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256 江東小霸王 文 / e江月

    九江郡,郡治yin陵。

    揚州牧陳溫再次在府邸宴請孫堅留下的鎮守大將程普,只是這一次,任憑陳溫如何慇勤勸酒,程普都始終滴酒不沾。

    陳溫頗有些無奈,自飲一杯,悵然若失,對程普道:「將軍這是……」

    程普心中帶著厭煩,臉上絲毫沒有顯現,抱拳歉然道:「使君見諒,普肩負主公重托,不敢飲酒誤事,恕罪,恕罪。」

    陳溫一愣,旋即高聲讚道:「好,將軍果真是忠於職守,來人吶,將酒撤下。」旋即轉向程普,笑道:「溫聽將軍此言,甚感慚愧,自今日始,也不飲酒,待孫都尉率大軍返回,再與將軍痛飲一場。」

    「一定,一定!」

    程普心不由衷地答應下來,待婢女進來,收走兩人案桌上的美酒杯盞,即與陳溫邊吃邊閒聊,表面上看來,倒也是融洽非常。

    過不多時,一名護衛急匆匆進來,在陳溫耳邊低語片刻,陳溫面色一變,片刻之後,起身對程普歉然道:「主公有緊急軍情,將軍慢用,溫去去就來。」

    言畢,不待程普反應過來,陳溫即急匆匆跟在護衛身後離去。

    如此舉動,讓程普在驚奇之餘,也心生警惕。自從上次陳溫語露招攬之意以來,程普就對陳溫提高了警惕,這次宴請,他滴酒不沾,為的也就是怕醉酒誤事。

    不過警惕歸警惕,程普還是相信,既然陳溫與主公孫堅現在都還是共奉後將軍袁術為主,不管是表面上的,還是實際如此,陳溫都不大可能就此有什麼圖謀。

    就在程普東想西想時,陳溫已急匆匆趕返回來,間隔如此短的時間,程普更是心中篤定。

    不過令他吃驚的是,陳溫並未入座,而是站在案桌旁,似是有什麼事情難以決斷。沉吟片刻,他轉過身來,對著程普拱手道:「將軍,此事委實有些難以置信,將軍可有遣信使三人,趕往孫都尉大軍軍營?」

    程普心中一沉,摸不清陳溫此問何意,不過數日前就在這裡,他與陳溫飲酒之後,得知被主公孫堅所殺的原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家眷門客意欲行刺,他的確是連夜派人,前往廣陵郡報訊。

    實情如此,程普默然點頭稱是。

    「是了!」陳溫點頭答道,神情間滿是嚴肅,「將軍遣人以稟報緊急軍情為由,刺殺孫都尉於淮yin城外大營中軍大帳之中,可是意欲何為?」

    陳溫說話聲音不大,可每一個字,卻都仿若是一聲晴天霹靂,在程普腦中炸響,令他既驚且怒,胸膛急劇起伏,愕然看向陳溫,雙目似yu噴火。

    陳溫似是對程普的表現視而不見,自顧自地言道:「前天夜間丑時三刻,將軍所遣刺客三人,手持將軍令牌,以緊急軍情為由頭,縱馬馳入孫都尉大營,在中軍大帳內,趁孫都尉不備,以淬毒短刀刺殺孫都尉後逃遁,孫都尉當夜寅時時**死。程普將軍,你到底意欲何為?」

    「主公,主公身死?」

    程普腦中一片混沌,喃喃低語,似是自陳溫話語中捕捉到什麼關鍵,可轉念間,卻又蹤影全無。

    他久隨孫堅,南征北討,一起上過生死沙場,一起淌過屍山血海,一起經歷過狂奔逃命的艱難時月,一起悲痛欲絕目睹兄弟黃蓋和祖茂自盡於兩軍陣前,他早就心志堅定,此生無論是榮華富貴,還是顛沛流離,都會追隨主公孫堅,直至戰死沙場。

    他從未想到過,值此天下大亂之際,胸懷平定天下大志的他,除了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之外,會有終老於床榻這麼個結局。

    可今日所聽到的事,卻超出了他的想像,到底是什麼陰謀,會讓陳溫認定,是他遣人刺殺了主公孫堅。

    噗嗤!

    程普急怒攻心,喉頭一甜,一口鮮血噴吐而出,滿腦子的迷糊,滿腹的急怒煩悶,彷彿也因此而宣洩了不少,讓他陡然間清明了不少。

    他緊盯著陳溫,手指指過去,咬牙切齒地一字一頓道:「是你,是你在背後搗鬼……」

    屋內只有陳溫和程普兩人,陳溫乃是文官,如若程普有意殺他,只需飛撲過來,雙手抱住他的腦袋,左右這麼一擰,就能喀嚓一聲,拗斷他的頸脖。

    可他卻毫無懼意,異常平靜地與程普對視,看著程普因憤怒而扭曲變形的臉,微微搖頭,歎口氣,很是平靜地說:「程普將軍,溫是聽聞王睿和張咨家眷門客將要不利於孫都尉,故而才好心好意告知將軍,怎麼?將軍就因此而認定是陳某所為?」

    說到此處,陳溫雙眼如冰霜般冷冽,同樣一字一頓道:「刺客如非將軍所遣,如何能入得了孫都尉中軍大帳行刺?」

    程普如遭重錘襲擊,蹬蹬蹬連退數步,等他好不容易站穩下來,陳溫的聲音再至:「將軍既然執意以為此乃陳某所為,何不去一眾將校兵卒面前,就此事說個清楚明白?」

    噗嗤!

