出很多,所以他也是很樂意的。

    「那就這麼定了,還有,你能不能找到一些伐木的工人,去那江南造船廠旁邊的柚木林去伐木啊!」楊宇軒又問道。

    「國公爺,這個好辦,其實您完全可以以官府的名義召集那些無業的,或者生活貧苦的百姓,給他們工錢,他們只要有飯吃,還能養家的活,他們都樂意干,這樣也可以減少江南的民間矛盾啊!」譚耀宗說道,他這話十分有道理,用現在的話來說,不僅解決了自身問題,還增加了就業機會,緩解社會矛盾,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好主意,譚老先生真是善於經營啊!」楊宇軒聽了譚耀宗的話甚是開心。

    「大人現在有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啊!」譚耀宗憂慮道。

    「哦,還有什麼事情令譚老先生如此憂慮。」楊宇軒見譚耀宗的表情甚是疑慮,便問道。

    「我們現在手中的造船圖紙都是一些小型的,而真正的大船圖紙都被封存在了南京戶部的檔案室裡了,有重兵把守,沒有皇帝的親命是拿不出來的。」譚耀宗無奈的搖搖頭,他這話屬實,當時先皇禁海之後便把所有海圖都收繳了上來,只留了三份,其餘都燒光了。

    「這個我來辦,你就不必擔心了,只需做好前期準備。」楊宇軒心想,我有尚方寶劍和欽差職務,再加上國公身份,想拿出造船圖紙應該不是多大的難題吧。

    「國公爺,草民有意請求,不知國公爺能否答應。」譚耀宗說道。

    「譚老先生何必拘束,但說無妨!」楊宇軒見譚耀宗好像是有什麼難言之隱,便大聲說道。

    「國公爺,在建造大港口的時候,我們譚家也想出一份力,我們可以拿出五百萬兩出來建造港口,也能出資援建水師戰船!」譚耀宗知道,朝廷現在財政捉襟見肘,這樣宇軒能拿出來的錢怕是也不是那麼容易,所以現在想出資幫助建造,但求他日開海之後能有特別利益,這也是譚耀宗在賭博啊,楊宇軒這一次要是能成功開海禁,那麼除了大明朝廷,那就是譚家是最大的受益者了。

    「譚老先生如此慷慨,有什麼條件嗎!」楊宇軒也知道,譚家畢竟是生意人,不可能無條件支持朝廷。

    「國公爺,如果他日海禁真的開了,我只想這港口我們譚家,能獨享一個卸貨碼頭,這碼頭我們譚家只用三十年,他日必當歸還朝廷,而且我們譚家的船也可以接受朝廷的監察。」譚耀宗說道,這如意算盤,他是打對了,三十年,這要是海禁真的開了的話,何止千萬兩的收益啊!

    「好,我答應你,不過這港口的事還要譚老先生多多費心了。」楊宇軒聽到這話,也在情理之中,其實這都是商人的利益價值觀,沒什麼好說的,只要以後對他們提高點關稅就行了。

    「多謝國公大人的成全,草民感激不盡!」商人嘛,總是想把利益最大化,無窮止盡的賺取最大利益,最成功的商人就是會把目光放得長遠,不拘於當時。

    兩人一直說到深夜,楊宇軒送走了譚耀宗之後,便回書房給皇上寫密奏,楊宇軒這是想告訴皇上,江南這邊已經打理得差不多了,只要皇上和李大人穩住京城就行,還把拿造船圖紙的事情告訴了皇上,然後命人以八百里的快馬加鞭送達京城。而且這是通過軍驛傳遞的,那速度會更快的。這軍驛加急文件一般都是馬不停蹄,每到一站立刻換馬接力傳遞。

    楊宇軒剛才經過譚耀宗的一席話也想起來了,就是這大海港一旦開啟,該怎樣管理,他想依照譚耀宗的提示,除了安排大部分的碼頭以官府運營的方式,也可以拿出少數的碼頭按照每年付出一定租金租賃給各地的富商,而且這些碼頭還要守著官府的監察,不能租出去了就聽之任之,其他官府運營的碼頭就按照正常的關稅收取就行,而且這譚家也是要收取一定關稅的。還要在這港口裡準備一個水師巡航艦隊的港口,這麼大的港口一定要有強大的水師保護才行,要不然,其他諸國的上傳怎麼敢停在這裡。而且水師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為商船提供護衛,不過要商船主支付一定的佣金,這樣也可以解決一下水師的軍費開支問題,所以楊宇軒又覺得朝廷必須限制商船的武裝程度,這樣就可以發揮水師的優勢了。

    對於大明說是的建設楊宇軒心湧澎湃,想想日後的龐大的大明艦隊雄霸海洋的時候,更是激動不已,這樣大明的貨物便可以到更遠的地方,更遠的地方的貨物也可以銷售到大明來了。這港口要最先開放,這只是個實驗性的港口,以後大明沿海還要開設更多的港口。

    所以楊宇軒有具體的起草了一份港口的策劃,準備明天交給譚耀宗和賈誼,讓他們一起商議這港口的事情,這事一定不能馬虎對待。所以江南這方面他一定要妥善安排才能離開。楊宇軒知道,這港口一開,那麼對於大明朝廷來說是國庫的充足,對於百姓來說可以多分一分賺錢的活計。

    第二天,楊宇軒帶著李大用朝著南京戶部走去,到了戶部大門,只見門口兩個官差,看見楊宇軒等人,他們便上前攔住了。

    「這是戶部尚書府,現任不得入內。」其中一個官差說道。

    「這是大明赤霄國公兼欽差大人,你等還不趕快見駕,還敢阻攔。」李大用出示了令牌對官差說道。

    「小的見過國公爺。」這兩人看了令牌,方才知道這是大明的頂樑柱,赤霄公,連忙跪了下來。隨後兩人便引著楊宇軒等人進了戶部尚書府,這南京作為大明陪都,他的官職制度與京城無異,也有六部。

    楊宇軒剛進府廳,便有一個身穿正二品的官服的官員出來迎接楊宇軒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