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一百七十七章 農業學某寨 文 / 虎籠山人

    會議結束之後,鄭衛國又和李震安等人商討起根據地的農田水利建設來。根據地現在不是很缺糧,因為在33師控制的平漢鐵路以西有大量的農田可以耕種。

    歷次戰鬥也繳獲到了不少糧食。像在太原兵站裡面就弄到了數量驚人的日式鹹菜,可惜大夥兒吃不慣這東西,只能做成包子餡「強迫消費」。現在早上晚上都吃這個,大夥兒都吃膩味了。

    可繳獲的糧食總有吃完的一天。33師主力、地方部隊加上冀西遊雜武裝都超過兩萬五千人了,再加部隊裡面的騾馬,每天至少也要消耗六萬斤以上的糧食。

    至於耕地雖多,但大都在根據地外圍,高產田幾乎全在平原地區。這些地方面對日軍大舉壓進時很難保住,而且日軍反覆襲擾也會給農業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到時候別說養活部隊,恐怕連鄉親們自己都難吃飽。

    李震安歎了口氣,說:「師座,您說的這些我們都知道。可問題是怎麼才能解決?」

    鄭衛國說:「開山造田!」

    李震安一愣,搖頭說:「山裡面就那麼一點兒土地,連山民們自己都吃不飽。再說了,那些地方,旱災澇災十分嚴重,另外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也經常發生。我們前次準備修水庫,就是因地勢不穩才不得不放棄。」

    鄭衛國說:「所以才要改,要把山坡全部改造成梯田!」

    李震安說:「梯田我們這兒以前也搞過,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恕我直言。單靠您的生產建設兵團是絕對做不到的。」

    鄭衛國一度曾對生產建設兵團和工程建設兵團抱以極大的希望,但他漸漸發現這些士兵或者說是工人的積極性並不高。後來129師派了一些地方幹部過來幫忙發動宣傳,總算有了點兒起色,但也只能說一般,遠不能跟歷史上的生產建設兵團和鐵道工程兵相比。

    王達嘿嘿一笑,說:「我早就說過,這個法子行不通!當年我們在鄂豫皖搞過,上下不討好,最後白白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鄭衛國笑罵道:「去,你少給我興災樂禍!看來這條路暫時是行不通了。所以我想到了另一個辦法!」

    李震安、王達等人齊聲問道:「什麼辦法?」

    鄭衛國說:「組織村民們自己去幹!」

    兩人異口同聲道:「這絕對不可能。沒人會幹的!」在他們看來,要肯幹的話,幾百年前就有人這麼幹了,何必窮到現在?

    鄭衛國說:「如果改造好的土地都歸村民所有呢?」誰都知道這個年代土地對於農民的誘惑力。絕對是百試百靈。

    李震安和王達聞言一震。一下子陷入了沉思。鄭衛國認為自己之前的設想失敗。一是宣傳、組織、管理等工作沒有跟上,第二就是人的私心作祟。干多干少一個樣,肯定有人會偷懶。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最後大家全成了懶漢。

    某疆的生產建設兵團為什麼能搞起來,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紀律嚴明的部隊。鐵道工程兵也是一樣。可這些條件鄭衛國的生產兵團還不具備,除非他捨得把主力部隊調過來掏溝種地。

    既然這條路走不通,就只能另找一條路了——農業學某寨!現在當家人也給找來了,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工具、設備、物資都可以由根據地供應。鄭衛國就不信了,某寨做得到的,平安縣就搞不出來?不僅要搞,而且還要搞得比某寨更好!

    李震安有些驚疑不定,說:「師座,這事兒能成不?」

    鄭衛國肯定地說:「能!」

    正說著,門外來了兩人。一位戴著眼睛,是北平某大學的建築學教授;另一位頭戴白毛巾,腳踩黑布鞋,兩隻眼睛炯炯有神,正是從昔陽請來的陳榮貴陳英雄。

    鄭衛國說:「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

    王達笑道:「不用!這兩位都是我們這兒的名人,這位是北平中國大學的程教授,這位是生擒鬼子的陳壯士。」

    陳榮貴憨厚地笑了笑,倒是程教授有些尷尬。因為他雖然有名,但並不是靠他的專業知識出名的,而是他剛到根據地就出了一個大醜。

    程教授當時在路邊看大家幹活兒,正好看見一頭饞嘴的毛驢偷吃路邊的蕎麥。他想提醒大家注意,可他既不認識毛驢,也不認識蕎麥,只好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動物吃植物啦!」

