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降大運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八節 捧殺 文 / 破壺

    第一百五十八節捧殺

    宮門之外,玄樂並沒有穿官袍,而是一襲青衫站在百官之首。靖王手持打王鞭站在半步左側位置,郭老夫人與太傅王炳坤站在玄樂右側。李洪楚雲等六部大臣也站好了班位,六部眾臣之中唯獨缺少了刑部尚書馬丁天。在六部大臣之中,馬丁天是唯一支持皇后的重臣,當然不能再站到班列當中。

    這樣的陣勢可謂隆重之極,除了當朝天子成武皇不在,老少臣工盡在宮門之外。不少老臣眼含熱淚,朱天降等於是給了他們再造之恩。

    在朱天降到來之前,玄樂以監國大臣的身份,重新任命了朝中百官。在百官的朝議當中,此次平定京城,朱天降當仁不讓的成為首功。如果說上一次朱天降戰敗周延天是挽救了大豐朝,那麼這一次朱天降的勝利,等於救了這些臣工一家老小。上一次大戰老太后還健在,所以擔心的只是成武皇而不是臣工。就算周延天大勝,老太后依然會重用這些臣子。但這一回可不同,皇后馮宛秋已經把他們打入天牢。只要朱天降戰敗,馮宛秋肯定會大殺一批,以便威懾天下。所以說,朱天降對眾臣來說,相當於恩重如山。

    朱天降蒙頭大睡了一覺,本以為自己被成武皇算計了一次,來到朝堂走走過場就完事,哪想到會這麼隆重。看到這種場面,反倒讓朱大官人有點『羞澀』起來。

    朱天降抱著拳打了個哈哈,「我說三殿下,諸位大人,你們這是出來曬曬太陽,還是觀花望景啊?總不會是來等我的吧,天降可不敢勞師動眾。」

    玄樂面帶微笑,「天降兄,此次平定京城之亂,你乃首功之臣。玄樂今以監國身份,特率文武百官出宮迎接。」

    「吆~這可不敢當,諸位,天降給大家請安了!」朱大官人樂的牙都快碎了,從前世到今生,誰不想風風光光。向這樣的場面,恐怕大豐朝歷史上都少有。

    老太傅王炳坤手持竹竿,微笑的對郭老夫人說道,「郭夫人,老臣早就看好這小子,當日玄明凱旋進京的時候,老臣就在此向成武皇跪諫。怎麼樣,老臣的眼光還是不錯吧。」

    「呵呵,太傅大人,您可是當年與我家老爺同朝為官的重臣,大豐朝需要您這樣的老人把握大局啊。」郭老夫人隨口稱讚了一句。

    靖王也轉過頭來,「老大人,天降這孩子心氣傲慢,您可不能慣著他。」

    一說這話,王炳坤把臉一本,「哼!每次老臣跪諫的時候,都有一個糊塗蛋來攪局。我聽說這個糊塗蛋,還幫著馮氏打了幾場勝仗。哼!這筆帳老臣記著呢,等吾皇回京之後,看我不參他一本。」王炳坤說著,白了靖王一眼。

    靖王尷尬的撇了撇嘴,郭老夫人也是苦笑著搖了搖頭,她知道王炳坤只不過是說氣話,不會真的參奏靖王。不過以前王炳坤每次跪諫,都是靖王命人強行把他架到宗人府,王炳坤發幾句牢騷也是人之常情。

    玄樂把著朱天降手臂,給人的感覺好像兩人好的跟親哥倆似的。

    「諸位臣工,或許大家不知道,在馮氏叛亂之前,本殿下就洞察出她們的陰謀。只是當時苦於無權無勢,也沒有證據,所以沒有告訴靖王叔及諸位大人。不過,本殿下早已把此時告知遠在千里之外的朱天降大人。天降兄在危難之時力挽狂瀾,擊碎了玄明逆子弒父殺君的陰謀。如果不是天降兄保護著父皇,恐怕我大豐將會陷入一片混亂。此次天降兄親率大軍平定京城之亂,此乃我大豐之幸啊!」玄樂一番話語,立刻博得百官的喝彩。

