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正文 第五百一十五章 決定命運的海戰上 文 / 虎籠山人

    北太平洋一望無垠的洋面上,一支龐大的艦隊突然從地平線上緩緩駛出。這是由兩艘航空母艦、三艘重巡洋艦、三艘輕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六艘潛艇、五艘掃雷艦、三艘運輸艦、三艘補給艦組成的特混編隊。

    在二戰時期,全世界能派出這樣一個艦隊的,只有三個國家!

    然而在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的計劃裡,這支實力雄厚的艦隊不過是一個誘餌而已。他們將負責攻擊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從而迫使美國第五艦隊和第八艦隊趕來增援。

    阿留申群島是一道長長的弧形島鏈,一頭連著美國的阿拉斯加,另一頭連著俄國的堪察加半島,向來有「堪察加的跳板」或者「阿拉斯加的踏腳石」之稱。

    如果美軍不來增援或者增援不力的話,日軍就會佔領阿留申群島,並在這裡部署海空力量,徹底切斷美國本土對堪察加半島的補給線。

    等關東軍主力回援,失去補給的中美聯軍很難挺過這個冬季。日軍甚至還可以以阿留申群島為踏腳石,直接攻擊加拿大和美國本土。

    而一旦美軍艦隊主力敢露面,早有準備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就會突然殺出來,乾淨徹底地消滅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艦隊。

    順便交待一下,本來在歷史上這個時間,中途島戰役已經結束好幾個月了,但在這個時空裡並未開打。因為當初日本海軍內部對於是否需要攻佔中途島就有很大的爭議,是「杜立特轟炸」才使日本認識到了中途島的威脅。從而促成了山本五十六的賭徒式作戰方案。

    不過在這個時空裡,「杜立特轟炸」要晚兩個月,而且就在日軍準備實施中途島作戰計劃的時候,美國陸軍第17航空隊突然從堪察加一路空襲。幾乎把日本本土炸了個遍。

    跟中途島相比,自然是堪察加的威脅更大。

    於是山本五**將立即修正了之前的方案,決定暫時停止在中太平洋的軍事行動,改到北太平洋實施。而且海軍方面也有自己的考慮,希望搶在關東軍主力回師之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以免在土包子陸軍面前落了下風。

    日方將對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的攻擊兵力稱為「北方編隊」或是「阿留申打擊編隊」。由細萱戌子郎海軍中將指揮。以重巡洋艦那智為旗艦,主力即為「那智」、「摩耶」、「高雄」三艘重型巡洋艦與「龍驤」號、「隼鷹」號兩艘航母。

    艦隊還運載了登陸作戰部隊一千八百人。按計劃,穗積松年陸軍少佐將指揮一個步兵大隊和一個工兵中隊組成陸軍北方戰鬥群負責侵攻阿圖島,向井一二三海軍少佐指揮的舞鶴軍備區第三特別陸戰隊約一千二百五十人負責在基斯卡島登陸。

    戰鬥很快打響,日軍「阿留申打擊編隊」並沒有直接向阿圖島和基斯卡島發起攻擊,而是先先佯攻靠近阿拉斯加半島東岸的荷蘭港,藉以迷惑和吸引主要突擊方向的美軍。這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港,也是歷來美軍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因此成了日軍攻擊的重點!

    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中途島戰役,因為日軍電報洩密。最終導致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慘敗。

    這一次也是一樣,山本五十六剛剛調整部署,美軍的電子偵察部門就確認了日軍即將採取的行動。於是,雙方都在暗中調兵遣將,準備給對手致命一擊。

    1942年10月15日,第八艦隊第一支隊司令西奧博爾少將得到了偵察報告。稱在基斯卡島以南四百英里處發現了兩艘日軍航空母艦。

    發現日軍艦隊的是一架pbv「卡塔琳娜」水上偵察機。當初為了彌補地面雷達站的不足(因為阿留申群島多山,地勢起伏不平,特別是西部靠近阿拉斯加的區域),財大氣粗的美國佬給每一架「卡塔琳娜」水上偵察機都裝上了簡易雷達。

