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三百三十章 新的麻煩 文 / 虎籠山人

    鄭衛國沒興奮多久,猛然發現冀中根據地想要辦銀行和商社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商社還好說,畢竟**內部倒賣物資已經不是新聞了,像鴉片、軍火、糧食,還有藥品,沒有什麼是他們不敢賣的。

    銀行就不同了,尤其是擁有發鈔權的銀行,幾乎是一個**政權的象徵。更過分的是鄭衛國要發行的還不是法幣,這讓奉行一個國家,一個領袖的常凱申委員長情何以堪?

    不過地方**發行鈔票並非沒有先例,江西的蘇區就不說了,像東北、山西、雲南都曾發行過自己的貨幣。特別是山西,閻老西兒在曾三發「省鈔」,其中最後一次就是1938年5月間開始的,一直到1940年因百姓激烈反對才作罷。

    在1935年的法幣政策實施之前,除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四行以外,全國有發行權的銀行和銀行機構共三十家,發行總額達三億元。至於地方銀行發行的鈔票和各種工廠、商店、錢莊或其它非金融機構所發行的私票,更是混亂已極。

    實施法幣政策之後,國民政府加強了金融管制,雖然發鈔銀行還有四家之多,但這四家(即上面的提到的中、中、交、農)無一不有國家背景和江浙財團的身影,實際掌舵人就是傳說中的「四大家族」。

    鄭衛國和冀中根據地現在的地位非常尷尬,論**性不如閻老西兒。所以老西兒敢肆無忌憚地辦銀行,發省鈔。常凱申不僅不敢發火,還得小心籠絡,生怕這老漢一怒之下投了日本或者八路。事實上,鄭衛國跟河南的商震、綏遠的傅作義有些類似,只有軍事實力,缺乏政治和經濟等軟實力支撐。

    論親厚又跟真正的中央軍沒法比,或許之前委員長還存著「招安」的心思,但隨著鄭衛國在東北軍內的影響和地位不斷提高,這個想法恐怕早就拋到爪窪國去了。當然。就算再親厚。常凱申也不會把金融權交到鄭衛國手上的。

    可不辦銀行也不行,因為華北日軍已經開始發行偽幣了,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聯銀券」。由於日軍大肆印刷,聯銀券發行後不久便急劇貶值。北平有民謠「孔子對天壇。五百當一圓」進行諷刺。(註:聯銀券上面印著孔子和天壇的畫像)

    偽幣雖然沒有任何信用可言。但依靠日偽當局的強力推行必將在華北大肆流通。如果各根據地不採取切實辦法加以應對,那整個華北的金融都將被日偽軍控制。所以,不僅要辦銀行。發鈔權也得拿到手。現在的問題就是怎麼取得武漢方面的諒解,鄭衛國擔心因為這件事情影響跟軍委會的關係。要知道現在很多方面第四十一集團軍都離不開軍委會的支持,比如說跟德國的軍火交易。

    周參謀長顯得有些樂觀,勸解道:「總司令您不用多想,這件事情委員長肯定會支持的。不過按您說的直接發行冀中幣可不行,我們必須表現地靈活一點兒。」

    鄭衛國對官場上的事情不太懂,奇道:「怎麼靈活?是請中央財政部的人下來指導,還是直接花錢賄賂?十萬元以內都可以考慮。」

    周參謀長呵呵一笑,說:「都不用,您直接向軍委會請示就行了,但這個新幣種不能叫冀中幣,更不能叫人民幣,還是得叫法幣。」

    鄭衛國一愣,說:「發行法幣?這不是跟中、中、交、農四大銀行的地位一樣了嗎?委員長怎麼可能答應?」

    周參謀長解釋說:「跟四大銀行當然不能比,我們只要保證這種貨幣僅在華北流通就行了。換句話說,還是一種地方幣種,不具備在全國範圍內流通的資質。只要不影響大後方的金融,我想委員長是不會為難咱們的。」

    鄭衛國還是沒弄明白,疑惑道:「那不還是冀中幣嗎?」

    周參謀長笑道:「不一樣!您換個名字,委員長就會認為您是在主動維護中央權威,心裡一高興事情就好辦了。您要是不給這個台階,委員長可能也會答應,但心裡落個疙瘩,說不定哪天就會翻臉。」

    鄭衛國總算有點明白了。說白了,還是實力的問題。隨著東北軍向鄭衛國靠攏,他已經不是普通的集團軍總司令或者戰區副總司令了。委員長心裡就算再不滿,也不會輕易跟他翻臉。當然,如果想要長期合作的話,還是需要一點兒政治智慧的,比如說給委員長一個台階。

    想通了之後,鄭衛國就把事情交給周參謀長去辦。依他對國民政府和軍隊的瞭解,這點兒事情應當不在話下。

    周參謀長點點頭,說:「好,總司令請放心,銀行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不過八路那邊還得由您出面解釋。畢竟籌積準備金和物資調度的事情還需要他們配合。」

    鄭衛國說:「嗯,我知道了,你放心去辦吧!」

    這等大事確實要得到延安方面的支持,否則免不了有後遺症。好在延安方面是絕對不會拒絕的,因為晉察冀邊區已經搶先把銀行辦起來了。不得不說,在金融方面,gc黨比國民黨要專業得多。

    早在1938年3月20日,晉察冀邊區銀行就在山西五台縣石嘴鎮的「普濟寺」開幕營業了,同時還發行了一元和五元的晉察冀邊區銀行鈔票。有趣的是,這種鈔票跟陝甘寧發行的邊區票一樣,都是「糧本位」的。

    當然,即將成立的冀中銀行跟晉察冀邊區銀行是有區別的。比如說股本,冀中銀行是由民間集資的形式來完成的,有商業銀行的性質。邊區銀行純粹是一家「政府銀行」,相當於邊區的央行。

    對於冀中這種「新舉措」。延安方面並非沒有疑慮,主要是擔心資本家的「彈衣炮彈」會腐蝕幹部,影響黨風廉政建設。同時,也擔心地主階級的加入會使得四十一集團軍「變質」,從而倒向國民黨一邊。

    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後,太祖親自拍板,同意由冀中率先試行。因為這個方法的好處也非常明顯,簡而言之——讓別人用別人的錢給自己掙錢,天下間還有比這個更划算的買賣麼?

