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140 北返重見蔡琰 文 / e江月

    一離開河內郡的野王縣,就進入太行徑,到了橫亙在山谷中的天井關,就正式踏進并州牧呂布的地盤。

    斜陽夕照,走在太行徑內,抬頭能見到兩側的山峰頂,此刻正沐浴在夕陽的餘暉當中,就連橫亙在山谷中的太行關,此刻也完全照不到一點陽光。

    大軍魚貫開入太行關內,韓浩則率數名親兵,橫槊駐馬於關外的緩坡上,等著統帥呂布的到來。

    韓浩已過而立之年,此前一直在軹縣任職,聲名不顯,蛾賊之亂後,河內一帶時遭黑山賊的寇略,軹縣一帶,也有賊寇出沒。韓浩聚鄉勇,築塢堡於陽樊田,保家護院,聲名鵲起。

    此後,先帝劉宏駕崩,洛陽大亂,河內和河東也賊寇大盛,就在呂布奉董卓之令,率軍征討河內黑山賊時,韓浩所在的陽樊田塢堡,為自河東突入河內的白波賊李樂部攻破,韓浩率鄉勇逃往河陽縣,遇上呂布大軍,從此就投入呂布帳下。

    如今,他已頗得呂布的器重,率軍駐守高都,把守河內進入并州的第一關。

    韓浩的家族,在河內郡軹縣一帶,還很有些勢力,有他率軍屯駐於此,既能起到勾連河內,及時掌握河內動向的作用,又能防範敵軍自河內仰攻并州。

    方纔,韓浩已跟宋憲打過招呼,得知主公呂布所率中軍,就在輔兵之後,他看著眼前滾滾駛入天井關內的大車,裡面滿載的,都是各式物資輜重,還有護衛的精騎,心裡可是激盪不已。

    尤其是想到,在這支隊伍中,還有太后和弘農王的車駕,韓浩的心情,就更是激盪。

    前數日,得到軍師賈詡急召時,他還滿懷忐忑,不知到底發生了何事,及至得知發生在洛陽的大事以及內情,不光是他,所有大將,包括高順,張遼,曹性,郝萌,徐晃,魏續,侯成,對主公呂布在洛陽的此等壯舉,無不感到震驚,再加上無比的崇敬。

    光是想想,能在洛陽,能在驃騎將軍李傕,車騎將軍郭太,征東將軍郭汜等人的眼皮子底下,施展瞞天過海的計策,成功解救出太后和弘農王,這不是壯舉,還有什麼稱得上壯舉。

    因而當隨後聽到自洛陽傳來的傳言時,韓浩對此不由啞然失笑,並且他相信,其他人聽聞此等傳言時的反應,跟他的反應肯定是一模一樣。

    「將軍,主公的大旗!」

    其實無需身旁親兵的提醒,韓浩雖然此刻正在任思緒飄飛,但還是第一眼,就看到了主公呂布那面高高飄揚的大旗。

    大旗為皂色,其上繪製著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高出整支隊伍中所有旗旛不說,就這般迎風飄揚,形如一團跳躍的熊熊火焰,就足夠第一時間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

    這面旗,被所有人稱之為「火神戰旗」。

    呂布的身影剛剛顯現出來,韓浩就「駕」的一聲,催馬迎上前去。

    「主公!」

    隔著十來步遠,韓浩就在馬上施禮,高聲大呼,神色間的激動,崇敬,溢於言表。

    呂布也已見到韓浩,點頭示意,答道:「好,進關再說。」

    韓浩會意,策馬跟在呂布身後,與呂布的親兵一起,簇擁著他,緩步進入天井關。

    一應紮營安排,韓浩都已著人分配好區域,各部各營,只需按指引行事即可,是以宋憲雖然早一步入關,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多的事,四周巡視一圈,也就在關內候著。

    入得關內,呂布眼見各部都是忙而不亂,不由大點其頭,連聲道好。

    他已經注意到,大隊人馬湧入天井關,能夠做到如此井井有條,正是因為有韓浩的提前準備,對韓浩於軍旅一途的長進,大感滿意。

    待一切收拾停當,夕陽已完全隱沒在群山之中,天井關所在的山谷內,已頗顯昏暗。待宋憲親自前來稟報,言道中軍已安頓好後,呂布長身而起,對韓浩和宋憲道:「一入天井關,就是我并州軍的地盤,走,我帶你們去拜見太后,還有弘農王!」

    韓浩自不必說,宋憲也是滿臉的欣喜。

    在洛陽時,他就隱約知道些主公呂布所做的大事,可是主公呂布一直未曾對他詳說,如今,想來就是到了可以詳說的時候。

    要是按有些人的心思,呂布這麼做,說不定會引起宋憲內心的不滿,可宋憲卻不這麼想,在洛陽時,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得到主公給呂布的重用的,至於內情詳情,只是還未到時機而已。

    何太后和弘農王劉辯的營帳,仍舊設在中軍大帳之後,與其他區域相互隔離開來。呂布帶著宋憲和韓浩,逕直來到帳前,內侍穆順進去通報片刻,即返身出來,請呂布三人入帳。

    三人行禮畢,呂布起身,對著坐於上首的何太后和弘農王劉辯笑道:「太后,弘農王,此處名天井關,已是并州上黨郡境內,到了此地,太后,弘農王,就無需再擔心安危,驃騎將軍李傕,還有渤海太守袁紹等人,再如何神通廣大,也斷然不敢將手伸到這裡來。」