    這大大彌補了美軍偵察力量的不足,並且發揮了出人意料的作用。事後的一切證明了雷達的價值,直到此次會戰結束前,美軍所有對於日軍動向都是依靠雷達偵知的。

    反觀他們的對手,日軍不僅雷達落後,對雷達的認識也是嚴重不足。停戰後美軍提交的日本科學技術能力調查書中提到:日本完全沒有意識到雷達在現代戰爭的作用有多大,他們雷達落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缺少優秀技術人才的同時還不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全是由於軍部的獨斷和過於自信……

    西奧博爾少將忙向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阿諾德上將作了匯報,整個電文言簡意賅:「客人準備拜訪荷蘭港!」

    阿諾德上將立即回電:「讓小伙子們放熱情點兒,最好全部留下!」

    很快,十二架裝備先進雷達和通訊裝置的b24轟炸機開始向日軍航母所在位置飛去。

    b24馬力強勁,體形碩大。有很大的改進餘地,因此被大量改造成反潛轟炸機、全程護航機、偵察機、運輸機、要員專機、教練機、油料運輸機等特殊機型,甚至改裝成戰鬥轟炸機使用。

    此次行動,它們就是被當成遠程偵察機和聯絡機使用的。這個中隊負責找到日軍艦隊的準備位置,並報告給後續機群,以便實施打擊。為此,美軍還專門在其中一架飛機上設立了cic戰鬥信息中心,接受雷達信號並向機群發出指令。這已經非常接受現代戰場指揮系統了。

    很快,中隊已經抵達了水上偵察機報告位置的上空。各機組立即分頭搜索,由於擔心雷達不可靠,還安排了專門的觀察員。

    「報告長官。下面什麼也沒有發現!」

    「我們也沒有發現!」

    「對,什麼都沒有看到!」

    ……

    來回搜尋了好幾圈,日軍艦隊卻像憑空消失了一樣。美軍將士們不禁開始急躁起來,有的人甚至懷疑是不是剛才那架水上偵察機誤報了。

    後來大家才知道。狡猾的日軍艦隊悄悄躲在了積雨雲下,利用雷暴區逃脫了美軍戰機的監視。看來在戰術上,日軍比美軍確實要老練得多,這大大彌補了在技術上的不足!

    隨後,日軍又祭出了一招殺手鑭——超距離攻擊戰術。

    日軍飛機不像美機重視防護,重量比美機輕。因此作戰半徑比美機要大160公里左右。加上日軍的飛行員訓練嚴格,戰術出眾,常常可以美軍作戰半徑之外發動攻擊。在艦載機起飛後,航空母艦還會繼續向前行駛,以縮短飛機返航距離。這種戰術對軍隊的要求極高,在當時也只有日本人會玩。

    好在美軍早就在阿留申群島建立了密密麻麻的雷達站,scr268和scr270雷達在30公里外便發現了日軍機群,這給荷蘭港守軍爭取到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烏娜卡島軍事基地上的美軍戰機迅速起飛迎戰,36架p40戰機分為三個批次迅速升空。他們在地面雷達的指引下,搶佔了交戰的有利位置。

    前來擔任護航和攻擊任務的零式戰鬥機還在為自己的「超距離攻擊技術」沾沾自喜。殊不知早就被對手給盯上來。

    「第一中隊,攻擊!」

    雲端上,12架p40迅速俯衝下來,噠噠噠噠……密集的彈雨瞬間撲向猝不及防的日軍戰機。

    轟!很快,第一架零戰被擊中油箱,很快起火爆炸。

    「幹得漂亮!」

    美軍飛行員們大受鼓舞。紛紛向各自的目標撲去。不過日軍的飛行員到底是經驗豐富,很快便擺脫了危機,動作快的甚至開始反撲。美軍飛行員們嚇了一跳,趕緊向左側翻滾,然後加速逃走。

    「第二中隊,攻擊!」

    沒等小鬼子反應過來,第二中隊又撲了過來。美軍飛行員知道技不如人,也不多做糾纏,俯衝攻擊之後不管得手沒得手,直接開溜。三輪攻擊下來。日軍十二架零式戰鬥機被擊毀四架,還有兩架帶傷。