    得到延安方面的回復之後,楊教授和程政委就帶著軍政班子裡面的鼓動高手四下遊說。勸說根據地內那些有名望的大地主、大財主、資本家(冀中有一些輕工業)入股冀中銀行。雖然國府的批文還沒拿到。

    gc黨的辦事效率確實驚人,也就一天的功夫就動員了十幾名有錢的財東,總共籌集了元的20萬現大洋的股本銀子。要知道就算是北四行之一的大陸銀行,最初資本也不過200萬大洋。由此可見。冀中民間是真的富裕。而且抗日熱情也足夠高。否則沒人願意從地下把「子孫錢」挖出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冀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兒,差點兒影響了銀行的開業和準備已久的「天津計劃」。還是河北民軍的事情,只不過矛盾徹底公開化了。

    前文曾介紹過。河北民軍先遣軍司令張存實的真實身份是地下黨,但總指揮張蔭梧並不知情,還傻呼呼把他派來「調停」。調停什麼呢?名義上是調停博野民軍司令張仲翰與下屬兩個團長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想重新獲得博野甚至周邊六縣的控制權。

    冀中早被鄭鬍子視為囊中之物,更何況博野縣緊挨著蠡縣,豈容他人染指?於是鄭衛國就暗中指示先遣軍司令張存實發動軍變,伺機奪取這支部隊的指揮權。

    張存實歷史上曾經擔任過冀中情報機關的負責人,有多厲害就不用說了。他先花了幾天的時間將博野民軍各派系的情況摸得清清楚楚,然後召集各團團以上軍官開會。

    當時博野民軍有三個團,一團團長由副司令張子元兼任,駐紮在城東;二團張文祥任團長,駐紮在大程委鎮;三團李俠飛任團長,駐紮在北楊村「四存中學」。

    博野民軍司令張仲翰之前已經介紹過了,是地下黨,自然是支持鄭衛國這邊的。那位張子元副司令曾是吉鴻昌的部下,政治態度可想而知。而二團團長張文祥和三團團長李俠飛都是張蔭梧的鐵桿。

    張、李二人見張存實是張蔭梧派來的,絲毫沒有戒心,接到命令後二話不說就來赴宴了,連警衛員都沒帶幾個。酒席間有沒有摔杯不知道,反正兩人都被當場抓了起來。二團和三團頓時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輕而易舉地就被解除了武裝。

    隨後,張存實又對部隊進行清理,凡是被認為是張蔭梧的人都被抓了起來。當然,看在同胞的份上並沒有大開殺戒。願意繼續抗日的,可以留下來,而且職務待遇不變,只是需要換一支隊伍。想去找張蔭梧的,也不攔著,甚至還可以酌情發放路費。

    整頓完成之後,張存實就以冀中民軍司令的身份在博野公開宣佈將接受第四十一集團軍的統一指揮,從此脫離河北民軍。鄭衛國當然欣然表示接受,早已準備好的步兵35旅迅速進入博野縣,對原博野民軍進行打散整編。從此,博野民軍就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了,而35旅也憑空多了兩千人馬,實力大增。

    張蔭梧此時還在山西陵縣貓著,聞訊之後差點兒沒氣死,當即命令河北民軍副總指揮王長江率領三個團兵進博野,企圖奪回冀中民軍的領導權。同時接到命令的還有民軍副總指揮喬明禮,喬部當時就在冀中,已經發展到六個支隊,共計七、八千人馬。

    大戰,似乎不可避免!

    鄭衛國聽說這個消息之後也很震驚,對周參謀長說:「這個張蔭梧是不是瘋了?難道他以為手下那三瓜兩棗打得過我們四十十一集團軍?」

    根據情報顯示,王長江帶來的是河北民軍第一、第六、第七,一共三個團的兵力。其中第一團、第七團是所謂的核心團,裝備較好。但是再好也不可能跟正規軍相比,就算是三個團加起來也未必打得過97軍一個團。

    喬明禮部人馬雖多,但大部分都是潰兵、土匪、地主武裝和反正的偽軍,這些部隊不加以改造,很難發揮出戰鬥力。事實上,喬明禮坐擁八千人馬也只能打打游擊,哪怕是碰到日軍一個加強中隊都束手無策。

    周參謀長笑道:「怎麼可能!張蔭梧再狂妄也不至於如此。依我看,他多半是想借助輿論的力量迫使我們讓出博野縣,並不是真的要跟咱們交手。」

    鄭衛國眉頭一皺,心想這倒是有點兒麻煩。畢竟河北民軍也是軍政部明令認可的抗日武裝,自相殘殺總是不好。(……)

    ps:首先向大家道歉,昨天的這個時候才更。其實昨天晚上我已經寫好了,但是鐵通網鐵不通,試到凌晨兩點還是無法登錄,所以只好先睡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