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轉折之華夏帝國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南京城 文 / 華夏大帝

    朱詡在一次推行削藩令的時候,不僅朝中大臣們反對,而且各地的藩王都是相當反感,做出一副極力反對的樣子。各地藩王都偷偷地擴大自己的私軍。要不是李然等人的極力勸諫,恐怕皇上就要與這百官,甚至要與宗室為敵,到最後恐怕會量成兵變,而且雖然現在大明朝廷實力漸漸恢復,但還是很脆弱,還是需要修生養息,朱詡又寫了一封密詔派人專門遣送給楊宇軒。

    信中這樣說:愛卿,朕聖體安康,不用牽掛,你在徐州的作為真深感欣慰,你能如此果斷實屬徐州之福啊!但現在朝中反對雖小,但朝外反對勢力畢竟不小,自我登基以來,並沒有對他們有什麼傷筋動骨的政策,所以望愛卿再接再厲,整治好江南一帶,造福大明,也是充實朝廷,現在國庫不充裕,朕允你自行其是的權利,只要是造福百姓,強大大明的都可以去做。最後謹記,地方不像朝廷,要小心。

    楊宇軒看完密詔之後,甚至皇上在朝中的壓力是多麼的大,而且已經有人打楊宇軒的注意了,楊宇軒心中也甚是擔心皇上和家人,不過京中還好,那畢竟朝中有李然,徐宏等人,軍中有吳森,沈強等人,那現在皇上所說的意思就是地方勢力朝廷還是很難觸及到的,這次下江南就是為了要穩住江南,讓這塊大明的經濟中心控制在朝廷手中,就這一個徐州就這樣了,不知道南京那邊怎麼樣了,不過讓他心裡欣慰的是南京最少還有個歐陽振。

    很快,到了張源成親的日子了,楊宇軒帶著李大用,和幾個親兵穿著普通的衣服出現在張源的婚禮的酒席上,楊宇軒被張源安排到主席上,為了楊宇軒的安全,李大用還是在張源家四周佈置了兩百多名近衛軍,不僅這樣錦衣衛也是佈置了一百多人的暗哨以保護大明這個重要人物的安全。

    「多謝國公爺賞臉來參加我們的婚禮,我與內子敬您這杯酒。」張源說道與林怡共同舉杯一飲而盡。

    「好,也祝你們小兩口和和美美,白頭到老。」楊宇軒沒有理會李大用的阻攔,一口乾了,李大用倒並不是擔心張源在這酒裡動手腳,而是史家才被抄家,難免會有漏網之魚,不怕他們明著來,就怕他們下黑手。

    「國公爺,我這幾天想得很清楚了,承蒙您看得上我,我張源這條命都是您救得,所以不管為了什麼,我都因該答應您,大人,屬下見過大人。」張源說著深深彎腰鞠了一躬。

    「好,張兄弟能如此識大體,實屬大明之福啊!」楊宇軒聽到張源答應去江南錦衣衛處理商務的時候,心中十分高興。

    其實楊宇軒一直都有個想法,就是等到時機成熟就可以名正言順把錦衣衛中的商業機構分出來正式成立一個官府衙門,這是一個瘋狂的想法,不過這個想法是有利於大明商業發展的,任何一項事業的流行,都需要有一個管理者或者一個管理機構,才可以盡量避免少走彎路,少犯錯誤!還要制定一個相關法令和規定。不過現在時機還不夠成熟,想要到那個時候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幾天之後,楊宇軒再次改乘大船向江南前進,只不過傳上多了一些客人,那就是張源的一家,張源不想把父母仍在徐州,而一個人去南京,所以準備舉家搬往南京,自己也是想好好幹一番事業,在那裡完全可以發揮自己在商業上的才能,他也可以隨著可以行駛在遠洋的大船去海外見識見識,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不日,楊宇軒的欽差大船便到了南京碼頭,在碼頭迎接楊宇軒的首當其衝便是歐陽振後面的便是陪都南京的重要官員,最後面都是一些當地鄉紳,其中江南幾大富豪也是在其中,主要是李家,譚家。李家在蘇州,譚家在南京,這可都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富豪,他們在全國也是同樣數一數二的。雖說徐宏家是全國最大的米商,那也是說的只是規模,但要是和李家和譚家比起來那就差很多了。

