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修真奧義

正文 第十九章 崑崙絕巔觀天下 回家過年還修真 文 / 量子弦的思考

    想到自己現在已是步入先天境界的武者,同時又是引起後期的修真者,也許是千古第一人啊,吳量內心是充滿了喜悅和自豪的。本來想借助剛剛獲得的神識查看一下玄機子老道留下來的東西,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帶在身上,而是所在學校宿舍的箱子裡了,於是只好作罷,等回了學校再說。當然,在這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完,那就是尋找崑崙山的主峰。

    對現在的吳量來說,尋找主峰已經不是什麼難事,將身形穩穩的定在空中,吳量放開神識一掃。很快,就發現了最高峰,也是靈氣聚集最濃的一座高峰,與自己所在的這座高峰相鄰,但比這座高峰高出了不止五百米。稍微在空中提了一下氣,然後認準方向,急速劃破天空,身影杳然掠去。

    兩峰相距本來就不遠,吳量只是瞬息之間就來到崑崙主峰,落到峰頂,站定之後,吳量開始放眼看去,極目雲霄。

    順著崑崙山巨大的山脈走向,吳量此時雖然視力遠超常人,但是依然難以一目窮極,此時此刻,吳量覺得自己在天地之間依舊是那麼的渺小,唯一不同的是,自己是一個生命相對來說比較長久的人而已。感慨之餘,吳量仰觀蔚藍天空,想到那浩浩星宇,自己何時才能得以飛出地球,進入那寰宇星空,探尋宇宙奧秘,心中惆悵不已。

    不過轉念一想,至少自己已經是先天人物,延壽幾百年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況且擁有一身強悍的武功,比一般的人不知好了多少倍啊。於是,心情又好了許多。想到這莽莽崑崙,天地間也不過是獨此一家,想到天下間的強者,或許現在沒有多少了,吳量現在終於明白一點了,也就是為什麼自己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先天級數以上的高手,原因跟現在自己的狀況有關。

    在未成先天之前,自己並未有感歎人生如螻蟻,但是為什麼自己自己成就先天之後反而有了這樣的想法呢?難道不是因為自己已經有了把握自己的力量?所謂天地人三才,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已經消失於古老的傳說之中,但是現在人們的發展,難道不是為了更好的存在與天地之間嗎?那些進入了先天境界的人,已經是半神的存在,數百年的時間,足夠他們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足以支撐自己生命的另一次延續,或許,為了那一個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修的目標,他們根本就不願意浪費任何無聊的時間。幾百年的時間,塵世間已經沒有什麼東西還能夠於他們有關聯了,他們早就不再是人間人了啊。

    吳量想到這一點,也就明白為什麼自己還有其他的後天高手沒有遇到先天高手的原因了,即使遇到了,自己當初那點功力也是無法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是先天高手的,就像現在的自己,如果真的想隱姓埋名,大隱隱於市,中隱隱於朝,又或者小隱隱於山,估計沒有人能夠看的出自己是先天高手,而自己亦不會干預一般人的生活,在自己眼中,這些不值得自己出手,就好比天地一般,任何東西都有其作用的地方,越俎代庖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造成不良的影響,就好比現在人們所面臨的生物物種入侵一樣,若不是人們將那些新物種帶離原本生活的地方,怎麼可能會有現在造成很多物種滅絕的現象呢?可見,逆天道而行,有的時候,並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了的。

    自己現在可以在舉手之間造成巨大的破壞力,在世俗眼中,或許已經是神了,但是自己能夠肆無忌憚的隨便使用力量嗎?自己習武,自己修真,難道僅僅是為了追求力量而已嗎?力量或許並不是天地真正的大道,而只不過是一種體現而已。