    而美軍三十六架戰機卻無一墜毀,不光是美軍戰術應用得好,更重要的是美軍戰機在飛行員彈射椅後面和油箱處都有防彈裝置。就算挨小鬼子兩槍,也沒什麼大問題。曾經有架美軍戰機帶著一百多個槍眼兒返航。轟動一時。

    沒過多久,日軍第二波次的飛機也趕到了,是二十四架99式俯衝轟炸機。零戰飛行員忙打起精神護送他們繼續向荷蘭港撲去。

    根據情報,美軍在此處存儲了大量油料——歷史上由於日軍的轟炸,近七千桶航空燃料被摧毀。這個時空裡美軍戰略重心轉向北太平洋,存儲的油料只可能更多!

    「戰鬥機中隊負責空中掩護,轟炸機中隊準備攻擊!」

    然而,日軍的一舉一動都在地面雷達的監控之中。呼呼……很快,又是三十六架p40迎了上來,僅存的八架零戰趕緊上來攔截。雙方很快陷入了一場混戰。

    有人肯定要問,美軍為啥不用p38或者f6f地獄貓呢?沒辦法,p38要優先供應鄭鬍子,f6f那是海軍的機種,各航空母艦編隊正搶著要,分都分不過來,哪有多餘的給陸軍?

    好在沒過多久,之前那36架p40戰機繞了一圈,也加入了戰場。各中隊發現日軍轟炸機群後大喜過望,立即撲了上來。

    激戰中,不時有美軍戰機被擊落。不過相比太平洋戰爭剛爆發時還是要強很多,特別是學會了翻滾擺脫的動作之後,零戰的威力已經大幅下降。

    日軍戰機也不時被擊落,不僅包括99式轟炸機,也包括零戰。按當時的空戰標準,數量增加一倍,性能要增加六倍才能抵消。零戰雖然比p40優秀,但也沒有高達六倍那麼離譜,所以很快處在了下風。這讓日軍開始變得焦灼起來。

    「我們的時間不多,轟炸機中隊不要理會敵人糾纏,立即趕往目標區域!」

    「哈依!」

    空中剩下的十幾架99式轟炸機趕緊擺脫了p40的騷擾,迅速向荷蘭港及附近的機場、要塞、軍營等目標撲去。

    「喲西!」看著目標離自己越來越近。日軍飛行員臉上都露出一絲殘忍的笑容。

    轟轟轟……就在這時,島上的防空炮火突然發威,密集的彈雨幾乎將日軍攻擊隊吞沒了。十幾轟炸機在彈片的碰撞中晃動個不停,嚇得日軍飛機員哇哇大叫。

    「該死,怎麼會有這麼密集的防空炮火!」

    ……

    日軍飛行員都開始慌亂起來,拚命地操縱飛機左搖右晃。試圖躲開那些該死的彈片。可是炮彈就像長了眼睛一樣,不斷在空中爆炸。不時有飛機被彈片命中關鍵部位,很快冒著黑煙從天上掉了下來。

    原來,美軍此次防空作戰,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無線電近炸信管,也就是俗稱vt信管的東東。

    早期的高炮引信一般都是採用瞬爆加定時引信,如果不是運氣特別好的話,炮彈往往會跟敵機擦肩而過。

    於是科學家們就想,能不能研究一種引信,靠近敵機就自動引爆呢?於是美**方迅速展開此項研究。據說當時集中一千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就專門研究這個東西。

    但研製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最大問題在於感應無線電波的真空管。首先,體積必須要小,不然裝不進炮彈裡面去;其次,要能夠承受炮彈發射時產生的強大壓力。這兩點在現在看來可能不算什麼,但但在當時絕對是最高科技。跟原子彈是一個級別的。

    經過大量實驗,美國科學家終於研製了一種能夠承受兩萬倍重力的真空管,其長度不到三厘米,能夠經受強烈的衝擊和旋轉。在一個vt信管內裝有四個真空管,可以在靠近目標15米以內迅速引爆。