    自離開洛陽後,何太后也是放下滿腹心事,心情大好,連帶著她整個人也變得更為容光煥發起來,弘農王劉辯則也沒了原先的恐慌與不安,行為舉止間,也多了幾分從容大度。

    聽了呂布之言,何太后笑道:「好,哀家與皇兒此番能離開洛陽,皆乃呂卿之功,日後再返洛陽,還得托賴呂卿才是。」

    呂布上前,單膝著地,面露凝色,朗聲道:「臣,謹遵諭旨!」

    他這麼一動,韓浩和宋憲也趕緊跟在他身後單膝跪地,如此舉動,可是讓何太后和弘農王都吃了一驚。

    何太后這麼說,原本也只是隨口一說而已,哪裡知道,呂布竟然將其當做諭旨,這樣就有了莊嚴承諾之意。

    不過轉念間,何太后還是神色一黯,她是想到,此番離開洛陽,遠赴太原,他日想要再回到洛陽,只怕再無時機了,因而對呂布此舉,除了感念呂布的忠心與態度之外,還是沒有將之放在心上。

    再次起身,呂布手指向身後的韓浩和宋憲,一一為何太后和弘農王引介,二人得到何太后和弘農王的溫言勉勵後,很快就退出帳外。

    過了天井關,即是高都,再往北行,就是上黨郡治長子城,與太原郡治晉陽一樣,民眾日常所稱,均將之稱為上黨,而少有叫長子的。

    駐守上黨的,是呂布帳下大將張遼,他如今不過二十一歲,剛剛成年,取字文遠,本身武勇不凡,與軍旅一途,很多事更是無師自通,整個上黨的駐軍,以及當地的治安,都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

    呂布同樣帶張遼拜見過何太后和弘農王,至於上黨太守王澤,反而沒有這等待遇,這在呂布看來,正是內外有別,信任程度也就大不一樣。

    等到大軍進入晉陽地界,已是九月中,北風已起,略帶著清冷之意。

    軍師賈詡,大將高順,率人迎出城外十里,只是礙於何太后和弘農王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露面,一應繁瑣的歡迎儀式,盡數從簡,只是大軍稍作停頓,兩支隊伍合二為一,就繼續啟程,往晉陽行去。

    賈詡更見清瘦了些,不過精神還好,他還沒來得及稟報晉陽城內的情況,就輕咳一聲,在呂布身旁低聲稟道:「主公,蔡翁之女蔡琰,執意要出迎城外,主公你看……」

    呂布喜出望外,連聲問道:「啊,在哪裡,在哪裡?」

    順著賈詡所指看去,呂布正好見到那輛熟悉無比的馬車,這倆馬車,正是呂布帶著蔡琰主僕等人,從河東北上太原,在介休時更換的馬車,此後就一直由蔡琰乘坐。

    呂布當即催馬上前,賈詡等人都很識趣,沒有跟上去,都只是一個個面帶笑意,看向那邊。

    當呂布策馬停下時,車簾也恰好於此時掀開,見到蔡琰雅淡素淨的俏臉,呂布不由心中一緊,因為在蔡琰臉上,眉目間,他看到的,滿是濃濃的擔憂,還有愁緒。

    晉陽城內發生的事,呂布在路上,就得賈詡派人飛馬稟報得知,心中除了暗罵蔡邕和橋瑁愚忠之外,也還是極為佩服他們的骨氣和勇氣,同時立即想到,這事可是拉近他和蔡琰距離的大好時機。

    可是,一見到蔡琰的俏麗面容,呂布就將原本的打算盡數拋諸腦後,不待她開口,就忙不迭地出聲勸慰道:「昭姬妹子無需擔憂,蔡翁之事,我已盡知,你儘管放心好了,這事包在我身上,待我一進城,蔡翁,還是橋太守,非但不會再罵我,還會恢復正常,對我禮待有加!」

    「啊?!」

    蔡琰面露驚容,馬車裡,則傳來她的貼身俏婢蔡茜的低聲驚呼,旋即蔡茜脆聲追問道:「將軍,將軍,這,這,是真的嗎?」

    「廢話!」

    呂布吹鬍子瞪眼地,佯作惱怒不堪,拍著**答道:「我呂布是什麼人,武勇蓋世,一言九……呃,九馬難追,什麼時候說過大話假話來著?」

    撲哧!

    蔡琰只是微露笑意,蔡茜則到底年少些,撲哧笑出聲來,惹得蔡琰回過頭去,用責怪地眼神看著她。

    呂布其實只是臨時改口,他本來想說一言九鼎,轉念間醒悟過來,九鼎可是皇權的象徵,這個時候這麼說,可是大不敬之罪,所以臨機一動,改成了九馬難追。

    可是,大家都是習慣說駟馬難追,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九馬難追,也就難怪蔡茜忍俊不住地笑出聲來。

    眼見著天色漸暗,呂布柔聲勸道:「好了,走,先進城去,很快你們就知道,我到底是不是在說大話。嗯,要是我說到做到,我有個事,可得托付給昭姬妹子才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