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降大運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七節 風聲鶴唳 文 / 破壺

    第三百一十七節風聲鶴唳

    成武皇臉色陰沉了下來,大豐朝第一元老王炳坤更是瞪大了眼睛,一副英勇就義的樣子。對於王炳坤這樣的傲骨文人來講,有些話說出來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寧死也要撐下去。

    玄樂站在侯廳當中沒有進去,他要聽聽父皇是什麼意思。不管怎麼說,玄樂覺得王炳坤提出這樣的要求,簡直是罪該萬死。設立儲君是秉承天意而為,除非儲君有危害江山社稷之嫌,否則絕不能更換。王炳坤的要求,根本就是在逆天行事。

    成武皇雙手扶在御案之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剛才他還對玄樂憤怒不已,但此刻,成武皇明白自己必須要站出來支持兒子玄樂。否則的話,一旦有了這個苗頭,將會在朝堂之上引起軒然大波。

    「老太傅,你身為國子監首輔大臣,可以說是眾皇子之師。難道,你不知道皇儲是秉承天意而立的嗎?既然是天意,樂兒沒有逆天行事,何來廢黜之說。老太傅,你年紀不小了,我看,也該回家頤養天年了。」成武皇一臉的陰霾,帶著怒氣說道。

    靖王心中一驚,他沒想到成武皇居然為了廢黜之事,要連老太傅打發回家養老。王炳坤渾身顫抖的跪在地上,他不是害怕而是憤怒。

    「陛下,老臣知道自己所言不為聖上喜愛。但是,玄樂任人唯親排擠賢良,此子獨斷專橫暴虐成性。他這樣的做法,已經撼動大豐根基,難道這還不是逆天嗎。」王炳坤耿直的說道。

    「閉嘴,朕不想再聽,此事不得再提,你下去吧。」成武皇說著一側身,連看都不想再看王炳坤。

    靖王偷偷瞄了成武皇一眼,抱著打王鞭走到王炳坤的跟前,伸手把老太傅拉了起來。

    「老大人,您也消消氣,有什麼事情都好商量,外面的群臣還等著您呢。」靖王說著,偷偷給王炳坤使了個眼色。

    靖王心說你一個人可不成啊,外面還有一幫子呢。只有把他們都忽悠起來,那樣才能逼迫成武皇就範。這麼多年,你一個人跪諫哪次成過事,最後還不都是本王把你弄進宗人府喝茶去。

    王炳坤顫顫巍巍站了起來,對著成武皇一躬身,「臣!告退。」說完,王炳坤手持竹竿憤怒的轉身離去。

    玄樂一看老太傅王炳坤要出來,趕緊躲到屏風後面。成武皇的話更加堅定了玄樂的信心,他也為自己有位開明的父皇感到高興。

    王炳坤一走,玄樂就被宣了進去。成武皇也有點生玄樂的氣,心說你不管怎麼做,總不能毆打老臣吧。別忘了你現在還不是皇上,只是個皇儲而已。

    「樂兒,李洪身為當朝一品大臣,官居兵部尚書,就是父皇對他都禮敬有加,你倒好,居然動手打人。」成武皇怒其不爭的看著玄樂。

    「父皇,兒臣沒有打,只是~只是不小心推了一下而已。」玄樂都快冤枉死了,今天明明是李洪不對在先,弄到現在反到成了他的錯。

    靖王咳嗽了一聲,「賢侄,你說的不對吧,李洪雖然年事已高,畢竟是員武將。推一下就能讓他頭破血流,難道我大豐武將就這麼不撐打。」

    玄樂心說靖王這幾天怎麼處處與他作對,再怎麼說你也是我的親叔,幹嘛老向著外人。

    「靖王叔,此事可以讓父皇細查,玄樂絕沒有故意為之。」玄樂不滿的看著靖王。

    「當然要查,你和臣子之間的紛爭是我分內的事。李洪為我大豐江山立過汗馬功勞,如果你不給他個說法,別說外面那些老臣,本王也不答應。」

    「王叔,這件事誰對誰錯還不清楚,憑什麼就認定是侄兒的錯。」玄樂針鋒相對的說道。

    「憑什麼?就憑人家李洪滿臉的鮮血,宮裡的人可都看見了,誰也不是瞎子。」靖王瞪著眼睛,他還是第一次公開的與玄樂這麼對抗。

    成武皇一看爺倆要吵起來,氣憤的一拍御案,「你們還有點叔侄的樣子嗎,都給我閉嘴。」

    成武皇揉了揉印堂,「靖王,你先代皇兄去看望一下李洪,回頭我會讓魏正海去李府上安撫一下。」

    成武皇支走了靖王,無力的坐在龍椅之上。人人都羨慕他這九五之尊,但成武皇卻知道自己的心有多累。他真希望玄樂能早點成熟起來,好把國事交給他來管理。

    玄樂上前走了幾步,默默的跪倒在御案之前,「父皇,兒臣讓您為難了,不管父皇怎麼處置,兒臣都願意接受。」

    成武皇看著玄樂委屈的樣子也有點心軟,輕聲問道,「樂兒,你給父皇一個實話,最近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你真想早點坐上父皇這個位置,父皇不會阻止你。但是,你必須要成熟起來,真正能擔當這個重任才行。」