    這種信管研製成功以後,迅速得到美軍的認可,在大量生產的同時,美軍還制定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和使用制度。其封鎖程度甚至比原子彈還嚴格。很多國家在40年代便知道美國在研製原子彈,而德、日直到戰後也不曉得有vt信管這個東東。

    被精準的防空炮火迎頭痛擊之後,日機很快陷入了慌亂。紛紛胡亂扔下炸彈便逃。美軍趁機組織飛機反擊,又擊落了七、八架。

    細萱戌子郎海軍中將很快接到了攻擊不利的消息,趕緊派出第二波戰鬥機前來接應,並取消了原定第一波第三個批次的飛機——97式水平轟炸機。

    當年的水平轟炸機都是個渣,就連美帝也不例外。原本就是準備去湊湊熱鬧的。既然對方早有準備,那就沒必要去丟人現眼了。

    然而讓細萱戌子郎海軍中將沒想到的是,他的飛機剛剛起飛,航母及整個艦隊的位置也暴露了!

    「報告,發現日軍艦隊,東經xx度xx,北緯xx度xx,重複一遍……」

    「收到,轟炸機群馬上起飛,請繼續監控並引導戰機!」

    「明白!」

    ……

    48架滿載炸彈的b24轟炸機迅速朝目標區域飛去,堪察加半島上的p38戰鬥機群也開始向阿留申各機場轉場飛行,隨時準備增援。

    同時出動的還有第八艦隊「企業」號、「大黃蜂」號、「薩拉托加」號三大航母戰鬥群!

    在開戰之初,美軍有七艘航母,其中有三艘「約克城」級(「企業」號,「約克城」號,「大黃蜂」號),兩艘「列剋星頓」級(「列剋星頓」號,「薩拉托加」號),還有一艘「黃蜂」號,一艘「突擊者」號。這些航空母艦都是達兩三萬噸,艦載機達**十架的大型航空母艦。

    但到此時,「列剋星頓」號沉在了珍珠港,「約克城」號沉在珊瑚海,「黃蜂」號和「突擊者」號在大西洋幫助英國對付德國人,所以「企業」號這三大航母是美軍在太平洋上全部的主力航空母艦了。

    當時對付主力戰艦(戰列艦、航母、重巡)最好的利器還是要魚雷轟炸機,而魚雷機一般航程都很短,所以需要航母抵近目標投送。此外,航母運載的f6f地獄貓戰鬥機也能有效地克制日軍的零式戰鬥機。

    日軍很快發現了異常。雖然不能跟美國比,但日軍在電子偵察方面也是有點兒實力的,像前次掃蕩華北時就多次鎖定了鄭鬍子和八路軍的指揮機關。

    「報告!司令官閣下,剛剛截獲敵軍密電,然後敵人的通訊突然變得頻繁起來。我懷疑我們的行蹤已經洩露!」

    「納尼?」細萱戌子郎海軍中將大吃一驚,忙問道:「能破譯嗎?」

    「這需要一點時間,長官!」

    「盡快!我要的不是過程,是結果!」

    「哈依!」

    ……

    很快,在日軍密碼分析人員的努力下,電報終於被破譯了。

    北太平洋的洋面上,日本聯合艦隊主力正在進行無線電緘默,只有旗艦「大和」號有一部電台在工作。

    電訊室情報課長看到重巡洋艦「那智」號發來的電文大吃一驚,趕緊找到了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將。

    「司令官閣下,這是阿留申打擊編隊剛剛發來的情報。米畜三大航母編隊已經出現,並且企圖合圍我阿留申打擊編隊。細萱戌子郎海軍中將請求聯合艦隊盡快增援!」

    「索嘎!」山本五十六接過電報一看,喃喃道:「魚兒這麼快就上鉤了嗎?」

    ps:

    非常感謝panroy的打賞!作為一隻土鱉,山人對海軍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海軍瞭解不多。為了寫這一章,山人不得不查了一天資料,又看了兩部電影,狂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