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修真奧義

正文 第二十章 一言半句便通玄 何用丹經千萬篇 文 / 量子弦的思考

    一天下來,無所事事的,只是到親戚家走走,串串門。都已經入了年關,家家戶戶都開始為過年忙碌,吳量也湊熱鬧,時不時的幫點小忙,也覺得蠻充實的。

    入夜之後,吳量就開始未完的修真學習了。神識找到「玄天真解」,然後就慢慢的接收起裡面的信息。首先接收到的是關於玄天宗創始人太衍道人的生平簡介,主要介紹了太衍道人如何在海外修煉的歷程和踏足中途之後如何創立玄天宗的過程,裡面特別強調的一點是關於太衍道人證得大道之後,飛昇之際留給玄天宗門人的一句話,據說是太衍道人多年的領悟,這句話是「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經千萬篇」。吳量看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畢竟以前的信息交流非常困難,很多修真者都隱居於山中一隅,幾百年時間都在自己悟道,很少有人開壇講道,即使有人開壇講道,除了他的門人弟子,估計是不允許其他人來聽的,所以,上古修真的時代,門戶派別是非常明顯的,而且往往為了爭持某個問題而大打出手,甚至連滅門滅派的事情都常有發生,誰叫封神的時候闡教滅了截教,在後輩們心中樹立下了榜樣呢?同時也因此有很多道門都敝帚自珍。如此,道門一年比一年衰弱,到現在幾乎不存在真正的修真門派,真是修真史上的悲哀啊!吳量在心裡感歎到。

    現在很多學術上有成就的人,無不都是這一脈學術的集大成者,鮮有人是橫空出世,另立一套學術理論的,所以,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非常正確的。吳量想到那位太衍道人,在那個時代就能領悟到信息交流的重要性,真是令人佩服不已啊。

    看著看著,吳量終於看到了「玄天真解」真義所在,因為吳量接下來接到的信息便是「玄天真解為我玄天宗的修真最高心法,由太衍道人合天下道門之總錄,集各派之精華,入定閉關推演五十年而創出的修真心法,共分天、真、聖三部,天部內收五篇天仙大道;真部內收七篇真聖大道;聖部內收九部至聖大道。然太衍道人於時未證真聖,至聖亦遙遙無期,故本部真解名為三部,實則僅天部一部。太衍道人飛昇之際留言告知後人,須當努力完善真部與聖部,集天下大道之大乘,匯古今宗派之要義,使修真之人皆可成真,皆可成聖。」然後吳量看到「玄天真解——天起靈台篇」這幾個字,於是就明白接下來要講述的是「玄天真解」的真正內容。吳量連忙打起百倍精神,認真理解起來。

    「天起靈台篇,乃玄天真解第一篇,所謂天起,鴻蒙初判之始事,萬物衍生之最初;所謂靈台,智慧神識之藏所,修真了道之元神……」神識構成的文字信息源源不斷的進入吳量的腦海,猶如在吳量腦海中存在一個人,而這個人正口不停息的在向吳量講說天起靈台篇的所有內容,吳量亦如飢不擇食的樣子全部吸收,記住。

    在外面看來,吳量猶如道行高深的修真者一般,靜靜的盤膝坐在那裡,兩手掌自然的相疊置於下腹部,做抱環狀,樣子就像亙古以來就一直這樣坐著一般,如果仔細看的話,就能進一步發現兩片青色的玉片分別握在吳量的手心中。

    如此,吳量每天晚上都沉浸在神識的學習之中,而白天則像常人一樣,這裡走走,那裡串串,跟以前小學和初中的同學還有兒時的玩伴一起聊聊天,有時還和幾位同伴去年輕姑娘家跟人家聯絡聯絡感情,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先天高手和修真者的身份,彷彿自己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

    很快,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吳量的弟弟也回到了家,兩兄弟見面的時候都很高興,還互相問候對方一拳,兩兄弟的感情依然是那麼的好。也是從這一天起,吳量就再也沒有時間來修煉了,因為晚上的時間,並不是吳量一個人待著了。

    到了大年三十的時候,因為吳量一家不是很喜歡看春節聯歡晚會,所以吃完年夜飯之後,大家就聊天,主要是吳量兩兄弟在那裡海天闊地的瞎聊。

    吳量突然間住口了,將頭埋進兩膝之間,良久,才抬起頭來。吳量的母親看到吳量這個樣子,連忙問道:「孩子,怎麼了?身體不舒服嗎?」吳量連忙說道:「媽,我沒事,只是有些事情不知道該不該說。」

