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二百九十四章 忠言逆耳 文 / 虎籠山人

    來人正是129師的鄧政委。他到129師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素有威望,很快就站穩了腳跟。有意思的是,在129師內部他通常扮演黑臉角色(一般來說是師長扮黑臉,像林帥、賀師,政委發糖果,像聶帥、羅帥),所以部下們都有點兒怕他。

    八路軍各部現在紛紛從山區向平原發展,重心隨之東移,所以這些大佬經常在冀南一帶出沒。如果不是後來局勢急劇惡化,八路軍很有可能把總部都搬到南宮來。

    鄧政委笑道:「鄭軍長,我不請自來,你可不要見怪喲!」

    鄭衛國忙伸出手以示歡迎,嘴裡說道:「豈敢,豈敢,快裡面請。我不知道您到了南宮,不然的話一定會登門拜訪。」

    鄧政委爽朗地笑道:「那我可不敢當哦!鄭軍長,我知道你很忙,就直說了吧,冀西根據地你打算怎麼安排?」

    冀西的歸屬確實是個問題,這裡最開始是楊秀峰領導的冀西遊擊隊開拓的,129師和鄭衛國所部也出了不少力。特別是打包移交給33師以後,這一帶的抗日形勢迅猛地發展起來。很多縣大隊甚至敢跟一個中隊的日軍硬扛,冀西**團更是由一個二類基幹團發展成為頭等主力團。

    但現在鄭衛國要帶著97軍主力去冀中,兩地之間相隔甚遠,能照顧的地方就少了。一旦有變,根本來不及救援。

    鄭衛國斟酌了一下字句,說:「冀西就請129師派員接管吧。不過平安縣是我們97軍的後勤基地,希望能夠**發展。」

    鄧政委說:「行!不過你們在冀西各縣發展的地方部隊得留下,因為我們現在沒有那麼多機動兵力。你們要是一撤,地方上就空了。」

    八路軍擴張過快的後遺症已經出現了,由於嚴重缺乏軍官和訓練,部隊戰鬥力幾乎是呈直線下降。即便這樣,軍隊還是不夠用。一些根據地開始招安土匪和地方游雜武裝,不過情況並不令人滿意。這些部隊紀律渙散,冀南有一個**營甚至被日本特務拉攏過去當了偽軍。

    鄭衛國點點頭,說:「這個您請放心。我們不會搞山頭主義的。而且冀西各縣發展得越好。平安縣也就越安全。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鄧政委歡喜地說:「好,這樣的話我就放心了。等你們在冀中發展好了,冀中、冀南、冀西,還有晉東南就能連成一片。華北的抗日形勢必將大為改觀。」

    鄭衛國笑道:「我想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實現的。不過。我們不能操之過急。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來。」

    鄧政委看了他一眼,笑道:「你是不是覺得我們八路軍擴張有些快?」

    鄭衛國點點頭,實話實說:「不是有些快。而是快得已經有些離譜了。我覺得像這樣猛烈的發展模式恐怕不利於部隊的健康成長。」

    鄧政委苦笑道:「你說的很有道理,可咱們也是沒得辦法撒。」

    隨著**各部南撤,日軍又收縮到各大中城市和鐵路線,華北出現了巨大的權力真空。**留守武裝、地方勢力、土匪、會道門還有偽軍都在拚命發展,搶佔地盤。在這一場分蛋糕的狂歡中,八路軍如果不積極參與就會被淘汰出局。這是中g方面絕對不能允許的,所以明知道有隱患也只得拚命去爭搶。

    鄧政委又半開玩笑地說:「你們這一走,我們就更麻煩了。特別是你鄭軍長,自己跑了不說,還把楊主任也拐走了,讓我們找誰說理去?」

    鄭衛國有些尷尬地笑了笑,又岔開話題說:「貴軍有沒有想過建立軍校來培養後備人才?」

    鄧政委說:「怎麼沒有?延安早就成立了抗日紅軍大學,現在又升格為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八路軍總部也在籌建分校。不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等這批學生派上用場還需要時間啊!」

