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正文 第五百二十一章 美國人的要求 文 / 虎籠山人

    「阿哈,老鄭,我又回來了!」卡爾遜用俄國人的方式給了鄭鬍子一個熊抱,又向身後一名中將介紹道:「將軍,這位就是第二戰區的鄭衛國總司令,或許你可以按他們的習慣稱之為鬍子!」

    鄭衛國忙伸出手道:「史迪威將軍,很高興見到你!」

    史迪威跟他握了握手,自嘲地笑道:「是嗎,我在中國可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註:史迪威的中文非常好,寫日記的時候經常用漢字記錄)

    鄭衛國隨口安慰道:「你為中國抗戰所做出的貢獻,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史迪威的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點頭道:「我知道,我知道的,中國人民是最友善的!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國人都是好人,只可惜他們卻被百分之五的壞蛋統治著。那個該死的花生米,你不知道那頭蠢驢有多麼混蛋……」

    「說出來你一定不會相信,花生米和他的親戚竟然靠著倒賣援華物資而牟利!」史迪威揮舞著手臂,大聲嚷道:「這些物資都是飛行員從駝峰航線運到中國的,每一噸物資都沾滿了美軍飛行員的鮮血……」

    可能是積怨太深,史迪威發洩了好一陣才平靜下來,又歉意地說:「對不起,鄭,我不該在這種場合發脾氣。」

    鄭衛國也有些尷尬,只好笑道:「沒什麼,國民政府的事情我不便做出評價,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你說的那些事情不會發生在我們第二戰區。」

    史迪威點頭道:「我相信你。你們二戰區屢戰屢勝,不是一支貪腐橫行的軍隊所能做得到的。」

    鄭衛國笑道:「多謝將軍誇讚!」

    周參謀長見他們說個不停,便插嘴道:「史迪威將軍,總司令。這裡風大,我們還是先回城裡吧,後勤方面已經安排好了歡迎宴會……」

    鄭衛國點頭道:「好!史迪威將軍,請!」

    史迪威卻搖頭說:「!鄭。我這次來是有任務的,我想宴會就先別開了,我們還是直接去作戰室吧!」

    卡爾遜在旁邊聳聳肩,攤開雙手,示意他也拿這個「酸性子喬」沒辦法。

    鄭衛國和周參謀長相視一眼,心想史迪威這麼急著談條件,只怕不是什麼好事兒。

    不出所料,史迪威屁股剛坐穩,便急不可耐地說道:「鄭總司令。我們現在需要你的幫助。」

    鄭衛國不動聲色地回答說:「史迪威將軍請直言。如果能做到的我們決不推辭!」

    史迪威大喜。忙道:「我就知道你不會拒絕的,鄭,我需要北方方面軍的指揮權!」

    鄭衛國和周參謀長聞言都吃了一驚。

    現在的俄國遠東地區是很微妙的。從歸屬上講,那裡是蘇聯的領土;從實際佔領來看。日軍佔了絕大部分,中**隊則佔領了堪察加、楚科奇、馬加丹、漢德加等地區。同時,美軍在堪察加半島也駐有大量軍隊,特別是陸軍的兩個航空隊和海軍一個艦隊。

    這樣一來,在戰區劃分上,鄭鬍子的第二戰區和阿諾德上將的北太洋戰區在堪察加半島上就有了重疊。

    美國人自然不希望把這樣一支力量放在中國將領的指揮之下,鄭衛國同樣也不希望把北方方面軍交給美國人去指揮。

    所以目前的情況是,中美雙方各自負責自己的軍隊,並在堪察加設立一個聯合參謀部,需要協調的事宜均由這個聯合參謀部來負責。

    現在史迪威來要指揮權,肯定不是一般的權力,而是全權指揮。等於是將北方方面軍完全置於美軍的指揮之下。

    這是鄭衛國所不願意的,他可不像委員長「財大氣粗」,有那麼多部隊給史迪威去折騰。而且北方方面軍每一個人至少都是有著三年以上作戰經驗的老兵,要是像遠征軍一樣被送進了野人山,讓鄭鬍子到哪兒哭去?

    猶豫了片刻,鄭衛國還是搖了搖頭,斷然道:「這不可能!」

    史迪威像被潑了一瓢冷水一樣,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起來。他這個人有什麼事都寫在臉上,而且還喜歡在背後說怪話,實在不適合出任外交職務。

    周參謀長見氣氛有些緊張,忙打圓場道:「總司令,我想美國盟友肯定不會無故提出這樣的要求。如果確實有利於抗戰,我們做一些讓步也不是不行。」

    鄭衛國借梯下樓,點頭道:「好吧,相信史迪威將軍一定能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史迪威知道自己剛才有些冒失了,加上被鄭鬍子斷然拒絕又傷了面子,心裡自然不爽,便回頭說:「卡爾遜,你來說吧!」

    卡爾遜忙道:「是,將軍!」又對鄭衛國和周參謀長解釋道:「首先我要向你們通報一個軍情!」

    他頓了頓,接著講道:「第一件事情,德軍已經開始從蘇聯撤退了!哦,當然不是全部撤離,他們還牢牢掌控著油田、鐵路,還有幾座大城市。」

    周參謀長眉頭微皺,揣測道:「德軍在蘇聯進行戰略收縮?什麼時候的事兒,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後勤補給不足?」

    卡爾遜聳聳肩膀,說道:「上個星期剛剛出現,後勤壓力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不過最大的可能是他們要對付英國。」