    「你這孩子真是的,家裡又沒有外人,有什麼事情就說出來,」吳量的母親停了一下,看到吳量的神色,又問道:「是不是看上那家姑娘了啊?沒事,包在媽身上了。」

    一見這陣勢,吳量連忙辯解:「不是,不是,現在還早,過幾年再說。」這時吳量的父親插話道:「是不是畢業了找工作不理想?還是你自己有其他想法?」

    聽到家人各扯各的,吳量連忙深吸一口氣,說道:「這件事我想了十多天了,覺得還是說出來比較好。」看到其他人的眼神,吳量連忙繼續說道:「是關於我習武的事情。」然後看了看眾人。聽到吳量的話,吳量的家人都沒做聲,等待吳量繼續說下去。吳量又想了想,站了起來,在屋裡來來回回的走動,吳量的父親見到吳量的這個動作,連忙喝道:「有什麼話就快說,走來走去做什麼?」

    吳量這時候心中也很矛盾,不知道該怎樣開口,因為自己現在的情況已經超出了常人的理解,就像要讓一個無神論者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神一樣,吳量不知道怎樣開口,怕引起誤會。想來想去,吳量決定用一個行動來先證明自己,然後再作解釋。於是,吳量就停了下來,將身體憑空漂浮起來,然後才對已經是目瞪口呆的家人說道:「我的武功修為已經步入先天境界了。」這時,吳量的弟弟突然高興的站了起來,對著吳量說道:「這麼說,你有內力了?傳我一點怎麼樣?」看到家人已經相信了,吳量落下身形,對自己的弟弟說道:「你又不練武,要內力幹什麼?」吳量的弟弟連忙說道:「我是學西醫的嘛,如果有了內力,我再去學中醫,把氣功治病和針灸那一套學過來,到時候中西醫結合,嘿嘿,療效更好嘛!」原來如此,吳量聽到自己的弟弟這麼一說,心中自然是覺得很高興,連忙允諾到:「可以,你準備一下,過幾天我再傳你內力。」

    看到兩兄弟在那裡一說一答,吳量的父親連忙打斷,「吳量,你是說你已經突破了後天境界,成為了先天高手?」盯著吳量看了一下,又說道:「而且這又是什麼時候的事情?」聽到自己父親問話,吳量連忙將自己近一年來的事情詳細的述說了一遍。

    等到吳量將事情講完的時候,天也差不多亮了,大年初一,一年中的第一天就這麼到來了。吳量的家人聽了吳量一夜的敘述之後,都覺得很是不可思議,像練出浩氣這樣的事情還可以理解,而像什麼神農架的古修真者遺物、結交江湖數位後天巔峰高手、一人親往崑崙、聚靈陣內破先天之類的事情好像是小說和神話裡的情節,讓人匪夷所思。不過好在有吳量這麼一個活生生的先天高手作為證據,大家也就沒有什麼好懷疑的了。

    雖然吳量將這件事說了出來,並講明自己將有數百年的壽命,但是其他人好像並不在意,對先天境界都不怎麼感興趣。按照吳量的弟弟的想法,那就是要想練成先天高手,絕非短期時間能夠達到,吳量在修煉過程中肯定困難重重,只是不說出來而已。感覺到家人對習武都不感興趣,吳量也不強求,也這只能當作是憑借個人的機緣了,但是,吳量還是給家人都打通了一些經脈,傳了自己的天地靈氣,稍微增強了家人的體質,希望他們能夠健康長壽,同時動用神識硬是將幾套功法深深的印入弟弟的腦海中,使其在一天之中迅速成為了即是打不過後天巔峰高手,但逃還逃得了的江湖一流高手,。

    過了大年十五之後,吳量使出先天高手和引氣後期修為的功力,將自己的弟弟背到身上,然後一路御空飛行,一天時間,就將弟弟送到了天津,讓吳量的弟弟興奮不已,不過,還是沒能引起他的練武之心。所以,沒辦法,吳量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然後一路南下,回到武漢。

    回到學校後,因為這個學期要做畢業論文,所以宿舍的王若言、劉思力、靳暉也都陸陸續續回來了。見到四人都到齊了,吳量看了他們三人一眼,就看出了他們幾個的功夫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估計受到特訓了。於是,跟以前一樣,四個人依舊是每天早上到學校後山去練武,好像學校後山只是專門給他們幾個當做練武場一樣。

    來到後山,吳量他們發現以前被整得幾乎光禿禿的練武場地,經過差不多半年的時間,又是雜草叢生了,根本看不出以前練武留下來的痕跡。簡單的做了幾個伸展運動,王若言、劉思力還有靳暉三人就開始自己練起武來。

    吳量則在旁邊找了個地方盤膝坐下認真觀看起來。

    只見劉思力折了一根樹條,握於右手,然後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頭部低垂,眼睛似在看著腳尖,然後像是不經意的將樹條輕輕的向下一劃,作劍法起手式。旁邊的吳量一看,便知道劉思力將要施展的是蜀山七十二路劍法,於是,默不作聲,想看看劉思力將這套劍法練到什麼程度了。