    道家修真,講究德行,但並不是現在人們所看到的行善積德,因為這種讓人們所知道並受到讚揚的修德,並不是修真人的修德,老子說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就是說上品的德行,即使做了功德的事,但在自己心中,並不覺得是有德;如果是下品德行,他做了功德,便把自己已做功德的觀念,或得失的觀念存在心中。可見,現在的人們所說的德行,在修真者的眼中,不過是下品的德行啊。所以說,為什麼真正修德的人反而被人所不見,而某些做了對自己來說本來就不是什麼難事的人,偏偏大肆宣揚,深怕世界上有人不知道一樣,這種德行,或許不該劃入德的範圍。

    面對未來,自己何去何從?難道這世上先天高手真就那麼少?自己傳下浩氣,本就一心想借此弘揚武學,讓人們能夠回歸到追求自身的道路上來,使得人本身在浩瀚宇宙中能夠不懼基本的破壞力量,使得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不至於讓人變得越來越依靠外物,從而能夠更為強大。且不說能不能有人也可以進入先天,只是想想如果人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反應速度加快了,生命延長了,對人類的發展豈不是更夠幫助?

    吳量站在崑崙絕巔之上,俯瞰大地,心中思緒萬千,或許,正是應了那句話,即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足足站了三個多小時,吳量才從無限的感慨中恢復過來,看看天色。估計是下午四五點了,吳量決定回去了。

    放開神識,吳量一邊規避前方諸如飛機、老鷹等飛行物,一邊御空飛行,享受那種江山美景盡收眼底的感覺,不多時,就飛出了崑崙山脈,進入蜀中地段。本來還想觀賞蜀中那種「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奇景,但是,隨之而來的被窺視的感覺讓吳量很是生氣,因為這種窺視的感覺來自天上,不用想都知道是衛星鎖定了自己,此時一定有一大堆人圍在顯示屏前討論自己,吳量覺得很不爽,神識瞬間破空而去,很快就發現了一個低空軍事衛星,上面的標記吳量也不認識,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不過發現歸發現,自己現在並不清楚神識的運用之法,能不能攻擊實體,現在還不清楚,所以吳量只好收回神識,然後落下身形,藏進大山之中,然後急速離開,很快就擺脫了衛星的追蹤掃瞄。

    等到天黑的時候,吳量終於進入了四川省境內的一個小鎮,打聽了一下,發現現在已經是一月中旬了。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吳量愣了一下,才算清楚自己待在崑崙山的時間居然超過了一個月的時間,而且現在好像學校塊放假了。於是,趁夜色離開了小鎮,全速飛身離去,趕往武漢。

    第二天天剛剛亮的時候,吳量終於飛到了學校,神不知鬼不覺的落到宿舍樓頂,然後悄悄的進了宿舍,沒有發現人,就洗了個澡,換了一身衣服,然後調息片刻,就起身出門,到處打聽情況去了。

    因為大四了嘛,所以除了準備讀研的同學還在學校,其他準備工作的同學都不知所蹤,估計是各自找工作去了。而且現在正是學校開始放寒假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準備回家了,吳量整整一個上午都在學校裡亂逛,碰到了幾位熟悉的學弟學妹,打了個招呼,互相問詢一下什麼時候回家,也就沒有什麼發現了。中午的時候,回到宿舍,考慮了一下,決定還是先回家過年,免得家人擔心,自己一個多月來都毫無音信,家人肯定很擔心。思考了一下,吳量就給家裡打了電話,說自己回家過年,明天就到家。下午的時候去學院大樓轉了轉,也沒有什麼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跟那些讀研究生的同學瞎聊了一會,感覺到他們也不是很耐煩,於是,就告辭了他們,畢竟自己於他們理念不一樣,沒有什麼好談的,回宿舍後就整理行裝,準備回家。

    吳量的老家是一個典型的鄉下小鎮,在中國可以說是普遍存在,離武漢也不過一千里路左右,以現在吳量的速度,一天飛個幾千里,那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如果半夜過後趕過去,估計明天十點之前就能到了,所以吳量才在電話裡說自己明天到家。