    「父皇,兒臣絕無此意。兒臣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我大豐江山,蒼天可鑒。」玄樂抬起頭坦然的看著成武皇。

    「唉~!起來吧。」

    成武皇擺了擺手,讓玄樂站起來說話。

    「樂兒啊,父皇看在眼裡,明白的很。父皇知道你這是在選拔能臣,好為將來的江山打基礎。其實,朝中有些臣子已經壞到根了,這一點父皇也明白。但是,你知道父皇為什麼沒有下手剷除嗎?」成武皇慈祥的看著玄樂。這一刻,他是作為一名父親在教誨兒子,不在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兒臣不明白。」

    「等你執掌大權的時候,你就明白了。其實,一個王朝跟人的身子一個樣。帝王就好比身上的頭顱,靠得是腦子想事,嘴巴吩咐就行。朝中的大臣就是身上的各個部位,缺少了哪一個地方都不合適。好的臣子好比發達的四肢和軀幹,不好的臣子,他們就是身上的排泄之物。四肢和軀幹就一副,好比忠臣良將,失去了他們你會無比的心痛,更是無法復原。但是,身上的排泄之物你每天都有,今天排完明日還會再有。

    這些逆臣賊子,只要不威脅到江山社稷,留著他們反倒對君王有利。因為你知道他們是賊了,心裡就會防著點。而且有了這些賊子,也不是一無是處,最起碼,他們更能督促那些忠良為我皇室效力。如果有一天,你覺得把那些賊子清除乾淨了,其實他們藏在暗處更可怕。或許,你認為最忠的臣子,就是最大的逆賊。」

    說道這,成武皇的腦海裡,忽然出現了朱天降那賊兮兮的樣子。成武皇不禁苦笑了一下,是他把朱天降挖掘出來,甚至說也是他把朱天降縱容起來。但是現在,卻成了大豐朝可怕的心腹之患。

    聽著父皇這推心置腹的話,玄樂彷彿明白了其中的含義。為帝王者,權謀之術最重要。自己博學多才親力親為,不一定能治理好朝政。帝王只要會用人,才是駕馭朝政之術。不管是忠臣還是賊子,只要是用對了地方,這才是百姓之福。

    父子倆在乾殿之內交流著執掌朝政的經驗,而殿外的朝臣,卻在老太傅王炳坤正義言辭的說教之下,開始四處串聯,準備在早朝上正式聯名上奏,提出廢黜玄樂皇儲之事。

    李洪被打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朝野。一時間,玄樂彷彿成了暴虐無禮的代名詞,成了人們戲說的對象。

    次日早朝,兵部尚書李洪頭上還纏著包布,第一個站出來請奏,懇請成武皇廢黜皇儲。老太傅王炳坤緊跟其上,接著是吏部尚書攀子綱等人。玄樂的行為,讓這些老臣人人自危。特別是最近玄珠變得溫文爾雅,見到諸位老臣尊敬的不得了,相比之下,這些臣子覺得玄珠更適合當未來之皇。

    成武皇不顧眾人的反對,當場怒斥了一干老臣。但是架不住人多力量大,朝堂之上變得亂哄哄的,特別是王炳坤這樣的強牛,根本不害怕。成武皇氣的讓人把王炳坤趕出了朝堂,嚴厲的訓斥了幾句,馬上宣佈退朝。

    事情的演變可比成武皇想像中嚴重的多,一連三日,群臣在早朝之上越鬧越烈,讓成武皇感受到了一股可怕的力量。就在成武皇準備施展辣手為兒子玄樂撐腰之時,另外一個更可怕的消息傳到了京城。

    鎮南粘桿處暗子飛鴿傳書送來急奏,由於衛展不在京城,只能由白虎使耿彪轉達。

    當耿彪急迫的說完之後,成武皇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

    「你說什麼,鎮南大營主帥張忠高被軟禁了?」

    「皇上,鎮南大營那邊暗子送來的密信上,有著最高級別的硃砂印,說明事情非常緊急,而且準確無誤。」耿彪內心有點恐慌的說道。鎮南大營要是造反,大豐朝恐怕真要大亂了。

    「快!宣兵部尚書李洪進宮~!」成武皇微微有點顫音說道。

    魏正海剛要跑出去,成武皇一伸手,「不!現在傳李洪恐怕已經無濟於事了,傳靖王與玄樂進宮。對了,還有玄珠!」

    關鍵時刻成武皇覺得還是自己的親人最可靠。李洪那幫老臣正鬧著廢黜,如果這消息傳出去,誰也不好說他們會不會趁機作亂。

    魏正海一走,成武皇無力的坐在了龍椅之上。這一刻,成武皇覺得自己一下子老了好幾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