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64 大戰孫堅.郭太的妙策 文 / e江月

    64大戰孫堅.郭太的妙策

    呂布率軍回到新城,太陽已開始西斜。

    伊水河畔,一場激戰後留下的痕跡,還沒來得及清理乾淨,只是遍地的屍首已被區分開來,大片大片的血漬,浸透在河谷剛剛有些許綠芽的草地上,如同濃墨重彩,還是被毫無章法地肆意潑灑。

    此戰孫堅並不是敗在力戰不敵,而是在前軍攻勢受阻,身後又有伏兵殺出時,剛剛被收入帳下的豫州兵、荊州兵和南陽兵不戰而潰,害得他帶來的精銳長沙軍也士氣大減,再死戰下去,只會損傷更大,說不定孫堅自己,一旦被李傕的四路大軍圍住,只怕都難以逃脫。

    相比較而言,損傷最大的,當屬李傕親率的中軍,他們面臨著孫堅長沙軍最為猛烈的攻勢,又是步卒對步卒,除開其後的追殺階段,戰損比相差無幾。呂布的并州精騎,馬超的西涼精騎,戰損就沒有那麼大,均在傷亡百多騎之間。

    可孫堅的三萬大軍,最終能逃回到陽人聚和梁縣的,恐怕連一萬都不到,不過能逃回去的,多半是孫堅麾下最為精銳的長沙兵,餘下的豫州兵,荊州兵,南陽兵,基本會選擇投降。

    呂布一趕回來,就被李傕派人帶到縣衙,戰後的第一次臨時會議,就在這裡召開。

    隔了這麼久,中途還不斷用清水清洗雙眼,呂布的雙眼仍舊紅紅的,再加上不斷擦拭,反而變得隱隱有些紅腫,不過比起一開始的酸澀流淚,現在已經舒服多了。

    眾人紛紛就座,李傕志得意滿地哈哈大笑,簡短地將戰果一說,斬殺數千,俘虜萬餘,其餘的就是逃散的,還有不少潰兵慌不擇路,並未逃往陽人聚和梁縣方向,而是逃向伊水下游的伊闕關和上遊方向。

    最大的戰果,則是擒獲孫堅帳下大將黃蓋和祖茂。

    「原來果真是祖茂!」

    呂布暗自感慨一聲。

    他雖然並不認識黃蓋和祖茂等人,可記憶中,黃蓋是員老將,開戰伊始,就有一位大將率軍衝殺過來,只看他白花花的鬍子,呂布就知道,他必定就是黃蓋。

    呂布費了老大的勁,還害得赤兔馬和他的雙眼都紅腫難耐,結果抓到的,竟然是李代桃僵的祖茂,而不是正主兒孫堅,尤其是呂布自己還分明記得有這麼茬事,這更讓他心中鬱悶得一塌糊塗。

    「……,諸位說說,該當如何處置擒獲的黃蓋和祖茂,以及一應降卒?」

    呂布正在那裡暗自鬱悶無比,對此懶得去多想,擒獲的降卒雖多,可都是南方人,即使被他挑選一部分帶回到并州,也多半難以忍受那裡的干冷,難以發揮出實力。

    堂中沉默了片刻,呂布正在閉目養神,突然聽到有人建議道:「既然敢於反叛朝廷,何不乾脆盡數殺了乾淨!」

    還未聽完,呂布就心頭一跳,微微睜開眼,見說話的正是小將馬超,一臉的血氣方剛,還有一臉的理所當然,渾然沒察覺到,他的這個提議,可是決定著萬餘俘虜的生死。

    「不可!」

    張繡激動地站起身來,出聲制止,再轉向主座上的李傕和郭太,拱手道:「萬餘降卒,盡數殺之,太過不仁,此舉只會令天下大嘩,而無一點實效。繡以為,士卒無辜,乃是受袁紹和曹操這樣的有心人撥弄,才參與反叛,何不只懲處首惡,對這些普通士卒寬大處置,以向天下宣示朝廷的寬宏大度?」