    鄭衛國早就想幫八路軍走上正規化的道路,只是缺乏一個契機。於是趁機給自己的隨營學校打了一個廣告,蠱惑道:「鄧政委,給你透露了一個秘密哈。我們97軍現在組建了一個隨營學校。你們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派員學習,不過至少要初中文化程度。」

    鄧政委驚訝地說:「一個隨營學校還要這麼高的文化程度?抗大也沒有這樣的要求啊!你們的條件能跟抗大相比嗎?」

    抗大確實是延安的驕傲,培養的將軍比黃埔還要多。而且這所學樣的辦學理念非常注重實戰,不是一般的學院派所能比的。像國民政府所辦的中央陸軍學校,在戰場上不知補交了多少學費。

    鄭衛國呵呵一笑,說:「恕我直言,我們這所隨營學校雖然規模不大,但辦學質量肯定要遠遠超出抗大。這個差別就像中**隊跟德**隊之間那麼大。」

    鄧政委根本不信,哈哈笑道:「你就吹撒,看你把牛皮吹到天上去!」一口川譜話把大夥兒都逗樂了。

    鄭衛國卻很嚴肅地說:「這可不是吹牛皮。我們的教官是從德國請來的,已經在路上來了。」

    鄧政委大吃一驚,說:「德國教官?我聽說德國馬上就要跟國民政府斷交了,你從哪兒弄來的?」

    鄭衛國笑道:「報歉,這個暫時我還不能說,以後您知道了。」

    鄧政委想了一下說:「德**事的厲害我是知道的。他們搞得是正規戰,像蔣委員長以前的顧問不就是德國佬嗎?當時在蘇區還讓我們吃了不少苦頭,不過主要還是咱們的戰略失策,不然的話未必打得過我們。」

    那個時候常凱申的軍事顧問是漢斯?馮?塞克特,德國當時最有名的軍事家。被稱為「國防軍之父」。他所提出的堡壘推進戰術雖然成本高昂,但很好地限制了紅軍的機動能力,導致蘇區越打越小,失去了周旋的空間,最終被迫長征。

    躲在一旁的宋主任聽入了迷,也插了一句嘴,說:「咱們現在哪兒玩得起正規戰?依我看還是打游擊最趁手。」

    鄭衛國解釋說:「軍隊正規化跟打正規戰是兩個概念,游擊戰也需要指揮官系統地接受正規軍事教育才能更好地發揮游擊戰的優勢。」

    宋主任還在生剛才的氣,故意抬桿說:「你就瞎扯吧,咱們八路軍什麼時候學過正規的軍事教育?游擊戰還不是照樣打得好!國民黨倒是正規。卻被鬼子打得哭爹叫娘。」

    鄭衛國笑道:「八路軍在游擊戰方面確實搞得不錯。不過在我看來還是遠遠不夠。戰略和戰鬥意志上確有過人之處,但在戰術上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鄧政委也來了興趣,忙道:「噢,還請鄭軍長明言。」

    鄭衛國說:「好。我們就八路軍幾次戰鬥來分析一下。看八路軍跟正規軍隊的差距在那裡。」

    他首先分析的是平型關戰鬥。作為全面抗戰爆發以來的第一次大捷。這場戰鬥充分體現了林總的戰術嗅覺和八路軍超強的個人意志,但同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少。

    第一,部隊行軍竟然沒有事先偵察。只是在地圖上找到一個大概方向就出發了,結果半路上遇到山洪,一個主力團被隔在戰場之外沒法參戰。

    第二,山地戰居然沒有在制高點(即老爺廟)佈置火力。就算火力不足的話,也應該安排觀察哨。但林總沒有安排,參謀人員也沒有提醒,最後反而被日軍搶先佔領該地,給八路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

    鄭衛國一口氣列舉了八個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且深入淺出,講得非常仔細。八路軍方面的幹部都聽得目瞪口呆,心裡面雖然很不服氣,卻又沒法反駁。