    鄭衛國略微有些吃驚,問道:「德國打算入侵英倫三島?」

    卡爾遜點點頭,嚴肅地說:「很有可能!」

    鄭衛國點頭道:「好吧,這確實是一件大事,不過似乎跟北方方面軍沒有關聯,你們總不會打算派他們到英國參戰吧?」

    卡爾遜笑道:「當然不是!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日軍開始從印度東部和緬甸撤軍。」

    鄭衛國說:「嗯,這件事情我已經聽說了。可能是日本本土受到了威脅。他們必須收縮兵力,以加強防守。」

    卡爾遜笑道:「你說的沒錯兒,現在日軍為了防範我們登陸,已經加強了對庫頁島、北海道。還有千島群島的防守。而且工事和兵力每天都在加強,換句話說,我們每拖一天,進攻的難度就會增加一分。」

    鄭衛國迷惑道:「你說了半天。我還是沒明白跟北方方面軍有什麼關係。」

    卡爾遜擺手道:「咳,你這個傢伙,肯定是在揣著明白裝糊塗。好吧,那我就解釋一遍……」

    原來,德國準備入侵英國,英國首相丘吉爾感到大難臨頭,慌忙向美國緊急求援。可是美國雖然富裕,兵力和物資也是有限的。特別是物資,美國現在才剛剛轉入戰時機制不久。工業潛力尚未完全發掘出來。

    如果大舉增援英國。必然要減少太平洋戰場上的兵力和物資供應。可美軍好不容易才在堪察加打開局面。如果此時將兵力和物資抽走,就等於前功盡棄。

    更可怕的是,德國現在爆強、巨猛。根本不是一兩年能解決的,如果美軍主力被德國拖在大西洋。日本一旦緩過勁兒來了,太平洋戰場就會有崩潰的危險。

    另一方面,如果不救英國,萬一英倫失陷,整個歐洲都將籠罩在納粹的陰影下。就算美國再強,也不可能隔著大西洋打敗德國了。

    這下可怎麼辦呢?

    好在德國進攻英國也需要時間來準備,羅斯福總統就想打一個時間差。即先集中力量重創日本,然後再回援英國。等英國渡過這個坎之後,再集中力量消滅日本,然後集美、英、中,還有俄國的殘餘力量圍毆德國。

    至於具體計劃,就是集中力量爭奪日本北部的千島群島,然後用重型轟炸機把日本夷為平地,使日本至少在短時間內無法反撲。

    現在美國的戰爭機器已經全面發動了,只要撐過這段時間,接下來就可以用源源不斷的物資堆死德國和日本。

    周參謀長聽了大感佩服,讚歎道:「真是一個完美的方案!」

    「你說的沒錯兒!」卡爾遜笑了笑,又有些難為情地說:「可是再好的方案也需要得力的部隊去執行,所以我們想借用北方方面軍……」

    好吧,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

    鄭衛國忙打斷道:「卡爾遜,據我所知你們已經在北太洋戰區集結了大量軍隊。已經有,我想想,有十四萬大軍了,對吧!」

    卡爾遜吞吞吐吐地說:「是的,可是……」他顯得有些尷尬,一旁的史迪威也是臉色難看,似乎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如果是私人往來,人家不願意說就算了,可這關係到北方方面軍數萬大軍的命運的,鄭鬍子一定要問個明白。於是佯裝不悅地說道:「卡爾遜,我們既然是盟友就應該彼此信任,如果你們不願意坦誠相見,又憑什麼索要我們軍隊的指揮權呢?」

    史迪威無奈地沖了卡爾遜使了個眼色。

    卡爾遜鬆了一口氣,只好道:「好吧,實話跟你們講,在我們來之前,我軍已經拿下北千島群島的占守島了。」

    占守島是離堪察加半島最近的一個島嶼,距離半島最南端的洛帕特卡角只有11公里,重炮可以直接支援。按理說打下這樣一個小島對於美軍來說肯定不是什麼難事兒。鄭鬍子和周參謀長相視一眼,心想肯定還有下文。

    果然,卡爾遜接著講道:「可是我們在那裡足足傷亡了三百多人。」除了巴丹一次性報銷了幾萬美軍,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損失很少過千,三百多人就算是很大的損失了。

    周參謀長點頭道:「看來日軍抵抗得很頑強。」

    鄭衛國贊同道:「這也難怪,美軍每打下一個島嶼就離日本本土更近了一步,小鬼子肯定是要拚命的。」

    卡爾遜尷尬地說:「你們說的很有道理,可事實上佔守島上根本沒有日軍!」

    噗!鄭衛國實在忍不住,一口茶全噴了出來。佔一個沒人的島你們還傷亡三百多人?周參謀長也將一張老臉憋得通紅,若不是怕損了美國盟友的面子,當場就要笑出聲來。

    (註:歷史上美軍為了收復被日軍佔領的基斯卡島,從43年8月1日起對該島進行106次轟炸和15次艦炮射擊,足足轟炸了半個月才正式登陸。事實上日軍在7月29號就偷偷撤了,結果美軍為了攻佔這個無人防禦的小島還死傷三百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失誤和誤傷)

    「啊,對不起,我失態了!」鄭衛國強忍著笑意,忍不住說道:「不過你們的表現也太糟糕了吧?」

    卡爾遜也臊得滿臉通紅,忙道:「若不是實在沒有辦法,我們也不會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可現在我們必須盡快拿下千島群島剩下的島嶼,否則……」

    鄭衛國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忙問道:「還有多長的準備時間?」

    卡爾遜忙道:「一個月!」

    ps:

    非常感謝panroy的打賞,panroy君有朝土豪發展的趨勢啊,贊一個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