    半夜的時候,吳量背了一個大旅行包,直接從宿舍的窗戶裡飛了出去,很快就衝到了十千米左右的高度,然後認準方向,飛速離去。

    老家就在一個山溝裡,雖然名為小鎮,但是因為交通不發達,所以依然是很落後,解放幾十年來也沒有出過縣級幹部,所以,也沒有人照顧和留意,雖然這幾年國家發展很快,不過吳量覺得老家還是老樣子,老房子依然是老房子,雖然很多人家都建了新房,不過好像沒幾幢是磚房,鎮裡唯一的大道還是跟自己去讀大學時一樣,只有一半是水泥路,而且僅僅是鎮裡生意比較興隆的地段,其他的都還是土路,自童年以來到現在,好像沒什麼變化,只不過穿過小鎮的小河比十多年前流量變小了很多。似乎兩邊的山綠了很多,吳量還記得自己小的時候和弟弟一起隨同父親到自家的林地去植樹造林的情景,那時候父親一個人挖了很長時間才挖出一個立方的土坑,然後才將還不到半米高的小樹苗栽到挖好的坑裡,而自己和弟弟只是在林地裡到處亂竄,無憂無慮啊。

    吳量從空中俯瞰著自己的家鄉,不禁想起童年往事,沒想到時間過的這麼快,轉眼間,自己都二十出頭了,而且是以這樣的情形回到老家,真是世事如棋局,誰又能想到呢?吳量會心的笑了笑。在空中找到自家的院子,然後以及快的速度衝向地面,在一般人眼中,只看到似乎有一道淡淡的煙筆直的射向吳量家的院子,不過只是瞬間的事情,即是有人在那一瞬間看到了,也不會懷疑什麼,只當是眼花了或者是上午家家戶戶生火做飯時弄出的煙。

    就在落地的一剎那間,吳量迅速變換身形,然後兩腳穩穩的踩到了地上。看到家門開著,就走了進去,口裡還喊著「爸,我回來了。」之所以不喊「媽,我回來了。」主要是吳量覺得現在老媽肯定還在街上擺攤賣東西,弟弟他們過幾天才放假,又還沒從天津回來,所以,一定是老爸在家。進了屋之後,果然發現老爸坐在太師椅上,正在看電視,看到吳量進來之後,很驚訝,問道:「怎麼這麼快?以前你不是下午五六點才到的嗎?現在才九點鐘多一點,我都還沒做飯啊。」

    「不忙,我還不餓。」吳量放下行旅包,然後坐到沙發上,慢慢說道:「哦,我昨天打電話時沒說清楚,昨天我都到縣城了,所以就趕了早班車過來。」吳量現在並不想說清楚自己的狀況,因為自己心裡清楚,自己的父親根本就不喜歡練武,以前跟曾祖父習武,也僅僅是為了不讓曾祖父失望,只是由於天資比較好,所以雖然不怎麼勤奮,也練得還不錯,到後來教自己和弟弟,也只是想將功夫傳下去而已,而弟弟當初就不喜歡練武,所以到最後,只有自己這個可以稱之為武學奇才的人才繼承了家傳武學。現在還摸不準情況,恐怕還不是將事情說出來的時候,所以吳量現在暫時先不說這事情。

    吳量的父親聽到吳量這樣一說,也就不再問下去,只是站了起來,說道:「你先在家裡待著,我到街上一趟,跟你媽說一下,順便買點菜回來,我自己回來煮飯,你要休息就先休息。」然後,就上街去了。

    當晚,吳量的母親很高興,做了很多菜,算是給吳量接風洗塵了,飯後,問了很多吳量在大學的事情,但都是瑣事;只有吳量的父親問了一下大學畢業找工作情況,吳量也就含含糊糊的亂說一氣,總算不再讓自己的老爸有疑問。

    夜幕降臨之後,吳量回到自己的房間,發現老媽已經鋪好床被了,心中感到一暖,不過,今晚是用不著了。吳量摸了摸床被,然後盤膝坐在床上,將兩塊玉簡分別握在手中,神識進入其中,準備開始閱讀「玄天真解」,按照裡面的說法,自己現在完全可以修習裡面的修真心法了。