    這一喊不得了,別說耕地的農夫,就連程教授的學生都笑噴了。從此以以後,根據地的軍民口口相傳,他就徹底出名了。

    鄭衛國說:「好,既然大家都認識,我就直接講一講我的計劃。」

    他的計劃就是請程教授(他雖然不認識毛驢和蕎麥,但專業領域並不差)從工程學上擬定好方案,然後由陳榮貴同志帶隊施工。他手下的工人都是根據地收留的失去土地的流民。鄭衛國承諾新修出來的梯田全歸村民們所有,所以這些人都非常高興,決定跟著陳英雄大幹一場。

    只要這個村子建設成功,鄭衛國就會以此為藍本進行大規模、大範圍的複製,把冀西山區變成敵後根據地新的糧倉。

    李震安他們聽了這個計劃之後都非常神往,因為這是這個時代聞所未聞的事情。王達眼睛一亮,忍不住說:「師座,這個工作就交給我!」

    鄭衛國嘉許地點點頭,說:「好,以後你就以常務副縣長的身份兼任生產建設兵團總指揮,負責協調處理相關事宜。程教授則是總程師,任何施工方案都要經過他的批准。至於具體怎麼建設就由陳壯士帶人上!」

    三人互視一眼,忙答應下來。鄭衛國見這件事情終於有了眉目,心裡也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雖然事情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提前打好基礎總比坐吃山空要好。

    從現在算起,再過一年零三個月,甚至更早,日軍就會重新圍攻晉東南。冀西臨近平漢線,自是首當其衝,外圍根據地說不定會全部淪陷。再過三年就是敵後根據地最艱難的時期,糧食將成為軍民能否生存的命脈。

    只要一年之內能有小成,哪怕只多個幾十萬斤糧食,也能大大緩解根據地的壓力。三年之內如果能有小成的話,四二年及以後的災荒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至少不會像歷史上一樣,餓得坐都坐不起來,只能躺著開會。

    鄭衛國笑道:「好!那就預祝你們馬到成功!你們在一起好好聊聊,我還有些事兒,先走一步了。」

    過些天,他就要去天津一趟。馮錕在那邊發展的不錯,並且已經囤積了不少物資,只是沒有合適的渠道,不敢運回來。另外還有一些比較機密的事情也需要他親自去處理。所以,他必須抓緊時間在走之前把根據地的事情安排妥當。

    下一站是平安縣希望小學。這所學校是去年年底才建起來的。老師都是33師聘請的文化教員,平時既要給孩子們上課,還要給戰士們補習文化。不過行軍打仗的時候,很多教員身體素質不行,就沒有隨隊出征。

    鄭衛國抽空編寫兵法的同時,還把前世的漢語拼音給整理出來了。這東西應該可以幫助戰士們快速脫盲,所以他決定先教給文化教員,再由他們去普及。

    來得晚了一些,學校已經放學了。孩子們正三五成群的往回趕,有的還模仿戰士們,一邊走一邊喊一二一,架勢十足。

    柱子說:「師座,這些娃兒可都是好兵苗子。要是從小訓練,以後一定不輸給鬼子!」

    鄭衛國笑了笑,說:「我寧願等他們長大的時候,鬼子已經被趕出中國了。戰火就留給我們這一代人!」

    兩人邊說邊走,很快到了學校,沒想到老師們都走光了。鄭衛國有些無奈,說:「來晚了,這可怎麼辦?」

    柱子說:「要不到宿舍去找!」因為到根據地來的知識分子很多,根據地就專門為他們新建了一批集體宿舍。就在七里壩靠北的地段,坐北朝南、冬暖夏涼,是這一帶最好的生活小區。

    鄭衛國說:「那好,爭取今天搞定,明天還有一大攤子事兒呢!」

    兩人去了之後才發現,這裡住的可不光是教員,還有其他各行各業的人才,算是根據地的人才公寓。由於大夥兒來得時間都不長,彼此之間不熟悉,想要問個人都麻煩。

    柱子說:「師座,我知道芷蘭教員住在那兒,要不我們先去找她?」

    鄭衛國心想這丫頭學過英語,應該很快就能學會,就說:「好,你前面帶路!」兩人很快到了一眼窯洞前,敲開門一看卻是一個不認識的男青年。

    青年明顯是剛來的,連鄭衛國都不認識,說:「你們找誰?」

    柱子說:「我們來找張芷蘭張教員!她不是住在這眼窯洞裡面嗎?你又是誰?」

    青年一聽張教員,臉上閃過一絲不屑,說:「哦,你們說的是那個漢奸妹妹啊!她呀,早就被學校開除了,你們上別處去找!」說著伸手就要把門掩上。

    鄭衛國二人吃了一驚,忙攔住說:「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兒?那張教員現在在哪兒?」

    青年不耐煩地說:「她現在又不是教員了,去了哪裡我哪兒知道!你們就別堵在門口了,我還要備課呢!」

    兩人悻悻地鬆開手,面面相覷,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