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修真奧義

正文 第十七章 引氣入體難突破 探訪古跡游崑崙 文 / 量子弦的思考

    自從王若言、劉思力和靳暉隨著他們的師父走了之後,吳量就一個人待在學校,轉眼間就過去了一個月。這段時間,吳量早修引氣入體,晚修武學浩氣,勤耕不輟,但是,一個月下來,引氣修為並沒有什麼變化,一直停留在引氣初後期的階段,倒是武學浩氣似乎濃郁了許多。按理說,一個月時間對無盡年的修真歲月來說根本不算是什麼時間,眨眼之間的事而已,可是吳量覺得不可忍受,為什麼呢?這話還得從頭說起,吳量修煉武學二十多年,卻因為一直沒有煉氣之法,一直練不出氣感,也不知道怎麼練,到大學之後,成為了網上活動的生物,但開始的時候迷戀到網絡的電影和遊戲之類的娛樂了,到大三才開始學會網絡搜尋資料,從而找到了據說最容易練的「清風門心法」,才一舉突破到真正的武者,而且僅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將元氣修為練到浩氣的後天巔峰狀態,可謂是曠古絕今。

    而且還有一點,吳量對自己的天資悟性從來都是信心滿滿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心態,使得他有了一種傲視天下英雄的唯我獨尊的感覺,用在武學修煉上,當然是事倍功半。於是,當吳量開始修真之後,因為很快踏入了引起初期,便以為自己在修真上也是個天才,再加上前段時間木青道人也這麼說,吳量心中就更加肯定這種感覺了。

    但是,現在的引起修為遲遲不能突破到中期,很讓吳量心憂,因為擔心自己修武修真,真武同修,會對自己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受到修真境界的影響,武學上的境界將很難突破。所以,吳量決定上網搜尋一下關於修真和修武的信息。

    忙乎了幾天,吳量終於找到了一點有用的東西,就是丹道仙師們留下來的卦氣升降論,這套理論認為人生生命的氣機,自受父母受胎的時間開始算起;男的以八位數為準,女的以七位數為準,這是先天的稟賦,屬於乾卦為代表的範圍。比較明顯可征的,例如女子,在十四歲之前,月經(內徑稱為天癸)尚未發現,便是六爻完備乾卦的生命,算是一個完璞未破的童身。到了十四歲以後,從有了月經開始,就變成天風後卦了,一直到三七二十一歲,便是乾卦的初爻已破。由此到七七四十九歲前後,也就是月經斷絕的時間(現在醫學所謂的女子更年期),便是先天生命的卦氣將盡,也等於說,由先天稟賦所帶來的生命能,到此快要用完了,所剩下來的餘年,自七八五十六歲前後的階段,都是後天生命的餘氣而已。再下去,便由純陽的乾卦,變為純陰的坤卦,轉入另一生命的陰境界了。

    如果對男子來說,以八位數計算,便是十六歲前後,算是童身,保持有原來的先天乾卦的卦氣,逐漸演變到八七五十六歲前後(等於現代醫學所謂的男子更年期),就是先天卦氣的生命將盡的階段,到了八八六十四歲以後,剩餘的生命,便是後天命氣的作用,也就是說,由純陽的乾卦變為純陰的坤卦,轉入另一生命的陰境界了。

    因此,按照丹道派的理論,丹道修煉「長生不死」,修命的理論,便認為第一等的根基,無論男女,凡是童身人道,是為上品;其次,應在卦氣未盡的階段,回頭修道,還有希望;如果等到卦氣已盡,再來修命,不是絕對沒有希望,只是有了事倍功半的難處了。

    這套理論,吳量不敢百分之百的相信,但是推比現在醫學的理論和經驗,除了不夠精詳且缺乏新穎的證明,並沒有什麼完全不對的地方。況且自己有搜不到其他更為可信的資料了,對那些關於修真還和血脈有關係的說法,吳量向來是嗤之以鼻,根本不信,估計那種言論純屬極端種族主義的人說出來的,畢竟上古修真盛行的時候,不僅人可修真,動物也可修真,草木竹石亦皆可修真(通天教祖為截教祖師,所謂的截教門人,基本上都是動物和草木竹石修煉得道的)根本沒無別,老子也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芻狗」,說的就是天地平等的對待萬事萬物,不論人或物,沒有什麼可以特別的。所以,基於這些原因,吳量還是覺得丹道派的理論要可靠的,雖然後來的丹道修煉已經跟上古的丹道修煉已大不一樣,但畢竟還是正統的修真派別,所以不得不信。

    吳量再想到幾千年來,後世一般修道之人,往往都是在年齡老大之時,萬事俱灰之餘,才想起追求長生不死之術,如果這樣真的能成仙,那麼,天下最便宜的事情,都被這些聰明人佔盡了,恐怕沒有這個可能!

