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三百五十二章 撤退 文 / 虎籠山人

    一分鐘前大家還興高采烈地商量著怎麼收復東北,現在卻要從冀東撤兵。這個彎轉得太大,大家都有些接受不了。性子火爆的賀師長氣得把心愛的煙斗都給扔了,回過神又來滿世界找,哪裡還找得到?鄭鬍子哭笑不得,只好讓柱子去冀中商社給賀老總重新買了一個。

    聶司令員也像挨了一悶棍,好半天才回過神來,聲音嘶啞地說:「老鄭,就算小鬼子來了一個師團,難道冀東不能堅持一下,非要放棄不可?」

    鄭衛國忙解釋說:「我的意思是主力部隊要盡早撤回來,地方部隊要游擊化,交通要道和各縣城咱們是守不住的,硬拚只能白白犧牲,對抗日大業起不了什麼作用。」

    聶司令員眼放精光,沉聲道:「如果拼著數萬人的犧牲呢,能不能在冀東站住腳?」

    鄭衛國暗暗心驚,沒想到八路軍方面的決心這麼大。憑心而論冀東的地位確實非常重要,如果犧牲幾萬人能夠拿下來也是值得的。即便不能順勢進入東北,也能鉗制關內外的陸路運輸,甚至威壓平津,讓華北的日軍動彈不得。但日本人也不是傻子,這麼重要的位置他們難道看不出來?

    歷史上日軍為了阻止八路軍向關外滲透,不惜花費重兵駐守冀東。1943年至1944年的最高峰期,駐熱河及承德的總兵力約達10餘萬人。重點地區如興隆縣兵民比例達到驚人的1:7,即七名老百姓就要面對一名日偽軍,密集區域甚至達到1:2或2:1。

    同時日軍還採取「多頭並進」、「合圍聚殲」、「反轉電擊」等戰術對敵後游擊區進行瘋狂的掃蕩。僅43年一年的時間,便向興隆境內的霧靈山、五指山、狗背嶺等抗日游擊根據地進行「討伐」、「圍剿」、「掃蕩」438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掃蕩」有50餘次。先後出動日偽軍達3.7萬多人次。

    更加喪心病狂的是,日軍還在長城內外建立了長達千里,寬數十里的無人區,日本人稱之為「無住禁作地帶」,即不許居住,不許耕作,不許進入。無人區內的百姓被強制遷入所謂的「集團部落」,亦稱「部落」或「人圈」、「圍子」。對不服從的百姓進行慘酷的「三光」政策,導致大批無辜百姓死亡。當時有一首民謠稱:大好河山敵侵佔,燒殺搶掠修『人圈』,死走逃亡家破產,十七八的姑娘沒褲子穿!真實地再現當時的情景。

    說了這麼多無非一個意思——日軍對冀東勢在必得,你增兵他也增兵。你建根據地他就搞「無人區」,總之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八路軍進入東北。所以歷史上八路軍雖然在冀東、平西、平北、大青山一帶建立了游擊區或者根據地,但始終進不了東北。只能眼睜睜看著抗聯被日軍剿滅。

    思前想後,鄭衛國建議說:「聶老總,冀東地勢狹小,日軍又極為重視,短時間建立穩固根據地是不現實的。我們抗戰不怕犧牲,但無謂的犧牲還是避免。如果這幾萬人犧牲在關內,我認為價值更大。」

    聶司令員歎了一口氣,疲憊地說:「事關重大,我必須要向總部和延安匯報。畢竟冀東是同志們付出巨大代價才打下來的,說放棄便放棄。對內對外都沒法交待。」

    鄭衛國點點頭表示理解,又強調道:「還請聶老總早做決斷。現在撤還來得及,要是等到第11師團趕到山海關,再匯同北平的第21師團、天津的第27師團同時向唐山發起向心攻勢,恐怕說什麼都晚了。」