    程普再次吐出一口鮮血來,心中一片黯然,自己是否有遣刺客前去刺殺主公孫堅,他當然比誰都清楚,可是,聽陳溫如此說,刺殺主公孫堅的,的確是跟自己派遣的信使有關,在這個事實面前,他又如何能分辯得清楚。

    這其中,有許多的疑點,有很多的可能性,比如說,派遣的三名信使,是早就潛伏進來的刺客,借此機會行刺;還比如說,派遣的三名信使,被刺客中途截殺,而後刺客冒充信使前去行刺,等等等等。

    可是,這些都是猜測,都一時難以得到證實,更難以得到其他人的認同。

    程普腦中一時糊塗,一時清醒,苦思不已,不時用手捶打自己的腦袋,面現痛苦之色,就在這時,他聽到陳溫對外喊道:「來人,帶程普將軍下去好好歇著!」

    門外有人應聲而入,程普驀然想起一事,抬起頭來,對陳溫問道:「主公何在?」

    「孫都尉之子孫策扶靈柩往曲阿。」

    「刺客何在?」

    「逃遁無蹤!」

    陳溫對程普的問話,很有耐心,幾乎算得上是有問必答,可程普聽到這裡,腦中轟然一聲炸響,明白過來,他背上的這個黑鍋,如今竟然是再也洗刷不掉了。

    迷迷糊糊之間,程普只知道自己被人架著,然後又被關進黑暗之中,他對此毫無抗拒,即這麼站立在黑暗中,不顧腦袋暈暈沉沉的,苦思著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陳溫對程普所說的話,並無虛假,孫堅在淮yin城外的大營中軍大帳內遇刺身亡,三名刺客趁亂逃走,大軍停留三日,由孫堅之子孫策接手統率,繼續南下,往丹陽郡曲阿而去。

    只是孫堅一死,雖然張紘等人都繼續追隨孫策,一眾將校及士卒卻並不如此想,原豫州兵卒不願再往江東,孫策接受周瑜的勸告,放任他們離去,因而在渡江時,帳下大軍已大為縮水,不足孫堅所率大軍的一半。

    而被孫堅攻下的徐州廣陵郡,同樣不再奉孫策為統帥,順理成章地投入到袁術帳下。

    丹陽郡,曲阿城內。

    孫堅的靈堂,就設於城內一處宅邸,夜已深,靈堂前燈燭昏暗,在夜風中搖曳著,燈燭光亮如水般蕩漾著,更倍添此處的陰冷。

    孫策一個人跪坐在父親孫堅的靈柩前,身形挺拔,雙眼直勾勾地盯著靈柩,彷彿那裡並不是冰冷冷的靈柩,而是父親孫堅跪坐於他的對面,正在對他純淳教導。

    遠處更漏聲隱隱傳來,正是子時已過,丑時剛至。

    在他身後,腳步聲輕微響起,來人到他身後側停下,隨後跪坐下來,孫策無需回頭去看,都知道這是周瑜來了。

    「伯符節哀!」

    周瑜的聲音沙啞,同樣帶著疲累,全然沒了往日的清脆,溫和。他們兩個相交已久,年歲相當,故而早就有約定,不尊繁文瑣節,不拘尊卑長幼,彼此直呼其名。

    二人都未行冠禮,只是如今孫策已取字伯符,周瑜卻尚未有字,故而周瑜改稱孫策為伯符,而孫策則繼續稱呼周瑜之名。

    孫策沒有回頭,長歎一聲,也只有在周瑜這位至交好友面前,孫策才不像這段時間在外人面前那般堅毅果敢,才會流露出十多歲少年的彷徨與稚嫩。

    「袁術的信使到了?」

    「是!」

    「袁術意欲何為?」

    周瑜沉默片刻,待孫策不解地轉頭看過來,才低聲答道:「召伯符前往豫州效力。」

    哼!

    孫策一聲冷哼,轉過頭去,半響後,才低聲問道:「你認為我該當如何自處?」

    周瑜沒有回答孫策的問話,而是不勝唏噓地提起另一件事:「九江傳來消息,程普將軍在獄中自盡身亡。」

    孫策心中對程普滿滿地都是恨意,據現有信息,三名刺客手持程普的令牌信物,還有程普的所謂緊急軍情以及密信,密信中提及的,正是有關刺客的消息。

    在淮yin城外時,孫策就恨不得當即率大軍前往九江郡,將程普千刀萬剮,可如今,當真個兒聽到程普的死訊時,他的心裡卻又並沒有想像中的快意與輕鬆,反而更加沉重。

    沉默良久,孫策回想起與父親孫堅和帳下大將程普、韓當在一起時的情形,喃喃自問道:「這事,難道我做錯了什麼?」

    周瑜聞言身軀一震,低聲答道:「伯符,你以為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