    兩個提議,兩個極端,呂布饒有興致地看著張繡和馬超,覺得從這麼一件小事裡,多少可以窺知兩人的個性和行為處事原則。

    這倒不是說馬超殘暴不仁,而是他年紀尚幼,卻已有不將與他為敵之人的性命放在心上的苗頭,這當然與他出身西涼,長期與羌胡各部拚殺的經歷有關。

    反觀張繡,則有些過於仁義,顯示出他內心的仁慈和憐憫,而說得不好聽點,就是有些婦人之仁,在這種大爭之世裡,守一城一地尚可,但四處征討,創下一番基業就很難。

    呂布沒有發現,現在的他,根本就不像是個未過而立之年的小伙子,而像是個飽經世態滄桑的老人,品評起馬超和張繡來,很是有一股老氣橫秋的感覺。

    「奉先,你以為呢?」

    呂布見李傕問到他頭上來,只得微微欠身,拱手答道:「這個,布以為,將兩位的提議折中一下即可。」

    「奉先此言大妙!」

    衛將軍郭太接過話頭,衝著呂布連連點頭,仿若呂布說出的,並非是個模糊其詞的提議,而是個絕妙的主意。

    迎著眾人的目光,郭太神態自若,解釋道:「盡數殺之,殺戮過重,反而過猶不及;盡數赦之,令降卒以為,他們並無罪過,天下人知之,也不會看到朝廷與諸君的仁義,反而以為朝廷軟弱可欺。唯有誅首惡者,殺死忠者,赦盲從者,方能令天下知曉,朝廷仁義佈於天下,但也自有雷霆手段。」

    說實話,呂布此前對賊頭郭太,一直有些不太看得上眼,可今日這番話,卻讓他倏然而驚,心裡覺得,很有必要對郭太重新估量估量。

    這番處置法,可謂是剛柔並濟,用一句後世的名言,正是「行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所謂仁義,只有在與罪罰相並列時,才能令人更加深刻地理解,更加珍惜其來之不易;而只有罪罰,不施仁義,就極易陷入殺戮過重的境地,只會讓人驚恐害怕,卻不會讓人歸心。

    一個賊頭郭太,能有這番見解,呂布算是明白過來,為何他能說服李傕和郭汜,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與他合兵一處,攻入洛陽,掌控洛陽朝政。

    而更多的,呂布還知道,當時攻入洛陽後,就是他力主不要大肆殺戮朝臣,只需將與太尉董卓之死直接相關的幾人處死即可。

    就是這樣,司徒王允才保住性命,並留在司徒府。

    就在眾人沉思之際,郭太繼續娓娓道來:「至於黃蓋和祖茂,其生死與否,何不交給孫堅?」

    「嗯?!」

    李傕大惑不解,眾人也都如此,呂布心裡恍若有些明悟,可又像是隔著一層霧,隱隱然有些明白,卻又不明白。

    「可快馬請聖上下旨,如孫堅佈告天下各州郡,退出叛軍,歸順朝廷,與車騎將軍大軍合兵一處,共討叛軍,則此前一應大逆不道之事,皆可既往不咎;如若一意孤行,繼續以叛逆自處,則孫堅及一應追隨者,皆以叛逆大罪論處,罪不可赦,殺之,還要誅九族!」

    呂布默然,經郭太這麼一詳細分說,他立時明白過來,方纔的似有所悟,就是郭太這個方法。

    此法之妙,就在於既佔據大義名分,又將孫堅逼到死角。

    他如堅守所謂的「大義」,繼續討伐李傕等人,則會被朝廷歸位叛逆,黃蓋和祖茂當然也是以叛逆罪論處,殺頭也就是理所當然。如此一來,孫堅就是以「大義」,棄信義,致追隨他的黃蓋和祖茂於死地。

    可他如奉聖旨,退出關東聯軍,歸順朝廷,天下人也無法非議他什麼,可對以袁紹和曹操為首的關東聯軍來說,這份打擊可就大了去,不但瓦解其南陽方面的大軍攻勢,還等若是在全天下人面前,狠狠地扇他們耳光,還讓他們心裡的憋屈無處可訴。

    只是如此一來,孫堅算是徹底將袁紹、袁術、曹操等人得罪乾淨了,日後無論如何迴旋,都斷無修復的可能。

    堂中再次一片寂靜,並非是大家各有意見,而是對郭太此法,實在是提不出更好的法子。

    沉吟良久,呂布方才抬頭道:「衛將軍此法極妙,只是得防止黃蓋和祖茂知曉,還要將他們看顧好,不然,以他們的性子,多半會決然自盡,以免將孫堅逼至兩難境地。」

    「好!就這麼辦!」

    李傕一錘定音,騰地站起身來,臉上的興奮,心裡的喜悅,溢於言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