    朱天降表面微笑不語,內心裡卻是一片苦澀。玄樂的作法明顯的是給眾人看的,好像是說他倆早就暗中有所密謀。簡單的幾句話,看似稱讚朱天降,其實卻把蓋世功勞分走了一半。讓人覺得,彷彿這次平定京城是玄樂安排的計劃,朱天降只是執行者一樣。從另一個方面講,太子之爭只剩下玄珠和玄樂兩位太子。雖然玄樂目前身為監國,但玄珠功勞也不小,而且是隨駕保護著成武皇。更重要的是,百官都知道朱天降是力舉玄珠的重臣。這麼一來,玄樂等於是在告訴諸位大臣,朱天降不光是支持玄珠,也支持他玄樂。

    朱天降也不好說什麼,只能跟著玄樂一一見過眾臣。李洪楚雲等人欣慰的看著朱天降,這場牢獄之災讓他們也感覺到世事無常,特別是這些武將,心裡更是疑惑這場戰役是怎麼打的。

    內行人看門道,武將們一看朱天降大軍的裝備參數及兵源入伍時間,就能估算出大體的戰鬥力。以他們的眼光,覺得朱天降能一夜之間大破城門,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結局。更何況,戰損和傷亡率極少,甚至連蹬城梯都沒怎麼用。難道說,朱天降能掐會算,早已經在玄明大軍裡安插了自己人?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此人不但可怕,簡直是令人敬畏。

    眾人重新回到了朝堂,玄樂沒有坐在龍椅之上,而是在龍椅的下方擺了一把椅子。朝中老臣之中,郭老夫人及靖王和王炳坤各自賜座。除此之外,還空著一把座椅。

    「天降兄,你身為北伐大軍主帥,這把座椅,也只有你能坐。」玄樂微笑著說道。

    「哦~這可不行,六部大人和楚雲大人等,都是朝中前輩,我可不敢坐。」朱天降客氣的說道。

    「天降,朝堂之上不論年紀,有德者居上。此次你挽救了我等,你不坐誰也不敢坐。」李洪笑著說道。

    諸位臣工紛紛附和,在他們眼裡,朱天降早已經不是剛出茅廬的年輕朝官。不說朱大官人在軍中的威信,就是他安察使的身份,就能壓眾人一頭。

    朱大官人拱了拱手,彷彿很不情願的坐了下去,其實內心裡美的跟什麼似的。

    朱天降一到,眾人重新開始朝議。朱天降昨晚什麼都不問就去睡大覺,還真不清楚京城的局勢。聽完戰報朱天降才知道,皇后**,玄燦『失蹤』,而玄明和鄂必隆也不知下落。

    京城雖然暫時平定,但依然有不少叛軍隱藏在百姓之中。所以,在成武皇回京之前,安定京城是最重要的事情。

    玄樂看了看朱天降,站起來說道,「朱大人,目前京城不穩,還需要您能者多勞。剛才眾臣商議了一下,本監國暫時給您委以新的重任。等父皇回京之後,再論功行賞。」

    「重任?別價~,我說三殿下,我的任務就是攻破京城,既然馮氏家族已經拿下,我的任務就算完成。這場戰鬥打了一個來月,我也想歇歇了。再說,我那『人民公社』被砸的一塌糊塗,也需要重新修建一番。」朱天降站起來推辭道。

    「呵呵,府邸之事就不用你考慮了。朱府既然已經破落,本殿下已經下令推平收公。至於你的新府邸,玄樂已經上奏父皇,準備把玄明的皇子府,賞賜給朱大人為府邸。」玄樂微笑著說道。