    聶司令員悚然一驚,忙問道:「那63軍什麼時候撤退?」

    現在冀東雖然以李運昌的抗聯武裝人數最多,聲勢最大。但均為新兵,沒有戰鬥力。真正起著核心作用的還是馮占海那一萬多正規軍,其次便是八路軍四縱。但四縱裝備差,兵力也只有數千人,其作用難以跟63軍相比。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我會立即通知馮軍長著手準備撤退事宜,不過考慮到你們的困難,七天以內我軍仍會堅守在第一線。如果七天之後你們決定撤退,我可以命令63軍再掩護一周的時間。如果你們決定死守,那我只能讓他們獨自返回了。」

    聶司令員急道:「就算要撤,半個月的時間是不是太短了?」

    鄭衛國苦笑道:「是很短,但足夠日軍從山海關一路橫掃到天津了。參謀長,你立即著手推演日軍的推進速度,並制訂撤退方案。」

    周參謀長敬了一個禮,點點頭便出去了。

    聶司令員見鄭鬍子執意不肯堅守,又對賀師長說:「賀鬍子,120師能否前進接應一下?」

    賀師長想了一下,說:「只要老鄭給我一個旅的裝備,我可以試一下。」

    鄭衛國說:「一個個旅的裝備沒有問題,但我不建議賀老總去。不是我滅自家威風,日軍只要派出一個聯隊就能將120師擋住。冀東地形複雜,一不小心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120師雖然發展很快,但在延安、晉西北和綏遠等地都分派了很多部隊,直屬主力不過9000多人而已,在缺乏重裝備的情況下未必打得過日軍一個聯隊。而且120師現在是八路軍唯一的機動部隊,萬一打殘了怎麼辦?

    聶司令員生氣地說:「鄭鬍子你手上還有兩個軍嘛,就不能再派一個?」

    鄭衛國苦笑道:「我也想啊,可天津的敵軍呢?」

    聶司令員和賀師長相顧色變,剛才只想著怎麼支援冀東,卻忘了近在咫尺的大敵。新登陸一個師團再加上三個**混成旅團,好傢伙,都趕得上兩個甲等師團了。再加上原有的第21師團和第27師團,就算把第四十一集團軍拼光了也無濟於事。

    「唉!」聶司令員一拳錘在桌上,抬頭說:「借你電台一用。我要馬上跟冀東方面聯繫。」

    冀東各部在戰鬥中繳獲了不少電台,雖然都是日軍的垃圾貨色,但聯絡還是不成問題。聶司令員跟第四縱隊和抗聯武裝(冀東)分別取得了聯繫,發現他們尚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對於正在逼近的敵軍根本一無所知。這也不能怪他們情報落後,實在是關內外隔絕,就是想打聽也無從著手。

    聶司令員把情況通報了一下,然後徵詢他們的意見。沒想到四縱首長和抗聯的領導人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四縱是從平西根據地歷經千難萬險才衝到冀東的,途中跟第21師團的守備部隊多次交手,深知日軍戰力。得知來犯的是第11師團之後便極力主張撤退,甚至要求馬上就撤,生怕被日軍主力粘上撤不回來。

    而抗聯武裝雖然也打過縣城,圍攻過日軍的警備隊。但主要交戰對手還是分駐各地的偽警察,一推二五六便拿了下來。後期得到63軍援助之後更是秋風掃落葉,便生出了日軍也不過如此的心思。聽說只來了一個師團。大部分領導人無論國共都表示想打了一打,否則「不甘心」。畢竟冀東是他們的家鄉,流再多的血也願意。

