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一百八十章 蘇械軍 文 / 虎籠山人

    「幾門炮算什麼!」周參謀長興奮地說:「師座,我跟您講,這回可不是幾門炮的事情!委座表示要以我們33師為基本部隊,再補充一師一旅進來,改編成一個軍。由您擔任軍長,正團以下軍官都由您來任命!」

    鄭衛國聞言大喜,高興地說:「那太好了,有一個軍的番號至少在四一年前不用擔心補給問題了。」歷史上,日軍在四一年夏才攻下中條山。只要這個橋頭堡不丟,物資就可以源源不斷地進入華北。

    周參謀長笑道:「補給當然不用擔心了!委座給我們的可不是普通的軍級編製,而是眼下最強的蘇械軍。全中國的陸軍算上我們也只有五個!」

    鄭衛國吃了一驚,猛然想起一事,說:「蘇械軍?是不是叫攻擊軍?」

    周參謀長一愣,略想了一下,說:「好像沒有這個提法,不過從裝備和人員素質來看,稱為攻擊軍也無不可!因為我們這個五個軍都是直屬軍委會的總預備隊。」

    自打穿越以來,鄭衛國的記憶也出現了紊亂。事實上,攻擊軍的建立還要等到1940年。這一年,根據美國「援華法案」的協議,蔣委員長開始利用美方的貸款來購買美式裝備,武裝其中央軍的精銳,第1、第2、第5、第74軍作為首選的4個軍。

    遺憾的是,由於史迪威堅持將美械優先用於遠征軍,導致國內部隊並沒有及時接收到這批裝備。像余程萬的57師在43年常德會戰時用的還是蘇械。如果是全美械的話。結局或許會好一些。

    眼下美械還沒影呢,德械又拼得個七零八落,蘇械才是王道。不過蘇械武器進口的不多,無法完全替代德械和雜械,只能先編幾個主力軍應急。可以算做攻擊軍的前身。

    鄭衛國有些不敢相信,說:「蘇械軍得是嫡系才有份兒?咱們各團都是雜牌軍的老底子,不過是披了身中央軍的皮,也能分一塊蛋糕?」

    當初在西安,鄭衛國就很有自知之明,並沒有大肆索要坦克、大口徑高炮之類的玩藝兒。因為他知道這些東西根本輪不到咱兒。要也白要。何必自取其辱呢?

    周參謀長說:「這說明委座器重咱兒啊!再說了,就以軍功來算,咱們也該享受這個待遇!放眼全國,有哪支部隊的殲敵數量趕得上我們師?」

    鄭衛國笑了笑。說:「哪有這麼簡單!你說說看。另外四個軍都是哪幾個?」

    周參謀長扳起手指數道:「有第一軍、第二軍、第五軍、第十八軍。都是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隊。您看看,我們能擠進去多不容易啊,連十三軍、十四軍、七十四軍都沒排上號呢!」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這正是我感到不解的地方。一軍、二軍都是委員長黃埔起家的部隊,第五軍更是嫡系中的嫡系,十八軍成立雖晚,但它朝中有人,是陳總長的起家部隊。我們師不過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何德何能位居其中啊?」

    周參謀長說:「可是機會難得啊,師座!一旦弄到這個編製,武器彈藥、糧餉補給,就都不用愁了。」

    鄭衛國笑道:「天下間哪有免費的午餐?委座一定還有附加條件!」委員長歷來仇視雜牌,就連傅宜生的第35軍也沒撈到好武器,桂系的第七軍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還在用漢陽造。33師一個半路出家的和尚能修成正果,打死他也不信。

    周參謀長把電文遞過來,說:「電文裡沒有明說,據我分析委員長是想把我們調到河南或者沿平漢路南下保衛武漢的北大門。不過,我覺得這也沒什麼,在哪兒不是打鬼子呢?」

    鄭衛國說:「去這麼遠,根據地怎麼辦?」

    周參謀長看著鄭衛國用非常誠懇地語氣說:「師座,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鄭衛國說:「這是什麼話?你我雖然相識不久,但一見如故,又同歷生死,自是情同手足,有什麼話不能說的呢?」

    周參謀長說:「師座,冀西地勢狹小,民貧地瘠,哪裡是根基之地?像這樣一塊地方,棄之何惜?」

    他見鄭衛國沒有說話,又接著勸道:「敵後能發展到這個局面,不過是日軍急於進攻華中,以達到迫降國民政府的目的。一旦武漢淪陷,等日軍騰出手來,哪裡還有我們這些敵後武裝生存的空間?」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嗯,敵後肯定會面臨很大的困難,但也不是不能堅持。」

    周參謀長說:「說好聽點兒是堅持,實際上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到時候恐怕連打日軍一個大隊都費勁,想再打晉東南大捷這樣的勝仗幾乎不可能。」