    對於臣子來說,能得到皇子府邸,那可是莫大的榮譽。這種賞賜在大豐歷史上,絕無僅有。

    朱天降一聽就急了,「等等~我說殿下,我這人特別懷舊,雖然府邸毀壞,但還是想就地重建。」

    朱天降心說老子在那裡埋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別說一個皇子府,就是把皇宮給老子也不換。一座破宅子有什麼,又不當吃不當喝,沒準皇上一生氣就收回去了。朱天降早就看透局勢,官再大也不如銀子管用。還是籌集銀兩發展自己的實力是正途,等到翻臉的那一天,拔腿走人,尋找自己的天地去。

    「天降兄,那府邸重建的話,不但需要大批銀兩,而且需要時日。你總不能老是暫住在將軍府吧,這可有點說不過去,那會讓天下人恥笑我朝不重視功臣。此事就這麼定了,另外,經過朝議,本監國決定暫時任命朱大人為刑部尚書。當然,北伐軍主帥的位置依然是你的。目前京城人心未定,前刑部尚書馬丁天跟隨馮氏叛亂,必須有能之人穩定京城才行。所以眾臣推薦,由您來暫代這個位置。」

    朱天降一愣,沒想到玄樂給了他一個這麼重要的位置。不過仔細一想,這個位置也就是個跑腿的命。京郊大營交給了楚雲,他的北伐大軍也多了一位郭老夫人當監軍。按說目前最有實權的位置,應該是九門提督,卻被玄樂暫時交給了靖王兼任。

    這樣的佈局看似沒什麼,但仔細一想,就發現其中的奧妙。玄樂巧妙的分解了朱天降的兵權,還把重要位置全部安排給皇室信得過的人員。這麼一來,朱天降原有的人馬不但沒有增加,還要分出兩萬給九門提督府。實力對決上,京郊大營加上九門提督,足以抗衡朱天降的北伐大軍。

    朱天降沒有推辭,既然自己成了刑部尚書,他要借用這個身份,趕緊把銀子挖出來運出京城。不然等成武皇一回京,指不定又把他發落到什麼地方。

    朝議一結束,文武百官紛紛上前祝賀。靖王和郭老夫人卻是心頭如壓了一塊大石。玄樂對百官的任命,瞞得過別人但瞞不過他們倆。可以說,從玄樂的佈局就能看出,他比成武皇對朱天降的戒心還要大。一旦玄樂被立為儲君,那對朱天降可不是好事。

    朱天降年紀輕輕,應該說是未來之朝的中流砥柱。從目前的局勢和玄樂的智慧上看,都比玄珠要高上一個檔次。既然埋下了猜忌的種子,玄樂早晚會向朱天降動殺刀。

    靖王與郭老夫人對視了一眼,他倆考慮的是郭穎和玉兒,從內心裡講,靖王與郭老夫人還是希望玄珠能繼承皇位。那樣的話,玄珠和朱天降會成為成武皇與衛展那樣的君臣組合。

    朝議過後,玄樂暫時回後宮休息了一下,命人準備晚宴為將士們慶功。

    董貴妃來到玄樂臨時的寢室,母子倆相對而坐。經過這次的驚魂,董貴妃也沉穩了不少。

    「樂兒,你與朱大人一直有聯繫?怎麼母親不知道?」

    「呵呵,母親人大,此一時彼一時,我與朱天降的合作,是基於對付玄明玄燦的基礎上。現在玄明玄燦這個危機已經消除,恐怕今後,他就成了我最大的對手。」

    「那你還封他為刑部尚書?要知道朱天降目前身兼三職,北伐軍主帥安察院安察使再加上刑部尚書,已經是位極人臣了。」董貴妃擔心的看著玄樂。

    玄樂輕搖紙扇,臉上露出一種神秘莫測的微笑。

    「母親大人,有一種殺人的手段,叫做捧殺。捧的越高,死的越快。父皇一直對朱天降懷有戒心,對付這樣的人,不必跟他對著幹。只需捧,我和玄珠越是捧,父皇對他動手的時間就越早。因為父皇害怕將來有一日,我李家子弟沒人能壓的住朱天降。」

    玄樂說著,放下折扇拿起筆,親自為朱天降寫了一篇『功德章』。他要讓成武皇看看,朱天降已經功高震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