    譚家的家主叫譚耀宗,膝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譚志遠,今年二十八了,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商人,未來譚家的家主;小兒子叫譚希文,今年二十三,雖然也是頗懂點生意,但基本上沒什麼興趣,不過主要喜歡舞刀弄槍,長得也挺壯實,有點將帥風度,所以其父從小寵他,所以自家有時候偷偷出海時,他都會跟著出海,他也打過海盜,是一個很不錯的海上將才,在當地的水師裡也當個小官,管著一條戰艦,但就是這樣,也滿足不了自己對海戰的熱誠,幾年前他便在自己家土地上建起了一個海戰模擬戰的一個沙盤,沒事的時候他就在這沙盤上呆上個一天的。

    這富豪偷偷出海當地官府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有很多官員也被牽連其中了,都是受惠者,沒辦法脫離。當楊宇軒在南京碼頭下船的時候,歐陽振便迎了上來。

    「國公一路辛苦啦,下官前來迎接!」歐陽振說這還是行了一個軍禮。

    「有勞歐陽大人了!」楊宇軒急忙扶起歐陽振笑聲道。

    「大人,江南紳士已在南京最大的酒樓金陵酒樓為大人置辦酒席,轉為大人接風洗塵,還請大人賞光。」這說話的是南京知府賈誼,這賈誼相貌平常,但是俗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賈誼是太后之亂被平息之後上任的,在這之前一直都是鬱鬱不得志,受得太后一黨壓迫。

    當時十年前賈誼也是在朝中做一個戶部給事中,但是得罪了陳姬被下放的地方來做一個通判,所以直到太后黨倒台之後,賈誼才得到重用,這賈誼倒也沒有辜負皇恩,自從上任一年來,也是兢兢業業,努力整治江南一帶風氣,得到了一些成效,這樣皇權在江南就是提高了很多,賈誼為官清廉到現在家裡還住著三間瓦房圍成的一個小院,在公務之餘還幫南京城內一些豪富,酒樓店面寫寫詞,換回些報酬,以補貼家用。所以賈誼心想著既然江南鄉紳要宴請楊宇軒,那官府就不用出錢了,這樣又可以多一分錢用在民用上,少一分貪污。

    雖然歐陽振和賈誼在江南是大權獨攬,不過那只是表面,歐陽振手中軍權的確很大,但是他也就只能調動自己的本派人馬,當地的很多衛所都很難指揮,賈誼也是,在南京城這樣的地方不比北京差,低頭抬頭,要麼是王親貴族,要麼就是富甲一方的富豪鄉紳,很難發揮自己的職權。

    傍晚,在南京城最豪華的酒樓,金陵酒樓共四層,裡面都是雕樑畫棟,就連裡面的小二穿的都是綢緞錦衣,這裡面每上一層樓都會顯示一個人的身份,越往高,身份便越高,今天這酒席也是譚家置辦,在四樓,這金陵酒樓裡面真的是樣樣俱全,有歌伎,舞伎,還有各種劇種,只要你有錢完全可以在這裡想要什麼就要什麼,這金陵酒樓豪華程度堪稱大明第一了,楊宇軒乍一看都有些驚訝,雖沒有皇宮的奢華,但這酒樓也絕不比皇宮差到哪裡去,這裡的丫鬟,小二女的長得俏,男的長得俊,跟現代的五星級酒店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裡面還有幾位是從皇宮裡出來的老御廚或者是知名的大廚師。

    就連賈誼,歐陽振這還是第一次來呢,都是沾了楊宇軒的光,楊宇軒心想朝廷的財政捉襟見肘,這江南卻富得流油,可想而知這裡生財之道肯定不那麼簡單。

    這一桌就要花個幾萬兩啊,總共是十桌,想想一頓飯就得幾十萬兩,這可是何等的豪華,楊宇軒心中雖然感慨,但卻沒有表露出來,只是暗下決心,這海禁他是開定了,就算為了吃飽肚子也要開海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