    「怎麼樣,老聶?」賀師長出去抽了一卷旱煙又轉了回來。

    聶司令員很少發火,這回臉色卻非常難看,哼了一聲說:「一邊畏敵如虎,另一邊驕傲自大,這仗還怎麼打!」

    賀師長伸手將電報拿了過來,看了看說:「也別這麼說,四縱謹慎一點是對的。抗聯是新部隊,殺敵熱情高漲是好事嘛!」

    聶司令員長歎了一聲。感覺方寸大亂,只好問道:「賀鬍子,你看這一仗該怎麼辦?」

    賀師長敲了敲煙斗,沉聲道:「撤!鄭鬍子說得在理,再不撤就來不及了。要是等日軍合圍,只怕我們好不容易拉起來十幾萬抗聯武裝就要全軍覆滅。老聶。西路軍的慘劇不能重演啊!」

    聶司令員身子一顫,終於下定決心,說:「好,那我們立即擬定一個撤退方案來。」

    賀師長說:「這樣的事情是不是該先徵詢總部的意見?」

    聶司令員解釋說:「總部沒有我們瞭解情況,不如先列出一個方案,以供總部參考。」

    賀師長點點頭說:「好,那我們乾脆和第四十一集團軍一起商議吧,也便於前線部隊調動。」

    聶司令員說:「嗯,那我們這就過去!」

    於是一行人匆匆趕到第四十一集團軍,和周參謀長他們一起商量撤退的事宜。這個時候周參謀長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他是眾人中唯一個擅長參謀作業的人,所以很快就成了安排計劃的主導者。

    「鐵路、公路、橋樑均要徹底破壞。本來各縣城牆也該拆掉的,但現在時間肯定是來不及了!」

    「新徵招的士兵要復員一批。他們剛接觸軍事,不能適應長途行軍,會拖累部隊的行軍速度。」

    「復員可以,但在復員之前要進行教育,最好是能發展成地下人員。以後形勢好轉,還可以重新徵招。」

    「繳獲的物資不要全部帶進關內,數量太大,以我們目前輜重的能力無法承擔。所以我建議就地掩埋一批。」

    「咱們現在急缺武器,埋掉是不是太可惜了?能否讓騎兵部隊用戰馬馱載,由戰士牽馬步行?」

    「那騎兵就沒法機動了,失去了他們的偵察,部隊就成了睜眼瞎,將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武器就地掩埋也好,以後冀東的形勢必然非常險惡,游擊隊恐怕很難取得到補給。有了這些武器,就了東山再起的本錢。」

    「讓新部隊單獨行軍是不行的,只怕半路上就跑散了。所以我認為必須將新老部隊混編,同時保留一些戰鬥力強的老部隊以應對突發情況。」

    「同意!還可以讓部分新部隊先行撤退,老部隊殿後。」

    「留在冀東的部隊要精幹,以當地幹部為主,各縣游擊隊要盡量地方化。局勢惡化的時候可以回家躲藏,條件好了再拿起槍跟鬼子干。」

    「大部隊撤退集中在一條路上太危險了,容易造到敵機空襲和大兵圍堵。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隨八路軍四縱隊經燕山山脈撤入平西,一路隨63軍渡過潮白河、永定河殺回冀中。」

    「如果天津的敵軍中途攔截怎麼辦?」

    「兩個辦法,一是派部隊接應,第四十一集團軍和120師都要動起來,但不能過永定河,否則太過危險。二是請八路軍各部協助,同時向平漢線、津浦線、正太線、同莆線等主要交通要道發起佯攻,迫使天津之敵只能盡快分赴各地。」

    「嗯,這個辦法好,還可以請一、二戰區和冀察戰區的**配合!」

    ……

    商量了差不多一晚,確認無誤後又緊急發到八路軍總部,並同時向延安通報。可憐的機要員忙得手指頭都腫了。八路軍總部獲悉後也大吃一驚,因為他們尚不清楚日軍的異動,待天津地下黨發回情報之後才敢相信。

    見前線指揮員意見一致,彭老總深知局勢險惡,便立即答應了下來。於是一場艱難地撤退行動終於開始了。鄭衛國站在院子裡朝冀東方向看去,雙手緊握成拳,心想歷史上犧牲五萬人的慘劇不能再重演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