    神識慢慢的深入,將最初的修真入門心法濾去,很快就找到了「玄天真解」所在。以前自己精神力進入玉簡的時候,只是發現一些漂浮的字,現在看來,那些好像僅僅是「玄天真解」的序言一般,根本沒有真正的具體內容,現在神識大成,才發現這裡面全部都是玄機子的神識印象,好像裡面蘊藏了很大的信息,看來裡面大有文章啊。

    「粵自混沌初辟,民物始生,中間有三個大聖人,為三教之祖。三教是甚麼教?一是儒家,乃孔夫子,刪述《六經》,垂憲萬世,為歷代帝王之師,萬世文章之祖。這是一教。一是釋家,是西方釋迦牟尼佛祖,當時生在捨衛國剎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湧金蓮華,丈六金身,能變能化,無大無不大,無通無不通,普度眾生,號作天人師。這又是一教。一是道家,是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生天生地,生佛生仙,號鐵師元煬上帝。他化身周歷塵沙,也不可計數。至商湯王四十八年,又來出世,乘太陽日精,化為彈丸,流入玉女口中。玉女吞之,遂覺有孕。懷胎八十一年,直到武丁九年,破脅而生,生下地時,鬚髮就白,人呼為老子。老子生在李樹下,因指李為姓,名耳,字陽伯。後騎著青牛出函谷關。把關吏尹喜望見紫氣,知是異人,求得《道德真經》共三千言,傳留於世。」這是吳量首先接收到的東西,好像跟「玄天真解」沒有什麼聯繫,估計是玄機子從那地方得到的後世傳說,因為據說那釋迦牟尼佛好像是多寶道人被老子化胡的時候渡到西方另創佛教後的稱呼,而且上文也明顯的說到「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生天生地,生佛生仙,」所以吳量就略過了,然後繼續用神識接收餘下的信息。

    而下面的信息才慢慢的進入了正題。(各位讀者,請認真讀一下下面的東西,不要跳過,否則可能影響以後對本篇小說的理解。)「人之有生,自父母交姤,二氣相合,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與母分離。五千日氣足,是為十五童男。此時陰中陽半,可以比東日之光。過此以往,不知修養,則走失元陽,耗散真氣,氣弱則有病老死苦之患。人生所免病老死苦,在人中修仙,仙中升天耳。惟人可以為仙,可以為鬼。仙有五等,法有三成,持修在人而已。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所謂鬼仙者,少年不修,恣情縱慾,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陰靈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鬼仙不離於鬼也。所謂人仙者,修真之士,不悟大道,惟小用其功。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嗽咽者,哂吐納之為錯;著採補者,笑清淨以為愚。采陰取婦人之氣者,與縮金龜者不同;蓋陽食女子之乳者,與煉金丹不同。此等之流,止是於大道中得一法一術成功,但能安樂延壽而已,故曰人仙。人仙不離於人也。所謂地仙者,天仙之半,神仙之中,亦止小成之法。識坎離之交配,悟龍虎之飛騰,煉成丹藥,得以長生住世,故曰地仙。地仙不離於地也。所謂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得中成之法,抽鉛添汞,金精煉頂,玉液還丹,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生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成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世,以歸三島,故曰神仙。神仙不離於神也。所謂天仙者,以神仙厭居三島,得大成之法,內外丹成,道上有功,人間有行,功行滿足。授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天仙不離於天也。然修仙之要,煉丹為急……」在這後面,詳細介紹了一大堆的修真知識,不論是符菉咒語還是煉丹要訣,吳量全部先死記硬背了下來,在吳量看來,這些都是修真之人最基本的知識,雖然自己是個大學生,但是在修真方面還是個文盲,所以現在很有必要惡補一下。

    最起碼瀏覽了幾十萬字之後,吳量終於看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了——「玄天真解」。不過,現在好像天已經亮了,沒辦法,只好等下一個晚上了,今天就先整理一下記下來的修真知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