    看來這個理論還是真的有一定的可靠之處的,吳量想到,在比較自己修真的時間,算來自己還只是第二等根基啊,能有這麼大的突破應該是得益於自己的浩氣和精神力了,現在自己處於引氣初期,卻依舊不能突破,估計使受到了浩氣的影響,可能等到自己在武學上步入先天之境以後,引氣修為才有機會得到突破,或許先天境界和引氣中期的境界是同一個層次的東西,所以不可能分別突破,想來應該是要同時突破了,吳量這樣分析到。在轉念一想,自己一人真武同修,連先天和引氣中期也要同時突破,估計是千古第一人吧,看起來好像很具有挑戰性,想到這裡,吳量覺得體內的血液又要沸騰起來了。

    有修煉了幾日,依然沒有什麼變化,吳量決定出去走走,看了幾部道教的書籍之後,吳量對一個地方感到有了很大的興趣,就是傳說中的崑崙山。

    崑崙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最高峰在於青、新交界處,名為新青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點。

    崑崙山與喀喇崑崙山,這兩大山脈均起自帕米爾高原而並駕向東。喀喇崑崙山入藏北與岡底斯山連接;崑崙山延新疆西藏地界入青海、四川。喀喇崑崙山群峰海拔均在5000-6000米以上。其喬戈裡峰8611米,僅次於珠穆朗瑪峰。崑崙山勢如巨蟒,譽稱「莽崑崙」、「亞洲脊柱」。崑崙山在新疆境內有1800公里長,寬150公里,山脊多在5000米以上。公格爾峰7719米、公格爾九別峰7595米、慕士塔格峰(冰山之父)7546米,為崑崙三雄。

    通過查找資料,吳量還發現了一個通常被人所忽略,特別是被文人和研究地理的人所忽略的信息,或者說這些信息是稗官野史,就是崑崙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崑崙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玉珠峰、玉墟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是朝聖和修煉的聖地,1990年推出崑崙山道教尋祖旅遊線。1992年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登崑崙、尋根問祖、頂禮膜拜的炎黃子孫組成的尋根團多達上百個,有的台灣同胞連年在崑崙修煉,每年達數月之久。後又帶家人進山朝拜,並投資興建祭壇,十分虔誠。

    另外吳量看一些別傳還說什麼崑崙山自古以來就吸引佛界道家在這裡建寺築觀,養性修身,傳經布道。遠在漢唐之際這裡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斷。至金元,盛極一時的中國道教全真派開山祖師王重陽同他的七弟子,把這裡選為創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遺跡。

    這些都是現在的說法,吳量只是略略掃過,就不再深究。原因是吳量基本上不相信現在的崑崙就是神話中的崑崙,雖然不敢全盤否定,但還尊重現代人的說法。還有一個理由就是道教書籍上不是這樣記載的,而是說的都是差不多難以考證的神話傳說,比如:

    槐江山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是崑崙山,是黃帝在下界的都邑。崑崙山由神陸吾主管,他還管理著天上九域。陸吾人面虎身,虎爪,九條尾巴。山中的土螻,喜歡吃人。土螻生有四隻角,安靜時像只大山羊。山中還生長著一種叫做欽原的大鳥,形狀像馬蜂,大小類似鴛鴦,欽原如果螫了其他鳥獸,這些鳥獸就會死掉,如果螫了樹木,這些樹木也會枯死,人遇上它凶多吉少。還有一種鶉鳥,它管理黃帝的各種器具和服飾。山上有一種名叫沙棠的樹,形狀同棠樹相似,黃色花朵,紅色果實,果實的味道像李子,但沒有核。沙棠可以用來防禦水災,如果人們吃了它的果實就不會淹死。山中的蘋草形狀像葵,味道像蔥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勞。河水發源於此,向南流去,然後再向東流入無達。赤水也發源於此,向東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發源於崑崙山,向西南流入於丑塗之水。黑水也從崑崙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這裡生長著很多奇異鳥獸。〔神陸吾,據郭璞註釋,就是肩吾,莊周曾說:」肩吾得之,以處大山。」形體象虎一樣的陸吾神,說就是《海內西經》中的開明獸。鶉鳥,是鳳凰之屬的鳥類,《海內西經》中說,崑崙開明西北皆有鳳凰,就是指的這種鶉鳥,《禽經》中說:」赤鳳謂之鶉。」〕