    劉思力站在那裡,感覺著手中的「劍」,心中卻思緒萬千。這半年來,自己跟隨師父在青城山修習劈空掌和青城劍法,但是在前一兩個月的時間裡,蜀山劍法卻沒人指點,後來多虧了師父的摯交,青城派的客卿長老、前任蜀山派掌門「一劍知秋」卓一楓經常在自己練習蜀山劍法的時候在旁邊指點,自己才能夠逐漸抓住這套劍法的精要所在。而且近半年來,劍道似乎有了很大的精進。

    感覺到王若言和靳暉在那裡身形不斷的迅速變化,劉思力連忙收斂心神,將自己融入剛剛領會不到一個月的劍的意境當中,然後起劍。只見劉思力左手捏劍訣,右手將手中的「劍」立於胸前,劍指長空。然後腳下踏出蜀山派正宗的蜀山劍步,兩腳左右交接,手中長「劍」向下劃出道道螺旋軌跡,同時出劍的時候在身體周圍不斷的變化出劍角度,每次出劍,時間相隔甚為短贊,可以說是剎那間出劍收劍,劍速迅疾無比,並且每次出劍的時候,劍尖始終不離自身三尺,這正是蜀山七十二路劍法中的第一式——執劍身。這一式劍法主要的作用是讓用劍的人感受到劍的存在,讓劍能夠因為用劍的人而存在。吳量看到劉思力施展這一式已經是有了一定的火候,但是還是沒有做到讓劍因人而存在的境界,如此,雖然劍速很快,但已經失去了劍與人的和諧,破綻重重。

    反觀這邊的王若言,他現在施展的正是當初吳量傳給他的般若掌,此時正練到「般若掌」裡面的一招「回歸彼岸」,簡單的意思就是把東西送回原來的地方去,屬於純粹的力量對決。只見王若言左手出掌,掌勁快速卸了出去,卸力的同時將手掌回收,然後左腳向前斜跨一步,右掌順勢而出,抵住剛收回來的左掌,兩掌相接,左掌接住右掌掌勁,借力順著右手手腕迴環一周,然後兩掌同時向外將掌力推了出去,形成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掌勁更是在掌力所透的路線上將雜草硬生生的剷除一空。看這架勢和功力,已經遠非半年前可比的了,應該是得到了少林高僧或則某位高人的指點,使得他現在施展出來的般若掌,不僅掌勁雄厚,掌力精猛,掌風過處,只見雜草紛紛讓道,而且招式之間,毫不拖泥帶水,招招到位,隱隱之間似乎有了一股大家風範的味道,估計還是實戰訓練的結果。看到王若言的變化,吳量覺得這洪友道果然了得,這般若掌原本就是少林寺裡剛強之極的掌法,如今看這王若言將般若掌施展得這麼虎虎生風,氣勢非凡,應該是受到了降龍十八掌那至剛至陽、剛霸絕倫的掌法的影響,只是不知道王若言將那降龍十八掌學的怎麼樣了。至於洪友道另外的絕學打狗棒法,吳量估計現在洪友道應該不會教給王若言,畢竟那是丐幫幫主才有資格學的武功。

    轉頭再看靳暉在那裡練習少林龍爪手,觀其身形和步法,雖然練的是少林龍爪手,但是怎麼看都顯得輕逸絕倫,與少林正宗的龍爪手比起來,少了一份霸道與莊嚴,卻多了一份道家的飄逸與出塵,看樣子是學到了武當派的獨門輕功,也不知道最高心法「梯雲縱」學到什麼程度了。本來當初看到靳暉選擇這龍爪手的時候,自己還覺得可能不太適合他,不過現在看來,靳暉還是很會融合兩派武學,自成一家的嘛。看到靳暉將龍爪手練成這個樣子,吳量真是有點哭笑不得,不過轉念一想,覺得這也許是靳暉的另一種突破也說不定。再想到武當派還有那太極兩儀劍法和太乙神掌,以及那名滿江湖的武當劍陣,吳量覺得有機會應該上一趟武當山,找木青子敘敘舊,順便觀摩一下武當的絕學。自己的這些要求應該不算過分吧,希望木青自到時候能夠開明一點,讓自己一飽眼福,吳量開始打起木青子的主意了。

    剛開始的時候吳量還睜開眼睛,注視著他們三人的動作,不一會兒之後就閉上雙眼,將神識放了出去,用神識觀察起他們三人的一招一式,一動一靜。現在吳量剛剛獲得神識,根本沒有好好琢磨這神識還有什麼功能,恰好自己現在在武學上也是進入了新的境界,需要尋找更深一層的武道來領悟,所以,現在用神識分析他們三人的每一個動作的功用和破綻所在,希望能夠從中領悟出武功的奧秘所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