    鄧政委皺了皺眉,說:「聽你這麼一說,咱們好像是有些問題。」

    宋主任看了領導一眼,沒敢做聲。115師是八路軍頭號主力,林師長又是主席的愛將,還當過抗大的校長。他的級別差得太遠,可不敢亂說。

    鄧政委看出了他的心思,擺擺手,說:「我們這是討論軍事問題,又不是爭對誰,不用顧慮太多。鄭軍長,你剛才說得很對,再給我們講講129師存在哪些問題?」

    鄭衛國開玩笑說:「行啊,不過說了你們可別不高興。」

    宋主任說:「切,都跟你一樣小肚雞腸麼?」

    鄭衛國笑道:「你看看,我說什麼來著?」

    宋主任無奈地攤開手,說:「好好好,我不出聲,看你吹出什麼花來!」

    說實話,跟115師相比,129師的問題更大,毛病更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15師幾乎是第一次上戰場就可以跟日軍硬拚,而129師771團卻在七亙村被日軍偷襲,打得全軍潰散。

    好在經過劉師長的細心調教,部隊迅速成長起來。到長樂村戰鬥的時候,129師就打得非常漂亮了,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私毫不遜色於115師。

    宋主任說:「就是嘛,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什麼正規軍事思想,有什麼稀奇?我們129師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照樣把兵練得棒棒的!」

    鄭衛國說:「在戰爭中是可以學到經驗,但缺乏基礎軍事素養的人掌握的經驗是狹隘的。在相同的環境裡是有經驗了,可換個環境還要交學費。」

    陽明堡戰鬥算是抗戰史上非常經典的戰例了,但這場戰鬥並沒有經過嚴格的偵察,戰前也沒有制定作戰方案。部隊雖然順利地衝進了機場,可接下來就亂成一團,有不少飛機沒能徹底毀壞,指揮官也陣亡了。

    那麼這些不足在後續戰鬥有沒有得到改進呢?很遺憾,沒有!比如神頭嶺一戰,制定作戰計劃的參謀連道路是在嶺上,還是嶺下都沒有搞清楚。若非陳賡感到不放心跑去現場偵察,還不知道惹出什麼亂子來。

    還有像長樂村戰鬥,部隊明明佔據了主場的優勢,卻沒有積極偵察,導致日軍跑了幾個小時之後才發現。如果能提前作好準備的話,後面還會那樣被動嗎?

    可惜的是,這些遺憾一直沒能解決。在接下來的歷史中,像紅廟、關家垴這樣的錯誤還會再犯。這就是缺乏基本戰術素養的表現,剛才一個坑裡爬了起來,卻又掉進另一個坑裡。

    宋主任搔搔腦袋,鬱悶地說:「好像是有幾分道理,可咋聽著就不舒服呢?敢情咱兒這些年的仗都白打了?都成狹隘經驗了?」

    鄧政委笑著打了個圓場,說:「這就叫忠言逆耳嘛!鄭軍長剛才分析得非常好,大家回去之後好好揣摩。」

    他又對鄭衛國說:「鄭軍長,咱們就這麼說定了,到時候可不能把我們的學員拒之門外。最好能幫我們多弄些名額。」又和鄭衛國就一些細節問題交換了意見之後,才興沖沖地回去了。

    經過一番友好協商之後,鄭衛國放棄了除平安縣以外所有的地盤,但保留了在山西境內的第十區。這樣一來,留守部隊就多了一條後路,關鍵時候說不定能派上用場。

    等鄧政委走後,任柱子悄悄問道:「軍座,咱們也缺軍官。自己都忙不過來,幹嘛還要幫八路軍培養。」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你不明白。華北這麼大,光靠我們97軍是撐不起來的。八路軍現在是我們的盟友,他們強大了,就能替我們分擔壓力。」

    周參謀長說:「軍座,您說的有道理。不過您剛才那些話我覺得不該說。您說雖然都是實話,可人家未必領情,搞不好要得罪人。」

    鄭衛國歎了一口氣,說:「這些我都知道,可這些話我要不說出來,憋在心裡更難受。」

    物資從湖北運到華北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鄭衛國不能等下去了。在冀南休整一周後,他就率領97軍主力繼續北上,很快穿過德石線進入了冀中平原。

    周參謀長在公路邊上向北眺望,感慨地說:「軍座,一塊新天地啊,我們以後就要在這裡戰鬥了。」

    鄭衛國伸出手來,說:「就讓我們攜起手來,打出一個新局面吧!」

    周參謀長忙伸手握住,大笑道:「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