    鄭衛國奇道:「老周,你是怎麼做出這些判斷的?」

    周參謀長一笑,說:「這有何難?您認不認同我的分析。」

    鄭衛國笑道:「雖然略失偏頗,但有一定的道理。」

    周參謀長說:「那不就結了,眼下正是大好良機,咱們何不趁勢離開華北這塊死地呢?您看看,中央軍系統的軍隊,還有幾支在華北的?有門路的早就撤了,何必在這兒等死呢?」

    鄭衛國歎了口氣,說:「參謀長,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周參謀長忙道:「請師座明示!」

    鄭衛國說:「第一,華北雖是死地,但還有一線生機。這個生機就是根據地。只要依托大山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支撐到抗戰勝利不成問題。就像咱們冀西,山勢陡峭,地形複雜,又能溝通晉冀兩省,地理條件非常優越。」

    他見周參謀長在認真聽,又說:「這第二嘛。蘇械軍雖好,奈何我們無福消受啊!」

    周參謀長奇道:「此話怎講?」

    鄭衛國說:「我既不是黃埔生,又不是浙江人,委員長不會用我的!何況我還是東北人,手下的兄弟也有一大票來自東北。」委員長對於東北軍的分化瓦解可謂是不遺餘力,吞併的吞併,遣散的遣散。抗戰才打了一半,東北軍就已經煙消雲散了。

    周參謀長說:「您是怕委員長分化瓦解?眼下正是抗戰的關鍵時刻,您又是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委員長定然不敢動手!再說了。咱們師從軍官到士兵都是您一手拉扯出來的。何人能頂替您的位置?」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到時候一紙調令下來,我是服從還是不服從?」再說得陰暗點兒,後勤補給掌握在別人手中。一旦有變。哪兒還有反抗的餘地?

    周參謀長說:「那您的意思是?」

    鄭衛國說:「先拖一拖。看委員長究竟是怎麼想的。反正這份電文也不是正式命令,只不過是來探探口風罷了。」

    周參謀長說:「那好,師座您先好好考慮一下。我再跟二戰區軍械部門聯繫,看能不能先拿到一部分物資。」

    鄭衛國點點頭,說:「嗯,這樣最好,你跟衛長官也多聯繫一下。他老人家門路比咱們多,應該能打聽到一些內幕來。」

    周參謀長說:「是,師座!那我先去打聽打聽,一有消息就回來匯報。」

    送周參謀長出來,鄭衛國突然發現芷蘭並沒有走,正蹲在院兒的柳樹下發呆,手裡還拿著根樹枝在地上寫寫劃劃。

    鄭衛國還以為她在寫漢語拼音呢,等走近一看,卻發現她寫的是走和留兩個字。看地上寫得密密麻麻的,估計寫了很長時間了。

    芷蘭聽見有人走近,抬頭一看是鄭衛國,忙用手去塗改地上的劃痕。不過那麼大一片都是,一時半會兒根本兒塗不完。

    鄭衛國笑道:「別弄了,我都看到了!怎麼芷蘭,你想離開這兒?」

    芷蘭點點頭,說:「嗯!我大哥當了漢奸,連累得我們一家人都抬不起頭來。所以我想換個地方。」

    鄭衛國勸解道:「你是你,你哥是你哥。你不用把你哥的過錯背在自己身上,堂堂正正做人就是了。」

    芷蘭哀傷地看了一眼,說:「你也看到了,不管我怎麼做,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是漢奸的妹妹。」

    鄭衛國說:「那你打算去哪兒?」

    芷蘭說:「還沒定下來,有同學勸我去武漢,還有的同學勸我去延安,反正就是這兩個地方!」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你先留下來!武漢過幾個月就要淪陷了,你去了也只能當難民。延安我去過,並不適合你!」

    芷蘭瞪大眼睛,說:「為什麼呢?我同學說延安很好,民眾抗日救國的熱情很高,全國各地的青年都有去那裡學習的。」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延安的情況比較複雜,你太單純了。聽我的,不要去!」有句話他沒有說,怕傷害她。就憑她哥是漢奸,去了延安也得審查。

    芷蘭還是很信任鄭衛國的,可憐巴巴地說:「那,那我能去哪兒?」

    鄭衛國歎了口氣,說:「現在天下大亂,哪有一方淨土?還是留下來,你從明天起開始跑步!」

    芷蘭疑惑道:「為什麼要跑步?」

    鄭衛國說:「你以後就到部隊來,不用再兼任學校的教員了。部隊裡的人事要單純一些,只要你努力工作,大家就一定會認可你!」

    芷蘭低著頭說:「可是我怕做不好……」

    鄭衛國說:「沒有什麼是做不好的,還記得以前你帶著同學們到靶場學打槍嗎?勇敢一點兒,人生嘛,就有些溝溝坎坎,跨過去就沒事了!」(。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ps:非常感謝qwfs9999投的月票,有讀友們的支持,山人一定會堅持到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