    道教書上記載的大概內容就是這樣,當然吳量還發現山海經裡也記載了崑崙山,但稱呼不太一樣,崑崙丘、崑崙墟之類的稱呼,變來變去,連山形山貌也各說各的,所以吳量也搞不清楚,那個是真崑崙,那個又是海外崑崙,或者兩者本是不相同,只是名字上類似而已。反正吳量也搞不清楚,況且還有另一套說辭,就是真正的崑崙山不在人間界,而是在地仙界,人間界的崑崙山只是三教聖人證得混元無極道果之後,為了讓人間界傳下道統,特別讓姜子牙在人間界選了一座山脈當作行宮傳道的地點,而這座山脈也因此被稱為崑崙山。

    看到這一大堆資料,各有各的說法,吳量頭都大了,也分不清楚這崑崙山到底又還是沒有,到底上古的崑崙是否就是現在的崑崙,這些,吳量都弄不明白。於是,吳量決定來個實地考察,驗證一番,畢竟有個實物做對照,總比自己瞎想要好的多。

    也沒什麼準備,跟學校請了個假,理由是有個公司要自己先去上上班,感受一下公司的氣氛,將來畢業了才能夠很快的轉變角色,迅速適應新的工作和生活。然後就出發了。

    一路疾行,吳量根本就不走大道,出門之前,吳量專門對準了方向,然後根據連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原理,直接翻山越嶺朝崑崙山脈奔去。

    以吳量現在的後天巔峰修為,雖然做不到達摩祖師當年的一葦渡江,但是過了長江,基本上沒有什麼天險可以擋得住他的去路,畢竟一路過去,也沒有什麼難爬的山和難度的水,就算遇到比較寬一點的河,吳量還是會找到河面比較狹窄的地方過,而不像當年達摩祖師那樣偏偏要選長江最寬的江面過,當然,畢竟當年人家是為了來傳佛法,顯示點神通還是有必要的,而現在吳量的目的是趕路,別的就先放一邊,自己怎麼走路自己知道,反正又沒有人能看到。

    「崑崙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隅,面方萬里,形似偃盆。其一隅正北,主於辰星

    之精,名曰閬風台;一隅正西,名曰玄圃台;一隅正東,名曰崑崙台。又有北戶山、承淵山並是其枝幹。」吳量一邊說著古書中關於記載崑崙山的記載,一邊趕路,一邊還自己問自己道:「現在地球上公認的最高峰就是珠穆朗瑪峰,其高也不過8848米,算來也就比33里路多一點,哼——居然感號稱三萬六千里,火星的做高峰也遠比這個崑崙山還要低上不知多少,按照地球重力學來說,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行星可以支撐起那麼高的山,除非這崑崙山根本就不是山,或者根本就不是行星上的東西。那到底在哪呢?」

    「按照現在流行的多維空間論,或者是什麼平行空間論,又或者是什麼超維宇宙論,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可以解釋很多超自然現象,可是所謂的超自然現象或許本來就是自然現象,只是見得少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就將其一股腦的歸到超自然現象。」吳量用現代的科學理論用思考了一番,還是很糊塗,無法想清楚這崑崙山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走著走著,吳量又想到外星生命體了。「難道說上古時期,有一群開著超級龐大的星際宇航器偶然的來到地球,然後傳下了他們那邊的修煉方法,然後又離開了地球,於是現在再也找不到那些神話中的東西了?」吳量想到這裡,覺得自己有些思考過度了,畢竟現在連外星人是否存在都還是沒有個確切的結論,自己這不是瞎猜嘛,吳量笑了笑自己,速度不變的往前急速掠去。

    可能覺得很無聊,吳量又想到崑崙山去了,「地球存在幾十億年,很有可能存在過史前文明,如果真的存在的話,那麼上一次文明如果以留下一些修煉之術和當時的星空地理記載,被這一代文明的遠古人類得到了,於是便有了修真之路。」吳量想到這裡,不禁對自己的想像力佩服起來,可是轉念一想,覺得有不對,「如果上一次文明存在過,那為什麼考古界沒有發現一點遺跡呢?難道說他們已經走出地球,並且銷毀所有證據,只是為了讓我們這一代文明能走上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而他們則早就成為宇宙中的公民了?」想來想去,終歸是自己一廂情願,歷史真實的面目現在已經難以探尋了。

    吳量長歎一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然後身影很快的消失在密林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